中国公共卫生  2018, Vol. 34 Issue (1): 49-52   PDF    
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使用影响
章景丽1, 苏亭娟1, 左笑宇1, 陈秋1, 陶芳标2, 于伟平1    
1.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江苏 225002;
2.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扬州城区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使用现状,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使用的影响,为正确指导使用电子设备,促进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4 — 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方法抽取7所幼儿园共2 531名在园儿童,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电子产品使用情况。结果 98.00 %的儿童每天使用1种以上电子产品,时间> 1 h/d的占63.53 %。触屏电子产品每天使用总频率为67.05 %,> 1 h/d的为15.21 %。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总时间为(1.68 ± 1.45)h,最主要的是电视机,其次为手机和平板电脑,且周末较工作日使用时间更长。单因素分析发现,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主要与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主要带养者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低(OR = 6.45)及祖辈及其他人带养(OR = 1.63)为其危险因素。结论 扬州城区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频率较高,尤其是父母文化程度低、祖辈及其他人带养的人群,家长应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与教育,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关键词学龄前     儿童     电子产品    
Influence of home environment on us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in urban Yangzhou city
ZHANG Jing-li, SU Ting-juan, ZUO Xiao-yu, et al     
Department of Child Heath Care, Yang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25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status of electronic products use and the effect of home environment on the usage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in urban Yangzhou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guiding rational use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n the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2 531 children were selected with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from 7 kindergartens in urban areas of Yangzhou city and main caregivers of the children were surveyed with a questionnaire between April and May 2015. Results Most of the preschool children (98.00 %) were reported to use at least one type of electronic product every day and 63.53 % of the users spent more than one hour in using electronic products per day; 67.05 % of the children were reported to use touch-screen products every day and 15.21 % of the users spent more than one hour in using the products per day. For all the preschool children, the average time spent in using electronic products per day was 1.68 ± 1.45 hours, with longer time during weekend than during a weekday and the most used product was television set, followed by mobile phone and iPad.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electronic product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age of the children, parental education, household income, and main caregive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low maternal education level (odds ratio[OR] = 6.45) and cared by grandparents or caregivers other than parents were risk factors for electronic products use among the preschool children. Conclusion Electronic product use is quite popular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in urban Yangzhou, especially among those with a mother having lower education and those cared by grandparents or someone other that parents; the parents of the preschool childre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s to their children’s rational use ofelectronic products.
Key words: preschool period     children     electronic products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如电视、手机、电脑、iPad等。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70.00 %的学龄前儿童使用电视及电脑,美国青少年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约8.5 h[1]。学龄前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势必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如近视、注意力不集中、肥胖、情绪问题等[2]。目前中国有关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文献鲜有报道,国外有关儿童电子产品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甚大,尤其是社会层次低以及单亲家庭[3]。为此,于2016年4 — 5月对江苏省扬州市区7所幼儿园的2 531名在园儿童进行电子产品使用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着重分析家庭层面因素对其影响,从而为更好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扬州市区托幼机构7所,共2 531名在园儿童,问卷信息填写均完整、有效,有效率为100.00 %。其中男童1 354人(53.50 %),女童1 177人(46.50 %)。3岁组 ~ 576人(22.76 %),4岁组 ~ 783人(30.94 %),5岁组 ~ 726人(28.68 %),6岁组 ~ 446人(17.62 %)。独生子女2 055人(81.19 %),非独生子女476人(18.81 %)。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2人(6.80 %),高中及大专1 087人(42.95 %),本科以上1 272人(50.25 %)。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0人(5.14 %),高中及大专1 008人(39.83 %),本科以上1 393人(55.04 %)。家庭收入较低(人均月收入< 2 000元)128人(5.06 %),中等(人均月收入2 000 ~ 8 000元)1 973人(77.96 %),较高(人均月收入> 8 000元)430人(16.99 %)。

1.2 方法

采用由安徽医科大学统一编制的学龄前儿童健康发育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主要带养人填写。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学情况(母亲、父亲及儿童的基本信息)、儿童户外互动以及电子产品使用情况等。电子产品使用调查内容要求家长回忆最近1年中,儿童周一至周五或周末平均每天看电视,玩电脑、手机、iPad等其他电子产品的时间,其中将手机和iPad的使用界定为触屏电子产品。家庭环境因素调查主要包括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独生子女、主要带养者以及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界定核心家庭为儿童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祖父辈或保姆可临时在一起生活;非核心家庭为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祖父辈或其他成员长期一起生活。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儿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总体情况(表1

扬州城区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为(1.68 ± 1.45)h。使用时间最长的为电视机,其次为手机和平板电脑。电视机平均每天(1.12 ± 0.94)h,平板电脑(0.24 ± 0.56)h,手机(0.19 ± 0.38)h,触屏电子产品总使用时间(0.43 ± 0.70)h。电脑使用频率较低,平均每天(0.09 ± 0.32)h。将周末与工作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周末使用电子产品较工作日长(P < 0.001)。

表 1 儿童工作日与周末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比较(h)

2.2 儿童电子产品使用率总体情况

将电子产品使用频率按照使用时间最低组(< 0.5 h/d)、使用时间较少组(0.5 ~ 1 h/d)、使用时间较高组(> 1 h/d)进行划分,结果显示,2 476名(97.83 %)儿童每天至少使用1种以上电子产品,使用较高组1 608人(63.53 %)。电视机使用率最高,为2 417人(95.50 %),其中1 265人(49.98 %)看电视时间> 1 h/d;其次为看手机1 141人(45.08 %),其中> 1 h/d的110人(4.35 %);看平板电脑为940人(37.14 %),其中> 1 h/d的222人(8.77 %)。触屏电子使用为1 697人(67.05 %),>1 h/d的为385人(15.21 %)。电脑的使用时间较少,396人(15.65 %)每天使用电脑,其中> 1 h/d为66人(2.49 %)。

2.3 电子产品使用单因素分析(表2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主要与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主要带养者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男童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长;父母文化程度低、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较长;而父母为主要带养者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表 2 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因素分析

2.4 电子产品使用多因素分析(表3

将电子产品总的使用频率(合并电视机及触屏电子等)按照使用时间较少组(< 1 h/d)、使用时间较高组(> 1 h/d)进行划分,将单因素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回归结果表明,纳入多因素模型的有性别(女童为参照)、年龄(3岁组~为参照)、主要带养者(父母为主为参照)、父母亲文化程度(本科以上为参照),家庭收入(高收入组为参照)。男童、母亲文化程度低以及非父母带养为主要危险因素。

表 3 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扬州市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总时间为(1.68 ± 1.45)h,98.00 %的儿童每天接触至少1种以上电子产品,而且周末较工作日电子产品使用更频繁、时间更长,这与北京、上海地区及国外研究结果一致[46]。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看电视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男童。可能与电视机容易获得,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电视机的使用越来越熟练,而触屏电子不易获得相关。周末较工作日使用时间更长可能与周末不用上幼儿园及父母在家(触屏电子更容易获得)有关。有研究指出,儿童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不利于眼睛发育,0 ~ 6岁是眼睛发育的关键期,儿童由于眼部周围肌肉与睫状肌的发育尚不成熟,如果长期接触电子产品,经常用眼疲劳,眼睛超负荷工作,极易导致近视[7],而且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使得活动量减少,容易导致超重和肥胖[8]。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不仅对儿童生理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语言和阅读能力、感知与思维、学习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1]

家长是幼儿的主要陪伴者与引导者,对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使用行为的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文化程度低、低收入家庭(社会底层人群)儿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长。多因素分析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低为其危险因素,且高度相关(OR = 6.45),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低的母亲自身自控能力差,且没有意识到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危害,未做好榜样作用。国外多项研究结果也指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更频繁[6, 910]。父母本身业余时间经常看电视或打游戏会对其子女产生不良影响。家长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教导者,其行为可通过观察-模仿的形式被儿童习得。还可能与其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对其进行约束管理有关[11]。而学龄前儿童自律性较差,且好奇心极强,家长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教育,儿童难以自控。而祖辈由于精力有限,保姆带养大部分不够负责、很少约束亦使得其使用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加(OR = 1.63)。但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所以因果说服力不强,以后可以开展相关的队列研究验证其因果关系。另外,国外研究显示,单亲家庭的儿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双亲家庭长,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中国单亲家庭较少,样本量不足有关,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再探讨[3]

提倡合理利用电子产品有利的一面如生动形象等优点,家长对儿童进行一定的约束使用,提倡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30 ~ 45 min,操作各种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 min,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 h[4, 7]。家长应该结合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更有针对性、多样性并且更适合儿童发展的学习与游戏。应该指导家长做好榜样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且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底层及非父母带养的家庭,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潘美蓉, 张劲松. 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J].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4, 2(4): 248–253.
[2] Gopinath B, Baur LA, Wang JJ, et al. Influ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creen time on the retinal microvasculature in young children[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11, 31(5): 1233–1239. DOI:10.1161/ATVBAHA.110.219451
[3] Vanderloo LM. Screen-viewing among preschoolers in childcare: 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Pediatrics, 2014, 14(1): 205. DOI:10.1186/1471-2431-14-205
[4] 何辉, 魏庄, 刘春阳, 等. 北京市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情况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 351–353.
[5] 李玉华, 胡嘉, 夏庆华. 上海长宁区低年级小学生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特征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6, 24(6): 652–655. DOI:10.11852/zgetbjzz2016-24-06-29
[6] Carson V, Janssen I. Associations between factors within the home setting and screen time among children aged 0 – 5 yea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BMC Public Health, 2012, 12: 539. DOI:10.1186/1471-2458-12-539
[7] 孙丽丽, 齐丽丽, 季拓. 电子产品对学龄前及学龄初期儿童近视的相关性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 2016, 16(2): 382–385. DOI:10.3980/j.issn.1672-5123.2016.2.52
[8] Jong ED, Visscher TL, Hirasing RA,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V viewing, computer use and overweight, determinants and competing activities of screen time in 4- to 13-year-old children[J]. Int J Obes (Lond), 2013, 7(1): 47–53.
[9] Goh SN, Teh LH, Tay WR, et al. Sociodemographic, home environment and parental influences on total and device-specific screen viewing in children aged 2 years and below: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BMJ Open, 2016, 6(1): e009113. DOI:10.1136/bmjopen-2015-009113
[10] Asplund KM, Kair LR, Arain YH, et al. Early childhood screen time and parental attitudes toward child television viewing in a low-income Latino population attending the 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J]. Child Obes, 2015, 11(5): 590–599. DOI:10.1089/chi.2015.0001
[11] Barr-Anderson DJ, Fulkerson JA, Smyth M, et al. Associa-tions of American Indian children’s screen-time behavior with parental television behavior, parental perceptions of children’s screen time, and media-related resources in the home[J]. Prev Chronic Dis, 2011, 8(5): A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