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8, Vol. 34 Issue (1): 142-147   PDF    
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meta分析
杨银梅, 沈雅利, 李十月, 燕虹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为学校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PubMed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2010年1月1日 — 2016年11月29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6篇文献(中文文献61篇和英文文献5篇),累计研究对象476 26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5.1 %(9 5 % CI=13.9 % ~16.4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21.1 %,高于女大学生的1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 167.307,P < 0.001);东部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6.4 %,均高于中部地区大学生的14.8 % 和西部地区大学生的14.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9.5 %、12.8 %、18.2 % 和23.9 %,年级越高的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越高( χ趋势2 = 271.355,P < 0.001);研究时间在2005 — 2009年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为14.6 %,低于研究时间在2010 — 2015年的1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39.486,P < 0.001)。Begg秩相关结果显示本次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 Z = 0.26,P = 0.799)。结论 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大学生性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来制定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安全性行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性行为     大学生     中国大陆地区     meta分析    
Occurrence of sexual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a meta-analysis
YANG Yin-mei, SHEN Ya-li, LI Shi-yue, et al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Health Statistics, School of Health Sciences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occurrence of sexual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ex education in colleges. Methods We searched studies on the occurrence of sexual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published from January 2010 through November 2016 via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anfang and PubMed databases, then conducted a meta-analysis on the data collected with Stata12.0. Results A total of 66 studies (61 in Chinese and 5 in English), involving 476 262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Among the participants, the pooled occurrence rate of sexual behavior was 15.1 % (95 % confidence interval[95 % CI]: 13.9 % – 16.4 %, P < 0.001); the occurr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ale participants than in the female participants (21.1 % vs. 10.6 %, χ2 = 6167.307; P < 0.001)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rticipants of eastern China than in those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16.4 % vs. 14.8 % and 14.8 %, both P < 0.001); the occurrence of sexual behavior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grade ( χ2 = 271.355, P < 0.001), with the rates of 9.5 % in the freshmen, 12.8 % in the sophomores, 18.2 % in the juniors, and 23.9 % in the seniors, respectively. The participants studying in college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0 – 2015 reported a higher occurrence of sexual behavior than those having their studies during 2005 – 2009 (17.4 % vs. 14.6 %).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ublication bias for the included studies based on Begg’s test ( Z = 0.26, P = 0.799).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sexual behavior was hig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specific compulsory educations on sexual behavior among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sexual activities.
Key words: sexual behavior     college students     mainland China     meta-analysis    

据报道,2016年中国新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中,异性性传播占67.1 %,同性性传播占27.6 % [1],且近年来中国学生HIV感染的报告数呈上升趋势[2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年人的性意识、性观念越来越开放,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性行为活跃期,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4],我国大学性教育和家庭性教育亟待提高[5]。为了解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本研究通过收集2010年1月1日 — 2016年11月29日公开发表的关于 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的相关文献,对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1月1日—2016年11月29日公开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末次检索日期为2016年11月29日。中文和英文检索主题词分别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报告率”、“中国” 和 “college students”、“sexual behaviors”、“incidence rate”、“report rate”、“China”。同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更多相关文献。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关于大学生性行为的调查研究;(2)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地区在校大学生;(3)抽样方法采用概率抽样;(4)重复发表的文献,选择报道数据最全面的。排除标准:(1)研究地区不明确;(2)文献中的原始数据无法进行提取或者无法转化;(3)文献中的原始数据不完整、统计方法有误且无法修正的研究;(4)综述、科普、观点类研究。

1.3 数据提取和质量控制

收集文献资料,内容包括第一作者、研究时间、调查地点、研究地区、样本量、男性/女性人数、城市/农村人数、年级人数、性行为发生率。本研究按照调查地点经济发展水平[6] 将研究地区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由2名研究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纳入排除的判断,然后交叉核对,意见不一致时讨论解决。文献质量评分参照文献[7]制定评分标准,以下4条中,每符合1条得1分,否则为0分。内容包括:(1)调查人数≥ 1 000人;(2)调查对象采用概率抽样;(3)研究时间明确;(4)性别、生源地、年级、地区至少可以获取1个信息。总分≥ 3分为高质量研究,评分≤ 1分的文献不纳入本研究。

1.4 统计分析

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效应量采用性行为发生率及其95 % CI进行描述。采用I2Q检验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若I2 < 50 %,且 Q检验的P > 0.05则说明研究间同质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 [8]。采用亚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性别、生源地、研究地区、年级和研究时间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的情况;采用敏感性分析检测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采用Begg秩相关检验文献发表偏倚,当满足P > 0.05则认为不存在发表偏倚 [9]

2 结 果 2.1 文献的一般特征(表1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 125篇(中文文献1 042篇,英文文献83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剔除,最终纳入66篇文献(中文文献61篇,英文文献5篇),共累计研究对象476 262人。所纳入的文献涉及全国大多数省市,其中东部地区25篇,中部地区20篇,西部地区18篇,3篇文献调查地区涉及多个省市。20篇文献报告质量评分为2分,19篇为3分,27篇为4分。

表 1 纳入meta分析文献一般特征

2.2 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meta分析(图1

对纳入的66篇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文献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I2 = 98.9 %,P < 0.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5.1 % (95 % CI =13.9 % ~16.4 %)。

图 1 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meta分析

2.3 亚组分析(表2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女大学生(χ2 = 6167.307,P < 0.001),东部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均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大学生(均 P < 0.001),年级越高的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越高( χ趋势2 = 271.355,P < 0.001),研究时间在2005 — 2009年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低于研究时间在2010 — 2015年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39.486,P < 0.001);不同生源地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表 2 中国不同亚组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

2.4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

对纳入的文献按逐一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改变不大,相对稳定。Begg秩相关结果显示本次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Z = 0.26,P = 0.799)。

3 讨 论

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与单个研究相比,更能提高其统计学效能,结果也更加客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状况。本次纳入的66篇文献共计476 262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5.1 %(95 % CI=13.9 % ~16.4 %),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

根据性别、生源地、研究地区、年级、研究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与研究性别、地区、年级和研究时间有关,与生源地无关。男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21.1 %)明显高于女大学生(10.6 %),与郭帅军等[76]针对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相似。可能是由于青年期男性对性知识的需求、对性的好奇心和性冲动更强烈,性观念比女生开放[16],而女生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较男生大,此外生理上的差异也导致女大学生在体验性行为的时候更加谨慎[77]。不同研究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16.4 %)均高于中部地区大学生(14.8 %)和西部地区大学生(14.8 %)。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大学生的性观念更为开放,因而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其他地区。年级越高的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越高,可能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和性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性兴趣更加强烈,性观念更加开放[78],因而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会更大。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由2005 — 2009年的14.6 % 增长到2010 — 2015年的17.4 %,可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性观念逐渐开放,婚前性行为也越来越多的被大学生所接受 [79]。因此,在今后的性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大学生性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来制定针对性多样化的干预措施,加大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安全性行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由于在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关于是否为独生子女的相关文献较少,不同专业的分类较为复杂,未能是否独生子女和专业类别进行分层分析,使结果解释受到了一定限制。不同研究报道的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差异较大,可能与抽样方法、样本量、专业、具体实施等有关,导致不同研究对象的异质性较大。本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还需要更多研究对本次研究的结论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2016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 23(2): 93.
[2] 樊莉蕊, 步犁, 秦发举, 等. 2002 — 2012年广州市学生HIV/AIDS流行情况[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5, 21(3): 194–196.
[3] 彭中, 吴学庆, 刘芳, 等. 成都市大中学生2011-2015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10): 1526–1527, 1531.
[4] 赵湘, 汪宁. 中国大学生性意识及性行为与性传播疾病[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3): 350–351. DOI:10.11847/zgggws2012-28-03-42
[5] 李卉, 商甜甜, 唐睿, 等. 大学生性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10(22): 305.
[6] 袁杰. 中国经济区划研究及再划分[J]. 商业时代, 2006(32): 44–46. DOI:10.3969/j.issn.1002-5863.2006.32.023
[7] Leroi C, Adam P, Khamduang W,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ailand: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 51(C): 36–43.
[8] 王丹, 翟俊霞, 牟振云, 等.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及其处理方法[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 9(10): 1115–1118.
[9] 石锋, 王飞. 我国高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的Meta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11): 1693–1698.
[10] 卢凤. 泰州市专科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性科学, 2016, 25(2): 136–139.
[11] 董浩玉, 郑丹. 当前大学生性态度及婚前性行为心理调查研究-以福州市大学城高校为例[J]. 教师, 2016(8): 17–18.
[12] 王开阳, 胡呵呵, 苏衍萍. 山东省医学院校学生性知识和婚前性行为态度[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1): 33–35.
[13] 王成岗, 王婷婷, 李广钊, 等. 济南市女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及性知识调查[J]. 中国性科学, 2016, 25(4): 148–151.
[14] 葛子君, 阮栾绮, 李建军, 等. 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性行为现况调查[J]. 江苏预防医学, 2016, 27(4): 489–490.
[15] 谢兴伟, 康俊. 北京高校大学生性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1): 128–131.
[16] 李玲, 黄艳苹, 刘兵. 广东省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现状及性别差异[J]. 重庆医学, 2015, 44(6): 819–821.
[17] 黄晓光, 何继绥, 田春辉.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2): 249–251. DOI:10.11847/zgggws2015-31-02-35
[18] 刘志浩, 李小宁, 卫平民, 等. 南京市大学生性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5): 683–685.
[19] 宁时涛, 赵志杰, 李瑞, 等. 大学生性行为与家庭类型的关系[J]. 中国校医, 2015, 29(1): 29–31.
[20] 杨璐瑛, 徐炜, 邵继红, 等. 大学男生吸烟与性行为现状调查[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8(5): 471–473.
[21] 武慧多, 杨健. 湛江地区女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其与性心理健康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4): 597–599.
[22] 林燕珍, 林燕凤, 潘敏. 某地区在校男大学生性行为状况调查[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2): 395–396. 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3.12.309
[23] 李博, 彭康为, 杨跃峰, 等. 广州、深圳、珠海三市几所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调查[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18): 3573–3577.
[24] 段佳丽, 孙颖, 霍达, 等. 北京市大中学生性行为及其与物质成瘾行为的相关性[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9): 1044–1046.
[25] 李光友, 向涛. 珠海市女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12): 1414–1415.
[26] 陈沄渟, 庄勋, 侯晓艳, 等. 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性行为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5): 779–780.
[27] 李帅, 崔政坤, 陈乂恿, 等. 大学生性行为与医学教育相关性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8): 923–925.
[28] 董兆举, 张桂芝, 吕鹏. 大学生性行为与网络文化关系的随机应答调查研究[J]. 中国性科学, 2011, 20(10): 23–26.
[29] 刘银梅, 沈月平, 刘娜, 等. 苏州市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1): 91–93.
[30] 陈峰儿, 童开妙. 宁波地区3856名大学生性行为、性观念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 2011, 23(2): 52–54.
[31] 张丝艳, 徐震雷. 北京市四所高校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J]. 中国性科学, 2010, 19(2): 3–6.
[32] 郑在激, 李光杰, 吴恳, 等. 海南省大学生性行为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 27(3): 163–164.
[33] 杨云娟, 王永兴, 刘宏, 等. 云南省大学生非婚性行为及多性伴性行为现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6(10): 1464–1466.
[34] 黄开艳, 田华. 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其变化特点[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1(10): 111–115.
[35] 李丙龙. 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性健康KAP调查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0(2): 72–75.
[36] 杨义, 叶运莉, 杨艳芳, 等. 四川省5所高校大学生性行为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5(3): 357–359.
[37] 万放换, 焦锋, 韩云涛. 昆明市2010-2014年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 29(1): 92–93.
[38] 张爽, 纪娟, 刘关羽, 等. 重庆11所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及教育现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9(7): 183–187.
[39] 李钰涛, 黄凤, 陈亮, 等. 南充市大学生性认知和行为现状调查[J]. 中国校医, 2014, 28(1): 4–6.
[40] 魏然. 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8): 162–163. 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3.18.110
[41] 谢雪妮, 耿瑞瑾, 焦锋, 等. 昆明市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3): 98–102, 119.
[42] 杨艳, 申元英. 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性意识行为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3): 18–20.
[43] 朱建春. 某校女大学生性行为、性观念与性教育需求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2): 391–392.
[44] 郭学斌, 曹玉洁. 青海大学生性相关行为现状[J]. 医学动物防制, 2012, 28(6): 664–666.
[45] 刘丽丽, 王红静, 谯华丽, 等. 1205名女大学生性行为及妇科炎症现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5): 912–914.
[46] 陈远寿, 秦伟, 罗孝美, 等. 遵义市大学生艾滋病和性相关行为认知态度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4): 661–663.
[47] 杨婉秋, 张河川. 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影响因素[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5): 2298–2300.
[48] 杨罗, 李响, 金涛, 等. 四川省成都市大学生性行为态度及知识现状调查[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1): 36–38.
[49] 陈远寿, 罗孝美, 秦伟, 等. 医学院校大学生性行为及艾滋病认知现状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11): 1447–1448. DOI:10.11847/zgggws2010-26-11-56
[50] 孔庆滨, 王云, 张晓璐, 等. 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及性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 32(9): 1252–1254. DOI:10.11847/zgggws2016-32-09-31
[51] 谢弢, 蔡龙彪, 徐方嵘, 等. 武汉某高校大学生性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3): 397–398.
[52] 林小容, 王绚璇, 龚勋. 武汉市大学生性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 25(2): 125–127.
[53] 王妍, 燕燕. 太原市大学生性行为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8): 1450–1451.
[54] 龙玉玲. 大学生恋爱观、性观念及性行为的调查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34(5): 162–163.
[55] 黄杰. 长春市某高校大学生非婚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4, 11(5): 33–35.
[56] 郑亚楠, 李奕慧. 赣南地区大学生性态度、性行为及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20): 3059–3060.
[57] 张瑞敏, 王玉晖, 吴莉侠. 长春市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及性行为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13, 26(7): 83–85.
[58] 许弯弯.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性态度认知调查―以华中地区某重点大学为例[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 28(2): 193–194.
[59] 刘彬彬, 席光湘, 晏强, 等. 长沙市某综合大学学生性态度、性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 20(2): 258–261.
[60] 王岩. 许昌市某高校大学生性行为调查[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2(3): 203.
[61] 徐德龙, 卢祖洵. 武汉市文史专业女大学生性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4): 518. DOI:10.11847/zgggws2011-27-04-65
[62] 朱爱林, 谷来有, 谷秀玲, 等. 女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暴力倾向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7): 1066–1067.
[63] 段爱旭, 赵富玺, 刘润花, 等.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调查及健康干预需求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6): 1050–1051.
[64] 尤琪, 张苑珑, 杜梅, 等. 未婚大学生性行为及避孕方式调查[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0, 44(4): 409–410.
[65] Cao Y, Xiao H, Yan H, et al. Prevalence and sex-related risk factors of premarital pregnancy and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 among female undergraduates in Wuhan, China[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5, 27(2 Suppl): 30S–40S.
[66] Chi X, Yu L, Winter S.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exual behavior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a study in Hefei, China[J]. BMC Public Health, 2012, 12: 972. DOI:10.1186/1471-2458-12-972
[67] Liu Z, Wei P, Huang M, et al. Determinants of consistent condom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appl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 skills (IMB) model[J]. PLoS One, 2014, 9(9): e108976. DOI:10.1371/journal.pone.0108976
[68] Wang H, Long L, Cai H, et al. Contraception and unintended pregnancy among unmarried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China[J]. PLoS One, 2015, 10(6): e130212.
[69] Sun X, Liu X, Shi Y, et al. Determinants of risky sexual behavior and condom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J]. AIDS Care, 2013, 25(6): 775–783. DOI:10.1080/09540121.2012.748875
[70] 朱黎, 汤珺, 段淑英, 等. 大理学院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11): 1374–1375.
[71] 宋兴怡, 徐选国, 苏天照, 等. 山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 30(2): 101–103.
[72] 金喜, 何平, 支骏, 等. 大学男生婚前性行为和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6): 664–665, 669.
[73] 马莎, 郭静, 杜正芳. 北京市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11): 835–838.
[74] 葛琳, 崔岩, 李东民, 等. 青年学生2010-2015年艾滋病相关性行为连续横断面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11): 1611–1613, 1617.
[75] 刘宇洁, 王安妮, 王鹏, 等.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 20(11): 1154–1156, 1164.
[76] 郭帅军, 余小鸣, 孙玉颖. 中国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Meta分析[J]. 中国性科学, 2012, 21(10): 69–71.
[77] 黄艺娜, 张铭清, 江剑平.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性态度调查分析[J]. 中国性科学, 2012, 21(1): 19–21.
[78] 叶金锡, 林燕彬, 钟书文, 等. 大学生性观念调查与分析[J]. 集美大学学报, 2012, 13(1): 33–38.
[79] 陈华显, 王琬萍, 林国桢, 等. 中国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和性知识研究进展[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 30(1):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