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宇宙起源以来太空中就有放射性,放射性物质自地球形成以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天然源的照射是无法回避的[1]。1945—1980年期间,世界各地进行了多次大气层核试验,1979年、1986年和2011年分别发生了三哩岛、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这些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环境辐射水平波动。为摸清北京市环境辐射水平现状及变化趋势,本文对2015—2022年(8年)北京市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空气(气溶胶、沉降物)、地表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统计分析,为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支持和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来源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站、γ辐射剂量率累积监测、气溶胶、沉降物、地表水、土壤布点基本分布于北京市各个行政区。各个环境要素的布点数与样品数见表1。
根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2]以及《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方案》长期对北京市全市范围进行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和累积监测,以及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监测工作,本文调查与分析的监测方案见表2。
监测项目均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评审,监测方法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监测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平行双样、留样复测、加标回收率测定,确保平行双样和留样复测符合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加标回收率符合控制指标;所有分析技术人员均持证上岗,定期参加国际和国内权威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等质控活动,参加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质量考核;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包括辅助测量仪器等,均制定量值溯源计划并定时实施,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所有参与监测的强制检定仪器均按检定时限要求进行检定,确保所用检测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对低水平放射性测量装置进行了本底计数泊松分布的检验、长期可靠性检验,绘制质控图。通过多种内部质控及外部质控方式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
2 结 果 2.1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2015—2022年北京市γ辐射剂量率(累积监测)测值范围为55.0~103 nGy/h,平均值为75.4 nGy/h;排除降雨(雪)等自然因素影响,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测值范围为61.0~162.2 nGy/h,全市平均值为96.1 nGy/h。
本文所调查的环境地表γ辐射水平与1983—1990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开展的全国本底调查[3]及2020年全国环境γ辐射水平的对比[4]见表3。
用不同的方法监测北京市γ辐射剂量率,综合分析监测数据[5]。从表3可以看出2015—2022年北京市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处于当地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同时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空气由于空气中部分放射性核素检出率不高、多为低于探测下限,因此本文仅对检出的放射性核素(气溶胶中铍-7、钾-40、铅-210、钋-210,沉降物中铍-7、钾-40)进行统计分析。自2020年起,增加对气溶胶及沉降物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监测及调查分析。
2.2.1 气溶胶2015—2022年北京市某监测点气溶胶中铍-7、钾-40、钋-210、铅-210的测值范围依次为:1.02~10.9 mBq/m3、0.0229~0.407 mBq/m3、0.052~1.37 mBq/m3、0.234~5.09 mBq/m3,2020—2022年北京市某监测点气溶胶中总α、总β的测值范围分别为:0.0429~0.322 mBq/m3、0.208~2.37 mBq/m3,气溶胶中铍-7、钾-40、钋-210、铅-210的活度浓度随月份的变化分别见图1、图2、图3、图4。
2020—2022年气溶胶中总α、总β与其他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随月份变化情况分别见图5、图6。
从图1~图4中可以看出,气溶胶中放射性水平均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趋势:铍-7在每年的8月前后进入一个低值,钋-210、铅-210的活度浓度水平均呈现夏季低、冬春交替的月份较高。武永伟等[6]在对北京市2013—2016年气溶胶的调查,以及李少婷等[7]对湖北地区气溶胶的调查中同样发现了铍-7、铅-210的活度浓度变化与季节相关。
从图5~图6中可以看出,总α大体上呈现7~9月较低,总β在每年冬季出现年度最高值。与孔玉侠等[8]、耿霞等[9]报道的一、四季度的气溶胶中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高于第三季度的论述一致。
查阅资料[4],2016—2020年全国气溶胶中铍-7的测值范围为0.04~21 mBq/m3,钾-40测值范围为11~1104 μBq/m3,铅-210的测值范围为0.11~8.4 mBq/m3,钋-210的测值范围为0.02~1.4 mBq/m3。总体上,2015—2022年北京市某监测点的气溶胶中铅-210、钋-210处于本底涨落水平,铍-7、钾-40、总α、总β的活度浓度均在历年测值的3倍标准偏差内波动。
2.2.2 沉降物2015—2022年北京市某监测点沉降物中铍-7、钾-40的测值范围依次为:0.0919~9.40 Bq/(m2·d)、55.3~294 mBq/(m2·d),2020—2022年沉降物中总α、总β的测值范围分别为:0.087~0.675 Bq/(m2·d)、0.127~1.42 Bq/(m2·d),沉降物中铍-7、钾-40与总α、总β的活度浓度随季度的变化见图7。
本文中的沉降物样品采集从12月初左右开始,至次年3月初为第一季度,时长约90 d,以此类推。从图7可以看出沉降物中总α、总β以及铍-7的放射性水平均呈现冬季低,夏季高的趋势。沉降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出现最高测值的时间在春夏季节,可能是外来沙尘天气多发生在每年的3~5月,查阅资料[10]发现2015年4月、2016年5月、2017年5月、2018年3月和5月、2019年4月和10月、2020年3月、4月和5月、2021年3~5月、2022年4月都有不同程度的沙尘过境北京市。
放射性核素钾-40在气溶胶及沉降物中的活度浓度随季节变化不明显,祝继东等[11]报道沉降物中铍-7与钾-40的放射性水平的变化与半衰期长短有关系。铍-7 的半衰期只有(53.3 ± 0.1) d,钾-40的半衰期长达(1.277 ± 0.008) × 109年,当某个核素在当季放射性水平处在较高水平时,经过一个季度的衰变,上个季度高测值对下个季度的测值影响微乎其微,而长半衰期的核素则会对下个季度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从图2、图7可以看出气溶胶及沉降物中的钾-40整体趋于平稳,处于本底涨落水平,符合长半衰期的特点。查阅资料[4],2016—2020年全国气溶胶中钾-40测值范围为11~1104 μBq/m3,沉降物中钾-40测值范围为0.422~1.50 Bq/m2·d,总体上看出,2015—2022年北京市某监测点的气溶胶及沉降物中钾-40也处于本底涨落水平。
2.3 水体2015—2022年北京市地表水中江河水监测结果范围为:总α为0.01715~0.160 Bq/L,总β为0.0415~0.763 Bq/L;湖库水监测结果范围为:总α为0.0165~0.145 Bq/L,总β为0.0474~0.517 Bq/L。各个监测点的总放活度浓度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比较见图8~图9。
查阅资料[4],“十三五”期间全国主要江河流域水中总α、总β的测值范围分别为0.01~0.32 Bq/L、0.03~0.80 Bq/L;全国主要湖泊(水库)中总α、总β的测值范围分别为0.01~0.28 Bq/L、0.01~0.46 Bq/L。2015—2022年间北京市地表水的总α、总β活度浓度总体在全国平均水平。
由图8~图9可以看出江河水中二号河和四号河放射性水平总体较低,一号河、三号河、五号河放射性水平相对略高;水源地中某水库甲、某水库丙、某水库乙、某湖泊戊和某湖泊己在放射性水平总体较低,某水库丁相对略高;北京市水库水均小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2](GB 5749—2006)中规定的总α、总β指导值,放射性水平良好。
2.4 土 壤2015—2022年北京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监测结果与1983—1990年全国本底调查中时全国环境γ辐射水平的对比见表4。
2015—2022年北京市土壤中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锶-90的活度浓度变化分别见图10、图11。
地球上主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包括238U、226Ra、232Th和40K,这些核素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等环境介质中[13],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很容易在体内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14]。人工放射性核素主要是核试验、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及应用、矿物开采及冶炼和核工业废弃物等产生的放射性核素[14]。
从表4可以看出,2015—2022年北京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钍-232、镭-226、钾-40活度浓度与1983—1990年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处于同一水平,处于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从图10可以看出人工放射性核素铯-137活度浓度处于历年正常涨落范围内,图11中M区某监测点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在2019年测值为1.17(Bq/kg·干),查阅资料发现[15],2019年全国345个土壤样品中锶-90的测值范围为0.02~2.9(Bq/kg·干),该点位土壤中锶-90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后续将持续跟踪监测。
3 讨 论北京市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与累积监测结果处于当地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北京市气溶胶中放射性水平与季节相关,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趋势。北京市沉降物中总α、总β以及铍-7的放射性水平均呈现冬季低,夏季高的趋势。
北京市地表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整体上在本底范围内波动,水库水均小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总α、总β指导值,放射性水平良好。所有地表水的放射性水平均处于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北京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钍-232、镭-226、钾-40活度浓度处于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铯-137活度浓度处于历年正常涨落范围内。
境外核试验活动、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核污水的排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可能对区域空气、水体及地表土壤辐射环境产生影响[16-17],极易引起社会不安。近年国际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理念、知识和方法快速更新[18],为满足我国核与辐射监测体系建设的需求,提高公众安全感,本次监测的成果将为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1]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辐射: 影响与源[M]. 肯尼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016: 27-32.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Radiation: effects and sources[M]. Nairobi: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16: 27-32. |
[2]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61—2001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HJ/T 61—2001 Technical criteria for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S].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01. |
[3] |
《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编辑委员会. 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M]. 北京: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15: 185-187. Editorial Committee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Natural Radioactivity Level. Natural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level in China[M]. Beijing: China Atomic Energy Press, 2015: 185-187.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16 ~ 2020年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R].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16-2021.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6-2020 National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port[R]. Beijing: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6-2021. |
[5] |
宫增艳, 赵广翠, 李雪贞, 等. 不同方法监测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结果比较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1): 69-73. Gong ZY, Zhao GC, Li XZ, et 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γ-radiation levels by using different monitoring methods[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8, 27(1): 69-73. DOI: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8.01.018 |
[6] |
武永伟, 曾志, 马豪. 北京市气溶胶放射性核素分析(2013—2016)[J]. 辐射防护, 2018, 38(3): 197-205. Wu YW, Zeng Z, Ma H. Radionuclide analysis of aerosol in Beijing (2013-2016)[J]. Radiat Prot, 2018, 38(3): 197-205. |
[7] |
李少婷, 高雅, 卢奕夫, 等. 湖北部分地区气溶胶中放射性核素监测研究[J].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9, 39(6): 687-691. Li ST, Gao Y, Lu YF, et al. Study on the radionuclide monitoring of aerosol in some areas of Hubei[J]. Nucl Electron Detect Technol, 2019, 39(6): 687-691. |
[8] |
孔玉侠, 崔力萌, 王欢, 等. 北京市大气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5): 513-516. Kong YX, Cui LM, Wang H, et al.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gross alpha and beta radioactivity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Beijing[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9, 28(5): 513-516.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5.011 |
[9] |
耿霞, 卢慧斌. 气溶胶中总α、总β测量方法研究及山西省气溶胶放射性水平监测分析[J]. 辐射防护, 2017, 37(6): 459-464. Geng X, Lu HB. Methods for measuring gross α and gross β in aerosol and monitoring of radioactivity levels in environmental aerosol samples from Shanxi Province[J]. Radiat Prot, 2017, 37(6): 459-464. |
[10]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2016-2020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R]. [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2021. Beijing Municip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Bureau. 2016-2020 Beij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report[R]. [S. l. ]: [s. n. ], 2021. |
[11] |
祝继东, 王建超. 乌鲁木齐市沉降物中7Be、40K放射性水平[J]. 辐射防护通讯, 2022, 42(3): 10-15. Zhu JD, Wang JC. Levels of 7Be and 40K in fallout in Urumqi from 2017 to 2021[J]. Radiat Prote Bull, 2022, 42(3): 10-15. DOI:10.3969/j.issn.1004-6356.2022.03.003 |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5750.2—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T 5750.2—2006 Standard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drinking water -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water sample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7. |
[13] |
任天山, 程建平, 朱立, 等. 环境与辐射[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07: 32-33. Ren TS, Cheng JP, Zhu L, et al. Environment and radiation[M]. Beijing: Atomic Energy Press, 2007: 32-33. |
[14] |
熊强, 葛潇, 闫琳琳, 等. 土壤中总α、总β放射性检测方法的比较[J].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3): 245-249. Xiong Q, Ge X, Yan LL, et al. Comparison of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gross α and gross β radioactivity in soil[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3, 32(3): 245-249.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3.005 |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19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R].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20.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9 National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port[R]. Beijing: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 |
[16] |
许明发, 彭文斌, 向辉云, 等. 北海涠洲岛放射性水平现状调查与评估[J]. 中国辐射卫生, 2021, 30(5): 581-586,591. Xu MF, Peng WB, Xiang HY,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adioactivity level in Weizhou Island of Beihai[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1, 30(5): 581-586,591.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1.05.012 |
[17] |
杨国胜, 胡珺, 郑建. 福岛核事故对日本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J].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9, 43(2): 99-105. Yang GS, Hu J, Zheng J.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food safety in Japan after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J]. Int J Radiat Med Nucl Med, 2019, 43(2): 99-105. DOI:10.3760/cma.j.issn.1673-4114.2019.02.001 |
[18] |
雷翠萍. 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与响应[J].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1): 92. Lei CP. Health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to nuclear or radiation emergencies[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3, 32(1):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