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核与辐射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核工业的快速发展,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数量逐年增长,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工业加速器、工业辐照装置、核仪表等设备在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设备的使用可能会对工作人员产生放射性危害,因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4]。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卫生管理现状,我市全面开展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辐射防护现状的调查研究,从放射性危害因素种类和危害程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分析放射性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明确我市非医疗工作单位需关注的重点和薄弱环节,为我市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本研究按照《2022年烟台市职业病防治项目工作方案》[5]的要求,依据射线装置、工业加速器、核仪表及密封源等在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将凡存在放射性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均作为调查对象的原则,开展本次调查。
1.2 调查内容依据方案中的《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基本情况和职业健康管理情况调查表》开展调查,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放射工作人员数量、调查对象类别、辐射源项情况、上一年度放射性危害因素检测情况、近三年度现状评价开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情况、近两年度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上一年度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辐射防护监测仪表和个人防护用品配置情况。
1.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通过机构负责人填写与调查员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信息。
1.4 质量控制调查人员均经过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2022年烟台市职业病防治项目调查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质控方案,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真实准确的原则,各区市疾控统一复核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表逻辑性、完整性、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核实,提交后,由烟台市疾控审核并通过双录入法录入数据开展分析。
1.5 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比较。
2 结 果 2.1 行业分布情况烟台市共有56家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涵盖了18个行业,以制造业为主,行业分布比例和辐射源项分析结果见表1。从行业分布来看,我市各行业辐射源项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为专用设备制造业(17.9%),通用设备制造业(10.7%)、造纸和纸制品业(10.7%)。在射线装置使用方面,专用设备制造业使用射线装置最多(27.5%),其次为通用设备制造业(16.9%);在放射源使用数量方面,因我市现有一座核电站,故放射源数量最多(28.3%),其次为专业技术服务业(27.7%)。
由表2可知,56家用人单位中,47家使用射线装置。其中,II类射线装置150台、III类射线装置10台,应用最多的是工业用X射线探伤装置。由表3可知,56家用人单位中,38家使用密封放射源,其中V类放射源应用最多(135枚),其次为I类放射源(80枚)。
我市56家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中共有放射工作人员998名,其中核电站放射工作人数最多为631名,其次为工业探伤人员为189名。个人剂量监测人数和查体人数均为981名,未进行查体和个人剂量监测的工作人员职业类别均为工业探伤和其他应用,经查体发现一定条件下可从事放射工作人员数18名,需暂时脱离放射工作人数20名,不宜从事放射工作人数1名,上述人员主要集中于核电站工作。详见表4。
56家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中,47家(47/56,83.9%)配备了辐射防护监测仪表,其中个人剂量报警仪最多,为2 017台,其次为辐射防护巡测仪236台;其中对辐射防护监测仪表进行检定的企业数为24家(51.1%),共检定设备2213台,职业照射类别为其他应用的企业开展辐射防护监测仪表检定的仅有4家(4/11,36.4%)。51家(51/56,91.1%)企业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共计2327件。核电站配备的辐射防护监测仪表和个人防护用品数量占主要部分,且辐射防监测仪表均完成了检定。见表5、表6。
由表7可知,56家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中,开展职业卫生评价企业数为42家(42/56,75.0%),开展自主检测的企业数44家(44/56,78.6%),开展委托检测的企业数为53家(53/56,94.6%),监测结果合格率100%(53/5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87.5%(49/56)。
由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行业分布和辐射源项分析可知,我市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行业分布广泛,射线装置在制造业的应用最多,属II类射线装置,主要用于工业探伤。放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核电站及一家辐照企业,核电站涵盖的放射源种类包括II~V类源,其中以IV类和V类源居多,而辐照企业使用的主要为I类源,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射线装置与放射源分布在我市具有一定特点,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6]。制造业及核电站应为我市关注的重点行业。
职业健康管理相关工作调查表明,我市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和个人剂量监测率均为98.30%(981/998),均高于2019年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率(83.66%)和个人剂量监测率(82.4%)[7],高于我国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率(82.1%),和个人剂量监测率(72.9%)[7],经调查发现未参加个人剂量监测以及职业健康体检的人员职业照射类别均为其他应用,主要是行包检测仪操作人员以及核仪表操作人员,尤其是行包检测仪操作这部分人员由于监管薄弱,存在连续多年未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现象,与太原市调查结论一致[8]。其原因主要可能为行包检测仪在源项上作为豁免管理,多数行包检测仪用人单位未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查体,而在职业健康管理上,行包检测仪并没有作为豁免管理[9],因此今后工作中可通过对行包检测仪工作场所的检测,以检测数据为支撑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加强和完善上述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
辐射防护监测仪表配置及检定情况和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调查表明,我市辐射防护监测仪表配备率为83.9%(47/56),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为91.1%(51/56),均高于2019年我国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辐射防护仪表配备率(22.98%),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21.7%)[7];核燃料循环、加速器运行以及工业辐照相关企业辐射防护监测仪表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较为全面,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10]和《γ辐照装置设计和建造规范》[11]中需配置足够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个人辐射防护用品的要求。而工业探伤和其他应用的相关企业存在部分缺失,调查中还发现,辐射防护监测仪表的检定率不高,仅有51.1%的企业对配置的辐射防护仪表开展了定期检定,而职业照射类别为其他应用的企业开展辐射防护监测仪表检定的仅为36.4%,因此,职业类别为工业探伤和其他应用的企业辐射防护仪表配置不全且配置后并未做定期检定的情况应给与足够重视,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上述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
由本次调查可知,我市大多数企业均能落实职业卫生评价、自主检测、委托检测以及完成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工作,其中自主检测率为78.6%,委托检测率为94.6%,高于太原市调查结果(65%和85%)[8]。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87.5%,高于福建省调查结果(85%)[12]。但上述工作与国家法规标准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辐射防护现状如下:①我市应重点关注的职业照射类别为工业探伤和其他应用,上述职业类别的企业在职业健康管理方面存在查体率以及个人剂量监测率低,在辐射防护仪表配备和检定方面存在辐射防护仪表配备率低,检定率也低的情况。②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监测及申报情况与国家法规标准要求尚有差距。③开展委托监测的企业中虽然监测结果合格率为100%,但是核电站、探伤、核仪表等仍存在高剂量率场所,因此对这部分场所辐射防护情况以及人员进行重点监控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工作人员的照射[13]。针对上述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完善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的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从而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管理。研究表明,急性放射损伤在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时有发生[14],且部分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意识有待提高[15],个别用人单位开展放射知识培训流于形式,虽然培训次数达标,但效果难言满意[16]。因此,全面提高上述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落实防护标准要求,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减少和避免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带来的潜在危害是十分必要的。
[1] |
李小亮, 苏垠平, 雷淑洁, 等. 2013-2017年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 38(10): 779-783. Li XL, Su YP, Lei SJ, et al.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radiation sicknesses diagnosed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7[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8, 38(10): 779-78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8.10.012 |
[2] |
李小亮, 孙全富, 刘建香, 等. 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系统介绍[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9, 39(10): 731-735. Li XL, Sun QF, Liu JX, et al. Introduction to national occupational radiation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9, 39(10): 731-735.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9.10.003 |
[3] |
李明芳, 邹剑明, 张素芬, 等. 2008-2017年广东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5): 455-457,461. Li MF, Zou JM, Zhang SF, et al.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radiation disease diagnosi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08-2017[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8, 27(5): 455-457,461.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18.05.009 |
[4] |
牛昊巍, 孙全富, 李小娟, 等. 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的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4, 34(9): 700-703. Niu HW, Sun QF, Li XJ, et 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occupational radiation disease diagnosis in China[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4, 34(9): 700-70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4.09.016 |
[5] |
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烟台市职业病防治项目工作方案[S]. 2022-06-16. Yantai Municipal Health Commission.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Yantai occupati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ject in 2022[S]. 2022-06-16. |
[6] |
霍彬彬, 徐志勇, 何冬冬, 等. 淮安市非医疗机构核技术应用及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1, 30(1): 10-13,18. Huo BB, Xu ZY, He DD, et al.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nuclear technology and radiation workers’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in non-medical institutions in Huai’an City[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1, 30(1): 10-13,18.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1.01.003 |
[7] |
朱卫国, 侯长松, 佟鹏, 等. 我国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辐射防护现状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 41(4): 282-287. Zhu WG, Hou CS, Tong P, et a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non-medical sectors in China[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21, 41(4): 282-287.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21.04.008 |
[8] |
赵小爱. 太原市部分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辐射防护现状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22, 29(7): 728-730. Zhao XA.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some non-medical sectors in Taiyuan[J]. J Pract Med Tech, 2022, 29(7): 728-730. DOI:10.19522/j.cnki.1671-5098.2022.07.013 |
[9] |
李林御, 贺良国, 李红, 等. 2021年四川省非医疗放射用人单位辐射防护现状调查[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23, 38(3): 185-189. Li LY, He LG, LI H,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in non-medical radiation units in Sichuan Province in 2021[J]. Occup Health Damage, 2023, 38(3): 185-189. |
[10] |
卫生部.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R]. 北京: 卫生部, 2007.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easures for occupation health management of radiation workers[R]. Beijing: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7. |
[11]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7568—2019 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GB/T 17568—2019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gamma irradiation facilitie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9. |
[12] |
邹天禄, 郑森兴, 万燕飞, 等. 福建省非医疗放射单位辐射防护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5): 583-596. Zou TL, Zheng SX, Wan YF, et al. Investigat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status in non-medical radiation institutions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2, 31(5): 583-596.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5.011 |
[13] |
张京战, 周开建, 高艳辉, 等. 河北省部分医用电子加速器输出量检测结果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5): 567-568,572. Zhang JZ, Zhou KJ, Gao YH, et al.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partial medical electron accelerators output test in Hebei Province[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6, 25(5): 567-568,572. DOI: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5.026 |
[14] |
李小亮, 孙全富.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与问题[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9, 34(6): 327-330. Li XL, Sun QF.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radiation workers in China[J]. Occup Health Damage, 2019, 34(6): 327-330. |
[15] |
赵徵鑫, 王强, 曹承建, 等. 杭州市部分非医疗机构辐射水平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1, 30(1): 59-62. Zhao ZX, Wang Q, Cao CJ, et al. Radiation level analysis of some non-medical institutions in Hangzhou[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1, 30(1): 59-62.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1.01.013 |
[16] |
陆强, 张秋玲, 洪秀娟.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5): 465-469. Lu Q, Zhang QL, Hong XJ. Discussion on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China[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5): 465-469.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