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23, Vol. 32 Issue (6): 651-655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6.010

引用本文 

张奇, 孙浩然, 陆见霏, 寇珊珊, 佟鹏, 朱卫国, 侯长松. 国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研究现状[J].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6): 651-655.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6.010.
ZHANG Qi, SUN Haoran, LU Jianfei, KOU Shanshan, TONG Peng, ZHU Weiguo, HOU Changsong. Research statu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radiation workers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23, 32(6): 651-655.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6.010.

通讯作者

侯长松,E-mail:houchangsong@nirp.chinacdc.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3-07-07
国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研究现状
张奇 , 孙浩然 , 陆见霏 , 寇珊珊 , 佟鹏 , 朱卫国 , 侯长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辐射防护与核应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
摘要:近年来,职业紧张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放射工作人员由于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电离辐射,这一工作特性进一步加剧了职业紧张程度,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导致发生辐射事件或事故。本文以历年来国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研究文献为依据,进行汇总、归纳和系统分析,详细梳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研究现状,探讨研究重点问题和方向,并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紧张    放射工作人员    综述    
Research statu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radiation workers in China
ZHANG Qi , SUN Haoran , LU Jianfei , KOU Shanshan , TONG Peng , ZHU Weiguo , HOU Changsong     
Key Laboratory of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and Nuclear Emergency, China CDC,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ccupational stress has become a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in public health in China and abroad. Radiation workers are exposed to ionizing radiation in their daily work, which further exacerbates their level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his not only affects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also increases the potential for radiation incidents or accident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n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radiation workers in China throughout the yea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ummary, conclusion, and syst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radiation workers, with a detailed sorting of the data. It explores key research issues and direction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uture work.
Key words: Occupational stress    Radiation worker    Review    

职业紧张,亦称工作压力,是指当个人的能力、资源或需求与工作要求出现不匹配时,发生的有害的躯体和情绪反应,可能导致不良健康甚至损伤[1]

近年来,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所造成的身心健康伤害及其带来的经济损失,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紧张对健康、个体行为及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已成为职业卫生领域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1999年,WHO第4届职业卫生合作中心网络会议将控制职业紧张确定为4个重点任务之一[2]。2019年,我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第九项重大行动也指出,工作压力导致的生理、心理等问题已成为亟待应对的职业健康新挑战[3]

我国接触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人员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既面临着高强度工作引起的日常工作压力,也经受着从事放射工作可能的潜在危险所引起的心理压力,如果缺乏有效应对措施,这些压力得不到缓解和释放,势必会对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带来不必要的恐惧,其结果不仅严重影响本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剧职业紧张状况,甚至可能影响到所从事的放射工作安全。本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和系统分析,了解我国目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研究进展,探讨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方向。

1 职业紧张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两类方法:一类是客观评价指标研究,如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免疫)因子等生物标志,但存在个体差异大、可应用不强、指标与机制之间的解释不明确等问题[4];另一类是通过成熟的心理学量表和问卷进行主观调查,虽然量表和问卷调查容易受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代表性等方面存在偏倚,但在大量调查数据支持下,已成为主要的评价方法。国内开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调查多采用经过翻译和修订的国外量表,如OSI-R、JCQ、ERI和JSS等,基于不同的理论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开展评价。

1.1 职业紧张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revised edition,OSI-R)

Osipow于1981年推出1998年正式出版[5],由李健等翻译,王治明等对原有量表中约1/3条目进行修订后引入国内使用[6]。包括职业任务问卷(occupational rule questionnaire,ORQ)、个人紧张反应问卷(personal strain questionnaire,PSQ)和个人应变能力问卷(personal resources question,PRQ),共14个维度、140个条目。ORQ得分越高说明职业紧张因素水平越高,PSQ得分越高说明职业紧张反应越严重,PRQ分数越高说明个人应变能力越强,缓解职业紧张的对策越多。杨新伟等[7]采用OSI-R量表对4000多名不同职业的常模样本进行调查,制订出我国职业紧张量表总体、性别常模。

1.2 工作内容量表(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JCQ)

基于工作要求-控制模式(job demand control model,JDC),Karasek研制开发了JCQ量表[8]。包括工作要求、自主程度和社会支持3个维度、22个条目。利用工作要求与自主程度得分的比值来评估职业紧张程度,比值 > 1为高职业紧张,比值 ≤ 1为低职业紧张,比值越大职业紧张程度越高。

1.3 付出-回报失衡量表(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

Siegrist[9]研制开发ERI量表,稳定的正式版于2004年发布。包括付出、回报和内在投入3个维度、23个条目。利用付出与回报得分的比值来评估职业紧张程度,比值 > 1为高职业紧张,比值 ≤ 1为低职业紧张,比值越大职业紧张程度越高。

近年来,普遍将JCQ量表与ERI量表相结合来开展职业紧张评估。国内最早杨文杰等[10]对这2个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测评。

1.4 工作紧张测量量表(job stress survey,JSS)

Spelberger和Vagg等提出[11],连玉龙等[12]进行测试和修订。包括工作压力子量表(job pressure,JP)和组织支持缺乏子量表(lack of organizational support,LS),共60个条目。第一部分30个条目用来衡量紧张水平;第二部分30个条目用于衡量过去半年内紧张持续天数。总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职业紧张反应越强。

2 职业紧张对健康的危害

工作中存在各类紧张源,这些紧张源主要来自工作量、作业方式、职场冲突及职业风险等,并受个人素质、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可能引起严重和持续的紧张反应,表现为个体短暂的心理、生理、行为、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可诱发紧张相关的疾病[13]

2.1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工作环境中长期存在职业紧张,可能引起心理方面的创伤,如焦虑、精力不足、抑郁等。如果前期已经存在心理疾病,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症状。职业紧张因素也可能影响认知能力,主要表现在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发生紊乱,从而在工作中出现迟钝、犹豫不决等现象。

2.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职业紧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主要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心律失常、传导阻滞,血压升高,另一方面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可引起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升高。职业紧张也可能通过改变行为或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间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2.3 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病患(work 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是一类与工作相关的慢性积累性病患,涉及损害神经、肌肉、骨骼等各个系统。职业紧张与工作肌肉骨骼病患也存在关联,持续的职业紧张源将会反复激活生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导致如下腰痛、腕管综合征等身体不适。

2.4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职业紧张引发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均可能导致生殖功能受损,如影响女性正常月经周期,干扰女性内分泌功能等。

2.5 对睡眠障碍的影响

职业紧张可能导致入睡困难、继睡困难、早醒型失眠等,且职业紧张程度越高,发生睡眠质量问题的危险性也越高。

3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程度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由于接触射线危害,普遍存在职业紧张。近年来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和非射线接触者对比研究,以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程度与职业紧张常模比较,可发现我国放射工作人员处于较高的职业紧张水平,且高于普通人群。冀晓丽等[14]采用OSI-R量表对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者557名(接触组)和389名非放射线接触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触组比对照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黄坚芳等[15]调查显示广西916名从事医疗放射诊断、介入治疗、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工作者职业紧张反应率38.8%。黄承雷等[16]采用OSI-R量表对广州市番禺区31家单位116名放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PSQ问卷评分高于国内常模[7]。王晓娜等[17]采用OSI-R量表对福州地区12个县区的12家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120家一级及以下医院从事放射卫生工作的381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显示ORQ、PSQ、PRQ3个问卷的分数均高于国内常模[7]。陈惠清等[18]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广东省632名在职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JDC和ERI两种模式职业紧张评估,研究对象的JDC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为43.8%(277/632),ERI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为38.6%(244/632)。

4 职业紧张因素

职业紧张相关研究表明,决定职业紧张的发生以及强度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个体特征(内因)和工作环境(外因)2类[19],放射工作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工作时长等个人基本情况和职业特征对职业紧张的产生及严重程度均有所影响。

4.1 性别

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心理、行为和抗压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差异,导致职业紧张程度有所不同。孙小娜等[20]研究发现,男性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明显高于女性。王恰等[21]研究结果显示在职的放射工作人员中男性职业紧张检出率高于女性。黄承雷等[16]、涂晓寒等[22]和邓建国等[23]研究结果显示男性ORQ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放射工作人员承受的职业紧张压力更大。刘书林等[24]对四川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203人进行JSS量表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在工作压力得分明显高于女性。

4.2 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放射工作人员承担职责不同,因此,年龄差异也是职业紧张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年龄较高的人员相对年轻人员面对的压力较高。孙小娜等[20]和黄承雷等[16]均认为 ≥ 50岁的放射人员在职业任务上承受的紧张压力最重。而邓建国等[23]认为31~45岁的放射科医务人员是最易受到职业紧张危害的群体,这个年龄段的医务人员正是放射科中坚力量,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30岁及以下年龄段医务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更容易出现个人紧张,反应滞后,其原因可能是其工作经验尚且不足。

4.3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高低很大程度上同岗位要求有关,高学历人员通常在工作中承担较大的工作量和责任,甚至日常工作以外的如教学、科研等任务,需要付出更多。王恰等[21]研究表明,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在付出得分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王晓娜等[17]和邓建国等[23]均发现研究生学历相比大专及以下学历,更易感受到职业任务繁重压力。涂晓寒等[22]和王晓娜等[17]研究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的人员个人紧张反应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者。

4.4 工龄

随着放射工龄增加,职业紧张呈上升趋势,且工作的时间越长,紧张程度越高。黄坚芳等[15]对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工作1~9年职业紧张发生率为25.3%(84/332),10~19年为41.3%(118/286),20~35年为51.3%(153/298)。何鼎盛等[25]也得出类似结论,即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随工龄增长而增高。

4.5 工作时长

陈惠清等[18]研究结果表明,在JDC模式和ERI模式下,日工作时间 > 8 h和周工作时间 > 40 h的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高于日工作时间 ≤ 8 h和周工作时间 ≤ 40 h,工作时间越长,职业紧张程度越高、风险越大。刘书林等[24]发现每周工作时间 > 40 h、30~40 h与 < 30 h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紧张频度、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工作压力频度方面得分有差异,周工作时间 > 40 h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更易出现职业紧张。

4.6 照射剂量

由于工作特殊性,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照射剂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其职业紧张水平,黄承雷等[1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放射工作人员业务紧张方面存在差异,其中 ≥ 2 mSv剂量组要高于1~2 mSv剂量组。涂晓寒等[22]也得出类似结论。

4.7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即可直接影响职业紧张,也可经由积极和消极的应对方式产生间接影响。刘书林等[24]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职业紧张状况呈负相关,客观支持与职业紧张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对支持的利用度,而主观支持与职业紧张相关性最低。

5 展 望

职业紧张涉及到广泛的职业人群,有可能引起各类不良状况,除对机体多系统、多器官造成损害外,还可能导致抑郁、过劳死等,既造成社会和行业方面损失,又降低个体的职业生命质量。欧美、日本等多个国家已将其纳入到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控制范围之内[26]。我国在职业紧张研究领域起步较晚,对于医护人员、一线工人以及教职工等调查较多,但结合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基本未调查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也缺少针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采取干预措施前后效果的相关研究;在健康影响方面,缺乏放射工作人员因职业紧张导致的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和睡眠障碍等躯体损害相关研究,无法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职业紧张的产生原因、评估引起的不良健康影响。因此,除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职业紧张和心理状况评估外,还应进一步开展职业紧张评价方法和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尤其是生理、生化和病理学相关研究,确定生物标志评价指标和测量方法,建立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和系统评价体系,并探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引发的职业紧张与不良健康影响之间的关联。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管理和控制工作任重道远。应结合不同的职业紧张危害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健康影响。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应正视并重视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改善放射工作环境,合理布置工作内容,减少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消除或降低紧张源,同时通过紧张管理,如培训、心理辅导、娱乐休闲、休养保健、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等,培养辐射安全文化素养,提高防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强个体应对紧张的能力,对已出现职业紧张状况或工作压力过大的人员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和干预措施。放射工作人员也应加强自身的调整,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正确认识职业紧张导致的危害,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放松情绪,平衡生活,缓解压力。多种措施联合开展干预行动,降低或消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提高个人健康水平和职业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NIOSH Working Group. Stress at work[EB/OL]. NIOSH Publication, 1999, 99-101. (2014-06-06)[2021-02-24]. https://www.cdc.gov/niosh/topics/stress.
[2]
何凤生, 梁友信. 职业卫生与可持续发展—第4届WH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网络会议简介[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9, 17(5): 314-315.
He FS, Liang YX.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introduction to the 4th WHO network meeting of occupational health cooperation centers[J]. Chin J Ind Hyg Occup Dis, 1999, 17(5): 314-315. DOI:10.3760/cma.j.issn.1001-9391.1999.05.0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 (2019-07-09)[2023-03-13].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of the China. Healthy China Action (2019-2030)[EB/OL]. (2019-07-09)[2023-03-13].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4]
吴辉, 余善法. 职业应激客观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4, 32(2): 157-160.
Wu H, Yu SF. Research progress on objecti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occupational stress[J]. Chin J Ind Hyg Occup Dis, 2014, 32(2): 157-160. DOI:10.3760/cma.j.issn.1001-9391.2014.02.027
[5]
Osipow SH. 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revised EDITIONTM (OSI-RTM)[R]. Odess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1998: 25-26.
[6]
李健, 兰亚佳, 王治明, 等. 职业紧张量表(OSI-R)信度与效度验证[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1, 19(3): 190-193.
Li J, Lan YJ, Wang ZM, et al. The test of 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J]. Chin J Ind Hyg Occup Dis, 2001, 19(3): 190-193. DOI:10.3760/cma.j.issn.1001-9391.2001.03.011
[7]
杨新伟, 刘泽军, 庞星火, 等. 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常模及分级标准[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21(4): 233-236.
Yang XW, Liu ZJ, Pang XH, et al. Study of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nor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outhwest China[J]. Chin Ment Health J, 2007, 21(4): 233-236. DOI:10.3321/j.issn:1000-6729.2007.04.008
[8]
Karasek Jr RA. Job demands, job decision latitude, and mental strain: implications for job redesign[J]. Adm Sci Quart, 1979, 24(2): 285-308. DOI:10.2307/2392498
[9]
Siegrist J.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f high-effort/low-reward conditions[J]. J Occup Health Psychol, 1996, 1(1): 27-41. DOI:10.1037/1076-8998.1.1.27
[10]
杨文杰, 李健. 工作场所中社会心理因素的测量——两种职业紧张检测模式的应用[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4, 22(6): 422-426.
Yang WJ, Li J. Measurement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in work environment: application of two models of occupational stress[J]. Chin J Ind Hyg Occup Dis, 2004, 22(6): 422-426. DOI:10.3760/cma.j.issn.1001-9391.2004.06.008
[11]
Spielberger CD, Vagg PR. Manual for the job stress survey(JSS)[M]. Odess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1999: 123-130.
[12]
连玉龙, 刘继文, 张晨, 等. 工作紧张测量量表(JSS)信度和结构效度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08, 35(5): 364-367.
Lian YL, Liu JW, Zhang C, et al. Analysis on the reliability and structure validity of JSS[J]. China Occupat Med, 2008, 35(5): 364-367. DOI:10.3969/j.issn.1000-6486.2008.05.002
[13]
余善法. 职业紧张评价与控制[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00-273.
Yu SF. Evalua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stress[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8: 200-273.
[14]
冀晓丽, 谭卫国, 刘继文. 放射工作者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关系的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3(9): 1052-1055.
Ji XL, Tan WG, Liu JW.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work ability of radiation-exposed people[J]. J Xinjiang Med Univ, 2010, 33(9): 1052-1055.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0.09.014
[15]
黄坚芳,朱林平, 杨艳云. 916名医疗放射工作者职业健康反应的归因分析[J]. 广西医学, 2011, 33(12): 1641-1642.
Huang JF, Zhu LP, Yang YY. Attributive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reactions among 916 medical radiation workers[J]. Guangxi Med J, 2011, 33(12): 1641-1642. DOI:10.3969/j.issn.0253-4304.2011.12.037
[16]
黄承雷,苏惠娴. 广州市基层医院放射人员职业紧张调查[J]. 现代医院, 2016, 16(8): 1200-1204.
Huang CL, Su HX.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in the radioactive workers in basic-level hospital in Guangzhou city[J]. Mod Hosp, 2016, 16(8): 1200-1204.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6.08.038
[17]
王晓娜, 周权, 施文华, 等. 福州市放射工作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状况的现况调查[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6(6): 1015-1019.
Wang XN, Zhou Q, Shi WH, et al. Investigation on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radiation medical workers in Fuzhou[J]. J Southeast Univ Med Sci Ed, 2017, 36(6): 1015-1019. DOI:10.3969/j.issn.1671-6264.2017.06.030
[18]
陈惠清, 陈嘉斌, 杨敏, 等. 2种模式联合评估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职业医学, 2019, 46(3): 317-321.
Chen HQ, Chen JB, Yang M, et al. Assessing occupational stress leve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medical radiologists by two models[J]. China Occup Med, 2019, 46(3): 317-321. DOI:10.11763/j.issn.2095-2619.2019.03.011
[19]
王婉. 浅议职业紧张[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19): 235,251.
Wang W. Extraction occupational stress[J]. Guide Sci Educ, 2014(19): 235,251. DOI:10.16400/j.cnki.kjdks.2014.10.028.
[20]
孙小娜, 刘继文, 杨晓燕. 放射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0(9): 958-960,964.
Sun XN, Liu JW, Yang X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radioactive officer[J]. J Xinjiang Med Univ, 2007, 30(9): 958-960,964.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07.09.012
[21]
王恰, 杨爱初, 黄伟欣, 等. 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调查[J]. 中国职业医学, 2016, 43(3): 308-311.
Wang Q, Yang AC, Huang WX, et al. Investigation on occupational stress of radiation exposed work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J]. China Occup Med, 2016, 43(3): 308-311. DOI:10.11763/j.issn.2095-2619.2016.03.014
[22]
涂晓寒, 姚成, 王迅, 等. 遂宁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 35(7): 721-723.
Tu XH, Yao C, Wang X, et al. Occupational stress levels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Suin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J]. J Prev Med Chin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017, 35(7): 721-723. DOI:10.13704/j.cnki.jyyx.2017.07.005
[23]
邓建国, 付侠, 王瑞琼, 等. 放射科医护人员职业紧张与个体疲劳水平的相关性[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23): 3213-3216.
Deng JG, Fu X, Wang RQ,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fatigue level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in medical radiation workers[J]. Occup Health, 2015, 31(23): 3213-3216. DOI:10.13329/j.cnki.zyyjk.2015.1109
[24]
刘书林, 姜云侠, 张敏, 等. 四川省介入放射人员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医学与社会, 2022, 35(8): 121-126.
Liu SL, Jiang YX, Zhang M, et 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support among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personnel in Sichuan province[J]. Med Soc, 2022, 35(8): 121-126. DOI:10.13723/j.yxysh.2022.08.023
[25]
何鼎盛, 李富业, 冀晓丽, 等. 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人员职业紧张水平的调查[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9(11): 1452-1455.
He DS, Li FY, Ji XL, et al. A study on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workers exposed to the low dosage ionization radiation[J]. J Xinjiang Med Univ, 2016, 39(11): 1452-1455.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6.11.026
[26]
余善法. 借鉴国外经验推动职业紧张防控从研究到实践[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 54(11): 1175-1179.
Yu SF.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stress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J]. Chin J Prev Med, 2020, 54(11): 1175-1179. DOI:10.3760/cma.j.cn112150-20200825-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