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52;
3.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13;
4.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5.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7;
6.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2
2. Henan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Zhengzhou 450052 China;
3. 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13 China;
4.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Jinan 250000 China;
5. XiangYa Hospital Zhuzhou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Zhuzhou 412007 China;
6.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Molecular Nuclear Medicine, Tianjin 300192 China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01.3—2014《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3部分:γ射线源放射治疗机房》[1](以下简称GBZ 201.3—2014)自2015年3月1日实施以来已有近8年时间了。该标准自实施以来,在γ源放射治疗机房屏蔽设计、放射防护检测与评价、监督管理中均发挥了应有的指导作用,同时该标准对于维护放射治疗患者安全,保障放射治疗职业人群及公众的安全防护,科学规划γ放射源放疗装置屏蔽设计均有重要的应用意义[2]。为了解该标准在放射防护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收集该标准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本研究对该标准在不同人群中的知晓情况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调研和结果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根据相关调查标准[3],选取北京、河南、江苏、内蒙古、河北、湖南、四川、广西等省份和直辖市的医疗机构、设计单位和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共计126名。其中,来自医疗机构的占92.06%(公立医疗机构84.92%、私营医疗机构6.35%),来自设计单位的占4.76%,其他机构占2.38%。
1.2 调查方法调研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线上调查为主的方法。首先设计调查问卷,设置调查题目,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确定调查题目后使用在线调查网站设计在线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GBZ 201.3—2014应用情况、知晓情况、相关培训情况、内容掌握程度和修订建议等。完成问卷调试后向各调查目标发送调查问卷链接并同时发送调查函文本。本调查发送链接126人次,收回问卷126份。
1.3 质量控制调查问卷经前期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和预调查等环节,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估。正式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确保调查过程一致和结果客观。发现问题及时与被调查对象进行核实。
1.4 统计分析应用Excel对收集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计算问卷问题的各选项构成比。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主要来自北京、河南、江苏等省份和直辖市,以专业人员为主,其中学历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分别占51.59%和40.48%;职称以中级和副高为主,分别占比48.41%和24.6%;从事γ射束远距治疗机、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机等放射治疗设备应用、防护及场所设计相关工作年限较长,10年及以上人员占61.11%。
2.2 知晓性情况对该标准的了解程度,回答“非常了解”或“了解”占75.4%,回答“听说过但不太了解”占23.81%,“从未听说”占0.79%。能正确答出该标准实施时间(2015年)的占比37.3%。69%的被调查者能正确选择标准的包含内容。
对于该标准的应用认知,调查对象认为该标准可应用于放射治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92.86%)、放射治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95.24%)、放射治疗建设项目辐射环境影响评价(93.65%)、放射治疗场所放射防护检测(98.41%)、放射治疗设备性能的质量控制检测(80.16%)、放射治疗场所的防护设计(94.44%)、放射治疗设备的生产(58.73%)。关于知晓性调查问题结果见表1。
![]() |
表 1 对标准的知晓程度调查结果 Table 1 Awareness of the standard |
126名调查对象中,54名接受过该标准的培训。培训机构包括卫生行政部门(75.93%)、监督管理部门(62.96%)、学会组织(37.04%)、本人单位(44.44%)等。培训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
![]() |
表 2 对标准的培训情况调查结果 Table 2 Training on the standard |
对该标准的应用频次,回答“平均每月应用不少于1次”的最高,占比26.19%;“平均每年应用不少于1次”次之,占比21.43%。
绝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该标准能够充分满足(45.24%)或基本满足(54.76%)γ射束远距治疗机、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机和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机的防护检测和屏蔽设计需要,能够(98.41%)促进放疗场所防护设计和管理水平提升;随着技术发展,59.52%的调查对象认为该标准基本适用当今放疗屏蔽现状。
4.76%的调查对象认为该标准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其原因主要包括:涉及设备应用面不广(50%),标准不易理解(50%)、标准不适用可操作性不强(33.33%)、宣贯力度不够(50%)、其他(16.67%)。培训情况调查结果见表3。
![]() |
表 3 该标准的应用情况调查结果 Table 3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
88.89%的调查对象认为该标准“不需修订,各项条款基本能满足相关检测和评价要求”,11.11%的调查对象认为该标准“需要修订”。
98.41%的调查对象认为不必要增加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26.19%的调查对象在应用标准过程中有与其他部门评审专家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其中经常有占2.38%,偶尔有占23.81%)。不一致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理解(75.76%)、剂量率控制目标及核算方法(48.48%)、γ射束远距治疗机屏蔽估算方法(18.18%)、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机屏蔽估算方法(15.15%)、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机屏蔽估算方法(21.21%)。
84.92%的调查对象不认为该标准中存在与其他标准屏蔽估算方法不一致的地方;调查对象均认为该标准中示例法“非常适用”(67.46%)或“一般适用”(32.54%)于放疗机房检测和评价。对于该标准附录B中给出的放疗装置参数示例,53.17%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全面,45.24%的对象认为较全面,1.59%的调查对象认为不全面。
对于该标准中机房墙外和门口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88.1%的调查对象认为合理,11.11%认为部分合理;对于机房顶的剂量控制要求,85.71%的调查对象认为合理,13.49%的调查对象认为部分合理。
96.8%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必要”(54.76%)或者“必要”(42.06%)列出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机房屏蔽估算示例。对该标准的修改建议调查结果见表4。
![]() |
表 4 对该标准修订建议调查结果 Table 4 Suggestions for standard amendment |
此次调查还针对放疗屏蔽设计原则进行了调查。对于放疗机房考虑辐射束屏蔽的位置,调查对象认为应当考虑主屏蔽区(99.21%)、与主屏蔽区直接相连的次屏蔽区(95.24%)、侧屏蔽墙(92.06%)、迷路外墙(88.1%)、迷路入口(92.06%)、其他(5.56%)。对于应当考虑的辐射束,调查对象认为应当考虑有用线束和泄漏辐射(97.62%)、患者一次散射辐射(73.81%)、穿过患者或迷路内墙的有用线束在屏蔽墙上的一次散射(88.1%)、泄漏辐射在屏蔽墙上的一次散射(78.57%)、治疗机房的迷路散射辐射(81.75%)。对从业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相关认识情况调查结果见表5。
![]() |
表 5 γ源放射治疗机房屏蔽防护认识情况调查结果 Table 5 Awareness of γ-ray radiotherapy room shielding |
放射治疗具备剂量大,危险性高的特点,是医疗照射防护相关研究的重要领域[4-5]。针对从业人群开展相关调查是提高认识,增强放射卫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实施标准追踪不仅可以有效的对现行标准进行优化和改进,也能促进相关标准更好的实施和应用[6-12]。从填报数据分析来看,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以开展γ源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为主,同时兼顾开展放疗屏蔽设计和γ源放疗设备生产研发的厂家相关人员,调查对象学历和职称均较高,从事γ源放疗相关工作时间也较长。但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放疗屏蔽与防护设计涉及的放疗设备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占比最高,γ源放射治疗涉及的γ射束远距治疗机、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机、和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机均无法与医用加速器在放疗中的地位相比。尽管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声称对标准非常了解(5.56%)和了解(69.84%),但能正确选择标准的实施时间(37.3%)和主要内容(69%)的占比并不高,调查对象中仍有58.73%认为该标准可以用于放射治疗设备的生产。说明该标准在调查对象中知晓程度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一是针对该标准的相关培训较少,57.14%的调查对象否认接受过该标准的相关培训;二是标准应用较少,应用频率每周1次和每月1次的分别占比11.9%和26.19%。因此,应加强对γ源放疗机构相关人员对该标准的培训,以使得相关从业人员更加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和应用范围,使得该标准更好的发挥γ源放疗屏蔽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随着GBZ 121—2020[13]的实施,对治疗机房各屏蔽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有了不同的标准,尤其是治疗机房顶屏蔽的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本调查设置了针对墙外、门口和机房顶的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合理性的问题,结果显示仍有接近15%的调查对象认为标准中两项参考控制水平设置部分合理或不合理。提示可将机房顶剂量率限值作为对该标准进行进一步修订的目标,将γ源放射治疗屏蔽规范与放射防护要求两项标准的参考控制水平统一起来。
本调查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被调查对象较为集中,主要来自开展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的即医疗机构,对设计单位和私营医疗机构覆盖面相对较小。二是受限于网络调查形式,有部分重复填报现象,已通过质量控制对重复填报的结果进行了剔除。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T 201.3—2014 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3部分: γ射线源放射治疗机房[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PRC. GBZ/T 201.3—2014 Radiation shielding specification for radiotherapy room-Part 3: radiotherapy room of γ-ray sources[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5. |
[2] |
马永忠, 娄云, 冯泽臣, 等. 关于《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3部分: γ射线源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3—2014)技术指标解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17, 11(5): 228-234. Ma YZ, Lou Y, Feng ZC, et al. Analysis for technical indexes of ‘Radiation shielding specification for radiotherapy room Part 3: the radiotherapy room of γ-ray sources (GBZ/T 201.3—2014)[J]. Cap J Public Health, 2017, 11(5): 228-234. DOI:10.16760/j.cnki.sdggws.2017.05.010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WS/T 536—2017 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PRC. WS/T 536—2017 Guideline for health standards tracking evaluation[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7. |
[4] |
冯泽臣, 马永忠, 王宏芳, 等. 北京地方所属外照射放射治疗设备输出剂量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1, 30(2): 123-128. Feng ZC, Ma YZ, Wang HF, et al. Output dos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in Beijing[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1, 30(2): 123-128.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1.02.001 |
[5] |
蒋舟, 姚杰, 高林峰, 等. 上海市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和防护水平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3, 32(1): 10-14. Jiang Z, Yao J, Gao LF, et al. Analysis of quality control and protection level test results of medical electron linear accelerators in Shanghai, China[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3, 32(1): 10-14.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3.01.003 |
[6] |
倪洋, 张继勉, 牛振, 等. 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0.2—2009)在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应用追踪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1): 47-51,57. Ni Y, Zhang JM, Niu Z, et al.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standard (GBZ/T 220.2—2009) among radiological professionals[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2, 31(1): 47-51,57.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1.009 |
[7] |
胡传朋, 黄伟旭, 翟贺争, 等. 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82—2017)追踪评价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2): 138-141. Hu CP, Huang WX, Zhai HZ, et al. Analysis of “specifications for testing of quality control in X and γ 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ystem” (WS 582—2017) tracking evaluation results[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2): 138-141.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2.010 |
[8] |
翟贺争, 宋彬, 李海亮, 等. WS 531—2017《螺旋断层治疗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跟踪评价结果——医疗机构相关人员[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2): 123-127. Zhai HZ, Song B, Li HL, et al. Tracking evaluation on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quality control in helical tomotherapy unit” (WS 531—2017): relevant personnel of medical institutions[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2): 123-127.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2.007 |
[9] |
张钊, 何玲, 马奎, 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卫生标准追踪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2): 99-103. Zhang Z, He L, Ma K, et al. Health standards tracking evaluation on "General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radiation diseases" (GBZ 112—2017)[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2): 99-103.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2.001 |
[10] |
卞华慧, 刘玉龙, 何玲, 等.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12—2017)在核工业系统的评价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2): 107-110. Bian HH, Liu YL, He L, et 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national occupational health standard used in nuclear industry enterprises[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2): 107-110.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2.003 |
[11] |
朱俊, 宋宇, 何玲, 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GBZ 112—2017)在四川省的追踪调查报告[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2): 111-114. Zhu J, Song Y, He L, et al. Follow up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General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radiation diseases” (GBZ 112—2017) in Sichuan Province[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2): 111-114.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2.004 |
[12] |
程晓龙, 刘吉平, 杨双燕, 等. WS 531—2017《螺旋断层治疗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的实施及评价[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8, 35(9): 1012-1016. Cheng XL, Liu JP, Yang SY,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WS 531—2017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quality control in helical tomotherapy unit”[J]. Chin J Med Phys, 2018, 35(9): 1012-1016. DOI:10.3969/j.issn.1005-202X.2018.09.004 |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21—2020 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0.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PRC. GBZ 121—2010 Requirements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radiotherapy[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