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可为辐射防护三原则中个人剂量限值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是放射性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个人剂量监测机构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及时反馈人员照射剂量并防止过量照射造成损伤,对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检验和提高本实验室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本单位2016—2021年分别参加了各年度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开展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比对工作,现将各年度考核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材料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解放军防化研究院),LM-3型热释光剂量仪(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V型精密热释光退火炉,CTLD-J4000 型鉴别式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北京光润意通),GR-200A型 LiF(Mg, Cu, P)圆片探测器(北京光润意通),分散性 < 3%,测量范围10 µGy~10 Gy,Hp(10) 的能量响应范围为20 keV~9 MeV,探测器使用前进行退火。本实验室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经中国计量院/上海计量院检定合格。
1.2 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以下简称组织机构)下发的2016—2021年的比对方案[2-7]来参加比对工作。每年均按考核要求准备7组个人剂量计(每组3个平行样),分别为5组盲样组,1组跟随本底,1组备用剂量计,并在剂量计表面贴上标签,注明单位名称和组别,邮寄至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依据GBZ 207—2016《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8]将1~5组剂量计放置在体模上照射,采用30 cm × 30 cm × 15 cm的ISO充水组织等效板模,5组分别照射不同能量不同剂量的射线。
1.3 数据处理实验室收到组织机构照射后的剂量计进行检测。各年度比对均使用能量鉴别式剂量计,分别计算1~5组无过滤、轻过滤、重过滤之间的比值,与计量院检定时比值进行比较,判定各组射线质,根据射线质选择仪器检定/校准报告中相应的刻度因子,计算各组测量结果。依据GBZ 207—2016《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评定各组的不确定度。
1.4 结果判定组织机构依据考核方案对各考核机构提交的结果报告进行判定。单组相对误差
参与比对的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报告编制人员具备个人剂量监测资质;热释光测量系统经计量院检定/校准并在有效期内,探测器经筛选控制其分散性不大于3%;监测方法按照国家比对方案及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
2 结 果 2.1 2016—2017年、2020年个人剂量监测考核结果2016—2017年、2020年考核结果均为合格,分别见表1~3。2016年盲样参考值范围为0.30~5.00 mSv,报告值范围为0.29~4.36 mSv,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 = 2)均为30%,单组性能Pi均 < 0.3,第2组和第5组单组性能 Pi值 > 0.1,综合性能 > 0.1,判定为合格,未参与优秀评比。
2017年盲样参考值范围为0.51~3.82 mSv,报告值范围为0.47~3.45 mSv,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 = 2)均为21%,单组性能Pi均 < 0.3,第5组单组性能 Pi值 > 0.1,综合性能 < 0.1,判定为合格,未参与优秀评比。
2020年盲样参考值范围为0.90~4.00 mSv,报告值范围为0.88~4.06 mSv,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 = 2)为15%~29%,单组性能Pi值为−0.02~0.01,综合性能0.02,结果符合优秀评比要求,检测报告评分9.2,因报告未加盖公章扣除0.8分,未能参与优秀评比。
2.2 2018—2019年、2021年个人剂量监测考核结果2018—2019年、2021年考核结果均为优秀,分别见表4~6。2018年盲样参考值范围为0.70~4.40 mSv,报告值范围为0.72~4.53 mSv,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 = 2)为15%~27%,单组性能Pi值为0.00~0.03,综合性能0.02,符合优秀评比要求,检测报告评分10分,Q值评分20分,考核结果判定为优秀。
2019年盲样参考值范围为1.00~8.00 mSv,报告值范围为0.99~7.95 mSv,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 = 2)为16%~27%,单组性能Pi值为−0.01~0.02,综合性能0.01,符合优秀评比要求,检测报告评分10分,Q值评分97.3分,考核结果判定为优秀。
2021年盲样参考值范围为0.70~4.00 mSv,报告值范围为0.66~4.00 mSv,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 = 2)为28%~29%,单组性能Pi值为−0.06~0.01,综合性能0.03,符合优秀评比要求,检测报告评分10分,Q值评分未知,考核结果为优秀。
3 讨 论鉴于个人剂量热释光监测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结果不可重现,所以保证其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定期参加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的比对工作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尽早完善规范监测行为。
2016—2021年我实验室参加全国个人剂量比对工作的考核结果分别为合格、合格、优秀、优秀、合格、优秀,历年考核单组性能和综合性能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13、0.08、0.02、0.02、0.01、0.03,说明我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监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在不断提高。其中2016年—2017年比对结果中γ射线单组性能偏差 > 0.10,无法参与优秀评比。回顾两年比对全过程,分析原因,其一,探测器分散性偏大,两年比对和检定所用探测器为同一批探测器,但检定和比对所用探测器为分次筛选,导致分散性偏大。其二,检测人员操作不熟练,未对仪器条件进行控制。为保证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应调整仪器使用条件使其与检定时保持一致,减少系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定期清洁滤光片和加热盘,保证探测器与加热盘的充分热接触,确保良好的光透射性,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9]。其三,与剂量传递时刻度因子的不确定度、剂量计的能量响应和角度响应有关。应注重期间核查和每一次的检定或校准,控制检定和比对探测器的分散性,保证仪器的稳定性。
2018—2021年比对和检定所用探测器分散性及一致性均得到较好的控制,连续4年单组性能和综合性能均较低且 < 0.1,反应我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及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018年、2019年、2021年我实验室考核结果均为优秀,Q值评分均 > 15分,其中2018年 Q值评分为满分20分,说明我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良好,原始记录信息完整、书写规范、数据处理正确、不确定度评定中对分量的分析合理、合成方法及公式、测量结果和符号表述基本符合要求,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经过历年考核,我实验室总结了一些经验并不断地完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比对和日常工作中数据的准确性。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过程中对其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包括探测器、剂量盒、读出器、退火炉、检定/校准过程和结果、检测条件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控制:一、探测器的质量控制,探测器的分散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精确性,最终决定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严格把控探测器筛选工作,是把探测器分散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降下来的重要手段[10]。应确保仪器检定/校准和比对/日常工作所用探测器的一致性,使用同一批次的探测器,分散性宜控制在5%以内[11]。二、剂量盒的选择,考虑到比对中组织者不提供射线质信息,使用鉴别式剂量计有助于科学的选择刻度因子[12-13],通过不同窗口滤过比可鉴别X射线和γ射线。日常工作中应根据监测类别选择合适的剂量计。三、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每次测量应记录读出器的检测条件,包括仪器高压、本底、内光源计数、外光源计数,保持仪器在检定、比对及日常监测工作时的稳定性。四、数据处理,对于异常数据应予以剔除,不可直接剔除最大值或最小值,宜使用科学的方法剔除异常值[14],常用拉依达准则法或格拉布斯法。测量结果应扣本底后,根据能量鉴别结果,选择正确的刻度因子进行校正。五、报告内容及书写符合标准及比对方案的要求,并按照比对方案中Q值评分标准逐一核查原始记录、不确定度评定等要素[15]。
参加全国个人剂量能力考核有助于规范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提高实验室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比对和日常监测工作中,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保驾护航。
[1] |
翟贺争, 杜仲庆, 吴香君, 等. 2016—2018年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1): 45-48. Zhai HZ, Du ZQ, Wu XJ, et 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rcomparison results of national personal dose monitoring from 2016 to 2018[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1): 45-48.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1.010 |
[2]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016年度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方案[Z]. 2016.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China CDC. Natio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capability assessment program in 2016[Z]. 2016. |
[3]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017年度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方案[Z]. 2017.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China CDC. Natio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capability assessment program in 2017[Z]. 2017. |
[4]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018年度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方案[Z]. 2018.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China CDC. Natio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capability assessment program in 2018[Z]. 2018. |
[5]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019年度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方案[Z]. 2019.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China CDC. Natio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capability assessment program in 2019[Z]. 2019. |
[6]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020年度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方案[Z]. 2020.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China CDC. Natio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capability assessment program in 2020[Z]. 2020. |
[7]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021年度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方案[Z]. 2021.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China CDC. Natio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capability assessment program in 2021[Z]. 2021.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207—2016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Z 207—2016 Testing criteria of personnel dosimetry performance for external exposure[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6. |
[9] |
唐丽, 张炳祥, 牟胜, 等. 2017—2019年云南省参加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2, 31(4): 428-432. Tang L, Zhang BX, Mou S, et al. An analysis of Yunnan results in natio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ability assessment for external exposure in 2017-2019[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2, 31(4): 428-432.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2.04.008 |
[10] |
宋彬, 许哲, 魏召阳, 等. 2018年度苏州市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4): 436-439. Song B, Xu Z, Wei ZY, et al.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of exter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ability in 2018 in Suzhou[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9, 28(4): 436-439.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4.024 |
[11] |
丁艳秋, 王恺怡, 张璇, 等. 2015—2019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与总结[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 41(3): 194-198. Ding YQ, Wang KY, Zhang X, et al.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rcomparison results of national individual monitoring for external exposure during 2015-2019[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21, 41(3): 194-198.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21.03.007 |
[12] |
章雷, 王兴功, 李功杰, 等. 关于CTLD-J4000型个人剂量计用于能量鉴别的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4): 411-414. Zhang L, Wang XG, Li GJ, et al. The research on whether thermoluminescent personal dosimeter called CTLD-J4000 can be used for energy discrimination[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5, 24(4): 411-414. DOI: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5.04.035 |
[13] |
秦永春, 余宁乐, 王福如, 等. 过滤型鉴别式热释光剂量计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比对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15, 42(5): 562-565. Qin YC, Yu NL, Wang FR,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of filter-type discriminating 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ers in natio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J]. China Occup Med, 2015, 42(5): 562-565. DOI:10.11763/j.issn.2095-2619.2015.05.018 |
[14] |
张璇, 郭文, 丁艳秋, 等. 2017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不确定度评定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 38(9): 700-704. Zhang X, Guo W, Ding YQ, et al. An analysis of uncertainty assessment of exter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in 2017 in China[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8, 38(9): 700-704.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8.09.012 |
[15] |
陈飞, 郭文, 胡爱英, 等. 2018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2): 178-181. Chen F, Guo W, Hu AY, et al. Result discussion of the nationwide 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sonal external exposure dose monitoring in 2018[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2): 178-181.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