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中的主要内容,是诊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重要依据。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是衡量监测系统稳定性和监测结果可信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参加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可以促进本实验室检测数据量值的溯源和统一,提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水平,发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质量,完善监测质量控制措施[1-4]。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了2017—2019年全国监测能力考核,现就3次考核结果进行报告。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FJ-427A1(北京核仪器厂);RGD-3D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海阳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V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北京海阳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LD-J4000型能量鉴别式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北京光润意通辐射监测设备有限公司);GR-200A型LiF(Mg、Cu、P)圆片探测器(北京海阳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Φ4.5 mm×0.8 mm,分散性控制在1%~3%。
1.2 实验条件实验室恒温(22 ± 2)℃,相对湿度50%~60%,探测器退火温度(240 ± 2)℃,退火时间10 min。测量条件为:高压660.2 V,第一恒温点温度140℃,时间15 s,第二恒温点温度240℃,时间20 s(FJ-427A1);高压770 V,第一恒温点温度135℃,时间8 s,第二恒温点温度240℃,时间12 s(RGD-3D)。
1.3 测量系统刻度每年定期将同批次探测器送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分别用N80(65 keV)、N100(83 keV)及137Cs(662 keV)照射。
1.4 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制定的考核方案,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了2017、2018、2019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依据国家标准《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2016)[5],准备考核样品7组,每组3个剂量计,共21个剂量计。第1~5组为盲样组,第6组为跟随本底组,第7组为备用组。考核单位根据考核方案组织照射考核样品,采用30 cm × 30 cm × 15 cm的ISO充水组织等效板模照射剂量计,照射完成后寄回参比单位。
2017、2018、2019年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依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6]进行考核样品测量。鉴别式剂量计内部设有4个槽,轻过滤槽(左下)、重过滤槽(右下)、浅表槽(右上)和无过滤槽(左上),分别用于测量眼晶体剂量
依据《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2016)[5]中7.3项的判定方法和考核方案要求进行结果判定。
1.5.1 单组性能判定当
判定如满足
单组和综合性能检验同时合格的性能判定合格;单组和综合性能判定中,只要其中一种不合格,则性能判定不合格。
1.5.4 优秀判定L取值为0.10,合格得60分,同时满足
定期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和校准,保证性能参数符合监测要求;筛选探测器,分散性控制在1%~3%;每季度定期测量本底值。
2 结 果 2.1 能力考核射线品质鉴别结果2017—2019年盲样考核过程中均采用鉴别式个人剂量计,可以分析出每个盲样组别的参考辐射类型和能量水平,有利于每个盲样组别在计算过程中选用正确的刻度因子,提高考核数据的准确度。通过验证,考核中2017年第1、2组为X射线N100(83 keV),第3、4、5组为γ射线137Cs(662 keV);2018年第1、3、5组为γ射线137Cs(662 keV),第2、4组为X射线N100(83 keV);2019年第1、2、4组为γ射线137Cs(662 keV),第3、5组为X射线N100(83 keV)。2017—2019年每个盲样组别辐射类型及能量水平判定均正确,见表1。
表1中,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2017年5组盲样参考值剂量范围为0.51~3.82 mSv,实际测量值
测量值及不确定度根据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中每个盲样组别的参考辐射类型和能量水平,选用相应的刻度因子,计算测量值
Q值得分情况L取值为0.10,同时满足
能力考核是提高个人剂量监测水平、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定期参加能力考核也是各级监管部门授权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资质的一项基本要求[1, 7]。能力考核是实施质量控制的主要方式,是验证各监测单位结果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同时检验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系统性能稳定性、设备、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运行情况,提高质量控制技术,保证各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性[8-11]。本单位连续3次参加全国能力考核,1次优秀、2次合格,说明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稳定性良好,监测结果可靠,符合《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2016)[5]的要求。
通过分析3次能力考核结果,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本实验室定期筛选探测器,确保使用同一批次与型号的探测器进行检定/校准和能力考核,探测器分散性控制在1%~3%。保证检定/校准、日常监测和能力考核使用同一批次与型号的探测器,确保性能指标一致,合理控制系统误差。进行检定/校准和盲样测量前,首先调整仪器使用环境,包括高压、加热、内置光源等,减少系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其次,为保证测量系统的稳定性,检查仪器各项指标,如光源计数、暗电流值、空盘本底等[8]。定期清洁滤光片和加热盘,保证探测器与加热盘的充分热接触,确保良好的光透射性,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严格控制探测器退火温度、时间及退火温度均匀性,确保探测器退火后快速冷却。通过采用能量鉴别式个人剂量计,可以辨别不同组别的辐射类型和能量,从而选择合适的刻度因子进行数据计算,提高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测量数据采用格拉布斯准则进行系统处理,有效剔除偶然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度。
在进行实验时,使用统计分析法进行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可以适当增加测量样本量,减小A类评定不确定度,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是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的科学判断,主要来源于剂量传递时刻度因子的不确定度、剂量计的能量响应和角度响应等[1, 5, 12],相应于测量的系统误差。刻度因子通常是通过在标准剂量学实验室以零度角对剂量计进行照射而获得的,但是实际测量中射线的入射角往往呈现多样化,剂量计对入射角的依赖性越强,造成的测量误差就可能越大[13]。
通过参加能力考核,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关键点。2019年考核结果中第5组单组性能
通过参加全国外照射能力考核,可以发现监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其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与措施,能够不断完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持续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1] |
卫晓峰, 侯雪莉, 曹勤剑, 等. 2018年IAEA亚太地区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比对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0, 40(12): 956-961. Wei XF, Hou XL, Cao QJ, et al. Analysis of IAEA individual monitoring intercomparison for external radiation exposur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in 2018[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20, 40(12): 956-961.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20.12.011 |
[2] |
丁艳秋, 郭文, 胡爱英. 2017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与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 38(9): 696-699. Ding YQ, Guo W, Hu A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intercomparison results of national external irradiation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in 2017[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8, 38(9): 696-69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8.09.011 |
[3] |
赵小爱. 两次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盲样比对考核结果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 26(10): 1262-1263. Zhao XA.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wo national individual dose blind sample comparison[J]. J Pract Med Tech, 2019, 26(10): 1262-1263. DOI:10.19522/j.cnki.1671-5098.2019.10.018 |
[4] |
董倩倩, 张磊, 邵小翠. 某市2018年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结果分析[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 21(2): 151-153. Dong QQ, Zhang L, Shao XC. Analysis on the result of the 2018 national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system blind sample comparison in a city[J]. J Shenyang Med Coll, 2019, 21(2): 151-153. DOI:10.16753/j.cnki.1008-2344.2019.02.015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207—2016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Z 207—2016 Testing criteria of personnel dosimetry performance for external exposure[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6.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28—2016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Z 128—2016 Specifications for individual monitoring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6. |
[7]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Occupational radiation protection: IAEA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 GSG-7[M]. Vienna: IAEA, 2018.
|
[8] |
王新爱, 汪海生, 张晓莹, 等. 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结果分析[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 32(3): 301-304. Wang XA, Wang HS, Zhang XY, et al.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results of individual dose monitoring system for radiation workers in 2018[J]. J Henan Med Coll, 2020, 32(3): 301-304. DOI:10.3969/j.issn.1008-9276.2020.03.021 |
[9] |
张燕, 张珂, 叶成, 等. 2016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的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4): 421-423. Zhang Y, Zhang K, Ye C, et 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test of individual dose-detecting ability in 2016[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7, 26(4): 421-423.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4.013 |
[10] |
谭雄, 陈政璇, 袁伟. 湖南省个人剂量监测盲样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2): 176-177. Tan X, Chen ZX, Yuan W. Analysis of blind sampl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individual dose detection in Hunan Province[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6, 25(2): 176-177. DOI: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2.016 |
[11] |
陈飞, 郭文, 胡爱英, 等. 2018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2): 178-181. Chen F, Guo W, Hu AY, et al. Result discussion of the nationwide 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sonal external exposure dose monitoring in 2018[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2): 178-181.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2.020 |
[12] |
翟贺争, 杜仲庆, 吴香君, 等. 2016—2018年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1): 45-48. Zhai HZ, Du ZQ, Wu XJ, et 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rcomparison results of national personal dose monitoring from 2016 to 2018[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1): 45-48.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1.010 |
[13] |
周超, 赵进沛, 江其生, 等. 新型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入射角响应优化及能量鉴别研究[J]. 医疗卫生装备, 2019, 40(7): 35-38. Zhou C, Zhao JP, Jiang QS, et al. Study on new-type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 incident angle response optimization and energy discrimination[J]. Chin Med Equip J, 2019, 40(7): 35-38. DOI:10.19745/j.1003-8868.2019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