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1]。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爱科学、投身科学事业;有利于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挑战艰难险阻、攀登科技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也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3]。“两弹一星”精神作为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体现,不仅是核工业人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4],要好好继承、好好发扬。本文以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简称核科技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例,从理论本质、实践探索、思考与建议3个方面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实践提出一点思考。
1 理论本质科学家精神的弘扬是一种公众沟通活动,是关于某种思想与公众之间进行的交流互动活动,除了思想的传递,还包括公众的关注和反应,包括管理政策和措施[5]。思想的公众沟通包含思想传播者、传播载体、传播渠道、目标公众、传播效果等多种要素,主要目的是知情—说服—反馈,研究路径通常从心理视角和技术视角2个维度展开。心理视角重视与公众心理的交流并达成心理预设。主要研究内容有:目标公众的状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信息;接收信息的渠道和对相关内容的关注程度;对传播者的信任程度;对传播内容和活动的反应,包括态度和行为等。技术视角更重视思想的有效传递。研究内容包括传播载体、传递方式以及公众反馈。这2种研究方法,前者以公众个体为中心的立场,探讨心理机制对有效思想沟通的作用。后者以思想传递为研究对象,探讨信息机制对有效公众沟通的实效以及改进方案。这2个研究路径相互交织和包容,共同的目的都是要提升公众沟通的实际效果[5-6]。
2 实践做法核科技馆是国内首个系统介绍核科技知识、核工业成就国家级核行业展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作为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体现,“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基于公众沟通理论,核科技馆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弘扬进行积极探索。
2.1 心理维度探索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首先要跟公众进行思想沟通,从心理维度视角了解受众对“两弹一星”精神的实际需要、认知水平和偏爱的表达方式等,针对不同群体如成人和学生、行业内和行业外的受众制定不同的活动策略。核科技馆对中小学生和行业内成人公众进行了调查。
学生组调查对象中,小学生四、五年级占15.7%,初中生占37.7%,高中生占46.6%,如图1。调查结果表明,约60%的学生对核的第一印象还局限在核武器上,约37%学生未曾接触过相关科学知识或科学家精神。
![]() |
图 1 调查对象年级分布情况 Figure 1 Grad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pondents |
对于其中未接触和了解过核的学生,大部分(96%)学生表示希望有机会去了解相关内容,尤其是相关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家故事等,了解方式希望是参观核科技馆、实地考察、听科普讲座、观看演出、观看科普视频、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等,其中参观核科技馆的方式最受青睐,如图2。在向学生介绍了“两弹一星”历史和精神后,98.7%的学生认可 “两弹一星”精神,认为对自己生活、学习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动力、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兴趣爱好、影响职业理想。
成人组调查对象中,30岁及以下占比19.8%;31~40岁占比26.7%;41~50 岁占比21.8%;51岁及以上占比31.7%,如图3。工作岗位方面,任职管理岗位占比53.3%;科研生产岗位占比20.0%;教学岗位占比5.0%;其他岗位占比21.7%。学历方面,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8.3%;大专学历占比3.3%;本科学历占比66.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21.7%。
![]() |
图 2 调查对象对沟通渠道的偏爱情况 Figure 2 Respondents’ preference for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 |
图 3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情况 Figure 3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pondents |
93%的调查对象认为要想“两弹一星”精神弘扬效果好,首先内容要感人,其次形式要吸引人,内容和形式都要有亮点。年龄较长的调查对象,许多都有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过往经历,希望多讲讲“两弹一星”艰苦创业故事,以故事承载精神;而青年人,更偏向以活泼生动的方式来了解历史传承精神。90%的调查对象对“两弹一星”精神表示认可(图4),认为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助于科技工作者深入了解核工业历史和文化,传承和践行核工业伟大精神。
![]() |
图 4 调查对象对“两弹一星”精神弘扬的认可情况 Figure 4 Respondents’ recognition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Two Bombs and One Satellite” |
根据调查结果,“两弹一星”精神的弘扬需坚持受众导向、需求导向,根据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营造环境,创新方式,使弘扬内容和表达载体有效融合,分众突破、入脑入心。
2.2 技术维度实践充分利用场馆内大量图书、展板、文物资料、演示模型、多媒体展项等材料,核科技馆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2种方式对“两弹一星”精神进行弘扬。
“请进来”以核科技馆为阵地开展。馆内相关展陈内容2017年完成,展览方式以陈列式为主,互动体验类为辅。为了提高展示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核科技馆十分注重公众的参与、互动与体验,努力实现从单向知识传播变为互动传播。例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研发了多种实践课程,其中“小小讲解员”课程让学生变身讲解员,亲自为观众讲解核工业历史和“两弹一星”故事,以学习育己,以讲解育人,达到双向赋能作用;“走近核工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挖掘核工业典型历史场景和感人人物故事,编排展演文艺节目,达到了讲故事学精神、表演节目领悟精神的作用。线上活动亦是如此,通过开设带你去看核科技馆、讲述核科学家的故事、云端探核等专栏,组织策划最美“核”声征集评选等活动积极引导公众了解和感受科学家情怀和精神。另外,核科技馆还在积极策划展厅升级改造,考虑通过增加最新创新成果类的模型和展项,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和手段,增强展览的趣味性、艺术性和互动性,通过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提升高科技感和总体展示效果,扩展科技馆的展示空间,丰富文化传播方式。
“走出去”以理论宣讲方式开展。传统的理论宣讲通常“照本宣科”,主要以语言说教诠释进行思想引领和行为约束,表现出较强的灌输性。为了冲破这一瓶颈,核科技馆不断探寻受众被动参与下的破解着力点。宣讲形式上,打破理论宣讲的传统做法,以情景音诗画形式进行舞台化呈现,结合史料照片、沉浸影像、画外音等手段,将宣讲打造成具有沉浸情景舞台风格的生动文艺演出;宣讲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用奋斗历程来诠释伟大精神,用身边故事体现主题思想,化抽象为具体,并挑选最具典型的事例打造宣讲亮点,边实践边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做法。典型实践案例如“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宣讲(简称2019年宣讲)和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宣讲活动(简称2021年宣讲),均以原创舞台剧形式呈现,以青年人的视角,阐释了他们对核工业伟大精神的独特理解,讲述中国核工业发展历程、“两弹一星”事业奋斗故事以及新时期核工业优秀人物事迹。节目《父亲的散文诗》和《无人区的火种》情节感人、生动立体,每到一处都让现场观众泪流满面。截止到2020年10月,2019年宣讲完成38场,行程约4万公里,遍布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100余家单位、覆盖全国4万现场观众、14万在线观众,向内通过核工业历史文化学习夯实了队员的信仰定力,向外通过演出积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宣讲剧本荣获中央企业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7-8]。2021年宣讲,是对2019年宣讲的提升,年内已完成演出14场,覆盖在线观众一百多万人次,再一次掀起核工业伟大精神学习浪潮。宣讲团2021年获得中宣部“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
3 经验启示 3.1 创新形式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要以公众口味为导向,只有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化抽象为具体,才能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在实践探索中,应不断尝试新方法,增强弘扬方式的吸引力,使枯燥乏味的思想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根据经验和调研,弘扬方式可根据受众特点进行大众化、分众化、主题化、数字化。一是“精神 + 文艺”形式,将精神文化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譬如馆内讲解采用讲故事、顺口溜等模式,馆外宣讲采用歌唱、情景剧等模式。二是“精神 + 分众”形式,针对不同受众心理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准备不同的讲解或宣讲稿版本、开展不同的活动,其中受众可以按成年人和青少年、行业内和行业外、党员团体和非党员团体进行划分。例如对核工业行业内团体讲核科学家故事时,背景说明可简化、专业词汇也不用特别说明等。三是“精神 + 主题活动”形式,开展科普、党建等活动时,融入精神文化的宣传,潜移默化,使公众在活动的同时也接受了伟大精神的熏陶。四是“精神 + 互联网”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利用两微一端适时发布、推送和传播相关信息。譬如线上举办 “微节目”“微课堂”“好声音”“美画作”等展播或竞赛活动,将讲解和宣讲通过直播、录播形式线上播出,形成微媒体矩阵,打通公众“仗着手机走天涯”的线上学习渠道。
3.2 拓展范围公众是精神的载体,只有让更多的公众参加传播活动,才能逐步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氛围。首先要拓展线下宣传阵地,除了科普展馆,还要学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搭建基层宣传大平台,以讲座、读书、展板、访谈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其次要重视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公众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平台,配合传统媒体及时报道和宣传,形成叠加效应,实现一次活动、多次放大。第三要重视全过程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活动体系,把全过程分为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3部分,宣传活动也要贯穿始终。例如活动前做好活动预告,让更多受众知悉;活动中可邀请受众拍摄小视频发抖音、B站、朋友圈,让更多的人间接参与活动;活动后要做好活动报道、亮点宣传和回放、受众意见收集等,推动活动有效性长时间持续。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弘扬是一种宣传和教育手段,需要由内而外、由浅及深、由抽象到具体地传播到公众中去,需要传播者了解传播本质,调动各方资源,不断创新形式,扩大范围,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改进,逐步实现有效良好传播。
[1] |
习近平.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1-12-20]. 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5/content_5588869.htm. Xi JP. Speech at the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summary commendation conference[EB/OL]. [2021-12-20]. 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5/content_5588869.htm. |
[2] |
习近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21-12-20].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912/c1024-31858786.html. Xi JP. Speech at the symposium of scientists[EB/OL]. [2021-12-20].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912/c1024-31858786.html. |
[3] |
中国科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R]. 北京: 中国科协, 2021.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cause development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2025)[R]. Beijing: CAST, 2021. |
[4] |
李枭雄, 彭立新, 范淳钰, 等. “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和“四〇一精神”的守正创新研究[M].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20: 2-10. Li XX, Peng LX, Fan CY, et al. Research of the spirit of "two bombs and one star", the spirit of nuclear industry and the spirit of 401[M]. Ha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ess, 2020: 2-10. |
[5] |
Lundgren RE, McMakin AH. Risk communication: a handbook for communicating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health risks[M]. 5th Ed. Hoboken: John Wiley & Son, Inc. , 2013.
|
[6] |
唐钧. 风险沟通的管理视角[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9, 23(5): 33-39. Tang J. Th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of risk communication[J]. J Renmin Univ China, 2009, 23(5): 33-39. |
[7] |
吴珊. 传承核工业精神讲好新时期中核故事[J]. 中国核工业, 2019(3): 52-54. Wu S.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nuclear industry and telling the medium nuclear story in the new era[J]. China Nucl Ind, 2019(3): 52-54. DOI:10.3969/j.issn.1007-8282.2019.03.016 |
[8] |
王茂枝. 奋进中核人丨传递初心“火苗”讲好核工业人砥砺奋进的故事[EB/OL]. [2021-12-20].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6741445. Wang MZ. Forge ahead of nuclear industry | ‘Fire’ tells the story of the nuclear industry[EB/OL]. [2021-12-20].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6741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