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 沧州 061014;
3.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 100088
2. Cang Zhou Center Hospital, Cangzhou 061014 China;
3. PLA Rocket Force Characterisitic Medical Center, Beijing 100088 China
辐射事故主要指因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因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人员受到异常照射的意外事件;核事故主要指核设施内发生意外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和公众受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如反应堆事故、核爆炸[1]。尽管我国的核电站核设施建设起点较高,总体控制水平乐观,但既往发生的核事故,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提示我们极端自然灾害、战争因素、恐怖袭击等都有可能导致核事故的发生[2]。同时,2010年以来,随着周边国家核试验、核事故等的不断发生,对我国辐射环境应急工作形成严峻挑战[3]。
护理人员是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的重要力量[4],专业护理队伍建设和院内护理救治能力的培养既是提升核辐射损伤患者救治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延续核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从院内核辐射患者护理救治能力需求出发,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为提高护士核辐射损伤患者护理能力提供评价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3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取得护士职业证书,为国家正式注册护士;②具有1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进修护士;②编制为护理岗位但从事非临床护理工作的人员。发放问卷330份,回收307份,有效问卷303份,有效率98.69%。
1.2 方法 1.2.1 条目池形成以《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响应程序》[5]及《核与辐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6]为理论基础,结合核辐射损伤的伤情特点和治疗方法,查阅文献,与医护人员、专家进行专业访谈,确定核辐射损伤基础知识、救护物资使用能力、临床护理能力、心理护理能力、个人沟通能力、护士心理素质6个维度,68个条目。
1.2.2 专家咨询本次研究选择军队医院或单位的核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专家共9人组成咨询团队,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4人。遴选标准:①中、高级职称;②专家的工作内容或研究专业方向与本研究目标密切相关;③具备本研究相关5年以上训练经验或教学经验;④愿意配合本研究。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分数计算,分别为“4 = 比较重要、3 = 重要、2 = 一般、1 = 不太重要、0 = 不重要”。
1.2.3 预调查随机抽取10名护士,填写一般资料问卷和测试量表,确认条目内容无歧义,通俗易懂,所需时间控制在20 min以内。
1.2.4 大范围调查在某问卷调查APP上填写一般资料问卷和测试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卷首语、编号、性别、年龄、工作时间、职称、职务、学历、科室、核辐射知识及核应急救援相关培训经验等内容。测试量表为《核辐射损伤患者院内护理能力测评量表》(测试版)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录入、整理及分析数据。
1.2.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录入和结果分析,检验标准α=0.05。1)一般资料描述采用频数、率、构成比描述定性资料;采用
第一轮有专家对条目池进行审议,提出修改意见,从原始的68个条目中删除12个条目,增加1个条目,合并4个条目,并形成第一版测试量表,共6个维度,54个条目。所有条目均为正向计分,计算量表总体得分。第二轮咨询对第一版测试量表进行评价、审议,着重对临床专科护理能力相关条目进行修改,新增4个条目,共计58个条目。第三轮咨询,专家意见比较一致,将维度名称定义为“核辐射损伤基础知识、专科装备使用能力、专科病区管理能力、基础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自我能力认可”6个维度,形成测试量表。专家咨询专家答复率100%,家权威系数(Cr)为0.905,分值变异系数范围在0.000~0.033和0.000~0.023。肯德尔协调系数(W)反映了咨询专家对量表各条目间意见的协调程度,取值在0~1,理论上认为W在0.5以上就可以结束咨询[8],第二轮和第三轮研究的W为0.564和0.569。
2.2 条目筛查结果无条目选项集中选择超过80%,各条目的CV值均大于15%,CR值为4.19~4.87,各条目与总体的相关系数r为0.39~0.82,条目与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57~0.90(P < 0.05),条目与总分相关数值 r < 0.3,则表示为低度相关,同质性不高,应予以删除 [9]。
2.3 效度分析 2.3.1 探索性因子分析初始量表的KMO值为0.959,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为17374.731(df = 1540,P < 0.01),累计解释的总方差为70.757%,见 表1。设置抽取特征值 > 1,条目载荷绝对 > 0.5;同时删除:①在多个主成分因子具有载荷数值的条目;②在各主成分因子上均不存在载荷数值的条目;③改条目单独在某一主成分因子上具备载荷数值的条目。逐步有序完成8轮因子分析,剔除7个不符合要求的条目,结合条目的具体内容和专业知识,对7个条目进行维度划分调整,最终量表包含6个维度,51个条目,见 表2。
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数据模型进行验证因子分析[10]。初试数据导入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程度符合和接近参考要求(χ2/df ≤ 3,CFI、IFI、GFI、NFI、TLI > 0.80,RMR < 0.05,RMSEA < 0.08) [11],见表3。
专家评议人数 > 5人时,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大于0.78,说明该量表的内容效度较好 [12]。本研究的全体一致S-CVI(S-CVI/UA)为0.84,评价内容效度S-CVI(S-CVI/Ave)为0.98,I-CVI为0.78~1.00,内容效度较好。均满足一般要求的I-CVI不低于0.78,S-CVI/Ave不低于0.90的标准[13]。
2.4 信度分析量表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76,各个维度的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均 > 0.8,分半信度系数 > 0.9,信度良好,见 表4。
结合国际真实核辐射事故,可以看出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军队医护人员一定会承担艰巨的救治任务。尽管当前真实临床护理病历少有发生,但能力准备和战备状态保持不可缺失。我国核与辐射事故护理救援人员的培养尚在初级阶段,培训基地以专科医院为主,在没有实战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护理专业培训十分有限,护理力量储备不足,标准化、体系化的核应急医学救援护理工作指导缺乏[2, 4]。《核辐射损伤患者院内护理能力量表》的编制,旨在进一步为军队医院培养护理人员核辐射损伤护理能力提供评价的参考依据。多学科专家从专业角度来指导和丰富量表内容,可进一步完善能力评价指标,使军队医院在临床核辐射损伤患者护理能力寻找到培养方向,结合现有能力的优势与不足,辅助制定培训计划。
3.2 量表编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本次研究在量表条目池进行制定前,按照分析—归纳—总结—论证的思路,进行充分的文献查阅及专家咨询,确保本次研究主题内容有充分的理论支撑。量表编制过程中,共组织3轮专家咨询,分别从条目内容描述的准确性、关联性和全面性、专科词汇矫正、评分方式等方面进行讨论,积极组织汇总各专家在不同阶段提供的意见和建议,以防止出现记忆偏差,修改后的量表重新发回至各专家,进行信息确认。充分选择研究方向与本研究密切相关且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咨询团队,专家咨询协调系数和对条目评分差异总体水平较为理想,说明专家意见较为一致。同时,编制过程中采用条目分析、变异系数、临界比值、相关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多种统计指标对条目进行分析和筛查,以确保条目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最终将测试量表进行小范围的应用,确认内容通俗易懂、无歧义,调查时间可控,形成正式测评量表。
本文中,量表整体的Cronbach’sα系数达到0.976,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及均在0.8以上,说明本研制量表内容的一致性、可靠性较高。内容效度主要在条目内容设定及专家咨询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某些专家深度熟悉核辐射损伤患者院内护理救治能力的要求,已多次参与相关医学应急救援演练,经验丰富。针对各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内容进行删除、修改和补充,并进行预调查,以实现条目内容能准确表达研究目的。通过专家评定对量表的S-CVI/UA、S-CVI/Ave、I-CVI进行检验,删除条目水平内容效度(I-CVI) < 0.78的条目,并要求量表水平内容效度(S-CVI) > 0.9,结果较为满意,条目内容具有代表性。通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及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分析,提取的6个公因子能够较解释量表总体70.757%的信息内容。有效的抽取结果需满足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40%以上,每个因子至少包含2个条目,每个条目在该因子上的载荷 > 0.4并低于在其他因子上的载荷 [14]。χ2、df、χ2/df、CFI、IFI、TLI、NFI、PNFI、PCFI、RMSEA拟合指标均可接受,说明结构效度较好。
[1] |
沈锦丽, 宋宇, 杨敬荣, 等. 核与辐射事故时的心理变化及干预措施[J]. 辐射防护通讯, 2016, 36(5): 33-36. Shen JL, Song Y, Yang JR, et al. Psychological change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nuclear and radiation accidents[J]. Radiat Prot Bull, 2016, 36(5): 33-36. DOI:10.3969/j.issn.1004-6356.2016.05.010 |
[2] |
罗莹莹, 马得勋, 刘承军, 等.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护理工作现状及展望[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4): 372-375. Luo YY, Ma DX, Liu CJ, et al. Curr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for medical emergency rescue in nuclear accident[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8, 27(4): 372-375.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18.04.023 |
[3] |
张彦, 杨端节, 乔清党, 等. 省级辐射事故应急演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3): 288-291. Zhang Y, Yang DJ, Qiao QD, et 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vincial radiation accident emergency exercises[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3): 288-291.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3.022 |
[4] |
蒋德娟, 王梅, 殷爱民, 等. 军队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护理核心能力体系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5): 559-562. Jiang DJ, Wang M, Yin AM, et al. Study on the core competence system of military medical emergency response to nuclear and radiation accidents[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20, 29(5): 559-562.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5.028 |
[5]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响应程序 WS/T 467—2014[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Nation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cedures for medical response during a nuclear or radiological accident. WS/T 467—2014[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5.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 GBZ 113—2006[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uidelines on intervention and medical management in the nuclear and radiological accident. GBZ 113—2006[S].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7. |
[7] |
姚萍萍, 王璞琳, 杨春玲, 等.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能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杂志, 2020, 35(17): 65-68. Yao PP, Wang PL, Yang CL, et al.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test of the clinical competence scale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J]. J Nurs Sci, 2020, 35(17): 65-68.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0.17.065 |
[8] |
陈卓敏. 大规模伤亡事件过负荷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13. Chen ZM. The elavuation index system research on nursing quality of surge hospitals in mass casualty incidents[D]. Shanghai: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2013. |
[9] |
刘洋. 护理人员核应急救援能力测评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应用[D]. 衡阳: 南华大学, 2014. Liu Y. Compi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cale for nurses’ capability assessment in nuclear emergency rescue[D]. Hengya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2014. |
[10] |
林晓鸿, 尚雅彬, 彭晓, 等. 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简表用于肝移植受者的验证性因子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2): 28-31. Lin XH, Shang YB, Peng X, et al.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Symptom Inventory-Short Form(MFSI-SF)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J]. J Nurs Sci, 2016, 31(2): 28-31.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6.02.028 |
[11] |
王丝瑶, 魏丽丽, 张艳, 等. 护士道德勇气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杂志, 2019, 34(21): 92-95. Wang SY, Wei LL, Zhang Y, et al.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Nurses' Moral Courage Scale[J]. J Nurs Sci, 2019, 34(21): 92-95.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9.21.092 |
[12] |
霍少娟, 申希平, 包海荣, 等. COPD患者肺康复训练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杂志, 2020, 35(9): 69-71. Huo SJ, Shen XP, Bao HR,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J Nurs Sci, 2020, 35(9): 69-71.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0.09.069 |
[13] |
马绍壮, 苟莉, 曾卫龙. 基于护士视角的护患关系量表开发与信效度检验[J]. 护理学杂志, 2020, 35(10): 55-58. Ma SZ, Gou L, Zeng W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Scale from nurses' perspective[J]. J Nurs Sci, 2020, 35(10): 55-58.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0.10.055 |
[14] |
马婉贞, 顾平, 张晶晶. 叙事护理临床推广应用的质性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9(02): 130-133. Ma WZ, GuP, Zhang JJ.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arrative nursing: a qualitative research[J]. Chin J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2019(02): 130-133.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9.0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