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1]。目前用于介入治疗的设备多为“C型臂”的数字血管造影设备,研究表明,由于操作需求等原因,此类设备在介入治疗诊疗过程中使医护人员和患者受到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DR、CT等普通影像学检查。温薇等[2]发现,介入治疗所引起的电离辐射可引起接触人员淋巴细胞异常率升高,杨勇文等[3]也发现长期接触介入治疗射线的医护人员晶状体异常率增加。以往对于珠三角介入治疗手术的放射卫生学研究多集中于三级医院,对于三级医院以下医疗机构的介入治疗手术卫生状况少有报道[4]。本研究选择珠三角某市所有开展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该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介入治疗的放射卫生现状,分析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介入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为推动珠三角介入治疗的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全面普查的方法,选择该市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开展介入治疗业务的7家公立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家医疗机构中:属三级甲等医院有5家,属二级甲等医院2家。本项目于2019年1月份起,向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介入治疗医护人员充分解释本次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取得各方的充分知情同意后开展本次调查。
1.2 方法 1.2.1 基本情况调查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开展介入治疗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介入设备的数量和类型、从业人员的构成等。
1.2.2 防护设施现状调查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介入设备防护设施如铅悬挂防护屏、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床侧防护屏、移动防护屏等进行现状调查。
1.2.3 周围辐射剂量和介入治疗人员个体剂量的测量参考GBZ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5]标准,在正常开展介入治疗操作时,采用白俄罗斯ATOMTEX剂量计对对介入放射设备所在机房的周围辐射剂量进行检测,读取仪器上的μSv/h值。介入治疗人员个人剂量的测量采用内外双剂量计,将热释光个人剂量计佩带于左侧胸前,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需要穿戴铅围裙的放射工作人员要求佩带2个剂量计,一个佩带在铅衣内躯干腰部附近,一个佩带在铅衣外衣领上。将剂量元件经V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进行严格退火处理后装在剂量盒中,再统一发放给被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同时发放同批次退火的剂量计作为受监测单位的非放射性工作场所的环境辐射本底,用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测定个体剂量。
1.2.4 个体防护用品现状调查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介入治疗从业人员铅围裙、铅帽、铅颈套、铅手套、铅眼镜等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1.2.5 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参考GBZ 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6]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参加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的情况进行调查。
1.3 质量控制本次研究中的基本情况调查、防护设施现状调查、个体防护现状调查、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由多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放射卫生调查人员经过统一的培训并考核后执行。周围辐射剂量测量由多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放射卫生技术人员执行,测量不同机构、不同类型的X射线设备时,检测仪器已通过中国计量院检定和校准。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Excel 2007录入、汇总后,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比较不同级别医院从业人员构成、防护设施现状、个体防护现状、职业健康监护现状用χ2检验,出现理论频数少于5的比例高于20%或出现理论频数少于1者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描述。检验水准α = 0.05(双侧)。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截至2019年12月31日,该市7家医疗机构共有12台介入治疗设备,其中有9台分布在三甲医院,有3台分布在二级医院。12台介入治疗设备中:有11台是大C型臂机,只有1台为小C型臂机;4台产自荷兰飞利浦公司(33.3%),6台产自美国GE公司(50.0%),2台产自德国西门子公司(16.7%)。12台介入治疗学设备的额定电压为100~150 kV,额定电流为125~1250 mA。12台介入治疗设备分布在各级医院的介入中心(91.7%)和手术室(8.3%)。医务人员主要分布于放射科、心血管科、神经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等科室。
该市现有180名介入治疗从业人员,其中:男性153人(85.0%),女性27人(15.0%);医师系列130人(72.2%);技术系列10人(5.6%);护士系列40人(22.2%)。180名介入治疗人员主要从事泌尿、消化、神经、心内科、创伤、麻醉和儿科等专科。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级别医院的介入治疗从业人员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 1。
7家放射介入医疗机构中共有防护设施48件,其中三甲医院37件(77.08%),二甲医院11件(22.92%)。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级别医院的介入治疗的防护设施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 2。
本次研究对7家开展介入治疗的医疗机构进行介入机房共83个点的周围辐射剂量检测,其中三甲医院67个点(80.72%),二甲医院16个点(19.28%),合格率为100%。
2.4 个体防护用品现状7家放射介入医疗机构中共有个体防护用品267件,其中三甲医院232件(86.89%),二甲医院35件(13.11%)。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级别医院的介入治疗个体防护用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 表 3。
7家放射介入医疗机构中,180名从业人员中共有70名参加了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151名参加了在岗职业健康检查,151名参加了放射卫生知识培训。χ2检验结果显示,二甲医院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比例高于三甲医院(P < 0.01),见 表 4。180名从业人员的个体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01~1.30) mSv,M(P25,P75)为0.06(0.04,0.09) mSv,结果均未超过年剂量限值(5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 mSv),合格率为100%。
本次研究发现,该市的介入治疗在设备上主要为大C型臂机,且均为进口设备,这可能与该市介入治疗主要应用在心血管介入和肿瘤介入治疗领域有关[7]。王英等[8]指出,随着人们对于介入治疗需求的增长,其他介入治疗手术如非血管介入治疗、神经介入治疗、诊断介入手段亦会迅速发展,所使用的中C型臂机、小C型臂机在数量上会迅速增加,因此,加强对现有大C型臂机的检测和监督,同时加强对中C型臂机、小C型臂机发展的规划与申报管理,可能是该市介入治疗设备管理的重点之一。
本次研究发现,该市三甲医院的介入治疗在设备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均高于二甲医院,提示在介入治疗的应用上,该市先是在人才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三甲医院开展介入治疗。但姚杰等[9]指出,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和二甲医院技术的进步,二甲医院开展介入治疗手术的数量可能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对二甲医院开展介入治疗的申报管理和日常管理可能是该市介入治疗机构管理的重点之一。
田雨来[10]指出,除医师系列从业人员外,我国放射诊疗机构技术系列从业人员更为缺乏,在该市医院中技术系列从业人员不到10%。因此,加强介入治疗从业人员尤其是技术系列人员的资源配置。
本次研究发现,该市三甲医院和二甲医院的防护设施构成差异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医疗机构介入机房的环境周围辐射剂量合格率为100%,这可能与该市积极开展所有医院介入治疗项目的现状评价和控制效果的评价、及时发现介入治疗项目中危害较大的评价单位有关,这对促进该市介入治疗的放射卫生有积极意义 [11-12]。
本次研究发现,该市三甲医院和二甲医院从业人员的个体防护用品、参加放射卫生培训的构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该市三甲医院和二甲医院的介入治疗从业人员防护意识较高 [12]。然而,本次研究中发现,三甲医院介入治疗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比例低于二甲医院(P < 0.01),这可能与三甲医院开展介入治疗早期医疗单位和个别员工缺乏职业健康检查的意识和放射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监管不到位有关 [13]。此外,本次还发现,三甲医院介入治疗从业人员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的比例低于二甲医院(P < 0.01),这可能与三甲医院中介入治疗人员较多,个别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意识较差有关。因此,加强介入治疗人员的在岗职业健康的督查督导,可能有助于提高该市介入治疗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 [14]。
综上,该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介入治疗发展良好,加强对介入治疗申请管理、积极开展建设项目的评价,督促从业人员按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可能有助于提高该市介入治疗的放射卫生水平。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卫生部第46号令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inistry of Health Decree No. 46 RULEBOOK for the management of radiolog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6. |
[2] |
温薇, 苏世标, 肖斌, 等.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血细胞指标的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4): 434-437. Wen W, Su SB, Xiao B, et al. Analysis of Blood Cell Indexes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orkers[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6, 25(4): 434-437. DOI: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4.019 |
[3] |
杨勇文, 杨爱初, 刘庆凤, 等. 广东省790名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资料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18, 45(6): 793-796. Yang YW, Yang AC, Liu QF, et al.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Data of 790 hospital radiation work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J]. Chin Occup Med, 2018, 45(6): 793-796. DOI:10.11763/j.issn.2095-2619.2018.06.029 |
[4] |
陈秀梅, 张容, 赖敏华, 等. 三级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及个人防护现状调查[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7, 26(2): 176-179. Chen XM, Zhang R, Lai MH, et 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ventional radiation protection ability and personal protection status in tertiary hospitals[J]. J Int Radiol, 2017, 26(2): 176-179.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7.02.019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GBZ 130—2013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x-ray diagnosis[S].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3.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GBZ 235—2011 technical cod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of radiation workers[S].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3. |
[7] |
刘子怡, 梁斌. C臂CT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进展[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 29(1): 60-65. Liu ZY, Liang B.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C-ARM CT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J]. Diagnostic Imaging Int Radiol, 2020, 29(1): 60-65. DOI:10.3969/j.issn.1005-8001.2020.01.011 |
[8] |
王英, 毛新刚, 邱静. 泰安市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调查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9(12): 936-937. Wang Y, Mao XG, Qiu J.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Tai'an[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9(12): 936-937.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9.12.011 |
[9] |
姚杰, 郑钧正, 高林峰, 等. 上海市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 辐射防护, 2014, 34(05): 281-287. Yao J, Zheng JZ, Gao LF, et al. Investigation on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Shanghai[J]. Radiat Prot, 2014, 34(05): 281-287. |
[10] |
田雨来. 上海市放射诊疗机构卫生技术服务人力需求研究[D]. 复旦大学, 2014. Tian YL. Study on manpower demand of Health Technical Service in Shanghai Radiology Department [D].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2014. |
[11] |
楚彩芳, 赵艳芳, 张钦富, 等. 某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5, 35(06): 466-468. Chu CF, Zhao YF, Zhang QF, et al.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Evalu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 Control in a hospital project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 Rad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Chin J Radiol Med Prot, 2015, 35(06): 466-468.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5.06.015 |
[12] |
Rehani M. M., Ciraj-Bjelac O., Al-Naemi H. M., et al. M., Ciraj-Bjelac O., Al-Naemi H. M., et al. Radiation protection of patients in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Asian countries: impact of an IAEA project[J]. Eur J Radiol, 2012, 81(10): e982-e989. DOI:10.1016/j.ejrad.2012.06.019 |
[13] |
贾茹, 陈飚, 高智群, 等. 上海市某三级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06): 637-641. Jia R, Chen B, Gao ZQ, et al.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orker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hanghai[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9, 28(06): 637-641.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6.011 |
[14] |
郝述霞, 刘晓慧, 范胜男, 等. 2015~2017年我国部分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测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06): 414-416. Hao SX, Liu XH, Fan SN, et al. Survey and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Health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som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from 2015 to 2017[J]. Chin J Radiol Health, 2019, 28(06): 414-416.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6.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