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21, Vol. 30 Issue (3): 392-392  

引用本文 

周健, 周军.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中国辐射卫生, 2021, 30(3): 392-392.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周健 , 周军     
泰山医学院附属肥城医院、肥城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山东 肥城 2716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作息不规律,“三高”人群的年龄层越来越低,人群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之心脑血管类疾病的特殊性和不可预测性,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在心脑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如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其他用药过程中的错误等,这些都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心脑学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一直是该领域重要的课题,为了将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中,避免出现更多医疗纠纷,最大程度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性,各个医疗机构都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规范心脑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护理隐患。通过《心血管内科护理健康教育》一书,进一步学习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保健等知识,帮助护理人员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心血管内科护理健康教育》一书是由屠燕、滕中华、黄莹等专家共同编著,于2018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要针对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进行阐述,详尽地介绍了如何进行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护理,并提供了重要的健康教育指导。如在第一章介绍高血压治疗与护理时,该书从高血压的日常护理与临床护理角度进行分析,为护理人员正视规章制度、提供专业的技术与人情化服务起到了指导作用。全书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科学性强,适合于广大医护工作者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护理及康复进行认识与应用,为医疗机构减少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制定防范措施起到了一定作用。

针对心脑血管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可以看出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1.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规章意识不强。部分护士对于医疗法律意识不强,在记录文书时不及时也未提醒医师及时补充医嘱,导致文件记录的时间与实际病历不一致,内容不完整、不真实,或者随意代签、使文书失去可信度;在临床抢救患者过程中需要执行的口头医嘱较多且时间紧迫,加之患者病情变化,时常会导致文书记录不及时。

2.护理的服务态度与工作态度问题。有些护士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对存在的危险性不够重视,导致在对待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患者对危险事件意识不强,或是家属对注意事项不了解,容易造成医疗纠纷。3.药物错误问题。在心脑血管内科护理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治疗心内科疾病的药物品种繁多,药物的禁忌症有严格要求,漏服、错服、用药剂量不当等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还会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不满,信任度流失。这些安全隐患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轻则引发护患纠纷,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并且对于医疗机构的服务满意度与名誉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医疗机构管理层应设定一定的培训制度,定期培训、考核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技能操作能力,对于消极懈怠的工作人员应有一定的处置措施,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定期开展法律与规范意识的讲座,加强护士的责任意识。2.护理人员也应自主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士要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知识,自觉做到懂法、知法,避免因护理文书的不规范而造成医疗事故。3.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端正态度,不断约束、提升自己,要以耐心、细心、责任心来对待患者。通过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遇到问题或者矛盾时,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保持平静的心态,积极应对。4.加强药物管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时应向患者普及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指导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应采取的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综上,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减少和消除这些隐患,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医疗机构应从培训入手,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法律意识,加强医药护理管理工作,加强医患间的沟通,改善医院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