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和平利用已有将近80年的历史。但我国普通大众对核能、核电站方面知识知晓率还比较低,很多人对核电站的了解局限于血疑、福岛核事故、原子弹爆炸,对核事故的真实规模、影响、辐射的危害程度了解并不多。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三哩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的出版物,这些书籍主要针对核辐射领域专业人员的专业报告,公众难以接触并有兴趣阅读。而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和福岛事故后,有一些纪实作家,编著了一些纪实性的文学作品,向公众介绍这些核事故。本文将简单介绍世界核电发展的概况、历史核电站事故的发生情况,重点介绍关于历史上著名的3起核电站事故的公众书籍。
1 世界核电发展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核反应堆信息系统(IPRIS)[1],截至2020年12月21日,全世界有30个国家运行着443个核电站机组,超过10个机组的国家有:美国94个,法国56个,中国50个,俄国38个,日本33个,韩国24个,印度22个,加拿大19个,乌克兰15个,英国15个。永久停堆的机组有187个,前5位的国家是:美国39个,德国30个,英国30个,日本27个,法国14个,俄国9个。在建机组数量为52个,其中中国11个,印度7个,韩国4个,俄国3个,阿联酋3个。
根据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网站[2],在2019年,核电站提供的电力为2657 TW,占世界全部电力的10%。有12个国家核能发电占全国电力供应的1/4以上,法国达到了3/4,匈牙利、斯洛伐克、乌克兰占一半以上,而瑞典、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瑞士、芬兰、捷克共和国达到了1/3以上。
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是位于美国芝加哥的CP-1堆,于1942年12月2日达到临界。1954年6月27日,位于苏联Obininsk的实验性核电站发电,型号为APS-1产生5 MW的电力,可供2 000户居民使用,是水冷式石墨慢化原型堆,标志着石墨型反应堆(Reaktor Bolshoy Moshchnosty Kanalny,high-power channel reactor RBMK)的开始。1956年10月17日英国的Calder Hall核电站(5万kW,动力堆)正式开始发电的。1957年12月2日,世界上首个全尺寸(full-scale)的商用核电站,美国宾州Shippingport Atomic Power Station首次临界,为压水堆,初始功率为68 MW,1964年后提高到100 WM,1958—1982年运行,25年间共发电74亿千瓦时。1982年开始下线退役,1989年退役完毕。
2 核电站事故的设计基准概率核电站作为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存在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严重事故的概率,各代反应堆对此在设计阶段均有所考虑。第I代反应堆(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早期原型堆),设计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为每千堆年~万堆年一次;第Ⅱ代反应堆(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目前绝大多数商用堆),概率为每万堆年~百万堆年一次;第Ⅲ代反应堆(90年代中期—2010年,先进轻水堆),概率为每百万堆年~亿堆年一次,这几乎与北美地区普通居民被雷击中的概率(每百万~千万人一次);第Ⅲ+(对三代的改进型,提高了经济性和安全性),第Ⅳ代(2030年—),理论上更为安全。
遗憾的是,核电站实际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设计的概率。人类历史上首次核电站事故是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哩岛核电站5级事故,当时的累计堆年约为3千堆年,第二次核电站事故是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7级事故,当时的累计堆年不到5千堆年,第三次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7级核电站事故,当时的累计堆年约为1.4万堆年。
3 核电站事故及相关书籍每一次严重的核电站事故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甚至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公共卫生灾难,各方面的人士在事故后出版了一些书籍。面向专业人士的主要为国际原子能机构针对各事故的系列出版物,记录了事件经过、采取的响应行动、并反思事故发生的原因、导致的公共卫生灾难和严重的人员伤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既针对专业人员又适合大众的书籍,向非专业的公众来介绍历史上的这3次核电站事故。
3.1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1979年3月28日凌晨,美国宾州的三哩岛核电站由于设备故障和人为疏忽等原因造成核突发事件。但由于核电站安全壳的有效保护,只有少量放射性气体排出。经剂量评估,整个事件造成部分公众的最大个人剂量为0.8 mSv,核电站周围80 km范围内,平均公众个人接受剂量水平为15 mSv。据估计三哩岛核事故排放到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惰性气体的释放量为9×1016~5×1017 Bq;放射性碘的释放量约为6×1011 Bq;放射性氪的释放量约为1×1016 Bq,以及放射性氙的释放量约为8×1010 Bq,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为5级。事故后,在核电站周围32 km半径内大约撤走了20万居民,引起公众的普遍惊慌。
由于三哩岛核事故发生年代比较久,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相关中文专著比较少。目前可以查询到的是由秦山核电公司邹正宇,苏鲁明主编的《三哩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核电史上两起严重事故详情》(图1)[3]。本书由原子能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发行,详细介绍了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后续措施,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该书分两篇。第一篇分6章,介绍了三哩岛核电站的工艺、事故详细经过、事故后记(机组状况、应急响应、核电站工作人员辐照剂量、堆芯损坏情况、环境释放情况)、事故主要原因(设计、运行、维修、操纵员培训、运行经验反馈)以及当事操纵员自述。第二篇前5章分别介绍了切尔诺贝利反应堆、事故的经过、主要原因(反应堆的设计、运行人员的行为、运行经验反馈、核安全管理体制、安全文化)、事故对人类利用核能的影响;后面3章则由此引出核安全文化,介绍了安全文化的诞生、安全文化的定义以及如何理解安全文化。
本书内容比较专业,适合作为核电厂运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资料,也可为核安全教育和经验反馈提供事故案例。由于没有三哩岛核事故的其他中文书籍,公众若想了解该事故,可以参考阅读此书。
如果读者英文水平较好,可到美国亚马逊的网站,订购到关于三哩岛事故的不少英文书籍,如Three Mile Island:The Meltdown Crisis and Nuclear Power in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The Three Mile Island Accident:The History and Legacy of America's Worst Nuclear Meltdown、TMI 25 Years Later:The Three Mile Island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 and Its Impact、Radiation Nation:Three Mile Island and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1970s等。
3.2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西北130 km处,一系列爆炸摧毁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约12×1018 Bq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中,大火蔓延了10 d,28人在几周内死于急性放射病。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事件分级表,切尔诺贝利事故为7级重大事故。由于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随大气扩散,造成大范围的污染。据估算,事故释放量扩散到各地区的比例大体为:事故现场12%,20 km范围内51%,20 km范围以外37%。事故后从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3国撤离了11.6万人,最后避迁移居了21万公众。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中文书籍主要有《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亲历切尔诺贝利》和《切尔诺贝利之春》。
3.2.1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4]《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又名《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见图2),英文名是Voices from Chernobyl。本书的原文为俄文,作者是白俄罗斯的女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她毕业于明斯克大学的新闻学系,曾做过记者,她采访了受事故影响的数百人,从无辜的居民、消防员,到招来应对灾难的所谓“清洁工”,以及科学家和政府官员,记录了这些人的故事。本书并非按照正式的调查或专家报告来介绍切尔诺贝利事故,而是从访问中个人的独白来描述受事故影响人们经历的苦难和内心恐惧、愤怒和不安。《纽约时报》对本书的评论是: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透过这些残忍的故事,我们似乎感同身受的看到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巨大的、令人窒息的身心影响。
作者因为“她的复调书写和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for her polyphonic writings,a monument to suffering and courage in our time.")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影响巨大,被翻译为英语、法语、日语、中文等多种文字出版。中文版有多种:江苏凤凰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译者王甜甜是基于英文版而翻译的;花城出版社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和《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为题名出版,该版本由方祖芳和郭成业根据英文版翻译;《切尔诺贝利的祭祷》由中信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发行,是旅俄作家和翻译家孙越根据俄文原版翻译而来,2020年作者全新修订后出版了简体版。
3.2.2 《亲历切尔诺贝利》[5],《亲历切尔诺贝利》英文名为The Truth About Chernobyl(见图3),原文亦为俄文。本书作者是格里戈里·梅德韦杰夫(Grigori Medvedev),他在1970年代曾担任切尔诺贝利1号反应堆的首席工程师。16年后,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之后,他立即被派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负责调查核爆炸事件。
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梅德韦杰夫对1986年4月—5月间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悲剧的每日进展记录。作者从专业角度还原了核事故的第一现场,详细分析了事件的起因。本书内容包括事发前核事故案例介绍,切尔诺贝利高层潜在的问题,事件发生原因,经历现场的人员的大量证词;叙述层层递进,将整个事件彻底摊开。本书向人们展现了人类的自大,无知,救援人员的英勇与民众的无辜,并由此引出对核能的反思。
本书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于2019年8月出版,译者刘建波为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副教授,本书由英文版本翻译而来。
3.2.3 《切尔诺贝利之春》[6]《切尔诺贝利之春》(见图4)原著名为Un printemps à Tchernobyl,是法国著名的漫画家艾玛纽埃尔·勒巴热(Emmanuel Lepage)根据“切尔诺贝利事故”所创作的漫画作品。他介入“人类史上最严重的两次核灾难事件”,深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隔离区驻地创作,探访日本福岛隔离区,切实地感受灾难、死亡,以及更加震撼人心的生活。本书除了收录长篇的《切尔诺贝利之春》外,还收录了短篇的《福岛核记》(Les Plaies de Fukushima)。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者前往切尔诺贝利之前,或许是出于对核辐射的恐惧,患上了书写痉挛症。而本书开头的画风,也如作者从《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中看到的恐怖场景,黑白两色,阴暗低沉。然而在抵达切尔诺贝利之后,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他的痉挛症神奇的痊愈了。作者的画风也开始发生转变,出现了绿色和盎然生机。本书可以用来来向儿童介绍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故。
本书于2012年10月4日由Futuropolis出版。中国大陆于2014年4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7年2月由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大众英文书籍,在亚马逊上还有Midnight in Chernobyl:The Untold Stor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Nuclear Disaster,Chernobyl 01:23:40:The Incredible True Story of the World's Worst Nuclear Disaster,Chernobyl:The History of a Nuclear Catastrophe,Chernobyl:History of a Tragedy、Of Dust and Echoes:A Tour of The Chernobyl Exclusion Zone等。
3.3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当地时间),日本宫城县以东约130 km的太平洋海域发生20世纪以来罕见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且引发特大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来袭后,成功启动了快速停堆,中断了链式反应,但是由于特大地震、特大海啸、全厂断电、应急柴油机损毁、辅助给水系统瘫痪等一系列事件同时发生造成1号、3号和4号机组的反应堆厂房内发生爆炸,这起事故向环境中的释放估计约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释放的十分之一,事故导致场址20 km半径内和其他指定区域的居民被撤离,在20 km至30 km半径内的居民则被指示进行掩避,后被建议自愿撤离。事故后许多国家提高了现有进口管制措施,还有一些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禁止进口日货或来自日本某些地区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福岛事故为7级重大核事故。
关于福岛事故的中文书籍主要为《福岛核事故真相》和《危机倒计时》。
3.3.1 《福岛核事故真相》[7]《福岛核事故真相》(见图5),原著名为《死の淵を見た男 吉田昌郎と福島第一原発の五〇〇日》,是日本著名纪实文学作家门田隆将采访现场救灾总指挥吉田昌郎、第一线工作人员、前首相菅直人、当地居民及企业人员、科学家等近百名相关人员,从各种角度还原现场情况,对灾难的发生提出深刻反思。本书首次完整披露福岛核事故处置过程中的应对和决策过程,细节描绘栩栩如生,令读者身临其境。
《福岛核事故真相》日文版于2012年11月出版,中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译者是沈长青和金建华。
3.3.2 《危机倒计时》(上、下)[8]《危机倒计时》(见图6)的作者是日本重要报纸《朝日新闻》的前主编船桥洋一的一部纪实著作,它就如一幅幅日本的政治与民生、日本与国际、生与死的浮世绘,真实的纪录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该书以时间为序列,通过300多人的采访,将他们面临危机时的姿态、像拼马赛克一样提取组合出来,以此展现危机下的众生相。
船桥洋一在事故后采访了众多的机构包括日本官邸、核能安全委员会、核能委员会、经济产业省、保安院、文部科学省、日本核能研究开发机构、自卫队、国家公安委员会、警察厅、外务省、总务省、消防厅、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国土交通省、大熊町、南相马市、浪江町、饭馆村、东京电力、东芝等;美国国务院、NRC(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海军等。采访的人物既有当时的日本首相菅直人、枝野官房长官、细野辅佐官等政治家,也有东京电力的胜俣会长、清水社长、福岛第一核电站吉田所长等关键人物。采访对象所覆盖的范围广、层次多,使本书的内容翔实而生动。
本书日语版2012年出版,作者因此获得了2013年的日本第44届大宅壮一纪实文学大奖,中文版由海洋出版社于2016年10月出版,译者是原梅等人。
除了《福岛核事故真相》和《危机倒计时》,其他关于福岛事故的中文书籍还有:《核电·雾霾·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9]和《福岛来的孩子》(图7)[10],前者是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教授作为首位受邀进入福岛附近区域的外国安全可靠度工程专家,以福岛核事故为鉴,剖析管理缺失、人为疏忽等成因,并因雾霾危害探讨能源与环保政策走向,以找到能源供应、经济福祉及可靠度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点。而后者则是日本著名的绘本及美术评论家松本猛和著名插画家松本春野通过绘本的方式来关注事故对孩子的冲击和影响。
除了以上中文书籍外,关于福岛事故的英文图书还有很多,如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Station Disaster:Investigating the Myth and Reality、Fukushima:The Story of a Nuclear Disaster、Station Blackout:Inside the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 and Recovery、FUKUSHIMA 311:Is the enduring aftermath of the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 killing off the Earth等。
4 结束语以上这些大众书籍大多通过亲历事故个人的视角来讲述事故的真实场景,在这些叙述中,表达着核事故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普通公众对核事故的了解所知甚少,大众可以通过这些纪实报道,以亲历者、受害者的角度来感受这些事故。但如果要理性地评估核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对人类健康、社会、环境的影响,还需去阅读如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权威报告。
虽然核事故的发生概率小,但是每一起核事故都会带给公众巨大的心理影响。同时,也极大的阻滞核能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的公众普遍缺乏对核辐射的了解,对核事故的认知也停留在“巨大灾难”、是如原子弹爆炸一样的情景。《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提到,“十四五”期间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续稳步推进。为了让公众对核能、核事故有正确的理性认知,亟需开展有关核能、核事故的公众科普,以提高公众对核能的接受性。
[1]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reactor status reports[EB/OL].[2020-12-21].https://pris.iaea.org/PRIS/WorldStatistics/OperationalReactorsByCountry.aspx(2020-12-21/2020-12-21), 2020.
|
[2] |
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Nuclear power in the world today[EB/OL].[2020-12-01].https://www.world-nuclear.org/information-library/current-and-future-generation/nuclear-power-in-the-world-today.aspx (2020-11/2020-12-01), 2020.
|
[3] |
邹正宇, 苏鲁明. 三哩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 核电史上两起严重事故详情[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08. Zou ZY, Su LM. Three Mile Island and Chernobyl nuclear accidents: details of two serious accidents in the history of nuclear power[M]. Beijing: Atomic Energy Press, 2008. |
[4] |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8. Svetlana Alexievich. Voices from Chernobyl[M]. Beijng: CITIC Press Group, 2018. |
[5] |
格里戈里·梅德韦杰夫. 亲历切尔诺贝利[M]. 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Grigori Medvedev. The truth about Chernobyl[M]. Beijing: Democracy and Construction Publishing House, 2019. |
[6] |
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切尔诺贝利之春[M]. 北京: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Emmanuel Lepage. Un printemps à Tchernobyl. Beijing: Houlang publishing House[M]. Beijing United Publishing House, 2017. |
[7] |
门田隆将. 福岛核事故真相[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Mentian LJ. The truth of Fukushima accident[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5. |
[8] |
船桥洋一. 危机倒计时[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8. Yoichi Funabashi. Countdown to crisis[M].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 2018 |
[9] |
郭位. 核电·雾霾·你−从福岛核事故细说能源、环保与工业安全[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Guo W. Nuclear power · haze · you−from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to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safety[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4. |
[10] |
松本春野. 福岛来的孩子[M].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Matsumoto Haruno. The Children from Fukushima[M]. Beijing:United Publishing House,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