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核技术利用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核技术利用单位共78 802家,在用放射源146 291枚,各类射线装置198 321台[1]。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将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划归卫生部门管理[2]。因此非医疗核技术利用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随之列入卫生部门监管之下。目前国内相关论文主要研究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3-5],对非医疗机构核技术应用情况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关注较少。因此,本文结合2019年淮安市放射性疾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非医疗机构核技术利用现状、行业分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配备现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淮安市37家非医疗核技术利用单位。
1.2 调查内容以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作为调查窗口区间,调查非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射线装置和放射源基本情况、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持证情况、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开展情况、防护设备配备情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情况、工作场所辐射监测情况。
1.3 调查方法编制调查表,通过机构负责人填写与调查员现场调查相结合获取信息。开展统一培训,规范质量控制,做到数据真实可靠。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Excel、SPSS软件分析计算。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及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相关规定,我市核技术利用单位共计37家,按照行业分类:制造业31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家;按照企业规模分类:大型6家,中型9家,小型18家,微型4家。详见表1。
37家机构中Ⅰ类射线装置0台,Ⅱ类射线装置15台,Ⅲ类射线装置67台;Ⅰ类、Ⅱ类放射源为0,Ⅲ类放射源1台,Ⅳ类放射源16台,Ⅴ类放射源51台;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乙级工作场所数1个。详见表2。
淮安市核技术利用非医疗机构在岗全部职工共计23484人,放射工作人员493人,其中具备有效期内监管部门培训证或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共446人,占比90.5%;个人剂量监测421人,占比85.4%,年剂量大于20 mSv为0人;职业健康体检335人,占比68%,详见表3。
37家机构中13家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占比35.1%;23家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占比62.2%;14家配备辐射防护监测仪表,占比37.8%。详见表4。
20家单位开展建设项目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危害程度严重、较重、一般分别为1、4、15家单位。
2.6 放射工作场所检测情况近2年内30家单位开展过放射工作场所检测,监测率81.1%,其中放射源59枚,射线装置76台,监测合格率100%。
3 讨 论本研究完成2019年淮安市基础数据摸底工作。37家非医疗核技术利用单位全部在岗职工23484人,放射工作人员493人,持证率90.5%,个人剂量监测率85.4%,职业健康检查率68.0%。卫生行政部门自承担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后,尚未对非医疗核技术利用机构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要求,因此对比《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对“医疗卫生机构”要求,非医疗机构低于“医疗卫生机构个人剂量监测率90%以上”并且远低于“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健康检查率远低于90%以上”的要求[6]。
职能转交前安监部门将行包检测仪作为豁免管理,目前卫生行政部门仍未明确具体管理措施,因此调查结果显示我市交通运输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缺失,处于监管的薄弱处,亟需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点的排查与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建设。本次调查仅挑选我市2家汽车客运站和1家机场进行调查,本研究关于交通运输行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结论可代表我市情况。当然行包检测用途的放射工作人员是否能按照放射工作人员管理是值得商榷的。因此后续工作中加强对行包检测仪的工作场所检测,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我市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的健全,消除危及劳动者健康的隐患,有效控制和防范重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事件。
本次调查发现,37家单位中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35.1%,共83件;个人剂量报警仪配备率62.2%,共130台;辐射防护监测仪表配备率37.8%,共64台。由于射线装置和放射源种类多样,因此配备率并不能准确评估非医疗机构的放射防护水平,建议将来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时,明确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配套设备的数量,增加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后续将继续监测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及使用情况。目前国内关于放射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知情况调查大多来自于医疗机构[7],因此需加强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和培训。
掌握射线装置和放射源利用现状、防护用品配备、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等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健全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评估非医疗放射事故风险水平、提高卫生应急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8-9]。同时核技术利用现状是评估放射事故风险的重要条件[10],也是统计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工作场所的重要数据。后续可通过调查放射史料,根据AS/NZS4360:2004风险管理标准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和相关研究[11]。
[1] |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核安全局2019年报[EB/OL]. [2020-12-07]. https://nnsa.mee.gov.cn/ztzl/haqnb/202007/P020200709590272996234.pdf. National Nuclear Safety Administratio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National Nuclear Safety Administration 2019 Annual Report [EB/OL]. [2020-05-18]. http://nnsa.mee.gov.cn/zhxx_8953/haqnb/201905/P020190531356025942607.pdf. |
[2] |
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EB/OL].[2018-05-18]. http://www.gov.cn/xinwen/2018-03/17/content_5275116.htm, 2018-03-17.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13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tate Council Institutional Reform Program[EB/OL]. [2018-05-18]. http://www.gov.cn/xinwen/2018-03/17/content_5275116.htm, 2018-03-17. |
[3] |
李小娟, 孙全富, 傅颖华, 等. 我国7省158家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13, 40(3): 237-241. Li XJ, Sun QF, Fu YH, et al. Analysis on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administration status of radiologic workers in 158 hospitals of 7 provinces in China[J]. China Occup Med, 2013, 40(3): 237-241. DOI:10.11763/j.issn.2095-2619.2013.03.016 |
[4] |
牛丽梅, 刘刚, 张荣, 等. 甘肃省2016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5): 442-445. Niu LM, Liu G, Zhang R, et al.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Gansu Province in 2016[J]. Chin J Radiol Heal, 2018, 27(5): 442-445.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18.05.005 |
[5] |
周献锋, 余宁乐. 浅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档案的建立[J]. 中国职业医学, 2009, 36(2): 147-148. Zhou XF, Yu NL. Study on establishment of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for radiation workers[J]. China Occup Med, 2009, 36(2): 147-148. DOI:10.3969/j.issn.1672-5085.2012.39.442 |
[6] |
马永忠, 娄云, 万玲, 等. 北京地区放射事故风险评估与控制[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3(3): 177-180. Ma YZ, Lou Y, Wan L, et al.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radiation accident in Beijing[J]. Chin J Ind Med, 2010, 23(3): 177-180. DOI:CNKI:SUN:SOLE.0.2010-03-007 |
[7] |
霍梦慧, 苏锴骏, 焦玲, 等.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5): 582-585. Huo MH, Su KJ, Jiao L,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of radiological workers[J]. Chin J Radiol Heal, 2019, 28(5): 582-585.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5.029 |
[8] |
刘玉贵, 郭华南, 孔令星, 等. 龙岩市放射事故风险评估与卫生应急[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4): 473-474. Liu YG, Guo HN, Kong LX, et al. Risk assessment and health emergency of radiation accident in Longyan City[J]. Chin J Radiol Heal, 2012, 21(4): 473-474. DOI: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2.04.002 |
[9] |
袁龙, 付熙明, 雷翠萍, 等. 全国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现状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01): 28-32. Yuan L, Fu XM, Lei CP, et al. Analysis on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response capability to nuclear or radiological emergencies in China[J]. Chin J Radiol Heal, 2019, 28(01): 28-32. DOI: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1.008 |
[10] |
李小亮, 孙全富.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与问题[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9, 34(6): 327-330. Li XL, Sun QF.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radiation workers in China[J]. J Occup Heal Damage, 2019, 34(6): 327-330. DOI:CNKI:SUN:ZYWB.0.2019-06-002 |
[11] |
Limited S G, Australia S, Zealand S N. AS/NZS 4360: 2004: risk management[S].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