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20, Vol. 29 Issue (6): 618-620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6.010

引用本文 

张路钱, 王彦梅, 江松, 王桂敏, 蒋元强. 2017—2018年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20, 29(6): 618-620.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6.010.
ZHANG Luqian, WANG Yanmei, JIANG Song, WANG Guimin, JIANG Yuanqiang.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ose level of Songjiang radiation workers exposed to external radiation from 2017 to 2018[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20, 29(6): 618-620.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20.06.010.

通讯作者

蒋元强,E-mail:5197109@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0-04-29
2017—2018年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张路钱 , 王彦梅 , 江松 , 王桂敏 , 蒋元强     
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620
摘要目的 掌握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进一步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7—2018年松江区共监测620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8 mSv·a−1,两年集体剂量当量为277.514人·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在0.259~1.276 mSv·a−1,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四类(P < 0.05),介入放射学高于放射诊断学、牙科诊断学和放射治疗( P < 0.05)。结论 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20 mSv·a−1,工作环境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提高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外照射    监测    放射防护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ose level of Songjiang radiation workers exposed to external radiation from 2017 to 2018
ZHANG Luqian , WANG Yanmei , JIANG Song , WANG Guimin , JIANG Yuanqiang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Center fo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further provide guidance o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protection for radiation workers, we collected the individual dose levels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Songjiang District and evaluated the protection status of radiation workers. Methods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e results of dose monitoring of radiation workers by pyroelectric dosimetry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s for individual monitoring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 (GBZ 128—2016). Results A total of 620 people were monitored in Songjiang District in 2017—2018, with a per capita annual dose equivalent of 0.448 mSv·a−1 and a two-year collective dose equivalent of 277.514 people·mSv, with per capita annual dose equivalent of 0.259~1.276 mSv·a−1 for radiological staff in different occupational categories. Annual dose equivalent per capita in nuclear medicine is higher than in the other four categories (P < 0.05) and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than in diagnostic radiology, diagnostic dentistry and radiotherapy ( P < 0.05). Conclusion The personal dose level of radiation workers in Songjiang District is far below the national limit of 20 mSv·a−1, which means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safe, however,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radiation workers to strengthen their own protection.
Key words: Radiation Workers    Individual Dose    External Radiation    Monitor    Radiation Protection    

辐射的生物效应是由射线照射引起的机体组织损害,人体接受辐射后出现的健康效应源于射线通过电离作用引起组织细胞中分子或原子的变化,从而导致变化、损伤、损害、危害等不同程度电离辐射效应。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主要有辐射类型、吸收剂量、照射方式、剂量率的不同,大剂量射线瞬间照射或低剂量射线长时间照射都可能引起组织损伤[1]。受大剂量射线照射后短期就可能出现明显组织损害,而长期的影响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因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放射防护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个人剂量监测是评价放射防护有效程度和电离辐射所致健康影响的重要方式。为掌握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水平,对2017和2018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RGD-3B个人监测用X、γ辐射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北京防化研究院),V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北京海阳博创辐射防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GR200A型LiF(Mg,Cu,P)探测器(北京防化研究院)。

1.2 监测对象

2017—2018年在松江区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放射诊断学、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牙科诊断学。对每年监测4个周期及以上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1.3 监测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2],对松江区医疗机构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将LiF(Mg,Cu,P)探测器经退火炉240℃恒温退火10 min。用分样器装入特定剂量计盒中,剂量计佩戴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左胸前部位,监测周期2个月,每年6次,定时收集,及时测量。按照GBZ128—2016,用测量值Hp(10)估算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有效剂量。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3],以20 mSv/a为个人剂量当量年限值进行评价。

1.4 质量控制

为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定期参加国家组织的质量控制比对考核,定期委托国家计量检定部门对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进行检定。制定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和热释光精密退火炉的测量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发现的异常测量数据,进行原始数据和测量过程中的核查,去除无效数据,保证个人剂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2017—2018年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17—2018年松江区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620人,两年总体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8 mSv/a,2017和2018年人均年剂量当量分别为0.485 mSv/a、0.412 mSv/a,远低于国家限值20 mSv/a。其中,97.3%的放射工作人员低于2 mSv/a,2.7%的放射工作人员在2~5 mSv/a之间,无放射工作人员超过20 mSv/a,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总体位于较低水平,见表1

2.2 2017—2018年度不同职业类别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17—2018年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在0.259~1.276 mSv/a之间,均远低于国家限值20 mSv/a,其中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的工种是核医学,剂量值为1.276 mSv/a,最低的工种是牙科诊断学,剂量值为0.259 mSv/a,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排列为:牙科诊断学 < 放射诊断学 < 放射治疗 < 介入放射学 < 核医学。在个人剂量监测的620名放射工作人员中,介入放射学的集体剂量占比最大,其次为放射诊断学、核医学、牙科诊断学、放射治疗,占比分别为38.5%、38.3%、14.7%、5.5%、3.0%。其中,年剂量当量在2~5 mSv之间的17个放射工作人员中,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分别有7人和10人,占比分别为21.9%和7.8%。对不同职业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进行方差分析,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四类( P < 0.05),介入放射学高于放射诊断学、牙科诊断学和放射治疗( P < 0.05),放射诊断学、牙科诊断学和放射治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 表2

表 1 2017—2018年度松江区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表 2 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结果
2.3 2017—2018年度不同级别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由于医院级别不同,所拥有的射线装置数量和人员配置不同,导致不同级别医院就诊病人数量和拍片频次有较大差别,其集体年剂量当量有很大的差别。表3显示,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239人,占总人数的38.5%,其集体年剂量当量占总剂量的54.3%,其次是二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257人,占总人数的41.5%,集体年剂量当量占总剂量的33.6%,一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124人,占总人数的20.0%,集体年剂量当量占总剂量的12.1%。三级医院有15人个人剂量在2~5 mSv之间,占比为6.3%,二级医院有2人个人剂量在2~5 mSv之间,占比为0.8%。对不同医院类型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进行方差分析,三级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二级和一级(P < 0.05),二级医院高于一级( P < 0.05)。

表 3 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结果
3 讨 论

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是落实国家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个人剂量监测过程中要做好相关质量控制工作,保证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对指导医疗照射合理降低辐射水平,加强受检者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均具有重要作用。

2017和2018年的放射工作人员监测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均保持在较低的辐射水平,两年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分别为0.485、0.412 mSv,远低于国家限值的标准,同我国个人剂量监测水平持平[4],高于北京市的0.18 mSv/a[5]和南京市的0.17 mSv/a[6],低于湖北省的0.54 mSv/a[7],同时97.3%的放射工作人员低于2 mSv/a,未出现年剂量当量超过限值,说明我辖区的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工作总体较好,两年共有17人年剂量当量在2~5 mSv之间,虽然在国家规定限值以内,但还是应该引起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的监测结果显示,核医学的人均年剂量当量明显高于其他的工种,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76 mSv/a,低于黄浦区的2.371 mSv/a[8],高于我国核医学个人剂量监测水平0.538 mSv/a[4],导致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剂量较高的原因可能为: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在进行放射性药物准备及注射等操作过程中长期近距离接触放射性物质,较易受到照射[9];已注射药物患者作为移动辐射源,也会对放射工作人员造成照射[10]。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多的放射性核素应用于临床治疗,因此,应重点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辐射防护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身健康。在监测的620名不同职业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中,放射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由于工作人员较多,其集体年剂量当量比较大,是我区职业照射剂量的主要来源,卫生行政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管理,将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由于医院级别不同,所拥有的射线装置数量和人员配置不同,导致不同级别医院就诊病人数量和拍片频次有较大差别,其集体年剂量当量有很大的差别。监测结果显示,三级医院其集体有效剂量占总剂量大部分,说明三级医院依然是以后工作的监管重点。

为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损害,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管,医疗机构引起重视,改善防护条件,增加防护设施数量,同时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教育培训,定期体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在个人剂量监测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鹏卷. 简析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科技视界, 2019, 272(14): 189-19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4]
邓君, 王拓, 范胜男, 等. 2015年我国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4): 398-400.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4.004
[5]
田青香, 万玲, 冯泽臣, 等. 2015年北京市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及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3): 361-36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3.033
[6]
杨声, 李亘山, 李红艳, 等. 2015年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6): 669-670.
[7]
王芳, 周学文, 周月泉, 等. 湖北省2010—2014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4): 414-417.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4.011
[8]
杜向阳, 朱慧凌, 张博. 2013—2014年黄浦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6): 601-603.
[9]
姚元龙, 章龙珍, 徐凯, 等. 2002—2011年间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2, 32(4): 410-411.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2.04.022
[10]
黄海潮, 魏伟奇, 翁振乾, 等. PET受检者出院后对公众照射剂量的估算与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2): 175-17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8.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