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又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属于常见生殖器良性肿瘤[1]。生活不规律以及自身激素分泌紊乱是导致子宫肌瘤发病的主要因素,患者常伴有腹部触及肿块、腹部疼痛以及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2]。因该病症在育龄期妇女中比较多发,因此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育能力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女性不孕[3]。因子宫肌瘤在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且肿瘤生长相对比较缓慢,从而使得其诊断难度增加,多数患者是在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4]。卵巢癌在早期诊断时因其在人体内部的位置较深,且在发病初期患者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进而导致疾病的诊断难度上升。卵巢肿瘤是目前临床比较多发的女性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根据其病理特征不同可将其分为恶性肿瘤以及良性肿瘤[5]。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其治疗时机越早患者的5年生存率越高[6]。因此对于子宫肌瘤以及卵巢肿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随子宫肌瘤以及卵巢肿瘤的不断生长,当出现子宫肌瘤偏离中线情况或是因卵巢肿瘤过大对子宫造成压迫时,于是导致组织器官解剖学发生转变,影响患者患病位置的诊断,增加确诊难度。在卵巢肿瘤诊断过程中,螺旋CT诊断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微小病灶,对肿瘤位置、大小以及肿瘤性质等进行准确判断,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本次研究对子宫肌瘤以及卵巢肿瘤患者进行CT诊断,分析其在患者疾病鉴别中的应用,探究CT平扫以及CT增强扫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将其定为子宫肌瘤组,以及同期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42例,将其定为卵巢肿瘤组,子宫肌瘤组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4 ± 2.1)岁,肿瘤直径5~18 cm,平均肿瘤直径(10.3 ± 2.3) cm,其中已婚患者38例,未婚患者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月经过多、白带增多、腹痛、腹胀、持续性或不持续性阴道流血以及下腹坠胀等。卵巢肿瘤组患者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4.7 ± 2.3)岁,肿瘤直径5~20 cm,平均肿瘤直径(12.3 ± 2.1) cm,其中已婚患者36例,未婚患者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出现可触及包块、腹腔积液和下腹部包块、月经紊乱、不规则阴道出血、渐进性下腹胀痛以及腹胀等,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以及婚姻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一般资料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2)患者不存在CT检查禁忌症;(3)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2)患者对于增强CT造影剂存在过敏反应;(3)患者对于CT检查不耐受,无法配合完成检查;(4)患者除本次研究疾病外,合并有其他肿瘤或感染情况。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检查前准备检查前两小时,为患者分次口服温开水1500 ml,上床检查前再口服温开水500~800 ml,并通过直肠灌入的方式灌入温开水约500 ml左右,使患者乙状结肠与直肠充盈。在进行检查前需叮嘱患者进行憋尿,检查时保持膀胱充盈状态。对于已婚患者可以再向阴道内放置阴道塞子,对患者宫颈以及阴道位置进行充分显示。
1.2.2 CT检查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分别进行CT平扫以及CT增强扫描,所用仪器为 64排128层螺旋CT(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患者进行扫描时,将各参数进行以下设定:管电压120 kV;转速0.8 s/r;螺距:0.984∶1;层厚5 mm;准直64 × 0.625 mm。所用对比剂为碘海醇或欧乃派克350 mgl/ml,首先对患者建立肘静脉通路,以3~5 ml/sec左右的注射流率将80~100 ml的对比剂高压注入。随后选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从右侧膈顶部到耻骨以及下缘水平进行扫描,值得注意的是,扫描前嘱患者屏气,直至扫描结束后可正常呼吸。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存在腹水量较多时,可以对窗位以及窗宽进行调整,对隐匿在腹水中的卵巢囊性组织以及与腹水密度相接近的完整或已破碎的卵巢囊性肿瘤组织进行观察,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到较小的腹膜种植或网膜种植,对增大淋巴结以肝脏转移情况进行观察。在完成常规扫描后进行增强扫描,随后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标准重建,重建层厚为0.625 mm,在后处理工作站(Advantage Windows4.6,GE MedicalSystems)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与容积再现(VRT)等进行血管重建技术,同时行曲面重组以及曲面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进行处理,同时对轴位图像进行冠矢状位重建。对于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在肿瘤的定位、定性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2.3 读片方式在完成CT检查后,将扫描及后处理所得图像交由我科2名资深医师进行读片,当两位医师出现意见不统一时应在商议后给予最终诊断结果,读片是采用盲读方式进行,两位医师对于患者临床表现等情况并不了解。
1.2.4 鉴别方法通过血管进行两种肿瘤鉴别,卵巢静脉与卵巢血管蒂相连,沿腰大肌前缘上行,左侧回流至左肾静脉,右侧回流至下腔静脉;卵巢动脉源自腹主动脉,沿腰大肌前缘下行;子宫动脉源自髂内动脉,沿盆侧壁进入子宫。如果卵巢动脉或者卵巢静脉进入肿块,则可以判定肿瘤为卵巢肿瘤,而子宫动脉增粗并进入肿块,则可判定肿瘤为子宫肿瘤。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在接受增强CT扫描时相关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主要记录血管包含卵巢动脉、卵巢静脉以及子宫动脉。对两组患者采用CT平扫以及增强CT扫描时肿瘤诊出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将检出结果与患者手术病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不同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子宫肌瘤患者卵巢静脉以及卵巢动脉显示率均低于卵巢肿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31,χ2 = 5.252,P < 0.05),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显示率稍高于卵巢肿瘤患者,但是两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 = 0.023,P > 0.05),具体见 表1。
CT增强扫描在子宫肌瘤以及卵巢肿瘤诊断中阳性率明显高于CT平扫(χ2 = 0.013,P < 0.05),具体见 表2。
使用CT对患者子宫肌瘤进行扫查,结果多显示为实行球型包块,表面相对光滑,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具有比较清晰的边界,在进行CT检查时可以观察到患者子宫呈现不均或均匀增大,存在一定程度的宫腔受压变形,甚至出现闭塞或变小,CT扫查显示瘤体呈现实性、均质,且具有清晰边界。子宫肌瘤的CT值与宫体相近,在进行造影剂注射后,子宫肌瘤与宫体同步呈现增强效果,位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的瘤体会向子宫外凸起,恶性子宫肌瘤表现多为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无明显边界,经CT检查显示肿瘤内部呈现不均匀性增强。
2.3.2 卵巢肿瘤CT扫描结果分析卵巢肿瘤的种类相对比较多,特别是较大的卵巢肿瘤,对其肿瘤组织结构以及生长方式判断时具有较高的难度。卵巢囊肿的典型CT检查表现为附件、子宫直肠窝处囊性肿块,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可以显示较为清晰的水样密度区,经CT检查显示囊性肿块可呈现椭圆形或圆形,一般患者卵巢肿瘤直径在5 cm左右,在囊内无软组织成分或间隔。卵巢囊腺瘤将CT检查显示为单房囊肿肿块,或是被间隔为多房的囊肿肿块,在囊性肿块内部存在液体,可伴有少量实行成分在卵巢腺瘤囊壁,在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时,可明显观察到实性成分以及囊壁间隔。单纯性卵巢囊肿CT表现为囊性的无强化影像学图像,而且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很容易进行CT鉴别。卵巢畸胎瘤经CT检查显示为盆腔较大囊性肿物,经CT检查可现实囊内存在实性结节,呈现均匀性强化的实性结节信号表现,表现为分隔状强化的为囊性肿块,多为单侧发病,球形或结节状,包膜光滑,囊性,囊内充塞脂类物、毛发、软骨及牙齿,单房或多房,内壁常见结节状突起。经CT扫描显示卵巢恶性肿瘤无明确性状,且与周围组织无清晰边界,肿瘤内部呈现不均匀囊性或实性肿物,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可能会存在远处转移或腹水情况。
3 讨论子宫肌瘤是目前临床常见良性妇科肿瘤,结缔组织以及平滑肌是构成子宫肌瘤的主要组织,平滑肌的血供来源为双侧子宫动脉或单侧子宫动脉,平滑肌细胞可以呈现规则交错排列、规则排列或旋涡状排列[7]。子宫肌瘤主要发生在中青年女性中,虽为良性肿瘤,但是因肿瘤不断生长以及血供改变等均有可能会导致其发生恶性病变。目前临床多采用CT诊断的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病变诊出率,且该诊断操作检查,多数患者可耐受[8]。经CT诊断可以看出,子宫肌瘤多表现为实性肿块,子宫肌瘤的密度与子宫组织相接近,且多数呈现不规则圆形。经CT检查可见子宫出现均匀增大或不均匀增大情况,子宫肌瘤组织与正常子宫组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瘤体具有清晰的边界,瘤体呈现均质性实体密度,肿瘤组织与周围脂肪组织具有较为锐利的分界[9]。子宫肌瘤在正常子宫肌层中生长,因此随肿瘤体积增长会导致患者宫体明显增大。对于存在典型CT表现的子宫肌瘤,几乎不会出现误诊以及漏诊情况。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对患者病变性质进行明确划分,一般会进行CT增强扫描,经增强扫描检查显示,子宫肌瘤具有非常丰富的血供,具有较为明显的强化情况,且多数会呈现均匀强化。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在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时,配合进行增强扫描可以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肌瘤采用CT平扫的诊断阳性率为76.2%,采用增强CT扫描诊断的阳性率为88.1%,CT增强扫描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
卵巢肿瘤是指发生在卵巢上的肿瘤,根据其病理性质不同将其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是妇科比较常见的肿瘤类型,恶性肿瘤肿块多呈现不规则形,具有生长快速的特点,肿瘤不具有移动性,该类患者多伴有腹腔积液情况,对女性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其发病比较隐匿,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多已出现转移症状。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该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首发疾病。螺旋CT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数据获取快速的特点,可以对患者卵巢肿瘤成分进行快速区分,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钙化、坏死、出血等情况[11]。经CT检查可以观察到良性卵巢肿瘤的轮廓较为光整,比较容易观察到脂肪密度以及钙化等情况,肿块与脂肪界面以及周围结构具有较为清晰的界面,无壁结节,内部具有均匀一致的密度[12]。经CT检查可以观察到恶性卵巢肿瘤具有不规则的形态,且多为囊性病变,形状表现为局壁厚部增厚、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13]。对于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增大CT检查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恶性肿瘤实质部分大多会存在坏死情况。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可以明显观察到肿瘤实质、囊壁、壁结节存在强化情况。在对卵巢肿瘤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时,可以明显观察到存在强化效应在恶性肿块肿块壁以及实质部分,从而为临床治疗以及适应证选择提供帮助。卵巢肿瘤的种类相对较多,但是同一类型的肿瘤均具有一定的成像特征,与常规CT相比,增强CT更容易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差异。曾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采用增强CT对卵巢肿瘤进行诊断,其疾病诊出率可高达95%以上,且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14]。在对卵巢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其可以清楚判断患者肿瘤大小、与盆腔脏器之间的关系以及肿瘤质地等,为肿瘤类型鉴别、治疗方案制定等提供良好参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卵巢肿瘤采用CT平扫的诊断阳性率为73.8%,采用增强CT扫描诊断的阳性率为90.5%,CT增强扫描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
子宫肌瘤以及卵巢肿瘤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卵巢肿瘤以及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病年龄都比较相似,因此寻找有效的鉴别方式非常关键,也是为患者质量良好治疗方案的前提[15]。子宫出现均匀或不均匀增大是子宫肌瘤的首要临床表现,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呈现囊性无强化影。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增强CT扫描的时间分辨率以及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且后期成像处理系统也得到不断完善,进而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信息,为临床医师清晰判断患者卵巢、子宫、盆腔等结构的细微变化,有效进行疾病诊断,且增强扫描对于血管显现水平得到明显提高[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肌瘤患者卵巢静脉以及卵巢动脉显示率均低于卵巢肿瘤患者(P < 0.05),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显示率与卵巢肿瘤患者无明显差异( P > 0.05),但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显示率稍高于卵巢肿瘤患者。这一结果说明,可以通过血管现象差异进行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的良好区分,特别是卵巢动脉显示率以及卵巢静脉显示率之间两种肿瘤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我国对于妇科相关疾病的筛查强度逐渐提高,这也使得相关疾病的诊出率明显提高,从而为患者进行良好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效的诊断方式是制定良好治疗措施的前提 [17]。
综上所述,在对卵巢肿瘤以及子宫肌瘤诊断时可将卵巢动脉以及卵巢静脉的血管显示率作为诊断参考指标,卵巢肿瘤卵巢动脉以及卵巢静脉的血管显示率更高,通过增强CT扫描可以明确观察患者相关血管现象情况,且在疾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出率,可以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1] |
和福, 庞婧, 王滨, 等. 三期增强CT联合超声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 38(1): 117-121. |
[2] |
缪小芬, 陆健, 张学琴, 等. 卵巢甲状腺肿的CT与MRI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8, 34(4): 572-574. DOI:10.3969/j.issn.1002-1671.2018.04.022 |
[3] |
Matsuo K, Machida H, Takiuchi T, et al. Role of hysterectomy and lymphaden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early-stage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J]. Gynecol Oncol, 2017, 144(3): 496-502. DOI:10.1016/j.ygyno.2017.01.019 |
[4] |
牛淼, 刘爱连, 田士峰, 等. 扩散张量成像鉴别子宫肉瘤和变性子宫肌瘤初探[J]. 放射学实践, 2018, 33(12): 1290-1294. |
[5] |
郑石磊, 赖树盛, 张祥林.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交界性与侵袭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5(6): 465-469.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17.06.016 |
[6] |
李冬飞, 范国华. 卵巢少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7, 33(2): 304-306. DOI:10.3969/j.issn.1002-1671.2017.02.042 |
[7] |
Rasmussen C B, Kjaer S K, Albieri V, et al.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the risk of ovarian cancer and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a pooled analysis of 13 case-control studies[J]. Am J Epidemiol, 2017, 185(1): 8-20. DOI:10.1093/aje/kww161 |
[8] |
李敏, 李绪清, 颜士杰, 等. 18F-脱氧葡萄糖PET/CT联合CA125在诊断卵巢癌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2(12): 1635-1638. |
[9] |
刘朝娣, 邓凯, 靳先文, 等. 能谱CT对卵巢原发良恶性肿瘤的鉴别[J]. 医学版, 2017, 55(12): 43-50. DOI:10.6040/j.issn.1671-7554.0.2016.1614 |
[10] |
李凤岐, 李现军, 赵志华, 等. 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不明原因腹腔积液女性患者的积液定性及病因诊断[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 38(10): 668-671. DOI: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8.10.005 |
[11] |
张倩, 辛军. 卵巢透明细胞癌PET/CT的影像表现[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7(8): 763-765. DOI:10.12007/j.issn.0258-4646.2018.08.024 |
[12] |
沈明雄. 64层螺旋CT扫描对早期诊断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1): 77-80. |
[13] |
Piso P, Dahlke M H, Loss M, et al.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n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from ovarian cancer[J]. World J Surg Oncol, 2004, 2: 21. DOI:10.1186/1477-7819-2-21 |
[14] |
洪居陆, 高明勇, 李慧, 等. 卵巢腺纤维瘤的临床CT和MRI表现[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17): 2922-2925.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7.17.030 |
[15] |
石新琳, 张维, 郭大静, 等. CT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在鉴别卵巢交界性肿瘤和良性上皮性肿瘤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 2017, 46(25): 3496-3499.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7.25.014 |
[16] |
黄国权, 王颜, 汪健文.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类肿瘤的MDCT和MRI表现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7, 33(1): 79-82. DOI:10.3969/j.issn.1002-1671.2017.01.022 |
[17] |
张永强, 王昀璐, 梁琰, 等. 18F-FDG SPECT/CT与64排CT异机融合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1): 8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