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衡量放射防护状况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放射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中心通过连续数十年的职业外照射剂量水平监测,能及时发现放射防护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改进和优化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本文对2014—2017年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整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监测对象2014—2017年南通市一市六县在我中心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4年合计6 465人次,主要从事诊断放射学(2A)、牙科放射学(2B)、核医学(2C)、放射治疗(2D)、介入放射学(2E)、医学其他应用(2F)、工业辐照(3A)、工业探伤(3B)等[1]。
1.2 监测方法个人剂量监测依据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要求进行,每3个月为一个监测周期,全年监测4个周期。由中心卫生监测科统一制作、检测、出具报告、网报。在监测周期开始前1~2天,将LiF(Mg、Cu、P)片剂经过筛片后进行退火处理(240℃ ± 2℃温度下退火10 min)来消除之前累积的辐射剂量,放入冷却窗进行冷却处理,之后装入2片剂量元件于热释光剂量盒内,要求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于左胸前,测量的量为Hp(10),用来估算有效剂量,对于介入工作人员,佩戴2个剂量计,用铅围裙内外剂量来估算此类放射工作人员的实际有效剂量。本底剂量计同时发放并回收检测,以扣除相应本底值。
1.3 仪器设备检测设备为RGD-3D热释光剂量仪,退火炉为V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个人剂量计元件为LiF(Mg,Cu,P)片剂,均由北京海阳博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4 质量控制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3]的要求,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的质量控制工作。仪器设备每年送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校准和刻度,各项性能参数均符合要求,同时每年参加江苏省个人剂量监测能力比对及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机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均为合格或优秀,个人剂量检测专业人员每年参加省疾控组织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具有相应检测资质。每个监测周期的调查水平为1.23 mSv,对监测结果大于该水平的放射工作人员受照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填写超剂量核查登记表,由本人及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用人单位盖章。对非职业外照射引起的大剂量数值应予以舍弃,赋予名义剂量[1],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
1.5 统计分析使用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个人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
2 结果 2.1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2014—2017年南通市放射工作人员数量明显递增,4年期间共检测放射工作人员6 465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a,年有效剂量低于探测下限MDL组的有654人次,占10.12%;年有效剂量位于MDL~1.0 mSv组的有5 619人次,占86.91%;年有效剂量在1.0~5.0 mSv组的有183人,占2.83%;年有效剂量在5.0~10.0 mSv组的有8人,占0.12%;年有效剂量在10 mSv~组的有1人,占0.02%;四年来未有监测数据超出年剂量20 mSv限值,符合标准要求。2014—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在0.20~0.35 mSv之间,从年集体剂量分布看四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83 Sv,其中MDL~1.0 mSv组贡献最大,为1.46 Sv。见表1和表2。
放射工作人员中有4 813人从事诊断放射学,占监测总人数74.45%(4 813/6 465),其次介入放射学有580人,占8.97%(580/6 465),其余放射治疗、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工业应用等工种占监测总人数16.58%。监测结果显示核医学人均年有效剂量0.56 mSv/a,高于其它职业类别监测结果,介入放射学0.44 mSv/a,放射治疗最低,为0.21 mSv/a;工业应用类工业辐照和工业探伤人均年有效剂量均较低。诊断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7 mSv/a,由于此职业类别人数占比较大,对集体有效剂量贡献最大,诊断放射学集体有效剂量占总剂量的71.04%(1.30/1.83),其次为介入放射学年集体有效剂量占总剂量的13.99%(0.256/1.83)。见表3。
2014—2017年我中心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6 465人次,四年来人均年有效剂量在0.20~0.35 mSv之间,低于江苏省近6年的监测结果[4-5],同时也远低于唐山市[6]、宁夏[7]近几年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平稳,所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均低于国家规定的连续5年平均剂量不超过20 mSv,其中任何一年不超过50 mSv剂量限值。从个人剂量当量人数分布来看,99.86%的放射工作人员剂量值低于5 mSv,年剂量超过5 mSv的只有9人,均为介入工作人员,其中有1人年剂量超过10 mSv,表明我市近几年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辐射防护条件较好。
从不同职业类别来看,诊断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由于人数较多对集体有效剂量贡献最大。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相对其他工种年平均有效剂量稍高,这与前期相关报导结论相一致[8-9],核医学工作人员从事非密封源操作,介入工作人员为直接暴露X光下近台操作,相比较其他有隔室操作的工作场所,存在一定的辐照危害风险,所以更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提高防护意识,确保防护措施到位。从近四年监测数据来看,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远低于石家庄核医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专项调查结果[10],可能是因为我市所监测的核医学场所均为三甲综合性大医院,防护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更齐全,操作医生的专业技能更熟练。而本次监测的介入工作人员剂量结果低于周边城市淮安市2012—2014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11],分析原因,可能与我市介入工作人员实行双剂量计佩戴有关,双剂量计佩戴即铅围裙内外各戴一个剂量计,一般情况下采用铅围裙内剂量值,特殊情况(铅围裙外的剂量大于20倍的铅围裙内的剂量或者外剂量大于5 mSv)时用E外 = 0.5HW + 0.025HN公式来估算工作人员的全身有效剂量。通过双剂量监测发现,正确穿戴防护用品,能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12]。经了解,淮安市2012—2014年介入工作人员还采用单剂量佩戴,在铅围裙内或外佩戴随意性比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剂量值偏高的原因。加强核医学及介入工作人员放射防护一直是我科室关注的重点,除了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定期职业健康监护外,更需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配置合适的防护用具,同时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熟练操作来缩短受照时间,此外还可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作量等方式来减少受照剂量。
每个监测周期都会出现个人剂量异常值,我科室均会对大剂量值进行受照情况调查核实,除了极个别介入工作人员工作量加大外,其余原因主要为剂量计遗留在机房内、佩戴剂量计接受放射性检查,剂量计多人混戴,内外剂量计混戴等,对于非实际受照的,根据情况赋予名义剂量。个人剂量监测能反映放射工作人员近期射线接触水平,及时发现职业危害,保障身体健康,非实际受照行为应尽量避免。
[1]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
[2]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
[3]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207—2016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
[4] |
秦永春, 杨小勇, 陈维, 等. 江苏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五年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5, 35(9): 702-704. |
[5] |
秦永春, 张乙眉, 王福如, 等. 2014年江苏省放射性疾病哨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16): 2271-2273. |
[6] |
马恩红, 王春波, 郑叶昆, 等. 2007—2016年唐山市滦南县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J]. 职业与健康, 2018, 34(21): 2885-2887. |
[7] |
孔庆宇, 刘静, 卢桂才, 等. 2013—2016年度宁夏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6): 576-578. |
[8] |
郝欢. 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12): 142, 144. |
[9] |
雷淑钦, 孙小娜, 朱东升, 等. 2010—2016年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6): 528-530. |
[10] |
江丽红, 尹俊清, 刘永, 等. 核医学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5): 528-530.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5.006 |
[11] |
徐志勇, 纪春苗. 2012—2014年淮安市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6, 33(7): 684-686, 690. |
[12] |
陈岩, 张圆圆, 张伟佳, 等. 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1):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