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2.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China CDC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诊断职业放射性疾病、维护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医疗、工业等放射性工作场所个人剂量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7]。为了贯彻《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提高全国个人剂量监测与健康监护管理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多年来一直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开展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工作。组织考核不仅能够规范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还可以提高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和水平。2018年报名参加考核的监测机构共有345家,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院(所)、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大专院校、核工业、军队及民营技术机构等。本文对2018年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盲样准备2018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要求参加考核机构准备7组个人剂量计,每组剂量计为3个,并在剂量计上清楚标明单位名称和样品组号。样品组号统一按照“X-Y”标记,X代表组号,用1~7标记,Y代表组内剂量计编号,用A、B、C标记,例如“3-B”代表第3组B剂量计。组织机构要求参加考核单位分3个批次提交盲样,并为各单位分配考核代码。
1.2 盲样照射2018年度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依据《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测规范》(GBZ 207—2016)[8],照射类型为II类,即X和γ射线。选择考核的目标量为个人剂量当量Hp(10)。依据《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2016)第5条规定,考核剂量计在ISO-4037标准推荐的平板注水标准体模上照射,该体模由PMMA材料制成,尺寸为30 cm × 30 cm × 15 cm。考核剂量计中的3组在137Cs辐射场中照射,2组使用100 kV的X射线(平均能量83 keV)照射。3个批次盲样按照6个方案照射。
1.3 结果判定组织机构在收到所有参加考核单位的结果报告后,参照《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测规范》(GBZ 207—2016)对参加考核单位所提高的考核报告进行判定,具体判定方法如下:
1.3.1 单组性能检验单组判定指标计算公式为:
$ {P_i} = [{H_{\rm{R}}}{(d)_i} - {H_{\rm{p}}}{(d)_i}]/{H_{\rm{p}}}{(d)_i} $ | (1) |
式中,Pi为单组判定指标;HR(d)i为参加考核机构提交的第i组剂量计的个人剂量当量值,单位mSv;Hp(d)i为第i组剂量计的个人剂量当量参考值,单位mSv。
当
综合判定指标B的计算公式为:
$ B = \bar P = (1/5)\sum\limits_{i = 1}^5 {{P_i}} $ | (2) |
综合标准偏差S计算公式为:
$ S = \sqrt {\dfrac{{\displaystyle\sum\limits_{i = {\rm{1}}}^{\rm{5}} {{{({P_i} - \bar P)}^{\rm{2}}}} }}{{\rm{4}}}} $ | (3) |
如满足下式时,则判定个人剂量系统对该类型的综合性能检验为合格。
$ {B^{\rm{2}}} + {S^{\rm{2}}} \leqslant {L^{\rm{2}}} $ | (4) |
式中,允许水平L的取值为0.30。
1.3.3 合格判定单组性能检验和综合性能检验同时合格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性能判定为合格。
1.3.4 不合格判定单组性能和综合性能判定中,只要有一种不合格则该个人剂量系统性能不合格。参加考核的机构收到已照射的盲样剂量计后,未按考核进度要求提交结果报告且未提供相关证明文件,视为不合格。
1.3.5 优秀判定合格得60分,同时满足
组织单位在盲样照射前对标准辐射场进行条件实验,验证辐射场性能。盲样照射期间每批照射样品都使用跟随本底剂量计进行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综合能力考核结果2018年全国参加考核的357家检测机构中,344家提交了结果报告,12家未提交结果报告,其中11家提供了中止证明文件,1个未知样品。评定结果为322家合格(含优秀),23家不合格。根据方案对具备评优条件的单位进行了评分,评定结果是90个优秀。参加考核的单位中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业病防治院所共28家,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防院所共123家,第三方检测服务公司共120家,其他单位共74家,分别占参加考核机构总数的8.1%、35.7%、34.8%、21.4%。提交探测器信息的单位中,绝大多数使用LiF(Mg,Cu,P)圆片探测器,占总数的98.5%,仅有2家单位使用Al2O3∶C探测器,占总数的0.6%,使用Al2O3∶C探测器的两家单位有1家考核不合格,没有单位使用粉末探测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使用LiF(Mg,Cu,P)圆片探测器的单位依然会占据主导,Al2O3∶C探测器因为仪器和探测元件本身成本偏高,使用率暂时不会有大幅度提高。在23家不合格单位单位中,仅有5家单组性能判定为满足标准要求,其余17家单组性能判定和综合性能判定均未满足标准要求,1家未提供考核报告或中止申请。
表1提供了2015—2018年度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近四年参加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的单位数量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18.3%、18.4%和21.9%。其中,2018年增加的幅度最大,比上一年增加了21.9%,而2016年和2017年参加考核的单位分别比上一年增加18.3%和18.4%。2018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合格率为93.3%,虽然比上一年提高5.3个百分点,但是与2015年和2016年的合格率基本持平。相应地,2018年不合格率比上一年下降了5.3个百分点。2015—2018年,参加考核单位的优秀率也逐年提高,2018年优秀率大幅度提高,比上一年增长了10.2个百分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90家单位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防院所占53家,第三方检测服务公司有27家,其它单位10家,在优秀单位中的比例分别为58.9%、30%和11.1%。考核结果不合格的23家单位中,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防院所有8家,第三方检测公司有13家,其他单位2家,分别占56.5%、34.7%和11.1%。
根据考核方案,实验分得到70分的单位有条件进行检测报告得分评定,检测报告评分总分为10分。根据优秀评判标准,本次能力考核实验分得到70分的机构共有144家。组织机构按照检测报告的评分标准对144家单位进行评分,检测报告的评分标准侧重两个方面,一是报告信息的完整性,占8分,主要考察检测报告中是否包括签发人、签发日期、检测单位名称、客户名称、单位印章、唯一性标识、页码、检测依据、检测仪器、报告编号、最低可探测水平(MDL)、检测项目等要素。144家参加考核机构检测报告得10分的有92家,占参评机构的63.9%;9.0~9.5分的机构有46家,占31.9%;9.0分以下的6家,占4.2%。检测报告满分的92家单位参与20分的Q值评定。未得10分的单位扣分原因主要集中在Hp(10)、扩展因子k书写不规范,无MDL,无签发人,无测量仪器及仪器编号,无单位盖章,无监测项目、无探测器元件、检测依据无效等等。
2.3 Q值评定情况按照Q值评分标准对检测报告得10分的92家机构开展Q分值评定,Q值满分20分,评分项目包括溯源证明文件2分、原始记录完整性6分、数据处理4分、原始记录书写2分、不确定度分量1分、合成方法或公式2分、结果表述规范2分、符号规范1分。表2给出了各Q值分段的机构数量。由表2可知,Q值满分的机构有10家,占所有参与Q值评分机构的10.8%;绝大多数单位Q值介于18.0~19.0和19.0~20两个分段,机构数量分别为34家和26家,分别占所有参与Q值评分机构的37.0%和28.3%。另外,Q分值介于17.0~18.0的机构有14家,介于16.0~17.0的机构有5家,介于15.0~16.0的机构有1家。也有1家机构Q值低于15分,遗憾失去了优秀资格。Q值未满分的机构扣分原因主要集中在缺少不确定度一致性分量的分析和符号表达错误或不规范,有些因为缺少MDL、检测依据、页码等等。
2018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参加机构创历史新高,有效参加的数量达到345家,获得优秀的机构有90家,优秀率26.1%,同样创历史新高。合格率93.3%比上一年提高5.3个百分点,基本与2015年和2016年的合格率持平。分析2018年考核机构未及格的原因主要在于,考核前没有预先开展质量控制,测量系统的刻度因子误差较大,未按要求提交考核报告,溯源文件无效,未使用能量鉴别式剂量计,或者不清楚能量鉴别式剂量计各窗口滤片的功能,计算时使用错误的公式,探测器未经选片导致离散型过大等。随着检测机构不断提高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重视,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过程中定期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按照考核方案,不断完善检测报告、Q值评分要求,合格率和优秀率会稳步提高。
考核评分的第二项重点考察了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出具规范、完整的检测报告是每个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应该具备的能力,一些检测机构依然存在报告信息不全、符号书写不规范、无单位印章、无仪器编号、无签发人等问题,体现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漏洞。检测机构按照严格按照GBZ 128—2019《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2]的要求,完善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出具报告时校核人、审核人和签发人同时做好审查核对工作。
Q值评定主要考查三个部分,即溯源文件、原始记录和不确定度分析。强调溯源文件有效性、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不确定度分析的全面性。多数监测机构存在不确定度分量缺失、报告信息不全等普遍问题,也存在个别合成公式错误、有效数字使用混乱的问题。结果报告表中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超过2位的单位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对不确定度的合成与扩展还没有真正理解。监测机构可以参照GBZ 207—2016《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附录部分对不确定度评定并对有效数字进行规范处理。
通过2018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进一步发现了考核机构在对外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考核结果为优秀的90家单位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职防院所占53家,第三方检测服务公司有27家,均具有较高的比例。考核组织机构对部分不合格的单位调研时发现,未定期开展个人剂量监测质量控制,本年度刻度因子较上年偏离过大,是导致考核结果偏离参考值的主要因素,建议在参加考核前夕使用离散度较小的片子到国家最高计量部门刻度,刻度过的片子用于全国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机构参加每年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组织机构必须要严把质量关,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才能确保全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准确、规范、有序的开展。
[1] |
邓君, 王拓, 范胜男, 等. 2015年我国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4): 398-400.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4.004 |
[2] |
桑军阳, 谭维维, 钟恩德, 等. 2009—2017年南通市某三甲综合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和工作场所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3): 309-312. |
[3] |
陈岩, 张圆圆, 张伟佳, 等. 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1): 5-8. |
[4] |
牛菲, 闵楠, 陈英民, 等. 2012—2015年山东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6): 663-666. |
[5] |
杨声, 李红艳, 闫庆倩. 2015—2017年南京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3): 245-247. |
[6] |
王丽姣, 肖文慧, 卢瑛, 等. OSL剂量计参与2017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比对结果及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1): 52-54, 62. |
[7] |
陈新俤, 卿云花, 郭进瑞, 等. 福建省部分PET/CT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6): 531-532, 535. |
[8] |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207—2016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测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
[9] |
丁艳秋, 郭文, 胡爱英. 2015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6, 36(9): 698-70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6.09.013 |
[10] |
丁艳秋, 郭文, 胡爱英, 等. 2016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与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7, 37(5): 381-38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7.05.012 |
[11] |
丁艳秋, 郭文, 胡爱英. 2017年全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能力考核结果与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 38(9): 696-69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8.09.011 |
[12] |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128—2019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