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我国放射卫生与防护领域得到了充分、深入的应用和发展[1]。个人剂量监测与登记作为贯彻辐射防护三原则的重要技术手段[2-3],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4-5],也是我国放射卫生与防护领域的首个信息化应用场景[6-7]。本文就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登记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与发展进行总结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更好地服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权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建立、部署和应用“个人剂量监测登记系统”,在线采集、分析利用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相关信息与数据。
1.2 研究方法参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等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8-9],分析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监测、登记与管理信息化需求,动态设计、开发和运行“个人剂量监测登记系统”。登记系统前端开发采用HTML、CSS、JavaScript,后端采用JAVA语言,开发中间件为Tomcat。登记系统数据库设计采用SQL server。
2 结果 2.1 系统建立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原卫生部监督局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于2009年8月启动“个人剂量监测登记系统”需求调研,11月成功开发建设、上线部署登记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启用。全国个人监测技术服务机构通过网络直报个人剂量监测信息与数据,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承担登记系统运维、数据质控和结果的分析与利用。
2013年9月,发布登记系统升级版(V2.0),改善用户体验,增加双剂量监测数据登记与上传等功能。2016年7月,登记系统并入“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7],采用单点登录方式运行。2018年7月,成功研发“个人剂量监测登记系统”(英文版),同年8月经IAEA协调在非洲地区23个国家部署试用,首次实现了我国放射卫生工作经验与成果走出国门,贡献中国智慧[10]。
2.2 系统架构我国“个人剂量监测登记系统”采用C/S架构,包括2个模块:脱机版和网络版,如图1所示。登记系统脱机版为个人剂量监测机构提供从打印标签、出具检测报告到上传数据的全流程功能。登记系统网络版为中央数据库,拥有汇总、统计分析等功能。
登记系统中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库设计包括4个数据表和12部字典表。其中,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类别根据工种或岗位,辐射源根据类别或用途,检测仪器根据类型和性状均细化分成三级字典表。登记系统数据库表单结构见图2。
为了提高个人监测机构的工作效率,登记系统脱机版提供了监测信息录入与管理、编制监测报告并打印、监测信息查询和数据定制上传等功能。通过一对多数据库设计,避免了被监测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基本信息的重复录入。提供了适合不同仪器设备条件的数据库数据定制上传、仪器监测数据文件修饰后导入、手工录入等录入方式。依据有关标准,统一规范了监测报告格式。通过提供信封打印、条形码打印等功能,最大限度地为监测机构提供工作便利。
作为我国职业照射剂量等信息的中央数据库,登记系统网络版功能主要有数据综合查询、统计图表汇总、报告卡批量打印和数据导入导出等。系统用户依据各自权限进行数据查询统计汇总等,实现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信息与数据的全国范围内的互连互通、分层共享和统一管理。
2.5 系统应用近10年来,“个人剂量监测登记系统”逐步发展与完善,系统运行稳定,用户体验良好。2009—2018年,我国国家职业照射剂量登记系统应用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登记系统上线以来,注册用户与个人监测机构逐年增加,表明该系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认可度越来越高。系统登记与管理覆盖的区域、放射工作单位与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个人剂量数据库随着系统的应用逐年增加,并在2015年实现了全国省份覆盖。
截至2018年,注册用户364个,包括监测机构332个,卫生健康行政部门31个以及国家级用户1个。系统采集了约660万条个人监测数据,累计覆盖近8.5万余家放射工作单位约82万放射工作人员。
3 讨论作为我国放射卫生工作领域信息化的首个应用场景,“个人剂量监测登记系统”的成功开发与稳定运行10余年,顺应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的登记与管理需求,既动态掌握了职业照射剂量现状与发展趋势,也促进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并为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科学支撑。
登记系统(英文版)获得IAEA的认可与在非洲地区的成功推广应用[11],既是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放射卫生管理经验、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一次重要活动,也体现了我国职业照射剂量登记与管理工作的长足进步。
登记系统在数据生产过程中采集数据的设计理念与高可扩展性也使下一步与各区域、省份的开展数据共享与交换成为可能,实现信息数据的“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但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如未设置放射工作人员唯一识别码,限制了数据的挖掘利用等。登记系统下一步升级与发展应紧密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的重点需求[12-13],预防控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考虑采集身份证号作为登记系统中人员唯一识别码,增加内照射剂量登记模块等,突破瓶颈,提高数据可靠性与利用深度。
志谢:感谢于海涛和牛昊巍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学习、工作期间为登记系统的建立所做的大量前期工作。
[1] |
邓君, 孙全富. 我国放射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展望[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9, 39(10): 721-724.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9.10.001 |
[2] |
邓君, 王拓, 范胜男, 等. 2015年我国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4): 398-400.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4.004 |
[3] |
Deng J, Fan S N, Wang T, et al. Trends and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from medical practices in China (2010–2016)[J]. Heal Phys, 2019, 117(6): 656-660. DOI:10.1097/HP.0000000000001118 |
[4] |
范胜男, 郝述霞, 刘晓惠, 等. TOPSIS法与秩和比法对2017年全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的综合评价[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6): 609-613. |
[5] |
郝述霞, 刘晓惠, 范胜男, 等. 2015—2017年我国部分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测调查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6): 614-616, 620. |
[6] |
范胜男, 邓君, 王拓, 等. 个人剂量监测信息查询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医学装备, 2018, 15(3): 106-109.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18.03.028 |
[7] |
于海涛, 牛昊巍, 孙全富, 等. 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子系统的建立[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0, 30(1): 66-7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0.01.021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 128—2016 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卫生部第55号令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Z]. 2007.
|
[10] |
邓君. 辐射安全所专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非洲地区会议上为非洲22个国家部署我国开发的国家剂量登记系统[新闻稿].[2019-10-15]. http://www.nirp.cn/htm/article925.htm
|
[11] |
A Sample NDR is Available at AFAN Website[Report].[2019-10-15]. https://nucleus.iaea.org/sites/orpnet/introduction/Shared%20Documents/2018-11-NDR.pdf
|
[12] |
中共中央、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 2016.
|
[13] |
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Z].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