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Jiangsu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电离辐射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应用于不同的领域[1]。射线是一种有害的物质,而且接触的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危害也就越大[2]。当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时,细胞损伤、低剂量电离辐射的刺激作用、外周血象改变、脑功能减弱、肺组织纤维化、心脏功能异常等现象也随之发生,并且存在遗传效应[3]。此外,人体各组织放射损伤的敏感性不同,造成损害的程度不一。对放射损伤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一直是辐射流行病学的重点。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职业受照人群,长期受到低剂量X射线暴露,更易受到电离辐射危害。因此,定期做好职业健康体检,了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探讨电离辐射对人体各指标的敏感性,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江苏省2017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报告的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放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江苏省2017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放射工作人员。其中男性3 516名,女性1 670名。比例为2.1∶1;工业应用为1 601名,医学应用为1 843名,其他为593名。职业危害接触射线的平均工龄为(10.80 ± 11.09)年。
1.2 方法 1.2.1 体检内容依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235—2011)[4],本研究关注的放射工作人员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尿糖、心电图、B超(肝、胆、脾、肾)、血压、皮肤等项目。并将血常规异常、心电图异常作为重点分析指标。
1.2.2 判断依据依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GBZ 98—2017)[5],红细胞计数(男性正常值为(4.0~5.8)×1012/L,女性正常值为(3.5~5.1)×1012/L),白细胞计数为(4.0~9.5)×109/L,血红蛋白为(男性为120~175 g/L,女性为110~150 g/L),血小板(100~350)×109/L。血压90~140 mmHg。
1.2.3 统计学处理运用EpiData软件对2017参加江苏省职业健康体检的放射工作人员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健康状况;采用χ2检验对性别,职业危害接触工龄,工种和体检类型等体检指标异常率进行统计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基本情况分析在体检的工作人员中异常率较高的前5位指标为肝B超、心电图、胆B超、皮肤、血压。异常率分别为45.5%、44.1%、32.1%、18.4%、14.9%。各项体检指标异常率见表1。
不同性别之间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尿糖、血压、心电图、肝、胆、肾等指标的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这3个指标上,女性的异常率高于男性。在尿糖、血压、心电图、肝B超、胆B超、肾B超这6个指标上,男性的异常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的体检指标异常率情况见 表2。
血压、肝B超、胆B超、肾B超这4项指标异常率随着职业危害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职业危害接触射线工龄为1~5年的人数最多,不同职业危害接触工龄对白细胞、血红蛋白、尿糖、血压、心电图、肝B超、胆B超、肾B超等指标的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职业危害接触工龄的体检指标异常率见 表3。
不同工种之间,人体各项指标的异常率未发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 0.05)。不同工种之间体各项检指标异常率见 表4。
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各项指标的异常情况均低于在岗期间,且不同的工作状态对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肝、胆、肾等指标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体检类型之间各项指标异常率见 表5。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效应包括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方面,且人体各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不同[6]。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均已证实造血系统是对辐射高度敏感的系统之一。有研究表明,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导致放射工作人员中性粒为主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7-8]。不同职业危害接触工龄之间体检指标异常率情况显示,在血液系统各项指标中白细胞,血红蛋白的异常率与职业危害接触工龄之间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文献指出白细胞数目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状况,长期接触射线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9]。本研究发现,职业危害接触工龄20年以上的白细胞异常率最高,这提示,可以将白细胞作为放射工作人员的敏感指标之一;由不同性别的血液系统异常率情况可看出,女性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异常率均高于男性,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女性血液系统的敏感性高于男性,可认为女性是辐射效应的易伤人群[10]。
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心脑血管影响程度的研究结果仍然存在着争议[11]。本文通过收集大样本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定性,客观的评价了长期在低剂量电离辐射环境下放射工作人员的心电图和血压异常情况,存在选择偏倚的可能性小,提高了统计效能。心电图是反应人体心脑血管情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本研究表明,相对于短期接触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率明显增高,且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长期低剂量X射线照射对人体心血管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可以将心电图作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的敏感指标。
肝B超、胆B超、肾B超这3项指标的异常率随着接触射线工龄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放射工作人员的从业年限较长,对外界辐射的抵抗力较弱,辐射生物效应也较为明显外,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这3项指标的异常率也会增加,并且男性高于女性[12],因此也有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机能在慢慢下降。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健康体检类型对肝B超、胆B超、肾B超这三项指标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肝功能,胆功能,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重视职业健康体检,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健康状态异常,对放射工作人员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次研究显示各体检指标异常率与工种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与林勇钦、张群芳、刘祖森等人研究结论较为一致[13]。
由于本文是描述性研究,验证提出的假设还需进一步探讨,比如,导致心电图和血压的异常的因素并不仅仅是电离辐射暴露,可能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饮酒、运动、精神压力等。因此,进一步开展辐射与人体健康效应的关联性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发现性别、职业危害接触工龄、工作状态极可能影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而且,人体各个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高度重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做好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对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科学有效开展放射防护工作意义重大。
[1] |
毛秉智, 吴德昌. 放射医学与防护学[J]. 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24): 1717-1718. DOI:10.3760/j:issn:0376-2491.2002.24.029 |
[2] |
李宝廷, 李顺福, 石二为. 再论放射实践正当化[C]//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海口, 2004: 128-132.
|
[3] |
马水英, 石莎, 银爱君.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综述[J]. 北方环境, 2012, 24(6): 9-13.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卫生出版社, 2011.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为社计划生育委员会. 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
[6] |
岳瑶, 王文学, 梁莉. 某医院114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3): 308-309.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8.03.028 |
[7] |
陈正其, 姚洪章, 刘定理, 等.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5, 14(2): 124-126.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5.02.026 |
[8] |
李冬梅, 李春阳. 放射人员外周血细胞效应分析[J]. 河南医药信息, 2002(22): 2-3. |
[9] |
张青碧, 孙宗建, 叶运莉, 等. 某市2006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现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8): 1418-1419. 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8.08.010 |
[10] |
康吉仓, 吴计华, 白成德, 等. 小剂量X线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 2015, 37(5): 449-450. |
[11] |
张欣, 孙志娟, 赵永成.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心电图影响的Meta分析[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6, 34(4): 29-33. |
[12] |
刘淑娟. B超检查异常与性别、年龄以及工作岗位关系的研究——以宝鸡文理学院2010年教职工体检为例[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3(2): 72-77. DOI:10.3969/j.issn.1007-1261.2013.02.020 |
[13] |
林涌钦, 张群芳, 刘祖森, 等.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中的作用[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4): 433-434.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7.04.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