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比较容易发生囊肿的器官是肾,一般是从肾小管引发的囊肿,肾小管囊肿是由肾上皮细胞增殖所形成的,其内部是上皮分泌液或肾小球滤过液积聚而成的,相通于肾小管[1]。早期囊肿一般没有症状,若囊肿大于4 cm,患者会出现腹胀等症状,甚至会压迫到肾皮质,影响肾功能,如若肾囊肿激发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及肾区痛等症状,因此囊肿直径较大,超过5 cm或产生周围组织压迫症状,引起尿路梗阻,则需要行囊液抽吸术并囊内注射硬化剂。如果囊肿巨大,直径超过10 cm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2]。双肾多发肾囊肿属于一种遗传性疾病,可分成隐性遗传性双肾多发肾囊肿和显性双肾多发肾囊肿两种。其早期治疗方式为肾囊肿穿刺硬化术及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或CT导引下穿刺硬化治疗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手术治疗效果甚佳,且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前者患有部分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不能进行治疗,因此本研究采用CT引导[3]。通常是每次CT导引下置一针在右侧或左侧进行硬化治疗,且在临床中双肾多发肾囊肿较常见且多发。本次研究将对双肾多发肾囊肿患者,应用CT引导下置双针穿刺硬化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以下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用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所收治的双肾多发肾囊肿患者108例。以上患者的囊肿通过双肾增强CT检测确诊为肾囊肿,排除其他器官有严重疾病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是26~73岁,平均年龄是(43.1±7.4)岁;研究组54例,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是22~71岁,平均年龄是(41.1±6.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没有明显差异(P>0.05),通过医院批准,而且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应用健侧70°卧位通过腹腔路径,将10 mm的套管针从平脐腹直肌旁的切口置入,进入观察镜,将12 mm的套管针从锁骨中线肋缘下和腋前线平脐处的切口置入,在超声刀镜下进行操作,将侧腹膜切开,把脂肪囊和肾周筋膜打开找到囊肿,在距离肾实质边缘5 mm处将囊壁切除,在囊腔中填入周围的脂肪,再把剩余囊壁和脂肪固定住[4]。若通过后腹腔路径,通常有3个通道,将观察镜和套管针置入,在超声刀辅助下将腹膜外脂肪除去,其他步骤与通过腹腔路径相同[5]。
研究组应用CT引导下置双针穿刺硬化进行治疗。术前将器材物品准备好,若必要时需要增强扫描。患者俯卧位,将1支约35 cm长的废导管沿患者棘突进行放置,根据X线片所在穿刺囊肿中心的扫描数层,对穿刺层面进行确定,并对穿刺路径进行设计,将穿刺点标出,在确定的穿刺点上再次进行扫描[6]。在左右穿刺区进行消毒,左右两侧的穿刺点要露出来。应用垂直进针法,患者的呼吸幅度要与定位扫描时的呼吸幅度相同,进行一侧穿刺,成功穿刺后将穿刺针固定好,将囊液抽吸干净,再用乙醇进行1~2次的冲洗,将部分乙醇进行15~20 min的保留,再抽干净,在拔针前根据原囊肿的大小注入相应量的乙醇进行永久保留量[7]。完成以上操作后再用相同的穿刺方法进行另一侧囊肿的操作。患者术后的局部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判断标准是显效:患者的病症、体征都已消失,其肾囊肿全部消除无再复发。有效:患者的病症、体征有所好转,其肾囊肿还有复发。无效:患者的病症、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其肾囊肿有所增多。治疗的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8]。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复发例数。对双肾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应用SPSS 18.0,其中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 1。
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复发例数都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 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s、Vd、RI、PI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s、Vd、RI、PI要小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 3。
肾囊肿是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于泌尿科,其发病率比较高,中年发病较多,通常位于皮质深处,其囊肿的直径大于4 cm,就算是小囊肿也会压迫到肾脏,对肾脏的排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逐渐损伤肾功能,还会引发感染、出血、腰部胀痛以及发热等症状,若囊肿过大会导致高血压[9]。大部分肾囊肿在进行彩超体检时就会发现,通常其特点是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晰,囊内没有回声[10]。可以应用增强CT进行确诊,囊肿的CT值大约为零,复杂的肾囊肿要应用排泄性尿路造影(IVP)进行检测,对肾脏的排泄功能进行检测,了解肾脏与囊肿的关系[11]。特别是与囊性肾癌进行辨别。多发肾囊肿意思是肾囊肿的数目多于两个,而且肾内并没有尿液潴留,其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囊肿通常是单侧发病。小直径的肾囊肿对人体不会造成影响,当囊肿直径大于4厘米,通常会有腰部酸痛等症状,这时要及时进行治疗。一般引发多发肾囊肿的病因通常是先天性遗传,或是后期络脉不和,肾气受损,从而导致肾囊内血水积聚,进而引发的肾脏囊类病症[12]。
本次研究应用CT引导下俯卧位垂直进针方式置双针穿刺进行治疗,该种手术方式对穿刺深度和方向容易控制,能够避免肾血管的损害[13]。进行定位后,在患者棘突上放置废导管,根据两侧肾区对穿刺点进行确定。在对穿刺点确定之前,患者与扫描床的位置要必须保持不变,保证穿刺手术的成功完成。因为一次穿刺要置入双针,为了方便操作,其穿刺点要尽量选择靠近肾脏下或后的囊肿[14]。若囊肿突出于肾脏的表面,其穿刺点要选择囊壁稍微靠近肾实质,能够防止囊肿破裂。双肾多发肾囊肿患者要穿刺的囊肿,最好选择邻近肾盂肾门或周围有较多肾组织等,有助于对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有所改善[15]。若囊肿的直径大于8 cm,应用Chiba针抽吸硬化很难消灭囊肿,而且穿刺过程中,Chiba针容易从囊内脱出,最好应用囊肿内置入猪尾导管。
在进行无水乙醇注入时,开始要慢慢注入,保证将无水乙醇注入肾囊肿的囊腔内,从而使患者的疼痛感减少,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若穿刺针从囊腔内脱出,会显著增加注入的阻力[16]。在穿刺手术中进行复扫或在进行乙醇保留的间隔时患者体位变动,都可能使穿刺针从囊腔内脱出。在囊液抽吸要进行注射器更换时,必须要将穿刺针固定好,不能过松或过紧,尽量与呼吸幅度保持一致[17]。通常进行穿刺拔针前,根据其囊肿的大小进行无水乙醇保留量的选择,将冲洗时无水乙醇的注入量和所抽出的大约残余量进行记录,总共两侧无水乙醇的注入量不能大于100 ml[1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应用CT引导下置双针穿刺硬化对双肾多发肾囊肿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要好于应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其腹腔镜手术的住院时间长、经济花费多、术后复发率也比较高。与CT引导下置双针穿刺硬化治疗方式有明显的劣势[19]。CT引导下进行肾囊肿的穿刺硬化治疗,在CT设备的协助引导下,可精确行其进行肾囊肿穿刺的精确度较高,使患者的手术风险程度降低,减少患者的痛苦。将硬化剂无水乙醇注入囊腔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其液体能够充分与囊腔壁接触,导致囊壁蛋白发生变化,破坏囊壁分泌细胞,使其分泌功能消失。统计进行双侧穿刺所增加的时间,其最长延长37 min,最短延长22 min,平均延长25 min。平均延长20 min左右就能够将双肾多发囊肿的治疗完成,不但能够大大减少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也能够是治疗费用大幅度的减少。而且应用CT引导下置双针穿刺硬化对双肾多发肾囊肿进行治疗,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少,术后复发率低。其患者术后有发热情况也行与囊壁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等物质的吸收有关系[20]。
综上所述,在对双肾多发肾囊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CT引导下置双针穿刺硬化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广泛应用。
[1] |
韦红霞, 束晓霞, 李斌义, 等. 聚桂醇在单纯性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6, 25(12): 1094-1097.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6.12.017 |
[2] |
刘雍, 王新杰, 马圣君, 等. 经皮穿刺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对比[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7, 38(1): 5-8. DOI: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7.01.002 |
[3] |
胡嘏, 杨俊, 夏丁, 等. 经皮输尿管镜激光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7, 38(1): 1-4. DOI: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7.01.001 |
[4] |
Kapoor S, Rodriguez D, Mitchell K, et al. High 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for assessment of renal cysts in the PCK rat model of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J]. Kidney Blood Press Res, 2016, 41(2): 186-196. DOI:10.1159/000443420 |
[5] |
阮同德, 王海峰, 高敏, 等. 微通道穿刺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内置双J管治疗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的疗效观察[J]. 中国内镜杂志, 2016, 22(1): 80-82. |
[6] |
任庆国, 南晓敏, 帅欣艳, 等. 双侧囊性肾癌一例报告[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6, 32(7): 543-544. DOI:10.3760/cma.j.issn.1001-7097.2016.07.012 |
[7] |
Yanda M K, Liu Q N, Cebotaru V, et al. Histone deacetylase 6 inhibition reduces cysts by decreasing cAMP and Ca2 + in knock-out mouse models of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J]. J Biol Chem, 2017, 292(43): 17897-17908. DOI:10.1074/jbc.M117.803775 |
[8] |
时适, 王颖. 肾囊肿硬化治疗中CT引导下穿刺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医疗, 2016, 35(11): 192-194. |
[9] |
郭景阳, 杨文增, 张彦桥, 等. 两步法经尿道输尿管软镜精准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内镜杂志, 2017, 23(7): 96-99. |
[10] |
Hajarnis S, Lakhia R, Yheskel M, et al. MicroRNA-17 family promotes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progression through mod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J]. Nat Commun, 2017, 8: 14395. DOI:10.1038/ncomms14395 |
[11] |
Yanda M K, Liu Q N, Cebotaru L. A potential strategy for reducing cysts in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with a CFTR corrector[J]. J Biol Chem, 2018, 293(29): 11513-11526. DOI:10.1074/jbc.RA118.001846 |
[12] |
张晓光, 王克明, 于大海, 等. 经皮穿刺硬化联合经皮肾镜同期治疗肾盂旁囊肿合并肾结石的疗效分析[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6, 37(9): 709-710. DOI: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6.09.019 |
[13] |
钟洁愉, 孙德胜, 胡正明, 等. 超声引导下肝肾包膜下囊肿穿刺抽液最佳路径[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6, 13(1): 25-28. |
[14] |
张颖, 林琦, 袁苑, 等. 3D打印个体化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胸壁转移瘤1例[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54(4): 94-96. |
[15] |
桑士仿, 周林玉. 单孔后腹腔镜与传统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对比研究[J]. 重庆医学, 2016, 45(28): 3946-3948.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28.019 |
[16] |
Kariminejad A, Ajeawung N F, Bozorgmehr B, et al. Kaufman oculo-cerebro-facial syndrome in a child with small and absent terminal phalanges and absent nails[J]. J Hum Genet, 2017, 62(4): 465-471. DOI:10.1038/jhg.2016.151 |
[17] |
黎志彬, 金钟大, 陈欢欢. 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并发高血压、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 2016, 37(6): 868-870. |
[18] |
杨嗣星, 吴旭, 廖文彪, 等.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性疾病的安全性及疗效[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6, 37(1): 17-20. DOI: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6.01.005 |
[19] |
鲍娜, 孟亚丽, 许淑稳, 等.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内分泌功能卵巢副中肾囊肿1例[J]. 广东医学, 2017, 38(23): 3705. |
[20] |
郭彩芬, 申吉泓, 陈超. 单纯性肾囊肿的再认识[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19): 3271-3273.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6.19.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