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长度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有研究认为[1]miRNA可作为一种基因转录后调节因子作用于DNA损伤相关基因,参与调节辐射后DNA损伤,这提示着miRNA可作为一种辐射生物标志物预测辐射损伤。miR-150是一个长度为22个核苷酸的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9q13.33的单链小分子RNA,通过遏制靶基因的翻译从而抑制其作用[2]。本研究拟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剂量照射人外周血后miR-150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究miR-150与辐射损伤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选取5例非放射性工作人员、半年内无射线照射史的健康志愿者为供血者,其中2名男性, 3名女性,年龄为22~28岁。每人采集静脉血50 ml,分装于10只EDTA-K2真空抗凝管内备用。
1.2 照射条件和培养采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室温下照射血样,剂量分别为0、0.5、1、2、4、8 Gy。将照射后的血样分别接种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瓶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于照射后第8 h、24 h收获细胞,并在各时间点均设置对照组。
1.3 实验材料及方法 1.3.1 实验试剂及仪器TRNzol: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反转录试剂盒(TaKaRa, PrimeScript RTreagent kit with gDNA Eraser),qPCR mix(SYBR Green qPCR Master Mix (2×), with ROX,依科赛),qPCR 96孔板(罗氏),荧光定量PCR仪(罗氏480II),PCR仪(依科赛IT041-0002),超纯水仪(Millipor synergy),超微量分光光度计(依科赛MINIDROP)。
1.3.2 全血总RNA的分离提取在照射后0、8、24 h分别收集标本,严格按照血液总RNA提取试剂的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运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对RNA浓度进行测定,鉴定RNA的提取质量。血液总RNA的提取采用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取试剂盒。
1.3.3 反转录及qPCR按照反转录试剂盒(TaKaRa, PrimeScript RTreagent kit with gDNA Eraser)操作说明,将得到的RNA样品溶于20 μl无RNA酶的水中,反转录为cDNA。本研究的目的基因为miR-150-3p,所选内参基因为U6基因。miR-150基因全序列来自Gene Bank,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序列购自公司(保密)。
1.4 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50同源性与靶基因采用mirbase数据库(http://www.mirbase.org/)获取人与小鼠的成熟miR-150序列,通过tbtools软件分别对其序列进行对比。通过采用StarBase v2.0数据库(http://starbase.sysu.edu.cn/starbase2/)分别预测出人hsa-mir-150-5p和小鼠mmu-mir-150-5p的靶基因,采用cytoscape3.6.1软件对靶基因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SPSS 17.0版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剂量照射后8 h外周血miRNA-150的表达变化见表 1, 分别给予0.5、1、2、4、8 Gy剂量照射,8 h后外周血中miR-150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P < 0.05)。
见表 2, 分别给予0.5、1、2、4、8 Gy剂量照射后,培养24 h,外周血中miR-150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P < 0.05)。
在0.5、1、2、4、8 Gy剂量照射后8 h、24 h miR-150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表达下调,且和对照组相比P <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miR-150同源性及靶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人与小鼠miR-150-5p序列完全一致,人与小鼠miR-150-3p序列相对保守,种子序列存在单一碱基差异(图 2)。靶基因预测表明其中人hsa-mir-150-5p靶基因共有100 1个,小鼠mmu-mir-150-5p的靶基因共有202个。人hsa-mir-150-5p靶基因中BASP1、MAP3K12和ZBTB4为5个预测软件所共有,其作为miR-150的潜在靶基因可能性高。图 3采用两个以上Starbase中支持2个以上数据库共有的为人和小鼠mir-150-5p的靶基因预测结果,其中,人与小鼠没有共有的靶基因。
随着核能及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公众受到电离辐射暴露的几率增加。核辐射事故后对受照人员受照剂量的估算是进行早期分类诊断、迅速处置放射事故、制定医学救治方案及判断预后的最重要环节,因此,研究测量不同照射情况的生物剂量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miRNA广泛存在于多种真核生物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时序性、组织特异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3-5]。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miRNA在电离辐射损伤中的作用。Thomas[6]等利用0.5、1.5和5 Gy的γ射线照射小鼠,结果显示照后6 h和24 h血液中microRNA-680和microRNA-685的表达变化显著。Cui[7]等采用0.5 Gy、2 Gy和10 Gy的137Cs γ射线照射(剂量率为52 cGy/min)小鼠,发现照射6 h及24 h后,其血浆miRNA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其变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李刚强[8]等采用0.5、2、6、10 Gy照射小鼠,观察到6 h和24 h后miRNA表达异常且与未照射组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27个miRNA表达谱,对辐射损伤剂量和时间的判断有很好的效果,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 %以上。另有有研究者Jacob[9]等采用1~12 Gy射线照射小鼠,不但发现miR-150表达下调,且发现其存在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外周血液中miR-150差异表达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检测辐射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由于目前的结论大多基于细胞或动物模型得出,本实验着重探讨了离体人外周血经不同剂量照射后miR-150表达的情况。
抽取健康人外周血在经过不同剂量照射后,观察到8、24 h miR-150的表达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这与以往的动物实验结果是相似的,提示照射后外周血液中miR-150差异表达与辐射损伤有关。但是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外周血照射后miR-150的表达剂量效应依懒性并不明显,我们分析一方面由于样本量的限制,未来仍需收集更多的血清学资料以验证miR-150与辐射损伤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由于miR-150主要在于人体的心肌、脾脏、胸腔中表达,离体的外周血并不能完全表达活体血液中的miR-150的变化,后期我们需要动物实验来进一步佐证。
miRNA主要通过抑制其靶基因来起到调控作用,而miRNA靶基因参与细胞增殖、生长、发育、分化与凋亡等诸多生物学过程。miRNA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与组织特异性。本文研究表明miR-150与辐射损伤具有相关性,进一步需解决的问题是miR-150表达量的变化具体会影响到哪些靶基因的表达变化,而靶基因的变化是否与miR-150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它们是否也参与到辐射损伤调控中,miR-150参与辐射损伤的具体作用机制等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 |
Fabian M R, Sonenberg N. The mechanics of miRNA-mediated gene silencing:a look under the hood of miRISC[J].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2012, 19(6): 586-593. |
[2] |
刘付梅, 李祥勇, 周克元. miR-150与临床疾病研究的新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 27(2): 194-198. |
[3] |
Mestdagh P, Lefever S, Pattyn F, et al. The microRNA body map:dissecting microRNA function through integrative genomics[J]. Nucleic Acids Res, 2011, 39(20): e136. DOI:10.1093/nar/gkr646 |
[4] |
Farh K.H. K. The Widespread Impact of Mammalian MicroRNAs on mRNA Repression and Evolution[J]. Science (Washington D C), 2005, 310(5755): 1817-1821. DOI:10.1126/science.1121158 |
[5] |
Kidner C A, Martienssen R A. Spatially restricted microRNA directs leaf polarity through ARGONAUTE1[J]. Nature (London), 2004, 428(6978): 81-84. DOI:10.1038/nature02366 |
[6] |
Templin T, Amundson, Sally A, Brenner, David J, et al. Whole mouse blood microRNA as biomarkers for exposure to γ-rays and 56Fe 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 2011, 87(7): 653-662. DOI:10.3109/09553002.2010.549537 |
[7] |
Cui W C, Ma J F, Wang Y L, et al. Plasma miRNA as biomarkers for assessment of total-body radiation exposure dosimetry[J]. Plos One, 2011, 6(8): e22988. DOI:10.1371/journal.pone.0022988 |
[8] |
李刚强, 朱瑞, 周海亚. 60Coγ辐射致小鼠血液中microRNA表达改变及意义[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6, 27(6): 401-405. |
[9] |
Jacob N K, Cooley J V, Yee T 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ensitive serum microRNA biomarkers for radiation biodosimetry[J]. PLOS One, 2013, 8(2): e57603. DOI:10.1371/journal.pone.0057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