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资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Ziyuan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铀矿的开采和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含有较高放射性的尾矿渣,而尾矿渣的乱堆乱放又会使当地周边环境产生较高的放射性污染。这些放射性污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射线,当这些射线照射于人体身上,会诱发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微核率的产生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遗传物质的损伤[1]。目前,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分析研究较多,但关于生活在铀矿山周围居民的研究就较为匮乏。本文通过分析某退役铀矿山周围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评价退役铀矿山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为评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长期生活在某退役铀矿山的某村村民,该村距退役铀矿山约1 km,周围环境剂量当量率为0.309~0.391 μSv/h,共采集100人血样,其中男54人,女46人,年龄30~83岁,平均年龄54.1岁。
1.2 方法取外周静脉血约1.0 ml直接注入淋巴细胞培养基中,将培养液摇匀,先置于冷藏包中保存,送到实验室后,置于(37.0±0.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72 h后取出细胞,按常规进行低渗、固定、制片,Giemsa染色和镜检。在油镜下,每个标本计数1 000个胞浆完整且已转化的淋巴细胞。判定微核的标准严格按照IAEA制定的国际统一标准[2]执行:微核应游离于胞浆中,且与主核相切或完全分离,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光滑,嗜色性与主核略浅或一致,直径小于主核的三分之一[3]。阳性结果拍下图片,做好标记,复核人员复核确认,记录各样本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以‰表示。
本实验室细胞微核率正常值为0‰~3‰,若受检者检出的微核率超过实验室参考值,则为阳性样品;微核检出率为观察样品例数中检出的微核阳性数,用%表示;细胞微核率指观察1 000个淋巴细胞中所含微核总数,以‰表示;微核细胞率指观察1 000个淋巴细胞中含有微核的细胞数,以‰表示。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检验统计分析,其中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男性和女性的微核检出率均为87.0%。男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8.98±6.54)‰,微核细胞率(8.23±5.81)‰;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9.98±6.75)‰,微核细胞率为(9.37±6.08)‰;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9.46±6.62)‰,微核细胞率均值(8.77±5.92)‰。详见表 1。按性别分组分析,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
表 1 不同性别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 |
按年龄组分组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外周血淋巴微核检出率基本相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随着年龄增加呈增加趋势,1组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 |
表 2 不同年龄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 |
男性54名,其中47名阳性,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为87.0%;细胞微核率范围值为:0~30‰,均值为(8.98±6.54)‰;微核细胞率范围值为0~27‰,均值(8.23±5.81)‰,按不同年龄段分组分析,从4组到5组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呈增加趋势,6组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略有降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 |
表 3 男性不同年龄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 |
女性46名,其中40名阳性,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为87.0%;细胞微核率范围值为1‰~26‰,均值为(9.98±6.75)‰;微核细胞率范围值为1‰~26‰,均值(9.37±6.08)‰,按不同年龄段分组分析,从7组到9组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呈增加趋势,虽然7组到8组之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略有降低,细胞微核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细胞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4。
![]() |
表 4 女性不同年龄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 |
人体淋巴细胞对电离辐射高度敏感[4],当人体受到小剂量电离辐射时,可诱发人体间期细胞的染色体单体发生断裂和断片等放射性损伤,在细胞分裂末期形成子细胞时,染色单体中的断裂和断片可滞留于胞质中形成微核,如果人体持续受到电离辐射,被辐射损伤的细胞不能得到及时修复,累计剂量持续增加,长期慢性小剂量辐射会导致人体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不断增高[5]。本项目实验结果也证实了随着居民年龄增长,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就越高。居住在该退役铀矿山区周围的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高于文献[6-14]的报道值,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远高于本实验室的本底值3‰[15]和文献[5-7, 11-14, 16-18]报道值。除考虑调查人群抽样误差外,不排除该矿区周围环境污染因素的影响。该铀矿山为退役矿区,居民居住在矿山脚下,早年开采的铀矿山山洞已封存。据调查当年铀矿开采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尾矿渣就地排放、堆埋,经过长期的降雨冲刷、风化等自然因素的作用,有的尾矿渣围墙已被风化、坍塌,对矿区周围环境(包括溪水、土壤和空气)已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特别是土壤污染,这些放射性污染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了餐桌、人类身上。
表 1和表 2的数据表明,男女性别之间微核率基本一致,细胞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两者差异无统计意义,与文献[6, 8-9]研究结果趋势一致。按性别和年龄段分组分析,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整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男性和女性增加的速度和幅度在各年龄段稍有不同,男性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细胞微核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细胞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文献[19-20]报道相符,提示微核率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直线增加。8组的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低于7组和9组人群,据调查这可能与她们在村里居住时间较少有关,因她们常外出跟子女居住,居住环境与饮食结构已与在村里发生了明显改变。5组的男性的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高于4组和6组人群,据调查这可能与他们长期在家从事农作物耕种有关。由于当地周围环境及种植农作物的土壤由于受到放射性铀矿渣污染,其放射性水平均较高,他们在劳动、生活过程中不仅受到外照射,还有可能受到内照射,因此他们受到照射的剂量要在比经常外出打工的青壮年(4组)和在家休养人员(6组)要大,如此长期受到低剂量照射,被照射损伤的细胞又不能及时得到修复,势必导致其居高的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
由此可见,居住在该矿区周围的居民,他们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远高于国内外报道的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和其他地区正常健康人群,说明他们受到照射的电离辐射剂量、他们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程度远大于以上人群。建议政府应加强对该地区环境电离辐射监测,对矿区的尾矿渣围墙加固,防止尾矿渣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进一步开展对该矿区人群身体健康调查,扩大调查群体,建立当地居民的健康档案,以便及早发现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
[1] |
吴德元, 钟逸菲, 王伟平. 职业外照射对医用X射线工作者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12): 1709-1711. |
[2] |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ytogenetic dosimetry:applications in preparedness for and response to radiation emergencies[M]. Vienna: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2011.
|
[3] |
陈德清, 刘青杰. 人体染色体畸变检测应用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3.
|
[4] |
练德幸, 张庆召, 张奇, 等. PET-CT受检者周围剂量水平检测与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 2017, 14(7): 44-47.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17.07.011 |
[5] |
普兴福, 蒋康, 朱虹. 云南省2927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1): 49-51. |
[6] |
罗环, 梁婧, 常晓燕, 等. 98例健康人群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J]. 首都公共卫生, 2017, 11(1): 32-34. |
[7] |
王畅, 黎金荣, 莫素芳, 等. 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异常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3): 209-212. |
[8] |
罗环, 梁婧. 北京市准放射医务人员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7, 43(3): 186-189. |
[9] |
梁栋伟, 张振洪, 谭晋聪, 等. 佛山南海地区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的观察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2): 157-158, 160.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4.02.012 |
[10] |
杜春迎, 张雯雯. 某工厂775名接触镅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2, 11(1): 17-18, 21. |
[11] |
赵俊鹏, 汪钰, 黄菲, 等. 河北省唐山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检测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8, 34(8): 786-789. |
[12] |
曾子意, 陆文霆, 曾罡, 等. 放射性炉渣堆积地区居民淋巴细胞微核率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1998(1): 51-53. |
[13] |
张杰, 郝世宾, 杨子栋, 等. 廊坊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4): 453-455.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4.026 |
[14] |
李举跃, 陈小霞. 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2): 169-171. |
[15] |
唐孟俭, 覃志英. 无小牛血清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微核[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1): 90-91. |
[16] |
杨振兴, 黄亚妮, 陈艺肖. 柳州市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检测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4, 30(4): 449-450. |
[17] |
王恰, 孙杰, 张洪涛, 等. 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1): 89-90. |
[18] |
牛惠芳, 刘静, 赵可辉, 等.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3): 308-310. |
[19] |
侯巍, 翟金丽, 杨素凤. 193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5, 28(6): 467-468. |
[20] |
牛丽梅, 刘刚, 雷红玉, 等. 2011-2012年某铀矿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4, 29(1): 42-43,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