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是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执行的一项监测工作[1],在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心健康﹑评价放射防护效果及职业性放射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中,有时会出现超过调查水平的异常数据,需要调查和分析其产生原因,从而正确表述放射工作人员的实际受照剂量和发现监测工作中的问题。本研究对2015-2017年南京市疾控中心个人剂量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导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漏,确保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能规范﹑有效地开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5-2017年在南京市疾控中心职业放射卫生科个人剂量实验室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共计29 680人次。同时将单个监测周期内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过1.25 mSv的视为异常结果,进行高剂量调查,共计166人次。
1.2 方法依据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2]采用热释光法对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规范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的位置,要求其将剂量计佩戴在左胸部;介入治疗和床旁摄影工作人员在穿戴铅衣时,需佩戴2个剂量计,分别佩戴在铅衣内和铅衣外。规定监测周期为3个月,每年至少监测4次。当每个周期的监测结果超过1.25 mSv时,我中心按照监测规范的要求发放《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剂量核查登记表》,调查引起异常剂量的原因,判定是否属于真实照射。汇总登记表,在EXCEL中建立数据库,对异常剂量结果进行分析。
1.3 监测仪器北京康科洛有限公司经销的RGD-3B型手动热释光剂量仪,北京防化研究院生产的TLD2000C型liF(Mg, Cu, P)剂量片和2000B型退火炉。
1.4 质量控制手动热释光剂量仪和liF(Mg, Cu, P)剂量片每年均送至中国计量院或上海计量院检定校准,并制作标准曲线。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均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举办的全国个人剂量盲样比对,比对结果均合格。
1.5 统计学处理汇总登记表,在EXCEL中建立数据库,对异常剂量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15-2017年期间,我中心在南京市共计监测个人剂量29 680人次,其中有166人次个人剂量结果异常,占监测人次数的0.56%。其中以2016年异常结果的比例最高(0.67%),具体见表 1。
从异常结果的剂量分布范围来看,大部分异常剂量集中在1.25~5.00 mSv,共120人次,占72.29%;异常剂量在5.01~10.00 mSv有15人次,占9.04%,;异常剂量在10.01~20.00 mSv有17人次,占10.24%;异常剂量大于20.01~100.00 mSv有7人;异常剂量大于100.00 mSv有7人。详见表 2。
经过调查发现,造成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前三位原因有剂量计遗留于放射工作场所内(75例)、佩戴过期剂量计(38例)、佩戴剂量计自身接受放射性检查(13例),占个人剂量结果异常数的75.90%。经调查发现在所有职业类别的异常剂量中,诊断放射学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7.22%,其次为工业探伤(16.87%)。在诊断放射学和工业探伤两种职业类别中引起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剂量计遗留在工作场所和佩戴过期剂量计;在介入放射学中引起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剂量计佩戴在铅防护衣外或内外剂量计混淆,具体见表 3。
通过调查发现,异常剂量在1.25~5.00 mSv的人次数最多,占异常总数的72.29%,这和部分调查结果[3-4]相似。剂量在20.00 mSv以上的有14人次,超过了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其中有7人次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过100.00 mSv,甚至有3人次的检测结果超过了仪器量程,经调查发现均为从事X射线设备安装调试的放射工作人员将个人剂量计放到设备出线口处直接照所致,为故意照射,不能代表其真实照射水平。
经过调查发现,造成个人剂量结果异常的主要原因有剂量计遗留于放射工作场所内,占个人剂量结果异常数的45.18%。田青香[5]等人调查北京市职业外照射超剂量水平的最主要原因是剂量计留置在放射工作场所内(43.3%),和本次调查结果相似。经调查发现将个人剂量计遗留工作场所中的放射工作人员,有一部分人是工作上的疏忽,而另一部分人则是故意而为,他们害怕射线,总认为射线对人体有害,希望通过这个途径了解工作场所的射线到底有多大或者想换工种。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为佩戴过期剂量计,占个人剂量结果异常数的22.89%,经调查发现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个人剂量监测,佩戴剂量牌到期后未能及时送检或者直接佩戴以前未使用的剂量牌,导致剂量牌长期接收环境本底辐射,剂量升高。因工作量大防护差导致个人剂量结果异常的2人次,原因不明导致个人剂量结果异常的19人次,出具报告时给予其测得的个人剂量值,并加强宣传,督促其正确使用个人剂量计,找出致剂量升高的原因。对于剂量计遗留工作场所、佩戴过期剂量计、佩戴剂量计接受放射性检查、剂量计佩戴在铅防护衣外或内外剂量计混淆、剂量计曾经被水浸泡及故意照射所致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不能代表放射工作人员的实际职业受照水平[6-8],出具的报告中一般取名义剂量[2]。
诊断放射学的异常剂量在所有职业类别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7.22%,这可能与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的主体有关。工业探伤的异常剂量人次数相对较多(16.87%),主要是因为工人把剂量牌遗留在探伤室内,从而不能正确反映工人的职业接触剂量。本实验室的内外剂量牌在颜色上已经做了区分,但介入放射学中仍有11人次为剂量计佩戴在铅防护衣外或内外剂量计混淆,从而不能正确反应其真实职业照射水平。由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接近辐射源操作,接触射线时间长,辐射剂量超出了普通X射线检查的数十至数百倍[9],但穿戴铅围裙工作人员的实际有效剂量,通常应藉佩戴在围裙里面躯干上的剂量计来估算[4],所以介入工作人员剂量计的正确佩戴更需要关注。核医学中,引起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异常原因不明,估计与核医学操作人员在淋洗、分装、注射放射性核素时,难免会受到射线的危害有关[6, 10],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今后的监测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用人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重视,指导其正确使用和佩戴剂量计,督促其按时送检。另外建议监管机构加强监督和检查的力度,使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进一步法律化、规范化。对于剂量确实有些高的职业类别,如核医学和介入诊疗工作人员,我们要重点关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1] |
关坤, 于久愿, 刘宇光, 等. 2014-2016年北京市某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监测剂量异常状况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8, 31(1): 44-46.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
[3] |
李鸿成, 卢桂才, 孔庆宇, 等. 2013年度宁夏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5, 35(2): 142-14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5.02.016 |
[4] |
荣曙, 杨龙, 陈乐如, 等. 2010-2011年南京军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2, 28(19): 2341-2343. |
[5] |
田青香, 冯泽臣, 王宏芳, 等. 2014年北京市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中异常剂量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5): 537-538. |
[6] |
章雷, 王兴功, 戚丽华, 等. 2012-2014年北京部分军队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异常剂量结果及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3): 301-303. |
[7] |
于久愿, 张洪伟, 崔良超. 2012-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异常剂量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14, 30(23): 3375-3377. |
[8] |
王红波, 程晓青, 李小亮, 等. 我国部分地区个人剂量监测异常情况的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4): 321-324. |
[9] |
McFadden L, Mooney B, Shepherd H. X-ray dose and associated risks from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procedures[J]. Br J Radiol, 2002, 75(891): 253-265. DOI:10.1259/bjr.75.891.750253 |
[10] |
李红艳, 李亘山, 杨声, 等. 2011-2013年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5, 35(8): 619-62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5.08.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