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Shan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应用广泛,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在医疗照射中占据最大份额[1]。UNSCEAR报告1991-1996年诊断医疗照射检查的全球应用量从24亿增长至36亿,增长近50%[2]。目前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在临床得到了大量应用,是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辅助设备[3]。同放射治疗、介入治疗、临床核医学的照射频度调查比较,医用X射线诊断照射频度调查的任务量和难度相对较大。自20世纪开展“九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后,我省近年来未开展放射频度调查,为了解我省医用X射线诊断照射频度的新变化,进行此次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按照全国医疗照射剂量及频度调查项目的要求,需调查医疗机构总数的1%,以30家为上限。我省医疗机构总数超过三千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河北省11个设区市按照地理分布和人口密度分为冀北、冀中、冀南三区,北部随机抽取承德市;中部随机抽取廊坊市、唐山市;南部随机抽取石家庄市、邯郸市、沧州市。在唐山市随机抽取1家二级医院进行预调查,之后于其余五市开展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各市按照医院等级分层,每层随机选取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2家,一级医院3家。按照此原则实际共调查医用辐射机构31家,含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11家,一级医院15家。
1.2 调查方法按照国家方案要求,采用全国统一的调查表调查,抽查内容首选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读取,其次选择从人工记录中抄录相关信息。对受检者的年龄组划分,依据UNSCEAR的分法,即分为0~15、>15~≤40、>40岁[4]。
1.3 调查内容普查医疗机构的诊疗设备数量、放射诊疗类型等,抽查31家医院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门急诊量、住院人数、放射工作人员数及常规X射线诊断(含CR和DR)、数字胃肠机、口腔、造影、碎石、CT诊断等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者中的应用频次。
1.4 质量控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进行调查。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获得检查频次数据的同时,适当开展人工抽样对检查频次进行复核,分别记录每台设备的检查频次及该设备的基本信息。
1.5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根据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公布的2016年医院总门急诊量、年末常住总人口数[5]和河北省统计局公布的流动人口数[6]等估算全省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总人次及应用频度。采用点估计方法估算相同检查类型中不同等级医院的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应用频度。
2 结果 2.1 概况我省有11个市、168个县区,根据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公布数据,常住人口数7 470万[5],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 287.51万人,流动人口676.99万人[6],流动人口约占当年常住人口的9.3%。由此比例估算2016年流动人口为694.71万人,则2016年总人口为8 164.71万人。2016年全省共有三级医院69家,二级医院(含口腔、肿瘤、中医医院)482家,一级医院825家,其中不含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将妇幼保健院191家算入二级医院,将乡镇卫生院1 970家算入一级医院,故共有三级医院69家,二级医院673家,一级医院2 795家,合计医院3 537家[5]。全省共配备医用诊断X射线机6 210台(不包含牙科诊所配备的设备),每万人拥有0.76台X射线诊断设备,在所有X射线诊断设备中,摄影机占比最大为55.70%,其次为CT机占14.14%。见表 1。
![]() |
表 1 全省X射线诊断设备拥有情况 |
调查的医院中,接受X射线诊断照射的男性稍多于女性,性别比例为1:0.93。在颈椎、腰椎、骨盆及髋关节、牙科摄影、脊柱CT、盆腔CT等检查项上女性受检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段人群中,40岁以上人群的受照比例最高为52.35%,15岁以下青少年受照最少,占比13.90%,在胸部透视、牙科摄影、输卵管造影、五官CT、四肢CT等部位15~40岁人群受照比例最高。见表 2。
![]() |
表 2 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受检者性别年龄分布[人次(%)] |
在所有照射类型中,CT应用占40.12%,胸部摄影、透视占25.91%,其余部位透视、摄影及碎石占33.97%。
三级医院中,诊断应用最多的前五位分别为胸部摄影占17.62%,牙科摄影占11.09%,颅脑CT占10.53%,胸部透视占8.35%,胸部CT占7.91%。二级医院中,诊断应用最多的前五位分别为胸部摄影占20.02%,颅脑CT占19.31%,胸部CT占11.33%,四肢及关节摄影占10.30%,腹部CT占5.85%。一级医院中,诊断应用最多的前五位分别为胸部摄影占33.05%,四肢及关节摄影占18.76%,腰椎摄影占11.22%,颈椎摄影占9.50%,脊柱CT占6.87%,见表 3。
![]() |
表 3 不同检查类型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在相同等级医院的应用[人次(%)] |
将所调查医院的门急诊量、住院量、全部工作人员数、设备数、医院等级作为自变量,照射总人次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经强制通零处理,结果见表 4,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0.22X,其中Y为照射总人次,X为门急诊量。方程的R2=0.91,F=301.84,P=0.00。根据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公布的2016年医院总门急诊量131 812 056人次[5]进行计算,总应用频次为2 899.87万。我省2016年总人口为8 164.71万人,年应用频度为总应用频次与总人口数之商,为355.17人次/千人口。
![]() |
表 4 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应用频次的影响因素分析 |
本次调查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11家,一级医院15家。2016年全省有三级医院69家,二级医院673家,一级医院2 795家[5]。按照所选不同等级医院的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人次点估计全省不同等级医院照射人次,采用公式为:某检查类型在某等级医院的总照射人次=该检查类型在该等级医院调查的照射人次/该等级调查医院数×该等级全省医院总数。由表 5可见,胸部摄影、胸部透视、腹部摄影、消化系统造影、牙科摄影及CT等检查在二级医院的应用多于其他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X射线应用约占总应用的66.65%。
![]() |
表 5 不同等级医院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在相同检查类型的应用[人次(%)] |
本次调查在全省3 537家医院中共抽取样本31家医院,抽样比占全省医院总数的0.88%,样本量虽小,但数据质控严格,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根据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年全国共有三级医院2 232家、二级医院7 944家、一级医院9 282家;诊疗人次数三级医院为162 784.8万人次、二级医院为121 666.5万人次、一级及未定级医院为42 504.6万人次[5],据此计算单个三、二、一级医院的诊疗人次数之比为15.92:3.34:1。三级医院数量占医院总数的11.47%,承担诊疗任务量占比49.79%,一级医院占医院总数的47.70%,承担13.00%的诊疗任务,三级医院数量少,但诊疗量大,一级医院数量大,但诊疗量小。门诊量大的层的调查对总体的影响较大,抽样比应尽可能的大些[7]。本次抽取各层样本数时未采取等比例抽样方法,以各级医院数量与诊疗量乘积占总数的比值作为层权进行分层,使各级医院抽样量占总样本量的比重分别为16.13%、35.49%、48.39%,增加了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抽样比,一定程度缩小抽样误差,综合考虑地理分布和人口因素后,通过非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增加抽取样本的代表性。
“九五”期间全省配备诊断X射线机2 628台(X-CT机231台)[8],与之相比我省2016年设备总数和CT机数量均显著增加。每万人拥有的X射线诊断设备总数、牙科机、乳腺机、X-CT机数量显著高于“九五”期间全国调查平均水平[9]。“九五”期间1996年和1998年X射线照射人次数分别为1 023.56万和1 101.21万,年应用频度分别为157.86人次/千人口和167.63人次/千人口[8],与之相比,我省2016年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总人次2 899.87万及应用频度355.17人次/千人口均超过“九五”期间两倍。UNSCEAR报告[2]2008年放射诊断频度全球平均为488次/千人口,医疗保健水平Ⅱ类国家平均为332次/千人口。我省放射诊断频度与Ⅱ类医疗保健水平国家相当,但低于全球平均值。国内近期同类调查情况如下,上海市2009年各类X射线诊断检查年应用频度高达780.44人次/千人口[10],福建南平市2013年调查放射诊断照射频度为322.76人次/千人口[11],四川绵竹市2016年放射诊断照射频度为510.67人次/千人口[12],江苏省估算2017年普放诊断频度为303次/千人口[13],宁夏2017年X射线诊断频度为727.9人次/千人口[14]。与这些省市相比,我省的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处于中等水平,显著低于上海、宁夏和绵竹,可能与我省经济情况、人口数量及医疗水平等相关。
接受X射线医疗照射检查的男性稍多于女性,对比“九五”期间的性别比1:0.71[8]下降23.4%,提示进行摄影检查的女性数量相对增加,男女比例不断缩小。此次调查40岁以上人群受照比例最高,与“九五”期间的16~ 40岁年龄段受检者较多(43.7%)[8]比较,受照人群向老龄偏移,反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患者就医能力有所提高,伴随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居民身体素质显著提高。此次调查中,15岁以下人群受照比例低,可能由于所选调查医院中未包含儿童医院,仅含妇幼保健院三家,且均为二级医院,照射应用量较少有关。
“九五”期间调查发现,我省胸透应用多于拍片,胸透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比拍摄胸片正位者大14.8倍,当时曾大力倡导,非临床必要,用拍摄胸片代替胸透[8]。与1998年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发现胸部透视在不同等级医院中占比均显著降低;胸部摄影在三级医院比例降低,在其余两级医院中有不同程度升高。提示近年来,伴随医疗器械更新换代,透视机应用减少,胸部摄影逐渐取代胸透,是医疗照射防护工作开展的成果。CT机数量仅占所有诊断设备的14.14%,每百万人拥有11台,在调查的医院中承担40.12%的照射任务,同98年调查数据相比,在三、二、一级医疗机构中的占比由98年的19.2%、11.3%、0.2%上升为33.72%、49.64%和15.17%,是所有X射线检查中占比升高最明显项。张燕等[15]调查福建省7家医院的CT应用人次在总X射线影像诊断检查人次中占比最高为48.86%。苏垠平等[16]曾预测2005-2014年全国CT检查总人次的年增长率为11.7%。与传统X射线摄影检查比较,CT检查具有分辨率高、可以三维重建成像等优势,但所致受检者受照剂量通常要比传统X射线摄影检查高许多[17],CT检查带来的大额辐射剂量已经成为临床及社会关注的热点[18]。随着CT设备应用的显著增加,提示在X射线医疗照射方面应着重加强对于CT受检者的个人防护。
估算全省不同等级医院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在同种检查类型中的应用频度,二级医院数量占医疗机构总数的19.03%,但承担的X射线检查工作量最多为66.65%,江苏省2015年调查4县区的放射诊断频度,结果显示数量占比16%的二级医院,放射诊断频次在总频度中占比最高为45%[13],我省调查结果与其类似。胸部摄影、透视、腹部摄影、消化系统造影、牙科摄影及CT等检查在二级医院的应用多于其他等级医院,可能与医改及分级诊疗机制的施行有关。
本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31家医疗机构,覆盖全省不同区域,以较少的投入对全省X射线诊断照射频度进行了估计,对于不同类型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的分布及应用情况有所了解,有利于对X射线医疗照射开展针对性放射防护。之后的调查,将把频度调查结果与剂量调查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估算人群受照剂量,利于进一步开展放射防护工作。
[1] |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Ionizing Radiation: Sources and Biological Effects, 1982 Annual Report[R].New York: United Nations, 1982.
|
[2] |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Vol.Ⅰ[R].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10.
|
[3] |
郑森兴, 郭进瑞, 张燕, 等. 2012-2013年福建省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6): 522-524. |
[4] |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 Sources and effects of ionizing radiation, Vol.Ⅰ: Sources[R].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00.
|
[5]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
|
[6] |
河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河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河北日报, 2013-2-27(11).
|
[7] |
张良安. 医疗照射研究中的分层抽样方法[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89, 9(S1): 44-47. |
[8] |
沈爱国, 尹俊清, 肖淑娟, 等. 河北省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率与剂量水平[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 20(S1): 45-46. |
[9] |
郑钧正, 贺青华, 李述唐, 等. 我国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基本现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 20(S1): 7-14. |
[10] |
高林峰, 郑钧正, 卓维海, 等. 上海市"十一五"期间X射线诊断的应用频率及其分布研究[J]. 辐射防护, 2014, 34(5): 274-280. |
[11] |
李朝晖, 祖庆, 张远浩, 等. 南平市医疗照射频率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2): 198-200. |
[12] |
蒙庆春, 龙怡蒨, 李涛. 绵竹市2016年X射线诊断照射频次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7(1): 31-33, 51. |
[13] |
杜翔, 王进. 江苏省2015年度放射诊断医疗照射频度调查与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7, 37(10): 771-776.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7.10.010 |
[14] |
孙彦玲, 卢桂才, 李鸿成, 等. 宁夏地区医疗照射频率水平调查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6, 36(10): 757-760, 779.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6.10.008 |
[15] |
张燕, 黄丽华, 郑森兴, 等. 2015年度福建省7家医院医疗照射频度调查结果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7, 37(9): 705-708.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7.09.013 |
[16] |
苏垠平, 卢桂才, 肖国兵, 等. 医院放射诊疗总人次的研究与预测[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3): 302-305.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3.015 |
[17] |
苑翠红, 高林峰, 曲良勇, 等. 基于DICOM文件信息估算多排螺旋CT剂量方法的探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6, 36(2): 143-148.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6.02.013 |
[18] |
刘泉源, 杜海岭, 张迪, 等. 冠状动脉低剂量CT成像的临床应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6): 517-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