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剂量考核,主要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进行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不仅是估算急性全身照射的剂量计,也是评价辐射远后效应的重要指标[1]。为了提高本单位生物剂量估算能力,更好的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服务,为核与辐射事故的临床救治及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依据《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估算方法》(GB/T 28236-2011)[2];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次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以下简称“组织者”)组织的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考核,现将2017年度考核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血样由组织者提供血液样品,组织者将05-1和05-2两个血液样品在二级标准剂量学实验室进行离体照射后,在37℃恒温箱避光放置2 h后发放,由我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取回,于当天进入本单位生物效应实验室开始实验。
1.1.2 培养瓶配制先将购置的10.4 g RPMI-1640培养基粉,倒入1 000 ml烧杯中,缓慢加入800 ml超净水搅拌,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手动真空泵抽滤,再将购置的植物血凝素,新生牛血清,肝素钠,庆大霉素,按一定比例放入抽滤好的RPMI-1640溶液中,用5%碳酸氢钠将pH值调到7.0后,以每瓶4 ml的量,分装于15 ml无菌玻璃瓶中待用。
1.2 方法 1.2.1 培养、制片和观察将05-1、05-2两个样品分别用5ml注射器吸取,26滴分别滴入事先准备好的4 ml无菌培养瓶中,每一个样品滴3瓶,5 ml注射器加入一滴秋水仙素充分混匀后,放入37℃恒温培养箱,避光培养54 h,收获;取出上清液,加入0.75 mol/L氯化钾8 ml混匀,在37℃恒温箱里低渗20 min,甲醇、冰乙酸(V甲醇:V冰乙酸=3:1)预固定后, 水平式离心机离心10 min,取出上层液体,再固定离心2次,每次固定20 min,离心10 min。病理级显微镜载玻片放入超净水中,保持4℃~8℃的温度,将玻片穿过酒精灯火焰制片;室温下用pH6.8磷酸缓冲液配制10%吉姆萨(Giemsa)染色10 min,自然晾干后,用BX 53-DP27显微镜油镜,观察分析并记录中期分散良好,长短适中,形态清晰,数目在46±1条非稳定性的染色体畸变,包括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dic+r)、无着丝粒环(ar)、无着丝粒断片(ace)、微小体(min),每一个样品至少分析100个dic+r,或1 000个有丝分裂相,用组织者提供的原始记录表记录,结果以百分率表示。
1.2.2 剂量估算采用国家标准上的剂量率为1 Gy/min的剂量效应曲线Y=7.3512×10-3+3.4037×10-2D+8.0398×10-2 D2, 对分析并记录好的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dic+r进行生物剂量估算。其方法是首先分别计算出dic+r畸变率和标准误,然后计算出95%可信区间的上、下限值及均值,代入曲线公式,即可求得估算剂量D值。
1.2.3 结果评定全国生物剂量能力考核是组织者对参加机构结果进行评定。按照射剂量≥1 Gy时,相对偏差≤20%内视为合格(分值60分);参加机构没有估算曲线,不能参与评优;参与考核的单位用自己建立的曲线进行剂量估算得10分;报告信息及完整性得8分、名词术语及符号得2分;80分可参与优秀评比,进行Q值评定20分(原始记录完整性5分,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3分,原始记录书写1分,名词术语、符号及有效数字1分,畸变照片3分,考核样品2分,估算剂量的曲线5分);总分≥95分认定为优秀。
2 结果 2.12017年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考核两个样品的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无着丝粒畸变数及畸变率数据处理结果。见表 1。
2017年两个样品的估算结果、估算的平均值、95%的可信区间、相对偏差、照射剂量及结果评定。见表 2。
染色体中双着丝粒体、多着丝粒体和着丝粒环是电离辐射诱发的特异性标志,是判断辐射损伤的最好指标[3]。外周血淋巴细胞dic被视为最特异、最敏感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是国际公认的剂量估算的金指标[4]。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并在国内历次事故处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估算的剂量与照射剂量相符,与临床表现相一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与物理剂量有较好的一致性,使生物剂量与物理剂量互补、验证。物理剂量难以估算时,生物剂量就更显示出了优越性[6]。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作为慢性放射病的参考指标[7],所以国家通过每年对核辐射损伤救治基地和承担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职责的技术机构进行生物剂量估算考核,来提高生物剂量估算能力。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对电离辐射有很高的敏感性;其发生概率与照射剂量有关[8]。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发生率随辐射剂量增加呈二次多项式方式增加[9]。表 1看出,05-1样品中,双着丝粒体及着丝粒环(dic+ r)畸变率、双着丝粒体(dic)畸变率、着丝粒环(r)畸变率及无着丝粒体(ace)畸变率均大于05-2样品的畸变率,说明05-1样品生物剂量远高于05-2样品,表 2看出,05-1样品生物剂量估算为3.62 Gy,照射剂量为3.6 Gy, 相对偏差为0.56%,05-2样品生物剂量估算为2.37 Gy,照射剂量为2.2 Gy, 相对偏差为7.73%,两个样品相对偏差均<20%,本次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考核结果为合格,但不能参与评优,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本实验室的生物剂量曲线,只能用国标曲线或组织者的曲线估算生物剂量。鉴于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特性,即对辐射高度敏感性,辐射诱发染色体的特异性和畸变在体内保存时间的相对持续性,以及染色体与某些肿瘤和遗传性疾病的关联性[10],生物剂量估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考核也是我们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工作中首先做到端正工作态度,头脑清醒,认真仔细辨认。重视考核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勤思考,多总结,不断规范操作习惯,重视质量控制,才能有效提高生物剂量估算能力。为了更好的完善生物剂量估算工作,减少分析染色体畸变中的系统误差,应对放射事故剂量估算,为监督部门及医学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目前建立本单位实验室剂量率为1 Gy/min, 剂量为0.1 Gy~5 Gy的生物剂量效应曲线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1] |
刘纪青, 毛喻萱, 王轩, 等.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6, 36(9): 659-661.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6.09.004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2836-2011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
[3] |
姜红, 方仁丽, 李舟, 等. 贵州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1): 50-52. |
[4] |
戴宏, 刘玉龙, 冯骏超, 等. 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生物剂量估算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7, 37(3): 182-186.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7.03.004 |
[5] |
阮健磊, 陆雪, 陈德清, 等. 2007年全国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辐射生物剂量比对[J]. 中国辐射卫生, 2008, 17(3): 259-261.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8.03.002 |
[6] |
石建华, 赵小爱, 石建忠. 太原市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质量控制比对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4): 456-457.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4.027 |
[7] |
李烨, 刘银银, 刘刚, 等. 2015年甘肃省县乡两级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辐射效应的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5): 536-537.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17.05.009 |
[8] |
李全开, 张素英, 白玉萍, 等. 放射工作者年有效剂量与遗传指标关系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1, 31(1): 65-66. |
[9] |
郑慧媛, 苏军龙, 原荣, 等. 辐射剂量和染色体不稳定畸变的量效关系[J]. 现代肿瘤医学, 2009, 17(11): 2085-2086.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09.11.017 |
[10] |
张霞, 张从容, 周文茹, 等. 2009-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4, 30(9): 101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