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9, Vol. 28 Issue (1): 55-58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1.015

引用本文 

张伟佳, 张雨, 师依婷, 杨萌, 马超, 梁瑞峰.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9, 28(1): 55-58.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1.015.
ZHANG Weiwei, ZHANG Yu, SHI Yiting, YANG Meng, MA Chao, LIANG Ruifeng.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ose level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orkers from 2016 to 2017[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9, 28(1): 55-58. DOI: 10.13491/j.issn.1004-714x.2019.01.015.

通讯作者

梁瑞峰, E-mail:ruifengliang@sina.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10-23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分析
张伟佳 1, 张雨 2, 师依婷 2, 杨萌 2, 马超 3, 梁瑞峰 1     
1.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1;
2. 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院;
3.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摘要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利用X、γ散漏射线巡测仪451P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 2016年共监测介入放射工作职业性外照射757人,有效监测536人,有效监测率为70.81%,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9 mSv;2017年共监测1 123人,有效监测309人,有效监测率为27.52%,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7 mSv;2017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 < 0.01);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且头部空气比释动能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剂量照射水平但有效监测率偏低;放射防护工作仍需不断完善,重点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放射工作人员    外照射    个人剂量    放射防护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ose level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orkers from 2016 to 2017
ZHANG Weiwei 1, ZHANG Yu 2, SHI Yiting 2, YANG Meng 2, MA Chao 3, LIANG Ruifeng 1     
1.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2. Shijiazhuang O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ospital;
3. Shijiazhuang Eighth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dividual dose level and protection status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radiation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taff,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trengthening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supervision manage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taff. Methods The Thermo Luminescence dosimetry(TLD)of LiF (Mg, Cu, P)was used to monitor the personal dose equivalent Hp(10)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 of th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taff, and the X, γ diffuse ray patrol instrument 451P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ir kerma rate of the DSA equipment in the see-through protection zone. Results In 2016, a total of 757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s fo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were monitored, and 536 people were effectively monitored.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rate was 70.81%, and the per capita annual dose equivalent (mSv) was 1.29 mSv. In 2017, a total of 1, 123 people were monitored and 309 people were effectively monitored.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rate was 27.52%, and the per capita annual dose equivalent (mSv) was 1.47 mSv; the difference of the per capita annual dose equivalent among radiationstaff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different positions in 2017(χ2=11.612, P < 0.01).The total air kerma rate in the second surgeon position was higher than the first surgeon position, and the head air kerma energy value was higher than other positions. Conclusion The personal dose of external radiation fo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taff in 2016-2017 is at a lower dose level, but the effective monitoring rate was low.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work still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emphasisshould be on strengthen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training fo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taff and their manage.
Key words: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Radiation Workers    External Irradiation    Personal Dose    Radiation Protection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以定位准确、简便安全和创伤轻微等优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涉及人体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1]。但介入放射学操作是在X射线的透视、CT导向下完成的, 手术中医护人员需暴露在辐射场内, 且每次手术累积曝光时间平均为20 min左右, 因此医护人员身体各部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X射线照射。为了解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剂量水平,发现放射防护的薄弱环节,为介入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效果的评价和介入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本文对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接受的职业性外照射累积个人剂量水平和代表性医疗机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和2017年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院放射卫生防护所进行个人剂量完整监测周期的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536人,2017年309人。个人剂量监测完整周期为一年4次,每次间隔3个月。

根据调查的介入工作人员所在的医疗机构,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6家医疗机构,对检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进行分析。

1.2 方法 1.2.1 评价依据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2]及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3]

1.2.2 仪器

RGD-3E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海阳博创); LiF(Mg、Cu、P)玻璃管状探测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HW-6型热释光退火炉(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451P型X、γ散漏射线巡测仪(美国福禄克)。

1.2.3 方法

根据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剂量计佩带在围裙内里面左胸位置。TLD每佩带1个周期(3个月)后由单位管理科室统计送回交至放射卫生防护所监测,TLD元件在同等精度条件下进行测读[4]

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按照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附录B要求进行检测:在放射防护设施配备以及正常使用情况下,检测模体置于有用线束中,采用透视照射模式,诊床与影像接收器间距调至0.25 m,测试平面中心点距地面0.9 m,分别在第一术者位和第二术者位平面上按头部、胸部、腹部、下肢和足部位置进行巡测,检测点距床侧边沿0.1 m,距地面高度分别为1.55、1.25、1.05、0.8、0.2m。每个检测位置均记录3组数据,结果取其平均值。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个人剂量监测结构的真实、准确,采用如下措施:①配备符合要求、工作正常的剂量计、设备和仪器;②所用监测仪器每年定期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检定,并按照质量管理提起要求定期进行期间核查,定期进行维护保养;③对所用探测器元件进行定期筛选、刻度元件。对反复使用的元件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按5%的分散度进行分档筛选;④严格控制本底、严格控制退火条件,退火后剂量计如不能马上发出,需放入铅屏蔽室;⑤定期参加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盲样比对,检验技术能力;⑥对个人剂量监测技术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可进行监测工作:⑦剔除不可靠的数据,保证统计结果真实,具有代表性[3]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软件以及Excel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016—2017年总体监测情况

2016年共监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757人,其中536人全年进行4次监测,有效监测率为70.8%;2017年共监测1 123人,其中309人全年进行4次监测,有效监测率为27.5%。有效监测人数共845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36 mSv,其中年有效剂量MDL~1 mSv的占18.9%,1~5 mSv的占绝大多数达到80.8%,大于5 mSv的仅占0.3%。见表 1

表 1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分布
2.2 不同年度不同岗位的年有效剂量分布

2016—2017年共监测介入医师662人,技师48人,护师135人,全部监测人次的年有效剂量均小于20 mSv,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中大于5 mSv的有2人,均为介入放射学医师,年有效剂量的最高值也出现在介入放射学医师中,2016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7,P>0.05), 2017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1)。见表 2

表 2 2016—2017年不同岗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区间分布
2.3 不同级别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县级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最低,年有效剂量为1.36 mSv/a,市级医院个人年剂量监测结果最高为1.47 mSv/a,其中市级医院年有效剂量在MDL~1 mSv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8.3%,县级医院年有效剂量区间分布位于MDL~1 mSv所占比例最小为1.6%;超过5 mSv的2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均位于市级医院,所调查医院均未发现大于10 mSv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且三个级别医院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7,P<0.05)。见表 3

表 3 不同医疗机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4 不同级别医院介入治疗室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

仅第一术者位下肢和第二术者位头部检测点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最大值大于400 μGy/h,其余检测点均符合标准要求;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第二术者位上部(头部、胸部、腹部)空气比释动能率远高于下部(下肢、足部)(χ2=25.187,P=0.001),第一术者位中部(胸部、腹部、下肢)远高于两端(头部、足部)。见表 4

表 4 16家医疗机构DSA设备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
3 讨论

通过上述调查显示,2016—2017年实际个人剂量监测人数波动较大,2016年有效监测人数为536人,2017年实际监测有效人数则下降到309人,经调查发现介入手术除需要临床医师及助手之外,还需配备相关的护士及影像技师等人员,而人数波动大主要是上述非主要的操作人员(护师、技师)频繁变动,而有些新上岗人员仅开展一期或者两期的个人剂量监测,这些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未记录在此次调查之中。

2016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29 mSv,2017年为1.47 mSv,均低于相关标准规定剂量限值20 mSv,说明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卫生防护工作较好,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对这两年个人剂量的分析,发现每年有效监测人数所占比例太低,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有效监测率,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分析其具体原因,可能原因如下:①部分人员的职业调动;②工作地区调动、外地学习等外出原因不能进行连续的监测;③剂量计未按时送检;④人员编号出现变动;⑤监测数据记录不全面[5]

本研究结果显示石家庄市2016—2017年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平均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36 mSv/a,低于2004—2014年内蒙古地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1.63~6.38 mSv/a)[6]和2012惠州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1.89 mSv/a[7]但高于广西省2013—2014年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0.48 mSv/a[8]和北京市海淀区介入人均年有效剂量[9]。其中99.7%的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5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稳定在较低水平。其中有2名介入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超过5 mSv/a,且均在市级医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介入手术量大,且相关医师较匮乏,造成手术时间过长;②医院管理不到位,未按照标准要求配备辅助防护用品;③实际手术中由于防护用品的穿戴影响手术操作者,防护用品的穿戴不到位。

一些医院的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医生未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如未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工作、铅衣内外剂量计混淆佩戴,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的低估。这也将是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及难点。第二术者空气比释动能率明显高于第一术者,且头部数值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应加强第二术者防护措施,如佩戴铅眼镜、铅围裙,加强眼晶体、腕式剂量计的监测。总之,降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涉及到介入放射工作的每个环节,监督部门加强管理的同时,相关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且完善辐射防护措施。

通过对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检测,可以发现第二术者位剂量远高于第一术者,且两者胸部空气比释动能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相关报道[10]也指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通过使用铅悬挂防护屏等辅助防护设施和正确穿戴防护用品能较好的降低其受照剂量,在后续研究调查中将陆续开展眼晶体、甲状腺等敏感部位的个人剂量监测,以掌握操作现场的剂量水平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LaBerge JM, Anderson JC, Radiology Review Committee. A guide to th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residency program requirements[J]. J Am Coll Radiol, 2015, 12(8): 848-853. DOI:10.1016/j.jacr.2015.02.014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4]
刘永, 陈岩, 师振祥. 2013年石家庄市5家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与健康状况的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12): 1585-1587.
[5]
马培铮. 我国职业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的现状及建议[J]. 科技与企业, 2012(17): 23-27.
[6]
许潇, 卢丽丽, 王成国. 2004-2014年内蒙古地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6, 36(2): 138-14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6.02.012
[7]
程晋鹏, 江石丰, 程宝根, 等. 惠州市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03): 285-287.
[8]
韦宏旷, 唐孟俭, 覃志英, 等. 2013-2014年广西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17): 2438-2440.
[9]
于久愿, 刘宇光, 冯泽臣.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5年监测结果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15, 9(3): 130-133.
[10]
孟冰, 闫琳, 由京周. 介入放射工作者受照剂量调查及防护措施应用[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4(03): 133. DOI:10.3969/j.issn.1007-1326.2004.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