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CT机自问世以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它能为病人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检查,同时也为临床医生提供方便有效的诊断依据。随着X射线CT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给患者带来较高剂量水平的检查成为常规检查,从而使CT检查所致辐射剂量占医疗照射集体有效剂量份额显著提升[1]。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X射线CT机不仅可提供对病灶诊断能力的硬件要求,还可保证患者的辐射安全,同时良好的机房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能保证医务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因此,现对自贡市26台X射线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与其机房进行放射防护监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分析对象截止2017年12月,自贡市辖区范围内已经安装完毕并已经进行验收检测合格的全部26台X射线CT机。26台X射线CT机分布于22家医疗机构,其中8台X射线CT机分布于5家三级医院、10台X射线CT机分布于9家二级医院、8台X射线CT机分布于8家一级及未定级医院。
1.2 检测仪器采用RTI公司Barracuda X射线质量检测仪、DCT10剂量仪、CT头部剂量模体、CATPHON500性能检测模体、CT随机均质水圆柱形模体及钢直尺等进行X射线CT机质量控制检测。采用CT体部剂量模体及FLUKE 451P加压电离室巡测仪进行CT机房放射防护监测。所有剂量仪均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校准。
1.3 检测方法与评价依据按照《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 17589-2011[2]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并按照状态检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检测条件按照各CT机技术手册规定的条件进行设置,无技术手册的按照该CT机的临床头部常用用条件进行设置。按照《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3]、《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5-2012[4]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放射防护监测与评价,关注点包括四面墙体、地板、顶棚、与机房连通的门、观察窗工作人员操作位及病人候诊区,机房墙体或者防护门检测点与机房墙体或者防护门的水平距离为30 cm,距地面高度为130 cm,顶棚上方检测点距顶棚地面100 cm,机房地板下方检测点距楼下地面170 cm;检测条件按照临床常用条件进行设置。
2 结果 2.1 X射线CT机质量控制检测26台X射线CT机的生产厂家分布情况为西门子7台、飞利浦8台、通用7台、东芝2台、安科1台、联影1台,生产日期为2012年5月前的有6台,2012年5月后的有20台,使用时间最长的CT机已使用12年。26台X射线CT机的质量控制检测中存在3台CT机各有1项检测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总合格率为88.5%,具体结果见表 1。
![]() |
表 1 自贡市26台X射线CT机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
不合格的质量控制检测项目经医疗机构维修人员或厂家工程师维修调试后复测均合格。
2.2 CT机房放射防护监测26个CT机房均经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其中21个机房设置于底层。26个机房中有1个CT机房未设置控制室门,其余25个CT机房中仅有1个机房的控制室门监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合格率为96.2%,见表 2。
![]() |
表 2 自贡市26个CT机房放射防护监测结果(μSv·h-1) |
经核查,该监测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控制室门铰链形变导致控制室门闭合情况不佳,致使辐射水平超标,经医院维修后复测,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42 μSv·h-1。
3 讨论 3.1 X射线CT指标检测本次对自贡市全部26台X射线CT机进行质量控制状态检测,结果显示有23台X射线CT机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由表 1可以得出,质量控制检测项目中均匀性的合格率为96.2%,CT值线性的合格率为92.3%,其余项目的合格率为100%。CTDIw是涉及受检者辐射安全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CT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低。而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噪声3个项目是评价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高对比分辨力表示对物体空间大小的分辨能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表示对组织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而噪声会影响高对比分辨力和低对比可探测能力[5]。诊断床定位精度、定位光精度是表示X射线CT机的机械性能指标,主要影响扫描位置的准确性。重建层厚偏差主要受到容积效应的影响。CT值(水)、CT值均匀性、CT值线性可以反映CT机性能的变化。本次检测结果较马桥等(2015)的合格率更高[6],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和设备厂家对《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 17589-2011该标准的应用和理解进一步加深;②CT值线性不合格的主要材料为Teflon,由Phantom Laboratory编制的《Catphan 500 and 600 Manual》(Copyright 2012)中将Teflon的CT值由《Catphan 500 and 600 Manual》(Copyright 2009)的990变为950[7],增加了图像重建时对容积效应的宽容度;③26台X射线CT机中有20台为2012年5月以后生产,使用年限较短。不合格的项目经医疗机构维修人员或厂家工程师维修调试后复测均合格,与贵阳市2014年的情况一致[8],说明医疗机构可以实现应用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全项合格的X射线CT机进行医学检查活动,但需要医疗机构自主进行相关质量控制检测。
3.2 CT机房放射防护监测依据国家标准的要求,机房外表面30 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高于2.5 μSv·h-1,由表 2看出,26个机房中仅有1个机房的控制室门高于2.5 μSv·h-1,其原因为控制室门闭合不佳,且经维修后低于2.5 μSv·h-1,其余各监测点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说明CT机房均采用了良好的屏蔽防护设计和足够厚度的防护材料,起到了较好的放射防护效果。但在防护门与墙体搭接处出现周围剂量当量率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现象提示医疗机构应加强对CT机房的自主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放射防护的薄弱环节,便于整改,从而进一步保护职业人群和公众的辐射安全。
综上所述,自贡市X射线CT机的质量控制及机房放射防护效果总体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工作,特别是医疗机构的自主监测工作。
[1] |
路鹤晴, 卓维海, 高林峰, 等. 上海市"十五"和"十一五"期间X射线CT医疗照射水平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2): 129-131.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7589-2011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65-201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
[5] |
赵兰才, 张丹枫. 放射防护实用手册[M]. 济南: 济南出版社, 2009: 285-286.
|
[6] |
马桥, 刘德明. 四川省CT机质量控制与辐射防护检测结果分析[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5, 30(3): 161-163. |
[7] |
The Phantom Laboratory. Catphan 500 and 600 Manual[M]. New York, 2012: 18.
|
[8] |
张小乐, 宋想, 田祝娟. 贵阳市24台医用CT机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2(13): 115-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