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市济钢医院;
3.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Ji Gang Hospital of Jinan;
3. Departement of Bio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handong University
为了解长期接触射线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并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实施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1]、《放射诊疗管理规定》[2]的规定,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6年对济南市部分医疗单位及厂矿企业中的916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预防性健康体检。现将其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研究对象为2016年济南市96家单位的916名放射工作人员(包括X射线诊断、工业探伤、放射诊疗)。
1.2 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及《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GBZ 98-2017)[3]所涉及到的检查项目进行。询问一般项目包括既往史、家族史、职业史。体格检查由各专科医师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心率等。实验室血常规检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KX-21型)测定,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量全血培养法,在油镜下观察100个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微核分析计数1 000个胞浆完整转化的淋巴细胞中的微核细胞数。
1.3 评价标准所有检查结果判定分别依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与评价》(GBZ/T 248-2014)[4]、《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5]、《临床心电图(第六版)》[6]及《实用内科学》[7]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描述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连续资料采用(x±s)表示,分类资料采用n(%)表示。将调查对象按性别、年龄(< 30、30~、40~、50~)、工龄(< 10、10~、20~)和工种进行分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双侧)。采用SAS 9.4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916名放射工作人员中,男性632人(69.00%),女性284人(31.00%);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38.22±9.66)岁;工龄1~49年,平均工龄(12.27±9.75)年;工种分布为X射线诊断517人(56.44%),工业探伤289人(31.55%),放射诊疗(含介入)110人(12.01%)。
2.2 血常规指标异常情况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指标异常情况分析结果如表 1所示。916名放射工作人员中共有白细胞计数异常71例,血红蛋白异常262例,血小板计数异常71例,异常率分别为7.75%,28.60%,7.75%。其中白细胞计数异常与血小板计数异常在不同性别中有差异,表现为女性异常率高于男性(P < 0.05)。血红蛋白异常在不同性别、不同工龄、不同工种中均有差异(P < 0.05)。
放射工作人员心血管系统异常情况分析结果见表 2。916名放射工作人员中共有异常心电图(包括S-T段及T波改变、传导阻滞等)118例,异常率为12.88%;心率异常(包括心动过缓、过速、心率不齐)49例,异常率为5.53%。其中心电图异常在不同年龄、工龄、工种间的分布均有差异(P < 0.05),表现为随年龄和工龄增加,心电图异常率增加,不同工种间,放射诊疗组心电图异常率最高。心率异常率在不同年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异常情况分析结果如表 3所示。916名放射工作人员中共有染色体畸变87例,畸变率9.50%,其中单体畸变83例,体型畸变4例(双着丝粒3例、双着丝环1例);微核异常174例,异常率19.00%。其中男性的微核异常率高于女性(P < 0.05)。而不同年龄、工龄、工种间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异常率有差异(P < 0.05),均表现为随年龄、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工种间比较,放射诊疗的染色体畸变率最高,而工业探伤的微核异常率最高。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工业企业技术革新,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健康状况引起社会的关注[8-9]。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对济南市部分医疗单位及厂矿企业的916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血常规指标、心血管系统和基因组稳定性均产生了影响,且对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和工种的影响程度不同。
电离辐射对人体会产生生物效应,人体造血系统对电离辐射有较高的敏感性[10-12]。本研究显示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有一定程度改变。其中血红蛋白异常受不同性别、工龄和工种的影响。而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异常率女性高于男性,提示女性造血系统可能对电离辐射更为敏感。放射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工作强度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3-14]。本研究显示放射工作人员的心电图和心率均出现异常。其中心电图异常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增加,放射诊疗工种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在电离辐射所致生物学效应中,辐射损伤及辐射遗传学研究被广泛重视[15-16]。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可致DNA损伤,微核率增加。本研究结果发现,男性微核异常率高于女性,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微核率随着年龄、工龄的增加呈增长趋势,提示随着接触电离辐射所致累积效应的增加,遗传物质异常率上升。这与李培秀等人[17]结果一致。在不同工种间,放射治疗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和与工业探伤工作者的微核率高于其它工种工作人员。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存在损害,而女性更易受到电离辐射的损伤。且随着年龄或工龄的增加,多种健康指标异常率相应增加,反映了电离辐射对机体损伤具有蓄积甚至不可逆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医学工作者,尤其是放射诊疗等行业的放射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加强知识培训,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力度。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S].2007-06-03.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S].2006-01-24.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T 248-2014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与评价[S].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
[5] |
尚红, 王毓三,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四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
[6] |
黄宛. 临床心电图[M]. 六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
[7] |
陈灏珠, 林果为, 王吉耀. 实用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
[8] |
朱静, 寇忠理, 张晓懿, 等. 江苏省常熟市放射诊疗50年发展历程回顾[J]. 医学与社会, 2014, 02: 80-82. |
[9] |
孙全富, 牛昊巍.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几个问题[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4, 34(3): 161-16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4.03.001 |
[10] |
陈以水, 王琦, 李巍. 江西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10): 931-933. |
[11] |
张晓, 凌朝元. 370例医用X射线工作者外周血象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2, 9(3): 173.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2.03.042 |
[12] |
张素英, 李全开, 吴旭梅, 等. 1652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10(01): 73-74. |
[13] |
周秀银, 张秀霞. 2009-2011年石家庄市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结果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2, 28(5): 566-568. DOI:10.3969/j.issn.1003-6245.2012.05.034 |
[14] |
胡爱英, 徐辉, 孙全富. 我国职业外照射监测与健康监护[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7, 27(2): 212-214.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7.02.040 |
[15] |
翟爱华. 391名放射工作者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7, 16(4): 437-438.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7.04.032 |
[16] |
陆有荣, 陈正其, 刘创中, 等. 玉林市职业照射对放射诊疗人员健康影响的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09, 36(04): 341-343. |
[17] |
李培秀, 都日娜, 徐晓磊, 等. 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6): 668-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