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放射诊疗在临床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从事放射工作的医护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异常照射以及职业照射的机会。第53届《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会议报告指出,从事放射工作的医护人员是当前最大的遭受人工辐射的群体。为了更好地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辐射防护设施和防护管理,加强放射防护工作,按国家防护要求防止有害确定性效应发生,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最终为了有效控制职业照射,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安全与环境。现将2011-2015年本溪市医疗系统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FJ-427A1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核仪器厂),GR200A型LiF(Mg、Cu、P)圆片状探测元件(防化院),FJ-411型热释光退火炉(北京核仪器厂)。
1.2 方法以本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2015年对全市医疗系统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的个人剂量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共2093人次,其中2011年为367人次、2012年为400人次、2013年为391人次、2014年为451人次、2015年为484人次。按不同医院类别分类,市直医疗机构922人次、县区医疗机构435人次、乡镇医疗机构11人次、企业医疗机构673人次、私营医疗机构52人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1]规定,检测周期为3个月,将每年进行4次检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以《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1]以及《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2008)[2]要求作检测依据。①退火:在发放剂量计前2~3天将探测元件在(240±2)℃的条件下退火20 min, 迅速冷却装入剂量计盒(每盒装入两个平行样)②佩戴: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将剂量计佩戴在左胸前,在穿铅围裙时,佩戴在围裙里面躯干部位,佩戴周期为3个月[1]。
1.3 质量控制个人剂量外照射监测能力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相关监测仪器每年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和刻度;每年均参加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质量控制和比对,均合格,监测技术人员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探测元件都经过筛选,每季测量都留有10片本底片;对于异常的检测结果会对佩带人员进行异常照射调查。
2 结果 2.1 2011-2015年本溪市医疗系统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2011-2015年本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溪市医疗系统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检测2093人次,总有效剂量[3]为698.06人·mSv,人均年剂量当量[3]为0.334 mSv·a-1,其中2012年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0.553 mSv·a-1,2015年最低为0.225 mSv·a-1,低于国家限值20 mSv·a-1。个人剂量在5mSv以下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大,有2089人次,占总人次的99.8%,有2人次在5~15 mSv,有2人次在15~50 mSv(未超过20 mSv),年剂量没有大于20 mSv的人,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相对安全。见表 1。
本溪市医疗系统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县区医疗机构、企业医疗机构、私营医疗机构、市直医疗机构、乡镇医疗机构。县区医疗机构剂量水平最高为0.512 mSv·a-1,乡镇医疗机构最低为0.063 mSv·a-1,远远低于国家限值20 mSv·a-1。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检测的人次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市直医疗机构、企业医疗机构、县区医疗机构、私营医疗机构、乡镇医疗机构,市直医疗机构最高为922人次,占总检测人次数的44.1%,乡镇医疗机构最低为11人,占总检测人次数的0.53%。见表 2。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作为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示,是评价工作人员健康状态的重要依据。2011-2015年我市医疗系统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的有效剂量和人均年剂量当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的剂量限值,这与监督部门监管力度大,相关单位对工作重视、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有关。
经过检测显示,2011-2015年我市医疗系统从事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检测2093人次,总有效剂量为698.06人·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334 mSv·a-1,其中2012年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0.553 mSv·a-1,2015年人均年剂量当量最低为0.225 mSv·a-1,低于国家限值20 mSv·a-1。个人剂量在5 mSv以下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大,有2089人次,占总人次的99.8%,有2人次在5~15 mSv,有2人次在15~50 mSv(未超过20 mSv),年剂量没有大于20 mSv的人,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相对安全,说明我放射防护工作总体较好。5年来,有2人年有效剂量大于15 mSv,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这两人佩戴个人剂量计时接受了潜在照射[4],在患者进行CT检测时,突然出现抽搐情况,两位工作人员在CT机正在运转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抢救,造成了潜在照射,而非职业照射[4]造成的剂量水平偏高。
从表 2可看出本溪市医疗系统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 县区医疗机构剂量水平最高为0.512 mSv·a-1,市直医疗机构个人剂量剂量水平位居第四位为0.240 mSv·a-1,乡镇医疗机构最低为0.063 mSv·a-1。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检测的人次数市直医疗机构最高为922人次,占总检测人次数的44.1%,县区医疗机构检测人数为435人次,占总检测人数的20.78%,乡镇医疗机构最低为11人,占总检测人次数的0.53%。这样的结果主要和工作场所的防护、工作人员的个人意识以及工作量有一定的关系,市直医疗机构检测人数比例最高为44.1%,但个人剂量水平是第二低的,这应该是市直医疗机构个人防护工作做的比较到位,有较好的防护设施,工作人员学历和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有很强的防护意识,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制度进行操作,所以接受的剂量水平相对较难。县区医疗机构个人剂量水平最高,主要原因是县区医疗机构的仪器设备相对市直医疗机构要陈旧,由于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县区医疗机构的防护设施也不够完善,而且接诊量还相对较大,导致县区医疗机构个人剂量水平最高。乡镇医疗机构个人剂量水平最低,主要是因为乡镇医疗机构水平相对较低,患者很少选择在乡镇医疗机构进行X线等方面的检查,所以乡镇医疗机构接诊量相当少,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剂量也最低。
综上所述,对我市医疗系统从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得出,其个人剂量水平在《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标准以内。符合标准要求,工作环境相对安全。虽然我市医疗系统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检测结果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放射防护工作不能放松,必须加强对县区医疗机构的防护管理和个人剂量检测,确保放射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外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5]:①购置先进设备,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影像质量。②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防护墙、防护门、防护窗、防护眼镜、防护衣等。③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机房建设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有足够的空间并符合防护要求。④加强放射防护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增强防护意识。⑤放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放射操作规程和原则。⑥放射工作人员要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术和业务知识,减少重照,确保影像质量。⑦注意休息,利用国家放射工作人员法定假休息。⑧坚持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检查,建立个人档案。⑨补足营养,多摄入含丰富维生素、蛋白质、钙锌等微量元素。⑩注意锻炼,增强体质。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83-2006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
[5] |
陈水德, 赵南. 湛江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调查和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3): 281-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