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7, Vol. 26 Issue (6): 715-717  

引用本文 

景华, 张放, 王文霞, 孙飞霞, 高朴洁, 李侠. 病理科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6): 715-717.
JING Hua, ZHANG Fang, WANG Wenxia, SUN Feixia, GAO Pujie, LI Xia.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pathological staff[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7, 26(6): 715-717.

基金项目

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2014RKC03006)

通讯作者

李侠, E-mail:doctormary2@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8-08
修回日期:2017-10-02
病理科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景华 , 张放 , 王文霞 , 孙飞霞 , 高朴洁 , 李侠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02
摘要目的 了解病理科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并总结防范措施,有效防止各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造成危害,保障其身心健康。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及文献检索总结归纳病理科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结果 病理科工作人员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及心理性因素。主要防范措施为:加强设施建设、改善病理科工作环境及关注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结论 在病理科管理中,应通过工作人员主观认识的提高及客观条件、设施的改善来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病理科    危害因素    防范措施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pathological staff
JING Hua , ZHANG Fang , WANG Wenxia , SUN Feixia , GAO Pujie , LI Xia     
Shandong Academy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Jinan 250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of pathological staff, summary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causing harm to the staff to ensur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aff. Methods We summarized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search. Results Chemical factors, physical factors, biological factor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were the main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in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main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as follows:strengthening the facility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pathology departm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staff. Conclu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hology department, the subjective health of the staff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and facilities should be improved to ensure the health of the staff.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Hazard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病理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承担着医疗过程中的病理诊断工作,包括:活体组织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及尸检等,为临床提供明确病理诊断,有较高的核心作用。病理科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多种职业危害[1],其工作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几率比医院其他科室高[2],为了保护病理科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积极釆取有效措施改善工作环境,现对病理科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总结归纳如下。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1.1.1 锐器、切割等机械影响

病理科工作人员在标本的取材、制片、切片等过程中会用到刀、针、钢锯等锐器,操作不慎就存在被刺伤或割伤的可能。当处理组织标本时,如果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或割伤,标本中携带的致病微生物或病原体会经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机体进而引发感染[3]。有报道显示,坚硬锐利的骨组织也可刺伤工作人员皮肤导致肿瘤种植或感染[4]

1.1.2 噪声

病理科使用的换气扇、空调、切片机、自动脱水机、烤片机、封片机、离心机、通风橱等仪器设备在运行时可产生机械性噪声。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可引起烦躁、易怒、头痛、疲劳、耳鸣、听力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2]

1.1.3 紫外线

紫外线照射法是病理科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眼睛、皮肤黏膜经受一定强度紫外线照射后就会产生皮肤泛红、瘙痒、丘疹、结膜炎等健康危害,重者会诱发皮肤癌变。紫外线消毒时产生的大量臭氧可导致感官刺激症状及呼吸系统疾病。

1.1.4 体位

频繁走动,站立时间延长及进行操作时的强制体位可引起静脉曲张、腰背疼痛等。工作人员长时间低头取材、切片、看片易导致颈、肩、腕关节的损伤[5]

1.2 化学性因素

病理科工作中需要使用较多化学试剂,其中有些是有毒化学试剂。常用的有毒化学试剂包括甲醛、二甲苯、丙酮、氨水、冰醋酸、甲醇及免疫组化显色剂的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剂等。

甲醛在病理科常用于标本的固定、储存,对上呼吸道、粘膜、眼睛、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研究显示:甲醛室内含量为0.1 mg/m3[6],有异味及身体不适;当浓度为0.5 mg/m3时,可引起流泪、流涕;当达到0.6 mg/m3时,可引起咽部烧灼感;浓度再高时导致咳嗽、气短、恶心、呕吐、哮喘等症状;浓度达到30 mg/m3及以上时,会致人迅速死亡[7]。甲醛对生殖系统也有损伤,低剂量长期接触甲醛可以导致女性月经紊乱[8],生育能力下降[9]。谢颖等[10]研究显示,甲醛可损伤精原细胞的DNA,诱发染色体突变,引起男性精子变异、变少,出现不孕不育或后代变异。甲醛对注意力、短时记忆、视感知、感知运动速度的准确性等均有一定影响[11]。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也不能忽视,研究表明,甲醛可引起机体免疫系统自稳功能破坏[12],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文育锋等[13]研究显示,甲醛对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功能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甲苯在病理科常用于组织透明、封片、切片脱蜡等工作流程[14]。研究显示,长期接触二甲苯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并有一定的肾脏、胚胎毒性[15-16]。张自强等[17]研究显示,二甲苯对小鼠脑组织有明显的损伤,且表现为剂量效应关系。

其它化学试剂:二氨基联苯氨(DAB)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反应产物是一种致癌的诱变剂,丙酮、冰醋酸、甲醇、氨水对人体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1.3 生物性因素

工作人员每天接触的病理标本中,存在各种病原体及致病微生物,如结核分支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乳头瘤病毒、梅毒杆菌、痢疾杆菌等。在对各种标本进行操作时,这些致病微生物可通过皮肤、眼、口、鼻黏膜等途径进入人体[2],被污染的地面、试验台、仪器等还会产生二次暴露接触。据报道,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HIV的比率达0.3%,医务工作者因职业接触感染HIV人数日益增多,已引起广泛重视。

1.4 心理性因素

病理诊断被誉为诊断“金标准”,病人及其家属对诊断的正确性、诊断的期限期望值较高,这对病理科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工作强度、业务量大、轮班等因素也会给病理科工作人员带来精神上的压力,长期处于这种高压力情况下极易引起职业心理性损伤,如血管紧张性头痛、原发性高血压、抑郁症等。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医疗机构内病理科统一管理、集中设置。病理科实验室根据医疗机构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细则规定,应达到BSL-Ⅰ、BSL-Ⅱ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取材室、标本室、技术室、细胞室等按BSL-Ⅱ实验室防护标准设计。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明确,有缓冲区及严格的消毒、核查制度。有独立的淋浴间和淋浴设备。

2.2 改善病理科工作环境 2.2.1 标本的管理

一般送检的标本需要侵泡在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保存,固定液配置后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处,保存时间不超过1个月。由于甲醛易挥发[18],因此,建议容器加盖,容器最好为磨口瓶,并将待检标本集中、密封保存,存放在专用通风橱内。有条件的病理科最好选用全封闭型脱水机以防止甲醛、二甲苯、甲醇等化学物质的挥发、扩散,条件一般的病理科可以在脱水机外加透明的封闭护罩,房间加强通风。

2.2.2 标本的检查及取材

规范技术操作行为,不直接用手接触刀片、针头,做到针头不回套帽,充分利用锐器盒分离针头。技术人员对固定过的标本进行巨检时,尽可能用流动水冲洗一会从固定液中取出的标本,既可以冲掉标本表面的甲醛溶液,又可以稀释残余的固定液,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取材结束后及时将剩余标本密封保存,避免甲醛挥发。

2.2.3 噪声及电磁辐射的防护

常用的仪器设备会发出各种轰鸣声,应对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报警声控制在40 dB以下[19]。规范操作人员行为,做到说话轻、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以减少噪音污染。年老体弱、孕妇等工作人员不适宜在污染严重的场所工作,应进行岗位调整。

2.2.4 控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常用吸附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活性炭、竹炭等都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陈培珍[20]等研究显示,粒状竹炭及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对甲醛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化学法是根据有害气体的化学性质,利用某些物质与有害气体产生反应生成无害物质或分解有害气体,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气体浓度的目的。目前常用的甲醛消除剂就是利用此原理。段惠敏[21]等研究显示,用亚硫酸钠、氯化铵按1:1摩尔配成1mol/L的混合液进行喷洒,可消除约70%的甲醛。用生物学方法,在室内种植绿色花草可降低空气中有毒物质,绿色植物可以使有毒气体通过自身代谢,转换为有机酸、氨基酸和糖等,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目的,吊兰、芦荟、虎尾兰对甲醛的吸收率在80%以上,菊花、常青藤、铁树等可以吸收二甲苯。此外,还可以用光催化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2.2.5 废弃物的处理

对各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常见的化学试剂废弃物为甲醛、二甲苯、乙醇等,分装各类废弃试剂,密闭瓶盖,用坚韧耐用黄色垃圾袋封装,外贴标签,注明废弃物产生的单位、重量、科室、种类、日期,由专门人员负责收集,并做好交接记录。废弃的标本、体液等废弃物封装后,定期进行焚烧处理。针头、刀片、破碎玻璃及金属等利器应直接放置于锐器盒内,并在达到2/3前转换,由专人送至医院医疗废物处理站。

2.3 关注工作人员心理健康

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定期开展户外活动,放松心情,缓解病理科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及精神倦怠[22],必要时定期安排心理疏导讲座,不断促进工作人员心理健康及工作积极性。

3 讨论

一直以来病理科诊断的正确率颇受关注,然而工作人员工作的环境及身心健康却往往被忽视,分析主要的原因为:客观上病理科设置不合理,工作面积狭小、通风设备落后,此外有些病理科、检验科不分,工作人员同时从事两种工作,增加了生物感染的机会;其次,主观上病理科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认知程度不足,对各暴露危害因素对机体产生的危害程度了解不够,标准预防意识差,缺乏危机观念。现对病理科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加以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有效防止各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23],保障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萍, 李晓梅. 病理科职业危险及防护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4): 264.
[2]
祁水琴, 平金良. 基层医院病理科职业危害的认知调查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5(33): 511-512.
[3]
邹兰英, 竺红宇, 任红兵, 等. 病理科工作环境的危害与自我防护[J]. 职业与健康, 2013, 29(7): 876-877.
[4]
张弘. 浅谈病理科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4): 271-272. DOI:10.3969/j.issn.1673-7555.2011.24.225
[5]
Gimeno D, Felknor S, Burau KD, et al. Organiz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ork related injuries among public hospital employees in Costa Rica[J].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Med, 2005, 62: 337-343. DOI:10.1136/oem.2004.014936
[6]
周中平, 赵寿堂, 朱立, 等. 室内污染检测与控制[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5-15.
[7]
吴娜.甲醛气敏元件研制及灵敏度特性研究[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8]
方光富. 室内甲醛的健康效应[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2, 20(3): 149-151. DOI:10.3969/j.issn.1007-1326.2002.03.025
[9]
Taskinen HK, Kyyronen P, Sallmen M, et al. Reduced fertility among female wood worker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J]. Am J Ind Med, 1999, 36(1): 206-212. DOI:10.1002/(ISSN)1097-0274
[10]
谢颖, 异义珍, 唐明德, 等. 甲醛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性[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3, 20(2): 84-85. DOI:10.3969/j.issn.1001-5914.2003.02.006
[11]
牛凤兰, 宋德峰, 吕喆, 等. 甲醛的毒性及预防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12): 2221.
[12]
潘绥, 郭维新, 李跃平, 等. 甲醛对人体超氧化物歧酶和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 中国职业医学, 2001, 28(1): 55. DOI:10.3969/j.issn.1000-6486.2001.01.029
[13]
文育锋, 姚应水, 王金权, 等. 甲醛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1, 20(3): 166-167. DOI:10.3969/j.issn.1002-0217.2001.03.005
[14]
夏娟, 夏勤, 刘智, 等. 医院病理科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26): 151-152.
[15]
马晓钟, 徐兵, 孙荣斌, 等. 居室内装修后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状况[J]. 检测分析及治理, 2009, 19(2): 390-391.
[16]
许真. 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健康效应[J]. 卫生研究, 2003, 32(3): 279-282. DOI:10.3969/j.issn.1000-8020.2003.03.032
[17]
张自强, 刘玉梅, 朱雪敏, 等. 二甲苯对小鼠脑组织损伤的研究[J]. 中国兽医杂志, 2014, 50(7): 78. DOI:10.3969/j.issn.0529-6005.2014.07.029
[18]
范卫, 周元陵, 金复生, 等. 医院病理科医师接触甲醛的健康影响[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6, 23(6): 466-468.
[19]
张星华, 徐遂转, 魏春玲, 等.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2, 11(1): 261.
[20]
陈培珍, 刘俊劭, 蒋慧华. 吸附法降低室内甲醛的研究[J]. 武夷学院学报, 2012, 31(2): 35.
[21]
段惠敏, 郭光美, 李淑芳. 室内空气甲酸消除剂研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2): 204-205. DOI:10.3321/j.issn:1001-0580.2006.02.039
[22]
闫晓燕, 肖虹. 浅谈病理科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10): 1179.
[23]
郭宏艳, 金惠琴, 安文文, 等. 对病理科职业危害的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3): 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