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
随着X射线影像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放射防护机房防护检测以及X射线机影像质量控制的检测也日益收到监管部门的重视。为了更好的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安全, 国家形成了监测点项目。武汉市也选取12家医疗机构对其机房、设备、人员进行放射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监测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的选择武汉市有放射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12家, 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5家、乡镇卫生院5家, 监测机房8类共42台X射线机设备以及放射工作人员151人的个人剂量情况。
1.2 仪器与方法 1.2.1 机房防护检测 1.2.1.1 仪器及布点采用检定期内的451P型X、γ射线巡测仪(2台)按照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进行检测评价。对机房的四面墙体、地板、顶棚、机房门、控制室门、观察窗、采光窗、管线洞口等关注点进行巡测, 检测点距机房墙体或防护门、窗的距离为300 mm, 距地面高度为1300 mm, 顶棚上方检测点距顶棚地面为1000 mm, 机房地面下方检测点距楼下地面为1700 mm。
1.2.1.2 周围剂量当量率的计算当仪器读数平均值≤MDL时, 检测结果为巡测仪(2台)的MDL即0.17、0.21 μSv/h; 当仪器读数平均值>MDL时, 检测结果=(仪器读数平均值-本底值)×校准因子×时间响应修正系数×管电流修正系数, 时间响应修正系数k=t/τ(t为此次检测用曝光时间、τ为451P型X、γ射线巡测仪厂家提供的曝光时间对应的固定值)、管电流修正系数=常用电流/检测用电流。
1.2.1.3 判定透视(连续出束时间应大于仪器相应时间)、CT机、牙科机和全身骨密度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应不大于2.5 μSv/h; 其余各类型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应不大于0.25 mSv; 此文中DR的年有效剂量估算值=全年拍片数×每次曝光时间×检测结果。
1.2.2 影像质量控制检测 1.2.2.1 仪器及适用标准采用检定期内的B-Piranha诊断水平剂量仪、检测工具箱、CT模体等按照标准《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 17589-2011)进行检测评价。
1.2.2.2 机器的检测项目摄影机的检测项目包括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输出量重复性、输出量线性、有用线束半值层、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照射野与影像接受器的偏离、有效焦点尺寸等指标; 透视机的检测项目包括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高对比度分辨力、低对比度分辨力、影像增强器系统的亮度自动控制; CT的检测项目包括诊断床定位精度、定位光精度、重建层厚偏差、CTDIW、CT值(水)、均匀性、噪声、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可探测能力、CT值线性。
1.2.3 个人剂量检测 1.2.3.1 仪器、监测对象及监测指标采用检定期内的RGD-6热释光剂量仪按照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GBZ 128-2016)进行监测评价。监测对象为此12家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 包括普通放射工作人员(含牙科)、介入工作人员。监测指标为人均年剂量当量Hp(10)。
1.2.3.2 剂量计佩戴方法及个人剂量当量Hp(10)的换算剂量计由我中心于每季度换发个人剂量牌前统一退火后装片准备、发放; 再将上个季度的剂量牌回收、测量。监测周期均为三个月, 全年共监测四个周期。普通放射工作人员要求在胸前佩戴一个个人剂量计; 介入工作人员要求在铅围裙内腰部附近、铅围裙外颈部附近分别佩戴一个个人剂量计。普通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当量Hp(10)=(仪器读数-跟随本底)×刻度因子; 介入工作人员有效剂量(E)按公式:E=0.5铅围裙内个人剂量当量Hp(10)+铅围裙外个人剂量当量Hp(10)进行估算。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X射线机机房防护检测结果本次对我市12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8类机房进行监测, 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44.9 μSv/h, 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最大年工作量300张/年、常用的曝光时间0.063秒计算:年有效剂量估算值=全年拍片数×每次曝光时间×检测结果=(300×0.063×44.9)/3600 s=0.24 μSv/a, 小于判定标准0.25 mSv; 最小值为仪器的最低探测下限即0.17 μSv/h。见表 1。
本次共监测机房防护点数482个, 总体合格率为100%;共监测影像质量控制指标306项, 总体合格率为98%, 其中仅有一家二级医院的同台X射线机的影像质量控制指标中有四项不合格, 因此二级医院的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96%。见表 2。
在X射线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中的不合格项分别为管电压指示的偏离、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4项, 均来自二级医院的一台X射线机(CR)。见表 3。
对这12家医疗机构的151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检测结果显示:乡镇级别医院和二级医院无从事介入工作的放射人员, 普通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均为0.25 mSv/a; 三级医院有41名介入人员, 介入工作人员有效剂量按公式:0.5铅围裙内个人剂量当量Hp(10)+铅围裙外个人剂量当量Hp(10)进行估算, 有效剂量(E)为0.23 mSv/a, 见表 4。
机房防护检测结果显示12家医疗机构的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年剂量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其中部分医院的CT机房、DR有漏射线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分别是:某三级医院的其中一个CT机房和某乡镇级医院的一个DR机房的机房门测点超出本底值, 两者均是机房门, 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因为大部分的机房门外设置的是检查等候区或室内通道, 有患者或公众人员驻留, 所以应加强管理, 引起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 由于CT、DR的机房门一般含有3个铅当量, 重量较重, 经常开关门会引起机房门闭合、机房门上松动问题, 另外新安装的机房门也会存在问题可能是因为提供放射防护的公司在安装门的技术上有所欠缺。
设备情况结果显示, 不合格项来自某二级医院一台CR的贡献, 与福州市[2]、北京市[3]同级别医疗机构比较发现管电压指示的偏离、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具有普遍性。此次检测的这台CR系北京万东2007年3月出厂, 拥有这台CR的单位为民营机构, 造成影像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医疗单位使用其他医院淘汰出来的设备, 或者是设备本身年代久远, 自身零部件出现问题所致。
此次监测点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介入人员主要来自三级医院, 但有介入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低于从事普通X射线机的放射工作人员, 原因可能是①介入人员虽佩戴了铅衣外的个人剂量牌, 但并没有参与介入工作, 没有经过X线的直接照射。②参与了介入工作, 但DSA上有铅吊链等辅助防护设施, 介入工作人员也认真而正确的佩戴防护用品, 使铅衣内、铅衣外的剂量经过新标准[1]公式修正后的有效剂量较低。
总之, 随着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在全国各个地区开始普及, 我们在做好机房防护的同时, 更应该注意到设备本身的性能质量, 医院需选择更优的设备, 我们的技术服务机构也应该收集设备厂家各方面的信息, 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院、设备、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 确保医用辐射安全。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128-2016,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
[2] |
王心韬, 施文华. 福州市医用X射线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结果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6): 626-628. |
[3] |
邓琳耀, 李石银, 周海伟, 等. 北京市二级以下医疗单位医用诊断X射线机性能现状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6): 633-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