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处
根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55号令)[1]的要求,“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第十一条)。”为了有效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质量,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定期组织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本工作通过对有关人员的一次培训、考核,分析他们在个人剂量监测中有关概念的认知水平,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前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发展情况。并就发现的问题,对个人剂量监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分析资料与方法收集、分析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于2015年5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的《外照射个人监测技术培训班》的有效考试卷,共106份。参试人员为全国从事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来自全国各省、地市级疾控中心和职防院所,部分来自各科研院校和社会机构。
根据对有关问题认知水平的不同将收集到的考卷进行分类,以能否正确区分和使用刻度因子和相对响应为主要原则,对作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案例:某一热释光测量系统在标准辐射场137Cs γ场辐照5 mSv后,测读值为568.8,本底测读值为26.8,问该测量系统的刻度因子Cf是多少?若该系统在N80标准辐射场的响应相对于137Cs γ标准辐射场的相对响应为1.30,请问:在测量N80辐照时剂量及测读值为386.5,本底测读值仍为26.8,若考虑能量响应,这时的照射剂量是多少?
2 结果及分析分类分析结果:收回的106份有效考卷中,该案例全部作答正确有30份,占比为28.3%。其余76份考卷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错误,如本底扣除,刻度过程和监测过程总正确率分别为97%和93%;刻度因子Cf计算,总正确率为93%;能量响应修正,总正确率为28.3%。
根据人员从业单位的性质,可分为卫生系统(其中又分为省级与市级两类)、科研院校和社会机构3大类,分类细分结果列于表 1。
![]() |
表 1 分类分析表 |
测量本底,指与监测剂量无关的本底辐射测量信号。在个人剂量监测中无论是刻度检定,还是开展个人剂量监测过程中,均应考虑并扣除测量本底值,从而更科学地开展个人剂量监测。根据表 1所列结果,刻度过程和监测过程的本底扣除,整体考核结果正确率均在90%以上,分别为97%和93%。表明,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个人剂量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本底问题的认识和修正有较好的理解和运用,总体上满足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人员业务水平的要求。
在本案例中,刻度因子是指测量系统的每单位测读值所对应的剂量值,单位为mSv/系统测读值,是拟测量值与系统测读值的直接纽带。根据试卷答题结果看,正确率为93%。少部分答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刻度因子的定义认识不正确,导致获得的刻度因子得到错误的量纲。
能量响应是描述探测元件特性的指标。由于空气比释动能到个人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是能量的函数,探测原件测量剂量相同而能量不同的γ射线时,会有不同测读值。考虑本考卷中的相对响应,应采用测读值与相对响应相除来计算得到相应结果。部分考卷答案未准确理解,试图将相对响应像刻度因子一样直接与测读值相乘得出剂量结果,导致错误。
考试结果整体上看,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从业人员的整体体业务素质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尤其是影响最终结果权重较大的能量响应修正这一环节,总体正确率仅为28.3%,大大影响了监测结果的正确性,应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相关业务培训,促使其掌握修正的含义与运用。本项考核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正确率,科研院所优于卫生系统,社会机构最低。表明应进一步加强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尤其要注意覆盖社会机构的从业人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S].2007-03-23.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 207-2016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