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7, Vol. 26 Issue (3): 309-311, 315  

引用本文 

林海辉, 杨宇华, 谭展, 谭光享. 2014年广东省CT机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3): 309-311, 315.
LIN Hai-hui, YANG Yu-hua, TAN Zhan, et al. Analysis of Testing Results for Appli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of CT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7, 26(3): 309-311, 315.

基金项目

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09)

通讯作者

杨宇华, Email: 13925003634@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2-25
修回日期:2017-04-20
2014年广东省CT机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分析
林海辉 , 杨宇华 , 谭展 , 谭光享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评价所, 广东 广州 510300
摘要目的 对2014年我省274台CT机性能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新标准运用下我省CT机的使用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CT性能检测模体、CT剂量仪及配套的长杆电离室,按照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的要求对CT机进行影像质量保证检测。结果 通过对274台CT机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分析可知,210台进行状态检测,10项指标全部合格的有198台,合格率94.29%;64台进行验收检测,11项指标全部合格的有61台,合格率95.31%。结论 广东省CT质量保证检测结果总体令人满意,其合格率高于其它省市,但仍需加大宣传,提高CT应用质量保证,确保广大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CT    质量保证    检测    指标    分析    
Analysis of Testing Results for Appli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of CT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4
LIN Hai-hui , YANG Yu-hua , TAN Zhan, et al

1972年,亨斯菲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第一台仅用于颅脑检查的CT。从此,CT在医学临床上便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被视为“开创了医学诊断的新纪元” [1]。随着科技、医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T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已从第一代只放置1~2个探测器发展到第五代可快速扫描的多排螺旋CT,其运用也越来越普及,从省、市、县(区)医疗机构,以至到镇一级医疗机构都相继配置CT。由于CT的普及,性能指标是否合格或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对其进行验收或定期检测是必要的。同时,其性能检测结果也关系到CT临床影像质量、诊断效率及患者是否接受过高受检剂量等问题。为此,在CT技术更新的背景下,我国于2012年5月1日正式实施了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新标准[2],代替了GB/T 17589-1998《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为了解新标准实施后广东省CT机应用质量保证现状,本文对广东省2014年274台CT机性能检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1 仪器与方法 1.1 仪器

瑞典RTI公司生产的Solidose400型剂量仪、美国模体实验室Catphan500 CT体模、76-414型剂量模体、WDCT型长杆电离室、水平仪及标定刻度钢尺。

1.2 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规定的检查项目、要求及其检查方法,对使用中CT机进行状态检测,新装CT机进行验收检测。

1.3 对象

广东省2014年监测的210台使用中CT机和64台新装CT机。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

1.5 质量控制

① 参加国家对放射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或续展考核,考核结果均合格。②测量仪器每年由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一次。③技术人员上岗前经培训,考试合格才上岗。

2 结果 2.1 CT的基本情况

表 1

表 1 2014年广东省检测的274台CT基本情况表
2.2 检测结果 2.2.1 不合格项指标

274台CT中,对使用中的210台进行了质量保证状态检测,新装的64台进行了质量保证验收检测。210台使用中CT机,10项检查指标均合格的有198台,合格率达94.29%。在不合格的12台机中,有2台单排螺旋CT的高对比分辨力(高对比算法)不合格,定位精光度不合格的有7台,诊断床定位精度定位不合格的有1台,CT值线性不合格的有2台,具体情况见表 2。64台新装的CT检测的指标共11项,比使用中的CT检测多了扫描架倾角精度这1项指标,11项检测指标均合格的有61台,合格率达95.31%。在不合格的3台机中,有2台有2项不合项指标,且2台的不合格项指标均为CTDI加权剂量指数与高对比分辨力(高对比算法),另1台机的不合格项指标为定位光精度,具体情况见表 3

表 2 2014年广东省210台在用CT机质量保证状态检测结果

表 3 2014年广东省64台新装CT机质量保证验收检测结果
2.2.2 CTDIW剂量指数

210台使用中的CT机,加权剂量指数的均值为(40.12±5.18)mGy,该指标合格率达100%,但其中有3台在合格临界值水平,CTDIW在49.7~50 mGy之间,另外有8台CTDIW检测值在30 mGy以下。64台新装的CT机中,加权剂量指数验收合格率为96.88%,其中有2台不合格CT加权剂量指数均与厂家说明书指标相差达-20%;另有9台在合格临界值水平,剂量指数均与厂家说明书指标相差-9.7%~-10%的有6台,相差9.7%~10%的有3台。

2.2.3 图像性能指标

210台使用中的CT机与64台新装的CT机图像性能检测项目是相同的,共7项指标。新CT性能指标评价标准较使用中的CT性能指标评价标准更为严格。图像性能指标主要包括水CT值、噪声、均匀性、重建层厚偏差、低对比可探测能力、高对比分辨力、CT值线性。在274台设备中,水CT值、噪声、均匀性、重建层厚偏差、低对比可探测能力、高对比分辨力(常规算法)这些项指标都比较好,合格率达100%。CT值的线性检测为新标准增加的项目,本次检查的结果大部分设备的CT值线性指标状态还是较佳的,仅2台使用中的CT值线性为102和240,超过了国家标准值60。高对比分辨力和低对比可探测能力是CT机性能指标中两个较为重要的指标[3-4],任何一项不合格都影响到临床的诊断。此次检测结果有2台新机的高对比分辨力(高对比算法)为9 Lp/cm与10 Lp/cm,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验收水平11 Lp/cm以上。同时,也有2台使用中的CT的高对比分辨力(高对比算法)为7、9 Lp/cm,达不到国家标准值10 Lp/cm以上。

2.2.4 机械指标

机械指标包括定位精光度、诊断床定位精度、扫描架倾角精度三项。本次不合格指标主要集中在定位精光度,与标准相比,偏差最小的有2 mm, 最大的有17 mm。

3 讨论

CT影像质量保证是由医用物理学、现代电子学、辐射防护学与诊断放射学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的一门新技术[5]。其主要目的是能及时了解CT的性能状况,确保其各项指标的准确性,以减少其医疗应用过程中的误诊、漏诊以及检测差错的发生,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从而达到服务质量的满意及最佳的医疗效果。新标准实施中明确规定:①X射线诊断设备安装完毕或重大维修后,为鉴定其影响影响质量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约定值应进行验收检测;②为评价设备状态,通常一年应进行一次状态检测;③为确定X射线诊断设备或在给定条件下形成的影像相对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仍符合控制标准应进行稳定性检测。

本次是在新标准实施后对广东省CT应用质量保证的检测,使用中的CT合格率达94.29%,新装CT合格率达95.31%,结果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其合格率均高于其它省市[6-8]。这主要是2011年12月31号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后,广东省先后进行了全省放射诊疗专项整治督导检查,这使得各医疗单位对于医用影像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得到重视。另一方面,我省每年进行两到三次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的评审工作,对使用不规范,设备使用不合格的进行了通报。同时,我省在大型设备配置管理方面也严控把关,更新一台报废一台,新购一台验收一台。再者,我省技术服务部门结合临床运用定期开展CT机影像质量控制培训办班,大大提高了医疗单位的临床诊疗技术及对设备的维护。随着患者增多,我省有的二手设备或陈旧的CT已不能满足临床的诊疗要求或需求,这使得一大部分二手或陈旧设备被淘汰,从而购置了新的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应用质量保证。

对于CT辐射剂量,其与图像质量密切相关, 随着辐射剂量增加, 较多的光子到达探测器, CT图像更加清晰[9]。当然也不能随意降低剂量扫描, 盲目地降低照射剂量会增大噪声而影响图像质量, 无法满足诊断要求。在目前所有X射线诊断设备中,CT产生的辐射剂量可以说最大,所以患者受照剂量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儿童患者,其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是成人的10倍[10]。本次检查的CTDIW剂量指数检测结果尚存在一些问题,64台新机有2台不及格及9台在合格临界值范围的,应当与工程师联系,对设备进行重新调试,使其剂量处于最佳状态。同样,对于使用中剂量偏高的,应当适当调低;剂量偏低的,应当适当调高或评估是否为CT机球管老化的问题,最好的调试水平应与厂家说明书指标相比较,相差在±15%以内[2]。同时,我们知道CT的辐射剂量与kV和mAs等参数有关,操作者选择合适的参数也是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和受照风险的有效方法。

从本次检测结果看,我们也可看到在不及格指标中大部分是定位精光度等机械参数指标,这些指标往往容易被忽视,比如设备定位激光灯及机架在新安装或设备维修后,工程师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准。机械指标的偏差,往往也能导致临床诊断上的漏诊、误诊。特别在肿瘤科中,CT作为模拟定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肿瘤的精确定位,可大大提高肿瘤靶区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所受剂量[11]

总的来说,对于全省CT应用质量保证,医疗单位应加强自身定期校准,监管部门仍应加大宣传,引起医疗单位的重视。同时,对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给予支持,继续开展临床与性能检测技术提高培训班,宣贯有关法律、法规,定期进行设备性能检测,提高CT应用质量保证,确保广大患者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战存, 王立军, 吴继光, 等. CT技术发明的历史回顾[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9(3): 28-33. DOI:10.3969/j.issn.1004-9398.2008.03.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17589-2011,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3]
格日勒满达呼, 王成国, 哈日巴拉, 等. 内蒙古西部CT机影像质量保证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2): 192-192.
[4]
李庚, 高关心, 夏慧琳. CT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1): 7-9.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0.01.003
[5]
赵兰才, 张丹枫. 放射防护实用手册[M]. 济南: 济南出版社, 2009: 285-286.
[6]
马桥, 刘德明. 四川省CT机质量控制与辐射防护检测结果分析[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5, 30(3): 161-163.
[7]
王新明, 朱维杰, 韩浚, 等. 北京市80台放射诊断设备性能检测与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1): 28-31.
[8]
牛振, 张继勉. 天津市CT机使用质量控制检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3, 29(18): 2397-2398.
[9]
王道庆, 戚元刚. 优化CT扫描方案, 降低患者辐射剂量[J]. 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2): 187-188.
[10]
Bertell R, Ehrle L H, Schmitzfeuerhake I. Pediatric CT research elevates public health concerns:low-dose radiation issues are highly politicize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 2007, 37(3): 419-439. DOI:10.2190/7841-2700-348T-041X
[11]
贾明轩, 邹华伟, 聂海峰, 等. CT模拟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探讨[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2, 11(1): 21-22. DOI:10.3760/j.issn:1004-4221.20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