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7, Vol. 26 Issue (1): 75-77  

引用本文 

李少婷, 董博文, 刘少辉. 放射性物质运输辐射事故应急演习的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1): 75-77.
LI Shao-ting, DONG Bo-wen, LIU Shao-hui. Discussion on Radiation Accident Emergency Drill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Transport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7, 26(1): 75-7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8-23
修回日期:2016-10-16
放射性物质运输辐射事故应急演习的探讨
李少婷 , 董博文 , 刘少辉     
湖北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目的 提升辐射应急能力,考验辐射应急管理体系。方法 描述湖北省2015年由省政府组织,环保、公安、卫生、宣传等多部门联合举行的重大辐射事故演习,剖析情景设计、部门职责与分工、应急装备、处置过程等环节,对演习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结果 演习严格执行了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全面验证了湖北省核与辐射应急体系。结论 提出各级政府应尽快建设辐射事故应急体系,出台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重视应急能力的建设和提高,加强事故期间舆情的应对。
关键词放射性物质    演习    辐射    
Discussion on Radiation Accident Emergency Drill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LI Shao-ting , DONG Bo-wen , LIU Shao-hui

2009-2011年,全国共发生辐射事故51起,平均每年发生17起,多数为一般事故级别[1]。51起辐射事故均发生在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以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失控事故为主。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置影响辐射环境安全的突发事件,检验环保、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对突发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组织协调以及协同作战能力,由湖北省环保厅牵头,省政府组织了2015年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全面提升了湖北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辐射事故应急演习情景设计 1.1.1 辐射事故应急演习场景

放射性物质运输是工业、农业、医疗、科研、军事等领域核能和核技术利用中的一项必然活动[2]。根据世界核协会2016年1月的数据,全世界放射性物质运输货包数量每年估计为2000万件[3]。其中绝大部分是含有少量放射性的放射性药品、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样品、试验和计量源,残留放射性废物和含有放射性的日用品。乏燃料和高放废物等含有大量放射性的物品的运输只占很小的份额。

本次演习假设以某运输放射性废物(含137Cs的货包)和放射源192Ir(活度为3×1012Bq)的卡车在运输途中撞车后翻车,车载集装箱脱落翻滚后破损,放射源从源罐脱落、放射性废物散落发生放射性污染为背景。

1.1.2 辐射事故等级

由于192Ir(活度为3×1012Bq)属于Ⅱ类放射源,该辐射事故为重大辐射事故。根据《湖北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启动湖北省二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

1.2 部门职责与分工

环保部门组成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和放射性物质收贮工作,编制监测方案和收贮方案,开展辐射事故现场处置后的恢复性监测工作。

卫生部门组成应急救援组,负责将事故伤者抬离现场并救治;根据辐射物质的种类、危害特性,指导个体防护;根据情况提出保护公众和辐射工作人员健康的措施建议;对受辐射事故影响人员进行剂量估算并实施应急救援,对现场人员进行放射性检测、医学救治及心理干预。

公安部门组成安保警戒组,负责辐射事故现场警戒与封闭、安全保卫、交通管制、治安秩序维持、人员疏散转移工作。

宣传部门组成舆情信息组,负责媒体记者、网络舆论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引导工作;收集辐射事故相关的资料信息,并汇总网监部门收集到的有关辐射事故的网络、社会信息报道,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拟定应急事故公告;拟定事故信息,及时报告事故情况;拟定新闻通告,及时应对新闻媒体和公众的提问。

1.3 应急装备

应急装备是应急处置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场处置组携带车载NaI谱仪(γ剂量率量程范围:1 nSv/h~1 Sv/h;γ能谱能量范围:30 keV~3 MeV)、车载高压电离室(量程范围:1 nSv/h~1 Sv/h)、便携式γ谱仪、长杆γ剂量率仪(量程范围:0.01 μSv/h~10 Sv/h))、α、β表面沾污仪、便携式α/β计数器、气溶胶采样器、测距仪、警戒绳、标志旗、收贮桶等设备设施进入现场。应急救援组携带α、β表面沾污仪、洗消设备进入现场。应急现场使用的辐射巡测仪、表面污染仪等探测仪器在使用前一定要用塑料薄膜包裹,只把探测窗口露出,以防这些仪器被放射性物质沾染,因为一旦受到沾染日后很难完全去除,影响仪器使用[4]

2 结果

安保警戒组将事故外围区域进行警戒与封闭,现场处置组和应急救援组进入事故区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1 放射源搜寻

由于情景设计放射源192Ir与放射性废物混运,放射源192Ir的活度较高,潜在危险性大,因此搜寻放射源并妥善收贮是首当其冲的环节。

2.1.1 巡测

首先用车载高压电离室巡测γ辐射剂量率、车载NaI谱仪巡测γ能谱,根据巡测结果制定搜源方案。根据监测数据在γ空气吸收剂量率最大的位置做好标记,设置事故现场监督区出入口并做好标识,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缓冲区的位置并设置监督区与缓冲区的通道。随后使用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进行样品采集。

2.1.2 地面搜寻

监测人员从三个不同角度向事故车辆方向推进,γ空气吸收剂量率约为15 μGy/h的位置确定为控制区[5],插上标志旗。在推进过程中,用望远镜对事故车辆及其周围进行观察,确认放射源是否裸露在外面;发现疑似放射性物质,用标志旗做好标记继续推进,待放射性废物搜寻过程中对其进行确认,之后继续推进。γ空气吸收剂量率约为100 μGy/h的位置确定为限制区[6],插上标志旗。之后根据辐射防护“三原则”,由监测人员用长杆γ剂量率仪轮番向前推进搜寻,直至最终确定放射源的准确位置,并插上标志旗。所有人员撤离至缓冲区。

2.2 放射源收贮

收贮人员携带便携γ剂量率仪、α/β表面沾污仪、储源罐、长柄夹具、擦拭纸等设备进入现场。收贮前,收贮人员先在空地模拟放射源收贮动作,以确保收贮工作的顺利进行。由2名工作人员快速将储源罐抬到距放射源约6 m的位置,并退回到安全警戒线之外。1名工作人员持长杆夹具将放射源夹起放入储源罐,另1名工作人员此时需要对放射源的信息进行拍照,以确认是否与失控的放射源相吻合。放射源收贮完毕后,用γ剂量率仪从远距离测量储源罐附近的γ剂量率,用擦拭法测量储源罐表面的β表面沾污数据,确保放射源已安全收贮。

2.3 放射性废物搜寻

监测人员携带长杆γ剂量率仪、α/β表面沾污仪和便携式γ谱仪等仪器设备进入事故区域,对事故区域进行监测排查,将放射性废物及受污染的地表进行标记。随后对事故车辆进行测量,确认事故车辆是否受到沾污。

2.4 放射性废物收贮

收贮人员携带γ剂量率仪、α/β表面沾污仪、长柄夹、铁锹、放射性废物桶、擦拭纸等进入事故区域,先将货包和散落的放射性废物收入放射性废物桶中,再对货包和放射性废物散落区域进行表面沾污测量,发现地表被沾污时,用铁锹铲起装入放射性废物桶中,直至沾污土壤全部收贮。放射性废物收贮完毕后,对放射性废物桶进行γ剂量率和β表面沾污测量。

2.5 环境复测

由于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已妥善收贮,用车载高压电离室巡测γ辐射剂量率、车载NaI谱仪巡测γ能谱对事故区域进行巡测;气溶胶复测在事故区域的上风向布置对照点,下风向布置监测点,样品采集后使用便携式α/β计数器进行总α、总β分析;采集表层土壤,进行处理后,进行总α、总β分析。

2.6 人员检测及去污洗消

卫生部门组成的应急救护组对现场参与处置的所有人员进行检测,确定放射性核素污染类别和水平,对可能受到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洗消。同时还应对进入过现场的车辆装备进行洗消。在洗消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对洗消的废水进行回收,防止渗入土壤、流入下水道、江河湖海[7]

2.7 舆情应对与心理干预

舆情信息组收集网上舆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故处理进展。应急救护组与受事故影响的人员进行沟通和心理干预。

3 辐射事故应急演习总结与探讨 3.1 总结

本次演习是省、市、区三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共同完成的一次多层级、多部门、全要素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习。演习严格执行了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全面验证了湖北省核与辐射应急体系,充分展示了湖北省这些年在核与辐射应急能力建设的成果,反映了环保、公安、卫生、宣传、气象等部门的应急意识和协同应对能力,全面检验了应急状态下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和舆情应对。本次演习还使用了车载NaI谱仪、车载高压电离室等装备,运用了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调度平台。

3.2 讨论 3.2.1 建设应急体系

辐射事故处置涉及部门较多,因此要建立政府层面的常设机构,而不是某个部门层面的机构,由政府层面的机构协调各方面工作[8]。发生辐射事故时根据辐射事故的级别由人民政府成立指挥部统一指挥。国务院449号令要求县级、地(市)和省级都应有相应的预案,并且要与本辖区内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使用的规模及类型相适应。因此各级政府要应尽快出台《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辐射事故,能够按照预案的要求履行职责。目前,省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都已出台,但是地市(州)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尚未全部出台。

3.2.2 提升应急能力

根据辐射防护三原则,为尽量减少对工作人员不必要的照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γ相机、机器人等装备搜寻和收贮放射源。“福岛”事件后,环保部加大了辐射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在对各省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能力评估时,也将大体积巡测谱仪、就地γ谱仪、放射源搜寻等操作纳入了现场核查细则。核与辐射应急监测与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性监测一并纳入到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体系[9]。南京“5.9”重大辐射事故中,指挥部调用了上海环保部门的γ相机,协调省军区机器人进行精确定位,参加应急处置人员受照剂量范围为0.18~7.64mSv,集体剂量为25mSv[10],满足《电离辐射防护预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剂量限值的规定。

3.2.3 重视舆情应对

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对非常重要,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舆情应对不亚于现场处置的重要性。2009年河南开封杞县利民辐照厂发生一起卡源事件,尽管卡源事件对周围环境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但持续2个月余的处理过程却导致杞县部分群众离开家园。在与受访者沟通中,发现由于政府没有及时告知公众有关60Co事件的信息,在前期处理这起事件时,忽视当地群众的感受和疑惑是导致当地群众对政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11]。发生辐射事故时,政府部门应当主动应对,主动公开事故相关信息和处理过程。及时、公开、透明、科学的信息发布、公众沟通、心理干预对排解公众心理恐慌、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12]

3.2.4 加强应急演练

近年来,各省积极开展省级辐射事故应急演练,以演代训,但各省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能力强弱梯度十分明显。近期举办过大型活动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在针对性强化应急能力的情况下均具备基本型和增强型应急监测能力;有核省份,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已将应急演练常态化,也都具备基本型和增强型应急监测能力。而无核设施省份,普遍缺乏增强型应急监测能力[9]。因此,各级政府应贯彻“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核应急管理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1]
彭建亮, 陈栋梁, 王晓涛, 等. 2009-2011年全国辐射事故调查[J]. 中国职业卫生, 2014, 41(4): 470-475.
[2]
李国强, 张建岗, 王学新, 等.放射性物质公路运输事故率初探[A].辐射防护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年.
[3]
[4]
付熙明, 袁龙. 核与辐射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技术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3): 277-28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6]
IAEA.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Generic procedures for assessment and response during a radiological emergency[R]. IAEA-TECDOC-1162, Vienna, 2000.
[7]
招泳州, 邵建章. 辐射事故处置分析[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3, 30(1): 57-60. DOI:10.3969/j.issn.1672-2396.2013.01.014
[8]
范磊, 张平, 刁端阳, 等. 放射源运输辐射事故应急演习的分析和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3): 327-328.
[9]
黄国夫, 杨维耿, 张瑜, 等. 辐射环境监测能力评估[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24(1): 5-7. DOI:10.3969/j.issn.1006-2009.2012.01.002
[10]
刁端阳, 韦正.南京"5.9"重大辐射事故的应急与处置[A].第三届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4年.
[11]
雷翠萍, 程晓军, 张钦富, 等. 河南省杞县60Co卡源事件居民认知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1, 31(2): 138-14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1.02.006
[12]
苏旭, 秦斌, 张伟, 等. 核与辐射突发时间公众沟通和媒体交流与信息发布[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2, 32(2):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