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7, Vol. 26 Issue (1): 102-104  

引用本文 

肖新广, 程晓军, 田崇彬. 某医院放射卫生防护检测及个人剂量结果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7, 26(1): 102-104.
XIAO Xin-guang, CHENG Xiao-jun, TIAN Chong-bin. Defection of Radiation Profetion an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ose in a Hospital[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 2017, 26(1): 102-104.

通讯作者

程晓军, Email:hnfsws@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9-25
修回日期:2016-12-03
某医院放射卫生防护检测及个人剂量结果分析
肖新广 1, 程晓军 2, 田崇彬 2     
1. 郑州市中心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2.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改善工作人员防护条件,降低受照剂量提出防护建议。方法 查阅某医院2014年度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2014年度所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为0.51 mSv,其中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较高,分别为1.03 mSv和0.68 mSv,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较低,分别为0.41 mSv和0.50 mSv。结论 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采取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护设施防护、适当减少工作时间(轮岗和增加操作人员)等方法和措施,有效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关键词放射诊疗    放射防护    个人剂量    
Defection of Radiation Profetion an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ose in a Hospital
XIAO Xin-guang 1, CHENG Xiao-jun 2, TIAN Chong-bin 2

近年来,随着各级医疗机构放射防护条件的改善,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呈逐年降低趋势,但不同放射诊疗科目的个人年有效剂量仍有较大差别,有的甚至超过了调查水平和年剂量限值[1-2]。为了解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选取某三甲医院为调查对象,查阅2014年度全院放射诊疗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改善放射工作环境、降低人员受照剂量提出防护建议。

1 仪器和方法 1.1 检测(监测)仪器 1.1.1 放射防护检测仪器

(1) FD-3013H型智能化X-γ辐射仪(上海申核电子仪器有限公司),451P型散漏射线巡测仪(美国卡迪诺),以上仪器均经国家计量部门检定;(2)30 cm×30 cm×30 cm放疗水箱,30 cm×30 cm×20 cm水模体。

1.1.2 个人剂量监测仪器

(1) 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防化研究院),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在有效期内使用;(2)PTW-Freiburg型精密程序退火炉(德国PTW公司);(3)GR-200A型LiF(Mg, Cu, P)热释光探测器(北京防化研究院)。

1.2 检测(监测)评价方法 1.2.1 放射防护检测评价方法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1.1-2007)[3]、《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26-2011)[4]、《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21-2002)[5]、《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6]和《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7]进行检测评价。

1.2.2 个人剂量监测评价方法

热释光剂量法。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8],监测周期为3个月。介入工作者和核医学核素操作人员铅衣内、外各佩戴一枚热释光剂量计,铅衣内、外两个剂量计采用ICRP 120号出版物[9]规定的方法,用公式:[Hp(10)=0.5×(铅衣内侧剂量)+0.025×(铅衣外侧剂量)]计算工作人员深部剂量当量Hp(10)。若只在铅衣外佩戴一枚剂量计,则按公式:Hp(10)=(铅衣外侧剂量)/21[9]计算工作人员深部剂量当量。其余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左胸前佩戴剂量计。全年4个周期监测结束后,将深部剂量当量转换为有效剂量,统计并报告年有效剂量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该医院放射科、核医学科、放射治疗科和介入手术室的放射防护设施齐全,医院为放射工作人员配备了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铅橡胶围裙、颈套、帽子、手套,铅防护眼镜和携带式剂量报警仪等,并按要求开展了个人剂量监测。

2.2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工作人员防护区放射防护检测结果(表 1)
表 1 某医院2014年放射诊疗场所工作人员防护区放射防护检测结果

表 1可看出,除核医学无国家标准要求外,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但个别检测点周围剂量当量率处于较高水平,比如核医学工作人员在注射时手部剂量率可达4100 μSv/h,介入工作人员透视防护区最大可达210 μSv/h。

2.3 不同工种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表 2)
表 2 某医院2014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2007年部分省直医院监测结果比较

表 2可看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监测结果中,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较高,X射线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较低。放射治疗1名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达9.16 mSv,经调查是摆位时误留机房,操作人员开机误照所致。与河南省2007年部分省直医院平均水平相比,除X射线影像诊断外,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有所降低,但只有放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5,P<0.05)。

3 讨论

放射诊疗设备及操作放射性核素会对放射工作人员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此,放射防护设施屏蔽效果以及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随着《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和落实以及医疗机构对放射防护的逐步重视,医疗机构放射防护条件在逐步改善,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也在逐年降低。但由于放射诊疗需求的增加以及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等放射诊疗科目的防护特殊性,仍有一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心血管介入诊疗因其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放射工作人员多角度、长时间观察,曝光量大,且无菌条件下操作,难以形成固定的防护,故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高于其他类型的放射诊疗科目,赵红枫,等[10]的研究表明,部分介入程序会使局部手部剂量超过皮肤年剂量当量的上限500 mSv;李文炎等[11]的研究表明,部分第一术者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估算值有些可能或者已经超过20 mSv。本次调查的这家三甲医院虽然防护检测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但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透视防护区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可达210 μSv/h;核医学工作者的手部辐射剂量率最高可达4.1 mSv/h,最大年有效剂量也达4.82 mSv,接近5 mSv的调查水平[8]。因此,坚持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不断改善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条件,降低其受照剂量仍是今后放射防护工作的重点。

对于介入放射学来说,放射防护主要依靠床旁防护和个人防护。王智廷,曹国全,缪妙等[12]的研究表明,对于介入工作者,床旁防护屏可有效减少操作者所受剂量,但相比较而言,床旁防护屏对第一术者的防护更为有效,实际操作中更要注重加强对第二术者的防护工作,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7]对介入放射学操作需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也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必须配备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铅防护眼镜,选配铅橡胶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必须配备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和床侧防护屏,选配移动铅防护屏风等辅助防护设施。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些防护用品和设施,同时配合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的防护手段,有效降低个人受照剂量[13]

而对于核医学工作者,有可能接受较大辐射剂量的环节主要是分装和注射。在进行分装、注射操作时,工作人员应提高熟练程度以减少操作时间,并使用适当的辅助屏蔽设施[14],尽量减少受照剂量。当工作量较大时,可采取轮岗、增加操作人员数量等措施以减少受照剂量。

本次调查还发现,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放射治疗科1名工作人员发生误留误照现象,虽然年有效剂量未超过年剂量限值,但也为医院今后的放射防护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放射工作人员应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文化素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放射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程晓军, 田崇彬, 楚彩芳, 等. 河南省2003-2007年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调查[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3): 310-312.
[2]
许潇, 卢丽丽, 王成国. 2004-2014年内蒙古地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6, 36(2): 138-14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6.0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6-2011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0-200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1-2002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S].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201.1-2007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 一般原则[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9]
ICRP.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Cardiology[P]. ICRP Publication 120. Ann. ICRP, 2013, 42(1): 76-77.
[10]
赵红枫, 岳保荣, 尉可道. 介入放射学程序中职业人员手部受照剂量研究状况[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3, 33(2): 218-22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3.02.029
[11]
李文炎, 刘庚, 岳保荣, 等. 介入放射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剂量估算的研究进展[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5, 35(12): 957-96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5.12.017
[12]
王智廷, 曹国全, 缪妙, 等. 床旁防护屏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对不同操作者的防护作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5, 35(9): 709-712.
[13]
胡盼盼, 卓维海, 孔燕, 等. 铅眼镜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防护效果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4, 34(12): 927-930.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4.12.014
[14]
李永兴, 戴富友, 赵艳芳, 等. 床旁防护屏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对不同操作者的防护作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5, 35(7): 542-543.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5.0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