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6, Vol. 25 Issue (5): 537-53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5.012

引用本文 

田青香, 冯泽臣, 王宏芳, 武胜彦, 孔玉侠, 赵刚, 宋林, 万玲. 2014年北京市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中异常剂量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5): 537-538.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5.01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2-27
修回日期:2016-06-03
2014年北京市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中异常剂量分析
田青香 1, 冯泽臣 2, 王宏芳 2, 武胜彦 2, 孔玉侠 2, 赵刚 2, 宋林 1, 万玲 2     
1.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013;
2.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原因, 保证报告值的准确可靠。方法 对单次监测结果超过记录水平的人员发放《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超记录水平核查登记表》。结果 2014年度共计252人次个人剂量异常, 其中从事诊断放射学工作的占47.2%, 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占25.4%, 从事工业探伤的占15.1%。大部分异常剂量在5 mSv以下, 占65.9%;在5~10 mSv范围, 占26.2%;大部分的剂量异常并非实际受照。导致剂量异常的原因主要有剂量计佩戴不规范, 工作量大、接触射线时间长, 以及操作不规范等。结论 加强防护知识培训,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个人剂量    监测    异常    

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要佩戴个人剂量计, 并按时进行监测。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1-2]。在对北京市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过程中, 经常发现有的监测结果超过记录水平。为了保证监测结果能真实反映放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 我们对每一个异常结果都进行详细调查, 确定其真实性, 并引起放射卫生监管部门及放射工作人员的重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人剂量实验室监测结果中超过记录水平的人员为调查对象, 共252人次。

1.2 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3, 4-5], 放射工作人员将个人剂量计佩戴于左胸前, 佩戴周期为90天, 每个周期测量值中超过1.25 mSv为超记录水平。对超记录水平的人员发放《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超记录水平核查登记表》, 调查其原因。汇总后对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超记录水平人次占总监测人次比例

2014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监测45 206人次, 其中超过记录水平的有252人次, 占总监测人次的0.6%。

2.2 超记录水平职业分布

从调查结果看, 从事诊断放射学的人次最多, 为119人次, 占核查总人次的47.2%;其次为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 为64人次, 占核查总人数的25.4%;工业探伤为38人次, 占15.1%;核仪表有10人次, 占4.0%;射线分析仪和放射治疗各为3人次, 分别占1.2%;核医学为2人次, 占0.8%;其他类13人次, 占5.2%。见表 1

表 1 2014年北京市个人剂量超记录水平人员职业分布
2.3 超记录水平原因

经过调查发现, 造成超记录水平的主要原因为剂量计佩戴不规范, 其次为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 还有工作量大、近距离接触源、机房防护不足等。剂量计佩戴不规范有如下几种:剂量计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剂量计佩戴于防护用品外及内外混戴、佩戴剂量计自身接受放射性体检、佩戴过期剂量计、多人混戴等。操作不规范的有:介入术中未佩戴防护用品、剂量计被水浸、错把实验用剂量计交回、剂量计被打开、在加速器迷路被照射等。其中剂量计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的人员较多, 有109人次, 占43.3%;其次是剂量计佩戴于防护用品外及内外混戴的有38人次, 占15.1%;剂量计被水浸, 有31人次, 占12.3%;佩戴剂量计自身接受放射性体检的有17人次, 占6.7%;佩戴过期剂量计的有10人次, 占3.9%;多人混戴的有2人次, 占0.8%。工作量大造成剂量异常的有6人次, 这些主要是介入放射工作人员, 因为介入手术时间长, 且近距离接触射线; 有1例是维修含源装置, 操作时需打开含源设备, 近距离进行维修, 持续时间也较长; 有10人次为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扶持受检患者。有1人次为机房防护不足, 为某卫生院普通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 经过现场调查、检测, 令其加强机房防护后, 没再出现剂量异常情况。见表 2

表 2 2014年北京市个人剂量超记录水平原因
2.4 剂量分布

从剂量分布范围来看, 超记录水平人员中单个监测周期剂量大多数在1.25~5 mSv, 有166人次, 占65.9%;在5 mSv~的有66人次, 占26.2%;在10 mSv~的有7人, 占2.8%;在20 mSv~的有3人次, 占1.2%;在> 100 mSv范围的有10人次, 占3.9%。经调查, 单个周期剂量在10 mSv~的7例中, 有3例是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剂量计佩戴于防护用品外, 2例是剂量计被水浸, 1例是佩戴剂量计接受放射性体检, 1例通过现场调查、检测发现机房防护不足; 剂量在20~100 mSv的3例中, 其中2例是剂量计留置于机房内, 1例是佩戴剂量计接受放射性体检; 在大于100 mSv的9例中, 有6例是剂量计留置于机房内, 2例是剂量计被水浸, 1例是近距离维修含源装置。见表 3

表 3 个人剂量超记录水平人员剂量范围的人次分布
3 讨论

通过对2014年个人剂量监测超记录水平原因的调查分析, 造成高剂量的原因为:一是工作量大, 接触射线时间长, 且不重视个人防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一般手术时间较长, 近距离操作, 造成其剂量会偏高[6], 另有1例为维修含源装置, 近距离接触源时间较长, 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二是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佩戴不规范, 不能代表放射工作人员的实际个人剂量当量。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中有38人次为剂量计佩戴于防护用品外及内外混戴, 甚至部分工作人员觉得碍事, 术中不佩戴任何防护用品。有个别单位出现多人混戴、佩戴过期剂量计等情况。有的工作人员将剂量计有时会遗忘在机房, 导致剂量偏高, 有的自身体检时忘记取下剂量计, 还有的洗衣服时忘记取下剂量计, 甚至有1人比较好奇, 打开剂量计想看看究竟。

4 建议

经过上述统计分析得出:导致放射工作人员超记录水平的原因多数还是人为原因。为了保证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可信性,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要继续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按要求使用和佩戴个人剂量计; 二要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对经常出现异常剂量的单位, 执法机构应及时到单位核实具体情况。对防护不足的单位, 责其改善工作条件, 改进防护措施; 对故意照射者及不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佩戴剂量计者及其单位, 除进行批评、教育外, 严重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1]
胡爱英, 徐辉, 孙全富. 我国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与健康监护[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7, 27(2): 212-214.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07.02.040
[2]
沈乐园. 江苏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值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2): 178-180.
[3]
潘自强, 程建平, 等. 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07: 22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6]
田青香, 于海涛, 王洪林. 青岛市2011-2012年个人剂量监测中异常值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6): 67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