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6, Vol. 25 Issue (4): 423-42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4.014

引用本文 

唐孟俭, 韦宏旷, 陈掌凡, 覃志英, 谢萍. 三种介入诊疗手术患者的辐射剂量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6, 25(4): 423-425.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6.04.014.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课题项目(2014GXNSFAA118223,2014GXNSFBA118173);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课题项目(Z20100041)

通讯作者

覃志英。Email:qzy8883@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6-02-13
修回日期:2016-04-26
三种介入诊疗手术患者的辐射剂量分析
唐孟俭 , 韦宏旷 , 陈掌凡 , 覃志英 , 谢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卫生防护所, 广西 南宁 530028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介入手术诊疗过程中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探讨其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广西3家三甲医院40名介入手术患者, 采用热释光剂量监测法测量不同介入放射手术患者不同部位受照剂量, 并进行分析。结果 3种不同介入手术诊疗中肝癌栓塞术的透视时间最长, 平均为(17.19±27.49) min, 最长透视操作时间为129.02 min; 不同疾病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差异较大, 3种介入诊疗类型中肝癌栓塞术中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最高, 平均受照剂量为(6.85±7.52) mGy。结论 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患者辐射防护, 提高介入手术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必须对患者的敏感部位采取防护措施, 使他们在诊疗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尽可能降低, 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关键词介入手术    患者    辐射剂量    

介入诊疗手术指在X射线透视指导下,主要利用经血管或非经血管穿刺及导管等介入技术对一些疾病施行治疗,或者采取活体标本进行诊断。在介入诊疗手术中,介入手术操作者与患者要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下,介入手术操作者和患者可能受到高剂量的照射,临床上已出现部分介入放射手术引起的确定性辐射效应的病例[1]。在介入放射学日趋发展并日益成熟时,对介入手术操作者和患者进行辐射防护,减少辐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2]。因此,如何对介入操作者和患者进行辐射防护是放射防护学的一个重要议题。本研究对患者在介入放射诊疗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进行调查,分析其辐射剂量水平及防护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广西3家三甲医院的40例进行介入放射手术的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术10例,肝癌栓塞术20例,冠状动脉造影10例。

1.2 材料与仪器

RGD-3B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防化研究院)、2000B型热释光退火炉(康科洛电子有限公司),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每个剂量计包含3个剂量圆片,所有仪器在检定有效周期内。

1.3 方法

术前先将热释光剂量计进行退火,退火条件为240℃,退火10 min,然后编号,将剂量计贴敷在患者体表处,分别置于患者眼(眉间),颈前正中(甲状腺)、前胸正中、会阴部位、左手腕、右手腕,共6个部位。另外放置1个剂量计测量当时的环境本底,计算时扣除本底影响。测量条件:升温速率为15℃ /s,第一恒温温度为135℃,恒温8s;第二恒温温度为240℃,恒温12 s。每个测量部位放置1个剂量计,测量数据取测量平均值,经仪器刻度系数校正,最后吸收剂量与照射剂量转换,以mGy表示。

2 结果 2.1 各介入诊疗类型患者透视情况

本次调查的3种介入操作手术复杂程度不同,其曝光操作时间也不一致,其中肝癌栓塞术的透视时间最长,平均为(17.19 ± 27.49) min,最长透视操作时间为129.02 min,最短只有4.53 min,透视时管电压(61 ~ 81) kV,平均(69.93 ± 5.87) kV,管电流为(70.15 ± 60.49) mA; 二尖瓣透视时间最短,范围为(1.38 ~ 4.83) min,平均时间为(2.61 ± 1.34) min; 冠状动脉造影管电流最大,平均为(379 ± 146.83) mA。(见表 1)。

表 1 各介入诊疗类型患者介入手术诊疗透视条件(x±s)
2.2 各介入诊疗类型患者部位体表平均剂量

不同疾病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差异较大,同一部位不同介入诊疗类型体表剂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手术部位不同,其临近的体表部位受到的剂量也最高,3种介入诊疗类型中肝癌栓塞术中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最高,而该类介入手术患者中右手腕体表剂量最高,平均受照剂量为(6.85 ± 7.52) mGy; 而在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胸部体表剂量最高; 3种介入诊疗类型患者中,眼晶体体表剂量均为最低(见表 2)。随着X射线透视时间的延长,患者各部位的辐射剂量也随着增加。

表 2 各介入诊疗类型患者各部位体表平均剂量(x±s,mGy)
2.3 各介入诊疗类型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范围

3种介入诊疗类型患者胸部和手腕部体表剂量较大,这与平均受照剂量相符。其中肝癌栓塞术患者中左手腕和右手腕体表受照剂量较高,最高剂量达到30.07 mGy(见表 3)。

表 3 各介入诊疗类型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范围(mGy)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介入放射诊疗在我区也得到广泛开展,接受介入放射诊疗患者逐年增多。患者和医护人员在介入放射诊疗过程中都可能接受较高的辐射剂量。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从事介入放射诊疗的医护人员均已纳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都需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但由于很多开展介入诊疗的单位对接受介入放射诊疗的患者辐射防护不够重视,而且在介入放射手术中对患者进行辐射防护较为复杂,因此介入放射诊疗患者受照辐射剂量很少受到关注。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由于3种介入放射手术复杂程度不同,所需要的透视时间、电压和电流等条件也各不相同。其中肝癌栓塞术较为复杂,操作难度也较大,所需透视时间最长,最长累计透视时间甚至达到129.02 min,由此引起各部位体表受照辐射剂量也较其他两类介入放射手术高,结果与赵智慧等[3]的报告相似。因此,进一步提高操作者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以及加强其患者辐射防护意识,这对减少患者受到更大剂量照射尤为重要。3种介入放射诊疗中,各个部位受照剂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最高受照部位和最低受照部位受照剂量甚至相差3007倍,最高剂量部位均为照射野中心周围部位,这也相关报告一致[3-4]。在介入放射诊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备性能和医护人员的熟练程度等,对关键部位尤其临近照射野部位进行重点防护,制定优化的手术计划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据报道目前心血管介入手术,包括经皮管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占介入放射手术数量的60%左右,患者所受辐射剂量也较其他类型的介入放射手术患者受到辐射照射少[5]。另外国内外均有报道在肝脏介入手术患者都可导致高剂量照射,且剂量也均高于心血管介入手术[6],这些结果与本次调查肝癌栓塞术患者受照剂量高于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介入放射诊疗对于患者的风险远远大于一般放射诊断对患者的风险,因此,我们在进行介入放射诊疗时一定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辐射防护,使其达到诊疗疾病目的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辐射对患者的损害。在介入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和手术需要调节最优化的检查参数如降低管电压、管电流的值以及减少透视时间和摄影帧数等,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受照剂量。另外介入手术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防护器具,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辐射照射。同时通过规范管理和操作,加强从业人员辐射防护培训,加强患者防护,尽可能减少患者受照剂量。

志谢: 本研究分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和柳州市人民医院完成,感谢上述三家医院在本研究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并提供了相关患者的相关诊疗资料,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Miller DL. Overview of contemporary interventional fluoroscopy procedures[J]. Health Phys, 2008, 95(5): 638-44. DOI:10.1097/01.HP.0000326341.86359.0b
[2]
ICRP.Avoidance of radiation injuries from medical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P].ICRP Publication 85, Oxford: Pergamon press, 2001.
[3]
赵智慧, 周开建, 张京战, 等. 2009-2011年介入诊疗中患者受照剂量的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12, 28(14): 1728-1729.
[4]
张斌, 柳春雨, 安志奇. 介入放射治疗重患者不同部位受照剂量的监测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1, 26(4): 424-425.
[5]
Lawrence T, Dauer, Raymond Thornton, et al. Organ and effective dose estimates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hepatic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treatment of liver[J]. Med Phys, 2011, 38(2): 736-742. DOI:10.1118/1.3533685
[6]
Gaetano Compagnone, Emanuela Giampalma, Sara Domenichelli, et al. Calculation of conversion factors for effective dose for various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procedures[J]. Med Phys, 2012, 39(5): 2491-2499. DOI:10.1118/1.370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