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确认与评估放射工作人员实际接触辐射的情况,用于受照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与事故照射下提供评估剂量的资料。目前我省共有1万多名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了个人剂量监测,我院承担了绝大部分监测任务[1]。为了保证监测的质量,我们积极参与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技术比对工作,随着技术考核要求的发展,我院近几年来使用某能量鉴别式剂量计连续2次参与了盲样考核,现将考核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热释光测量系统读出器为RGD-3B热释光个人剂量仪,退火用TLD-2000B精密退火炉,使用LiF (Mg,Cu,P)圆片热释光元件探测器,使用前按照《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207- 2008) [2]标准的要求进行筛选; 剂量盒为某能量鉴别式剂量盒,剂量计内部设有四个槽,左上槽用于HP (10)的计算,左下槽为轻过滤,右下槽为重过滤,右上槽为无过滤,能够进行射线能量鉴别。
1.2 测量系统刻度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辐射计量实验室进行。
1.3 辐射剂量定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盲样在国家一级剂量标准实验室照射,选择照射的量Hp (10)。照射均在30 cm × 30 cm × 15 cm的ISO充水组织等效板模上进行,2012年盲样均使用0°照射,2014年盲样考核有角度。
1.4 评价依据《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 (GBZ 207-2008)标准要求。
2 结果与讨论 2.1 辐射能量鉴别2012年8月和2014年12月我院热释光个人剂量盲样考核结果辐射能量鉴别结果见表 1 ~表 4。
我院参比剂量计为能量鉴别式,表 1、表 3为能量鉴别刻度值; 表 2、表 4为盲样能量鉴别结果。需要指出的是2014第3组盲样重过滤数据只有2个,能量鉴别信息不全,其他组别盲样辐射能量可以确定。
2.2 盲样考核结果2012年8月和2014年12月我院热释光个人剂量盲样考核结果见表 5。
单组性能是对第i照射组剂量计单组性能的判定指标,按式(1)计算。
(1) |
式中: Hi-辐照检验室给出的第i组剂量计的个人剂量当量值; Hi'-检验参与者报告的第i组剂量计的个人剂量当量值。
2.3.2 偏离B偏离B是对每一类型检验的综合判定指标,用式(2)计算。
(2) |
式中: n-每类检验中的照射组数; P-该类检验中全部n个照射组的单组性能平均值。
2.3.3 综合标准偏差s是每一类型检验中各照射组单项性能Pi的标准差,用式(3)计算。
(3) |
如满足式(4)时,则判定个人剂量系统对该类型的综合性能检验为合格。
(4) |
由表 1至表 4盲样能量鉴别结果可知,该剂量计对X射线与γ射线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对于不同的X射线,如果照射了一定的角度,鉴别困难。
由表 5中2012年盲样考核结果可知,本次盲样考核辐射类型有S-Co、N80二种,剂量值从0.5 mSv到1.4 mSv,其中N80二个剂量点测定值与约定真值的相对偏差均在5%以内; S-Co三个剂量点测定值与约定真值的相对偏差均在16%左右。单组性能偏差最大的为S-Co照射0.90 mSv时的16.7%,最小为N80照射0.70 mSv时的-2.9%,综合性能偏差为19%,可以看出在γ射线照射时评定值与约定真值偏差较大,但仪器稳定性很好。
从表 5中2014年盲样考核结果可知,本次盲样考核增加了难度,辐射类型有137Cs、N80、N100三种,剂量值0.30 mSv到1.70 mSv,照射角度从0°到60°,照射5个剂量点,单组性能偏差最大的为137 Cs于60°角度照射1.12 mSv时的3.6%,最小为N80于0°角度照射0.30 mSv时的完全符合,本次考核综合性能偏差为4.0%。
从两次考核结果来看,约定真值在0.30 mSv到1.70 mSv之间,辐射类型有X射线与γ射线共4种,照射角度从0°到60°。我院两次盲样考核X射线相对偏差均在5%以内,γ射线虽然2012年相对偏差较大,原因不明,但系统偏差值均在16%左右,稳定性好,2014年γ射线盲样考核结果相对偏差小。此两次考核的辐射剂量值、照射类型、照射角度虽然不一样,但单组性能偏差均在0.2以内,综合性能偏差也均在0.2以内,2014年考核结果优于2012年的结果,单组性能与综合性能均远小于《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 (GBZ 207-2008)光子检验类型允许水平0.4。
[1] |
谭雄, 谭红专, 许志勇. , 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的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4): 418-419.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4.014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