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5, Vol. 24 Issue (6): 679-68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5.06.046

引用本文 

何树云, 王宏. 肺部孤立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与诊断[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6): 679-680.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5.06.04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5-05-17
修回日期:2015-07-09
肺部孤立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与诊断
何树云 , 王宏     
中北大学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摘要目的 对肺部孤立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一步认识分析, 探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误诊原因, 提高对孤立性炎性病变与不典型肺结核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9月-2014年9月检查收治的108例肺部孤立性病变的临床资料, 把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对比分析。结果 病灶部位:两肺下叶背段及各基底段占60%, 两肺上叶后段(尖后段)占25%, 中叶及舌叶占15%。病灶X射线、CT表现:边缘粗长毛刺58例; 光滑清楚20例; 略有分叶24例。支气管充气征20例, 胸膜尾征32例, 桃尖征14例, 方形征12例。结论 胸部孤立性病变的误诊率较高, 应结合CT检查、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全面分析方做出明确诊断。
关键词肺部    孤立性病变    影像学    分析    诊断    

炎性假瘤、肺结核球和肺癌是最常见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CT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近年来由于HRCT及MSCT的出现,对肺部孤立性病变的研究,特别是对 < 3cm肺癌的研究报道较多, 但绝大多数都是从形态学上的分析,鉴别诊断较困难。笔者对该校经近年来手术、病理证实及抗炎治疗后X射线平片、CT随访复查的肺部孤立性结节病变108例做回顾性分析,对病变的X射线、CT征象进一步认识分析与诊断,旨在找出它们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0年9月-2014年9月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及抗炎治疗后X射线、CT随访复查的60例肺部孤立性病变共108例。其中男34例,女74例。年龄21 ~ 72岁,平均44.5岁, 43岁以上占62%。临床表现:63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7.5 ~38.81), 70例有咳嗽,48例有胸痛,痰中带血42例,12例体检发现。52例白细胞总数升高,临床症状与肺内病变不相称,即X射线、CT表现往往明显,而临床症状轻微或无任何症状。58例经临床抗炎治疗,其中36例2 ~4周病灶吸收, 22例4~8周病灶逐渐吸收。50例手术前诊断, 10例X射线、CT诊断为早期肺癌,18例肺结核,22例孤立炎性病灶, 手术后均为炎性病变。

1.2 扫描方法

CT机为GE Prospeed螺旋CT及Lightspeed 16层螺旋CT。108例均首先由胸部DR平片发现病灶后,患者在平静呼气状态下屏气进行CT扫描,自肺尖到肺底平面,层厚5 mm连续扫描,发现病灶局部加扫1.25 ~2 mm薄层。20例平扫后静脉团注60%欧乃派克100 ml做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病灶部位

左肺48例:上叶尖后段10例, 下叶背段及基底段26例,舌叶12例。右肺60例:上叶尖后段12例,中叶10例,下叶背段及基底段34例,中叶4例。

2.2 病灶大小

本组结节形态大小均在5 cm以下。均为单发,直径2 ~4 cm的24例, 3 ~4 cm的36例,4 ~5 cm的48例。

2.3 孤立性病变的X射线表现

大多数孤立性病变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方形,边缘大部分光滑,密度均匀,轮廓清楚。部分孤立性病灶近肺门处清楚,见肺门牵拉影,病灶外缘不清。见胸膜凹陷20例,58例见明显粗长毛刺影, 6例孤立性病变呈毛玻璃状影。

2.4 CT表现 2.4.1 病灶表面征象

在病灶边缘外模糊,密度稍低,呈云雾状,此征象在肺窗显示清楚,在纵隔窗消失,108例CT图像显示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影,呈粗长毛刺50例(其毛刺长度 > 0.7 cm), 光滑锐利32例,浅分叶20例, 深分叶6例; 有56例病灶靠胸膜处边缘模糊,密度较浅淡,呈云雾状, 近肺门处部分清楚。

2.4.2 病灶内部征象

108例中有36例见到呈细管状低密度气体影的支气管充气征,长0.5 ~ 1.5 cm, 治疗后复查系肺内钙化灶。长短不一,有的见分支。4例见斑点状偏心性高密度钙化影。有4例见分叉状改变,6例见局限性偏心性高密度影, 大小约3 mm。病灶内CT值为15 ~ 64 HU, 因肺组织含气密度的容积效应,所以有些CT值较低,为15 HU左右。其中20例增强CT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病灶均作图像放大后测量其CT值为20 ~ 61 HU, CT值上升30 ~ 60 HU左右。

2.4.3 病灶周围征象

本组32例病灶与胸膜广基底粘连,病灶两侧缘稍平直, 病灶呈方形或椭圆形,见位于病灶两侧并向胸膜下延伸的弧形水样密度影,即胸膜尾征; 8例见索条状及线样胸膜粘连, 14例见病灶周围斑点状影,16例周围见索条状及斑片状影。

2.4.4 肺门及纵隔改变

5例纵隔淋巴结部分增大,但均在10 mm左右。103例肺门均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3 讨论

从本组108例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孤立性病变在形态上相似于其他炎性病变和不典型肺结核,CT图像具有一定的特点,对其影像学表现应作如下分析与诊断。

孤立性炎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和分叶,在病理上观察发现为不同组织、不同数目的细胞群以不同程度增生形成,孤立性结节病灶的分叶较浅且不规则,本组(14/108)见桃尖征,为炎性假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病灶两侧缘平行垂直于胸膜的“方形征”,虽其发生率很低(12/108),但是球形肺炎所特有的表现。具有特征性表现的是4例病变的部分边缘平直或略平行,称为“刀切征”。病灶中心密度稍高边缘密度稍低,周围被一圈略高密度的云雾样阴影环绕,范围不宽,呈项圈样改变,称为“晕征”,是球形肺炎较有诊断价值的征象。

病灶边缘毛糙,有较粗毛刺或锯齿状改变,有轻度分叶,但大部分病灶的边缘欠清楚,且在肺窗上显示清楚,在纵隔窗上消失或缩小(58/108),占半数以上,主要是因为炎性渗出,纤维机化无侵袭性,是诊断肺孤立性炎性病变有价值的X射线、CT征象。孤立性炎性病变多数(60/108)位于双肺下叶靠近胸膜处,与胸膜呈多条弧形粘连带(32/108), 是炎性病变的一个重要征象。本组(36/108)见到支气管充气征, 不具有特异性表现,在肺部肿瘤内有时也能见到,所以还要结合其它征象及临床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

本组左肺上叶尖后段10例,右肺上叶尖后段12例,8例见索条状及线样胸膜粘连。14例见病灶周围斑点状影, 16例周围见索条状及斑片状影。右上叶后段不规则结节,边缘分叶,可见粗毛刺,周围见卫星灶。病变临近胸膜及右下叶肋胸膜梭形增厚,是肺结核的主要征象。

要特别注意老年肺结核的不典型表现,近年来老年肺结核患者逐渐增多,因其自身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常伴有多种合并症,致使肺结核症状及X射线表现不典型,不少病例以中下肺野浸润为主,极易误诊为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因此,在处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时,应考虑到肺结核, 尤其对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糖尿病、矽肺、结缔组织病,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注意询问结核病史, 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极为复杂的,随着肺结核病变不同的病理变化和不同的进展方式而表现不同。在肺结核的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和变质性病变三种病理变化中,往往以变质性炎症占相对主导地位,且相互交织,同时结核性病变的良性转归也常常穿插其中。因此, 把握继发性肺结核的CT影像学特点,无疑将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孤立性炎性病变多为不均匀密度,是多种细胞组成的肉芽肿,发病率居肺内良性球形病变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结核瘤,而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朱培菊等报道,肺癌与炎性结节的增强无明显差异,而与结核球有明显差异。本组资料显示孤立性炎性病变的平均增强值为42 HU,见不均匀性强化,与早期肺癌的强化无明显区别。李铁一认为病灶的形态改变,较增强表现更为可靠。本组(56/108)均有较典型表现,部分炎性病灶由于被增生纤维组织包绕形成机化性肺炎,边缘清楚,有的形成粗长毛刺(58/108), 与周围型肺癌相似。

总之,肺内孤立性病灶具有较明确的X射线、CT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大部分炎性病灶和不典型结核能做出正确诊断。对于治疗2 ~5周无明显变化的孤立性病变及深分叶结节, 应进行CT的特殊扫描和图像重建功能进行影像学分析,及早行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以免耽误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铁一, 翼影玲, 马大庆. 肺内孤立结节的CT诊断, 普通X线与病理对照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89, 23: 346.
[2]
蔡超达. 急性球形肺炎的X线诊断(附25例临床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2, 11(10): 542-544.
[3]
张国祯, 滑炎卿, 张志勇.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 上海医学影像杂志, 1994, 7: 82.
[4]
朱培菊, 郭大静, 肖家和, 等. 肺孤立结节与周围肺血管增强CT表现及病理的关系[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 19(9): 566-588. DOI:10.3969/j.issn.1001-9324.2000.0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