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可持续供应的能源, 根据国家《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2005-2020)》, 到2020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 核电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0%, 我国核电站建设将得到大力发展。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和决策民主化的推进, 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能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对核电站的建设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振刚等[1]认为, 被社会公众接受是核能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决定核能的风险可接受性水平的, 不是堆芯熔化概率这样的技术标准, 而是社会公众。为了解福清核电站周围人群对核电的认知情况, 揭示公众核电接受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于2013年10月-2014年6月对福清核电站周围30km范围内的居民进行了核能认知抽样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调查对象为福清核电站周围30km范围内, 福清市境内年龄>18周岁具有当地户籍的常住居民, 以1号机组为圆心, 距核岛0 km~、5 km~、10 km ~、15~30 km的距离将调查人群分为四个调查区域, 每个调查区域随机抽200名普通居民(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及50名意见代表人士(干部、医生、教师、企业主、工程技术人员)。
1.2 方法本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行政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为最终抽样单位, 调查点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核能相关知识、核电站发展建设的态度等, 共43个问题。调查员全部为经过统一培训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组成, 采用人户调查和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核查调查问卷的完整性和逻辑错误, 如发现问卷中有> 10%的选项与原来不符, 该问卷为无效问卷。
1.3 统计分析资料录入使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双人录人核实。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本次共调查1112人, 审核后有效问卷1095份。其中男性559人, 女性536人, 普通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867名, 意见代表人士228名。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18~75岁, 平均(39.7 ±11.5)岁, 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占52.5%, 大专及以上者占18.4%, 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9999元的占29.4%, 年人均收入高于20 000元的占12.2%, 居住地离核电站5 km以内的占17.1%, 15km以外的30.6%, 职业分布中学生17.3%, 企业职工28.6%、机关事业职工20.5%、务农33.6%。
2.2 调查对象对核辐射的认知情况调查对象中, 认知辐射、知晓当地在建核电站和了解史上最严重核电站事故的人群比例分别为31.1%(341/1095)、82.9%(908/1095)和18.8%(206/1095);认为核电站安全、核电利益大于风险和支持当地建核电站的比例分别为54.7%(599/1095)、49. 1%(538/1095)和46.9%(514/1095);82.8%(907/1095)的居民希望能了解核电站相关信息, 信息需求位列前3位的依次为核电站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监测数据、核电站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核电站的运行记录, 分别占90.9%(996/1095)、84.0%(920/1095)和68.9%(755/1095);在获取核电站相关信息的渠道方面, 最相信核安全专家和放射卫生专家的说法, 比例分别为68.0%(745/1095)和66.1%(724/1095);在获取核电站相关信息的途径中, 最相信的依次是电视和报纸, 比例分别为83.7%(916/1095)和72.4%(793/1095);87.6%(959/1095)的居民认为政府对核辐射知识宣传不充分。
2.3 调查对象对当地建设核电站的态度见表 1, 表 2。居住不同距离的居民对在当地发展核电事业的赞成、中立和反对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640, P<0.001), 随着居住距离的增加, 核电站周围居民对当地发展核电事业的赞成比例呈上升趋势, 反对比例呈下降趋势; 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在当地发展核电事业的赞成、中立和反对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0, P< 0.001),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 赞成的人群呈升高趋势, 反对的人群呈下降趋势; 不同家庭人均年收人的人群对在当地发展核电事业的赞成、中立和反对的态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6.989, P <0.136);男女性别对在当地发展核电事业的赞成、中立和反对的态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 P=0.122);不同职业的人群对在当地发展核电事业的赞成、中立和反对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65、P <0.001), 赞成率最高的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为60.7%, 反对比例最高的是务农群体为23.6%。
本次调查对象来自福清核电站周围30 km范围内的不同乡镇、社区、自然村的居民, 覆盖区域广, 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分布和收入水平的比例基本符合福清市居民的人员结构情况,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能比较全面反映福清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能认知的水平。
本调查结果显示, 87.6%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我国对核辐射知识的科普宣传不充分, 82.8%的调查对象有了解核电站相关信息的需求, 调查对象最相信通过电视和报纸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最相信核安全专家和放射卫生专家的说法。提示今后政府部门应加强社会公众的核辐射防护科普宣传教育, 定期在电视媒体播放权威专家的核辐射防护观点和在当地报纸开设核电知识宣传专栏, 让公众正确认知核能, 掌握有关核辐射防护知识, 提高公众对核能的接受水平。
本调查显示随着离核电站距离的增加, 居民对发展核电事业的赞成比例呈上升趋势, 反对比例呈下降趋势, 这与杨广泽等[2]研究结果类似, 距离核电站的远近直接影响居民对核电事业所持的态度。文化程度不同对核能的态度也不同,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 赞成发展核电的人群比例上升, 反对发展核电的人群比例下降, 这可能与高学历群体涉猎知识多, 能主动阅读和吸收有关核辐射知识, 对核能的正确认知程度高, 从而接受度也高。在不同职业人群中,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对在当地发展核电事业的赞成率最高, 而务农群体反对率最高, 这可能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是公职人员, 对政府大力发展核电的决策比较了解, 也比其他群体先接受政府对核电和核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有关, 而务农群体主要以种植业为生, 他们学习能力有限, 学习时间也少, 对核辐射认识多是道听途说, 比较偏面, 如担心核电会污染环境, 污染周围农作物和饮用水, 影响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农作物的销售收入, 这可能与其反对发展核电有关。本调查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和性别两个因素对在当地发展核电事业的态度没有明显相关, 这与文献[3-4]结果不一致, 可能与调查时间和调查群体不同有关。
我国核电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公众特别是核电站周围居民的核电接受度对核电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朱文斌等[5]认为影响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的主要因素有核电的特殊性、信息获取途径、对政府的信任度、对核电的熟悉程度等。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核电相关知识的普及, 定期发布具有公信力的辐射环境监测资料, 并有针对性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相应的核辐射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提高公众的核应急意识, 让公众从感性到理性对核能有全面的认识, 从而主动支持国家大力发展核电事业。
[1] |
时振刚, 张作义, 薛澜. 核能风险接受性研究[J]. 核科学与工程, 2002, 22(3): 193-198. DOI:10.3321/j.issn:0258-0918.2002.03.001 |
[2] |
杨广泽, 余宁乐, 韩重森, 等. 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对核辐射危险认知调查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1): 69-72.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1.041 |
[3] |
余宁乐, 李宁宁, 杨广泽, 等. 核电厂周围人群核电认知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9, 18(4): 468-471. |
[4] |
宣志强, 孙全富, 钱叶侃, 等. 秦山核电站周围居民核能认知度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9): 1166-1169. |
[5] |
朱文斌, 张明, 刘松华, 等. 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分析[J]. 能源技术经济, 2010, 22(4): 4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