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带来医学利益的同时,对人体的损伤也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放射防护技术的发展,长期暴露于低剂量辐射环境是目前威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主要因素,并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1]。射线对机体的生物效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血液和造血器官的损伤、晶状体的改变、放射性皮肤损伤、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等[2]。本文将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为制定适宜的防护标准和规范提供依据,有效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权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研究对象为2014年由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个人剂量监测的9家医疗机构的286名放射工作人员。其中男性182人,女性104人; 年龄为22~59岁,平均年龄37. 83岁;诊断放射学人员(2A) 168人,核医学(2C)26人,放射治疗(2D)48人,介人放射学(2E)44人; 工龄为1 ~ 37年,平均工龄11.36年。
1.2 监测方法与内容根据国家相关标准[3], 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 指标为个人剂量当量[Hp(10)]。热释光剂量计佩戴于放射工作人员左胸前,监测周期为3个月,每年监测4次。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收集的健康体检报告中的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肌酐、尿素氮)。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 s表示, 不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室指标异常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a =0.05。
2 结果 2.1 年均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本次调查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均外照射个人剂量均数为(1.233 ± 3.097)mSv,其中小于5 mSv有276人,占96. 5%;5 ~ 20 mSv有8人,占2. 8%;大于20 mSv有2人,占0.7%。
2.1.1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诊断放射学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均数为(0.801 ±0.579)mSv, 核医学为(0.740 ±0.269) mSv, 放射治疗为(0.570±0.187)mSv介入放射学(3.899 ±7.308) mSv, 经检验四组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介人放射学与其他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介入放射学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高于其他三组人员,见表 1。
对不同工龄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
本次调查的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肌酐、尿素氮、ALT、AST异常率依次为6. 6%、38. 5%、46. 9%、11.2%、6.3%、0.7%、19.6%和5.9%。
2.2.1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各实验室监测指标的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四组间各项指标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3。
对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各实验室监测指标的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年组工作人员白细胞异常率较其他组高,不同工龄组ALT和AST的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0年~组异常率较其他组高,见表 4。
对宁夏9家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6. 5%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低于5 mSv,有2人的外照射个人剂量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放射工作人员剂量限值20 mSv[4],说明还需继续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加强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培训以及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个人防护意识,保证其工作环境安全。不同放射工种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高于诊断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介人放射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放射学新领域,融放射诊断学与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由于介入诊疗的曝光时间长、剂量率大、散射线分布广,且工作人员为床边操作,个人及设备防护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注重提高整体防护水平的前提下,应突出对重点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效应遍及全身各个系统,但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眼晶体和皮肤等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本次调查发现不同放射工种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ALT、AST、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的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而不同工龄组间白细胞、ATL、AS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工龄奋20年组的白细胞异常率最高,工龄10年~组的ATL、AST异常率最高,电离辐射对ALT、AST影响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5-8],由于影响人体肝功能变化的因素很多,既有个体差异的因素,还与性别、年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射线的强度等有关。就本文的研究数据来看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造血系统和肝功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检查和监测, 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 |
梁梅, 朱林平, 葛宪民. 广西放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09, 25(11): 1139-1140. |
[2] |
MorilaT, Hirayama S. Uqa S.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low doses of X-ray in-adiation on ihe rat lens[J]. Jon J Ophthalm, 2003, 47(5): 427.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8-2002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
[5] |
刘新梅, 谭卫国, 曾红, 等. 放射线对作业者肝肾功能的影响[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1): 43-44. |
[6] |
李全开, 赵文桥, 张素英, 等. 放射线对放射人员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 13(11): 1608-1609. |
[7] |
侯军林, 邱勇, 陈可, 等. 放射接触医务人员8项检验指标分布状态分析[J]. 广东医学, 2011, 32(10): 1313-1315. DOI:10.3969/j.issn.1001-9448.2011.10.036 |
[8] |
邱毅, 张丽娥, 陈小红, 等. 广西874名放射工作人员肝功能指标分析[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3, 30(10): 790-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