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关乎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国家对饮用水安全日益重视。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检测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至106项。为了解呼和浩特市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本地区的水质状况及使用的消毒剂情况,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对市政供水出厂水进行了95项(其中丰水期为96项,增加了二氧化氯)检测分析,以保证本市的饮用水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厂的选择选择10家公用水厂及2家自建水厂,共12家水厂作为检测对象。这12家水厂的水源水有11家为深层地下水,1家为地表水(黄河水),消毒方式多数为液氯消毒(仅有1家水厂在丰水期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1.2 水样的采集、检测和评价分别于2012年、2013年的4月和7月抽样采集上述12家水厂出厂水。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按照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有1项指标不合格即为该水样不合格。
1.3 统计分析数据均以平均值表示,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合格率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出厂水合格情况2012-2013年市政供水出厂水的合格率为87.3% (34/39共39份,合格34份),2012年的合格率为87.5% (21/24),2013年的合格率86.7% (13/15)。两年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公用水厂的34份出厂水有33份合格,合格率97.1%。自建水厂的5份出厂水有1份合格,合格率20.0%。公用水厂和自建水厂的合格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2。
共采集的39份水样中,有1份水样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同时不合格,其余均合格。两年的检测结果对比: 2012年铜的检测结果较高,2013年铁、锰和耗氧量检测结果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和表 4。
39份出厂水毒理学指标全部合格:,具体数据见表 4。两年的检测结果对比: 2012年的四氯化碳和氯酸盐,2013年的氟化物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和表 6。
39份出厂水的微生物指标全部合格,消毒剂指标中有1份二氧化氯不合格,其余均合格。具体检测结果见表 7。两年的检测结果对比: 2013年的游离余氯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9份出厂水中金属指标全部合格。两年的检测结果对比:其中2012年钡的检测结果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8。
39份出厂水中有3份氨氮,1份亚硝酸盐氮不合格,均为同一自建水厂水样,其余均合格,具体结果见表 9。
39份出厂水均未检出农药指标和有机物指标。消毒副产物指标中有3项检出,但均合格,见表 10。
39份出厂水中放射性指标全部合格,见表 11。
从监测结果总体情况可以看出,39份水样有7个项次不合格,共有5件水样不合格,合格率为87.2%,呼和浩特市2012-2013年市政供水出厂水卫生状况良好。虽然有多种成分被检出,但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对比2012年和2013年的检测结果,2012年检测指标中铜、四氯化碳、氯酸盐和钡结果较高; 2013年的铁、锰、耗氧量和氟化物结果较高; 2013年的游离余氯结果较低。这可能由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等因素的改变造成。
10家市政用水水厂出厂水合格率较高,2家自建水厂的合格率较低。这可能和水厂所在地的地质状况及水处理净化能力有关。对于部分水厂浑浊度、肉眼可见物、氨氮、亚硝酸盐氮和二氧化氯超标现象已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建议供水单位改进水质净化和消毒工艺,保障供水符合国家标准。
[1] |
中华人民共国卫生部.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
[2] |
中华人民共国卫生部.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