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统计,医用X射线诊断已成为最大的人工辐射来源[1]。脑卒中治疗中一般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验收检测的目的是为了验证DSA设备安装中影响影像质量指标的符合性,以及检测影响影像质量使其不出现规范要求的故障,表明设备规定的特性在规定的允差内[2],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护病人免受不必要的额外照射。为了了解该中心两台DSA是否满足上述规定,本单位受该中心委托于2013年8月对两台DSA进行了验收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验收对象某新建脑卒中医疗中心新购的两台DSA。型号分别为Artis Zee Biplane和AXIon Artis zeego,均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出厂日期分别为2012年10月和2012年11月。Artis Zee Biplane型DSA有两个管球,最高管电压均为125 kV,最大管电流均为1000 mA; AXIon Artis zeego型DSA有一个管球,最高管电压150 kV,最大管电流1000 mA。
1.2 检测项目与仪器按照《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 76-2011)附录B的验收项目进行检测;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监测机房防护区及机房外环境辐射水平、机房门、窗防护状况、检查门机联锁、放射工作警示标志灯,监测布点见图 1,所有检测点均室外测量,距离表面小于5 cm。检测仪器: 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装置(Barracuda,瑞典RTI Electronics AB)、电离室巡测仪(451B,美国Fluke Biomedical)、环境剂量率仪(FH40G,德国Thermo)、γ剂量率巡测仪(RADEYE PRD-ER,德国Thermo),上述仪器均由国家计量研究院检定,且均在检定有效期内。
两台DSA分别有6个照射野(影像增强器入射屏直径分别为48、42、32、22、16、11 cm)。经检测发现,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空间分辨力、低对比分辨力、影像增强器系统的亮度自动控制等指标在六个照射野下均合格,另外“影像增强器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指标由于该机为DR平板探测器,不满足检测条件,故无法检测。
2.2 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监测选择两台DSA设备的常用条件(AXIon Artis zeego型DSA,管电压89 kV,管电流69.5 mA,曝光时间10 s; Artis Zee Biplane型DSA,管电压69 kV,管电流96.3 mA,曝光时间10 s。)对两个机房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监测布点示意图见图 1。经监测,所有监测点的剂量率处于本底水平(0.1 μSv/h)。
2.3 放射防护措施与设施配备情况该中心两个机房布局合理,机房面积符合标准,通风状况良好,电离辐射标志、指示灯的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调查发现,该中心只有两套防护用品(铅围裙、铅帽、铅围脖),没有铅眼镜,不能完全满足防护要求。
3 讨论本验收结果显示,该脑卒中医疗中心新购置的两台DSA设备性能良好,符合相关标准的验收要求。建议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提高放射诊断、治疗水平,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剂量。
机房及辅助设施防护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放射机房面积和通风状况以及电离辐射标志、指示灯的设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但辅助设施保护状况不佳。该中心负责人表示,由于机房新建,辅助防护用具尚在运输途中。建议该中心在所有的辅助防护用具配备齐全后再投入使用。此外,由于防护门开关频率较大,容易引起门体铅防护层下坠,建议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多注意监测。
需要说明的是,《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GBZ 130-2013)代替了《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GBZ 130-2002)和《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GBZ 138-2002),但GBZ 130-2013要从2014年5月1日开始实施,因此本次验收还按照GBZ 130-2002的规定执行。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和卫生部颁布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明确指出,辐射防护要遵循三原则,即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根据以往经验和本次验收结果,放射诊疗卫生行业普遍存在重机器性能轻人员防护的现象,尤其是对眼晶体的防护。在本次验收过程中发现该中心没有配备铅眼镜。另据其他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人员讲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铅眼镜存在佩戴舒适感差、没有考虑工作人员近视等问题,导致操作人员不愿佩戴。2011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将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不超过150 mSv调整为“连续5年年平均当量剂量限值不超过20 mSv/a,任一年不能超过50 mSv”。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和操作人员重视眼晶体的防护。此外在平时个人剂量监测中应增加眼晶体和肢端剂量的监测。
[1] |
燕树林. 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72-74.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76-2011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