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军队医改的不断深化,为患者提供“同等优质、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成为医院的核心任务,为临床一线提供“全面精准、智能高效”的管理与保障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职责。建立与国家、军队政策法规对接的医院运行管理标准,构建安全监管体系,减少或消除辐射危害,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1 基本情况我院拥有射线装置数量大、位置分散。目前拥有15枚放射源、97台辐射装置分布在11处涉源场所,均具有国家环保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为医疗工作开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同时也给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压力。作为全军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救治任务重,疑难危重患者多,有着庞大的运行系统,上千条工作流程的交叉运转,万名员工多岗位操作, 医疗质量安全时刻面临风险威胁。
随着任务的不断加重和患者需求的日益提高,传统制度化管理模式存在界定不明、执行随意、管理粗放、缺陷难溯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从制度化管理向标准化管理升级转型,全面建立基于标准的系统化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尤其在核与辐射技术在医疗行为的应用中,怎样减少或消除辐射危害,我们积极应用、认真面对,在医院提出“安全医疗、规范医疗、集成医疗、温馨医疗”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核与辐射技术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建立与国家、军队政策法规对接的医院运行管理标准,切实为患者提供了“同等优质、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2 管理方法近年来,我院集智聚力,聚焦标准化,持续开展了“标准建设年、标准深化年、标准落实年、标准验收年”主题建院活动,在制定标准,打造监管机构队伍建设的同时,着眼长远,系统规划。通过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不断丰富和积累辐射安全监管经验,不断提高我院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构建了完善的核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标准化管理的转型。
2.1 管理措施 2.1.1 健全完善三级防控组织体系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医院成立放射防护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法人)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医疗处、器械处、军务处、营房处等)主管领导担任成员,全面负责医院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组织对射线装置和辐射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回收,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检查射线装置和辐射设备及其场所环境,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健全了院、临床部、科室三级放射防护管理组织[1]。在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科设放射防护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日常放射防护和安全有关事务工作。各放射工作科室设1名兼职防护安全员,负责本部门的安全防护工作。
2.1.2 建立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军队放射工作法规,逐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制定了《解放军总医院放射防护管理细则》,包括放射工作许可登记制度、放射工作场所放射设备与防护安全管理、放射工作人员管理、放射性“三废”的管理、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等内容;针对安全保卫工作制定了《解放军总医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解放军总医院辐射工作监测方案》。
2.1.3 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制定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发生事故应急处理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等,并依据预案加强演练,并定期完善预案。放射防护管理监控组下设辐射事故应急组,可根据事故程度组成现场处置小组、现场救护小组、后勤保障小组三个工作小组。医院从人员、医疗、后勤、设备、资金等各方面给予保障。
2.2 安全保卫措施 2.2.1 专人负责,严格检查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和医用放射源的使用与保管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每逢节假日和敏感期,存有放射源的各科室按规章制度对防火、防水、防盗、防抢、防丢失、防破坏措施进行自查,放射防护主管部门再进行全面检查,院安全领导小组抽查,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2.2.2 设施齐全,加强管理配备辐射监测个人剂量报警仪8台,巡测仪6台,个人剂量计420个。按照北京市地方标准要求,在涉源场所安装报警和视频监视系统。报警装置和视频装置终端在总控制室,安全保卫工作由保卫处负责。总控制室24小时安排值守,所有涉源场所均有安全管理制度及事故报告制度,放射源与放射性同位素使用保管人签署了安全责任书。
2.2.3 把握重点,防患未然放射源库及放射废物库落实双人双锁制度,严格登记管理制度[2]。对外购的放射性药品,严格点对点交接,当面验收、签字接收。自行生产的正电子药物实行专人管理,专人分装。使用大剂量的放射性药物,清场并确保二人在场。生产和使用放射性药品的地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实现一人一卡的电子门禁,严控无关人员进出。
2.3 日常放射防护安全管理 2.3.1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每两年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辐射安全、防护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考核。
2.3.2 定期组织体检和剂量监测一是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每两年组织一次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 二是工作人员上岗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每季度由专业机构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近5年均未出现超剂量限值的情况。
2.3.3 定期监测放射设备防护效果每年邀请环评检测机构检测全院放射设备(包括直线加速器、CT、回旋加速器等)的放射防护效果,检测结果符合相关放射防护标准防护要求。
3 管理体会核技术应用如同一把双刃剑,只有依照法规做好辐射安全防护、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把核技术的应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一方面把辐射源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又发挥辐射源对肿瘤等有害组织的生物效应,达到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一是必须认清核与辐射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随着十九世纪晚期X射线与同位素的相继发现,核技术就与疾病诊断和治疗密不可分。目前,甲状腺癌的碘131治疗、早期肺癌的CT诊断、心脏功能的SPECT检查、全身肿瘤的PET - CT分子影像学诊断、恶性肿瘤的高能X射线局部放射治疗、泌尿肿瘤的放射性同位素植人治疗等,都利用了核与辐射技术。医院约有10%的门诊病人需要进行放射影像检查,约70%的癌症病人需要放射治疗。可以说,核与辐射技术已经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治疗手段,而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核与辐射技术的应用只能越来越广。
二是必须从管理和技术层面上严格管控。核技术的复杂性、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惨痛的现实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放射防护管理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辐射安全管理既要严格落实法规,加强监督检查,又要加大技术投人,利用先进的设施和手段,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做好医疗技术应用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要在了解问题本质的前提下,把握基本规律,依靠科学技术,按照纵深防御原则,采取多重防护手段,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3]。
三是必须建立军地一体化联动机制。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环境下,核与辐射安全管理需要领导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特别是目前军队医疗机构辐射源管理处于军队、地方“共管”的特殊时期,需要建立临床科室-医院监督部门-军地环保部门一体化联动机制,在最短时间发现上报问题、妥善安全处理、及时排除隐患,加强联防联控,协作交流,共同构筑安全防线。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环境下,核与辐射安全管理需要领导重视、各部门通力合作,特别是目前军队、地方“双管”的特殊时期,需要强化临床用源科室-医院监督部门-军地市属部门一体化联动机制,在最短时间发现上报问题、妥善安全处理问题、交流经验排除隐患。警钟长鸣、预案常练,才能拉近我们与临床一线、市属公安、环保等部门的关系,共同构建牢固的防线。
4 结束语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尽管我们医院在技术应用和监管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核技术的复杂性、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后果的严重性。我们也将持续做好新时期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严格落实各类整改措施,构建更加完善的核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1] |
蒋云. 医院核医学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探讨[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3): 324-325.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33-2009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管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
[3] |
刘华.求实创新, 确保核与辐射安全[N].中国环境报, 20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