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
3.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4.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5.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2. Qccupational Disease Prevention Hospital in Tianjin;
3. 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4. Henan Institute of Qccupational Medicine;
5. Jiangsu Provinic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6. Guangdo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er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s
电离辐射照射导致的白细胞减少作为有害的组织反应之一,存在剂量阈值,健康人受到0.25 ~ 0.50 Gy的γ射线照射后,可能出现白细胞数略低于正常值的现象[1-2]。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判断在吸收剂量低于约100 mGy的范围内,组织不会在临床上表现出功能损伤[3]。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放射工作人员经常认为,他们的白细胞是降低的。国内也有文献报告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数减少[4-5],受照剂量不同的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数不同[6],这些文献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职业电离辐射照射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或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但未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整。虽然长期连续或间断接触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的累积剂量后可能引起白细胞的变化,但在目前的工作和防护条件下,放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平均年有效剂量远远低于20 mSv的限值[7],理论上不应该出现白细胞减少。本研究利用五个省(市)有关体检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度体检数据中的白细胞计数结果,研究不同职业照射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水平,与一般人群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类别人员白细胞之间的差异,探索可能影响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的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收集A市、B省、C省、D省和E省部分放射工作职业健康体检机构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年度体检数据。经过筛选,各省市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数据中不存在同一年度中多次体检的情况,也不存在同一个人在不同年度进行多次体检的情况。
1.2 方法利用各省放射工作职业健康体检机构上报的Excel数据库,保留基本人口学信息、职业照射类别工种和白细胞检查结果完整的记录。对于体检结果中缺少体检者工种信息的记录,则以姓名和工作单位作为匹配条件,与《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系统》中的记录进行匹配,删除缺少基本内容、不能匹配和有逻辑错误的记录。
职业照射类别的分类依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55号),结合实际分析需要,分为诊断放射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其他医学应用、工业应用和其他。
白细胞数离群值检验采用Dixon方法,即首先计算极差R,然后分别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其相邻数值之差D,若D/R≥1/3,则将该值视为离群值予以剔除,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剔除所有离群值。
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均数与一般人群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比较,采用z检验; 单因素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Scheffé法进行两两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以白细胞数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省份和工种为自变量,并用margins计算调整均数。计算由Stata12.0完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收集12 901人体检数据,其中基本人口信息和白细胞计数结果完整的有7316人,用Dixon法剔除2个离群值,最终用于本次统计分析的有7314人,其中男性5595人(76.50%),女性1719人(23.50%),年龄范围为18 ~ 79岁,平均年龄为(37.71 ± 10.14)岁。职业照射类别方面,诊断放射学4040人(55.24%)、工业应用1837人(25.12%)、介入放射学625人(8.55%)、其他医学应用648人(8.86%)、核医学141人(1.93%)和其他23人(0.31%)。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数均值为(6.29 ± 1.60) × 109/L。根据中国成年人群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白细胞计数为(3.5 ~ 9.5) × 109/L[8],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不在此范围内的有352人,即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为4.81%;其中,高于参考区间的有284人(3.88%),低于参考区间的有68人(0.93%)。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的68人中,诊断放射学44人(64.71%),工业应用12人(17.65%),介入放射学5人(7.35%),放射治疗2人(2.94%),核医学2人(2.94%),其他医学应用3人(4.41%)。
2.2 放射工作人员与我国成年人群白细胞计数比较本研究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的均值为(6.29 ± 1.60) × 109/L,95%参考区间(3.81 ~ 10.1) × 109/L,根据中国成年人群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3.5 ~ 9.5) × 109/L,得到中国成年人群白细胞计数为(6.50 ± 1.53) × 109/L,本研究中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比一般人群低3.23%,进行z检验,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低于我国成年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11.7383,P<0.001)。
2.3 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为了便于与既往文献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这里给出单因素分析结果。
2.3.1 不同性别之间的比较男性白细胞计数均值为(6.40 ± 1.61) × 109/L,女性为(5.93 ± 1.53) × 109/L,进行z检验,得出男性与女性的白细胞计数之间有统计学差异(z =-10.8662,P<0.001),女性白细胞计数较男性低7.34%。
2.3.2 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比较按照参加体检时的年龄将放射工作人员分为4组,各组频数、白细胞计数见表 1。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白细胞计数不同(F = 2.53,P = 0.0286),白细胞计数随年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
根据不同职业照射类别将放射工作人员分为6组,各组的频数、白细胞计数见表 2。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不同职业照射类别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 = 12.14,P<0.001)。两两比较显示,工业应用组白细胞计数高于诊断放射学组、其他医学应用组和介入放射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对不同省市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做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省市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不同(F = 36.44,P<0.001)。两两比较表明,A地与其他四地的白细胞计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 4)考虑到白细胞计数可能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为了更好地进行不同职业照射类别之间的比较,我们以白细胞计数为因变量,性别、年龄、职业照射类别、省市为自变量,年龄作为连续变量进入模型,职业照射类别和省市分别以频数最多的组(诊断放射学组或D省)作为比较的基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 = 21.08,P<0.001),性别、年龄和省市对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有显著的影响效应。
3 讨论本研究利用五个省(市)放射工作人员年度体检数据中的白细胞计数结果,研究不同职业照射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水平,并与一般人群的白细胞计数参考区间及均值进行比较,发现该人群白细胞计数低于一般人群,与其他研究所得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低于非放射工作人员这一结果类似[9]。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性别、年龄、省市和职业照射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女性白细胞计数低于男性,随年龄增加白细胞计数有降低的趋势,不同省市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不同,不同职业照射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一般认为,女性较男性对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的敏感性高,放射组女性较男性白细胞计数更低[10-11],本研究发现,女性白细胞计数的调整平均值为5.98 × 109/L,男性为6.39 × 109/L,女性较男性低6.42%,但这样幅度的降低在生物学上是否有意义,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有研究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细胞异常检出率增加[12-13],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低于50岁的各年龄组,随年龄的增加白细胞计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年龄每增加10岁,白细胞计数平均降低1.03%。
本研究发现,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低于一般人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4]。但是要指出的是,这一降低与受照剂量可能无关。影响两群体白细胞数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等。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低于一般人群的原因可能包括:首先,一般人群与职业人员的年龄和性别构成可能不同; 其次,虽然在目前的工作条件和防护要求下,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电离辐射的剂量低于可能产生危害的剂量,但人体造血系统是电离辐射的敏感靶系统,外周血象的改变尤其是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是放射性损害早期的表现,但我们的分析发现,理论上受照剂量可能较大的介入和核医学人员不低于其他的放射工作人员。虽然不同职业接触类型的个人剂量不同,一般认为介入放射学接受的外照射剂量高于其他工种[15],但本研究综合考虑了性别、年龄和省市等因素,并未发现不同职业照射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上海市9个区进行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中[16],不同职业照射类别的人员白细胞计数的异常率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发现不同省市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数据来源有关,即体检数据有的来源于省会城市的医院,有的来源于全省不同地区的医院,加之各体检机构在具体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17],因此尚不能确定导致不同省市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原因。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虽然包括五个省市共7314名放射工作人员的体检数据,但缺乏相应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数据、工龄及接触时间等,且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因此只能做简单描述和探索性研究,在因果关系的结论上和研究结果的外推方面受到限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放射工作人员不断增多,为了防止和减少对健康的影响,需要放射作业人员尤其是女性、年龄较大者提高防护意识,各职业照射类别人员不论是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剂量高低,都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有关单位应加强防护监督和对接触者的健康监护,及时发现射线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同时还应该按照相关质量控制和检查标准规范及时进行仪器的校正,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利状况的发生,保证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志谢: 感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焱博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刘宇飞硕士参与了部分现场和研究数据整理工作。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13-2006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
[2] |
ICRP.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Fluoroscopically Guided Procedures Performed Outside the Imaging Department[R].ICRP Publication 117.2010.
|
[3] |
潘自强, 周永增, 周平坤, 译.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2007年建议书[M].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08.
|
[4] |
饶子龙, 何文杰.低剂量X射线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C].厦门, 2009.
|
[5] |
石建华, 贾晓筠. 电离辐射对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效应分析[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17(3): 48-49. DOI:10.3969/j.issn.1671-0126.2007.03.036 |
[6] |
移钱华, 吴昌, 汤秀英, 等. 不同暴露条件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研究[J]. 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1): 54-55. DOI:10.3969/j.issn.1004-714X.2006.01.031 |
[7] |
潘自强, 刘森林. 中国辐射水平[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10.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S].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
[9] |
张素英, 李全开, 吴旭梅, 等. 放射人员白细胞、淋巴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异常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0, 30(1): 61-62.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0.01.018 |
[10] |
谭雄, 杨芬芳. 湖南省放射工作人员的血象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11): 2119-2120. DOI:10.3969/j.issn.1006-3110.2011.11.035 |
[11] |
史善富, 杜巧玲, 何铭, 等. 南京市放射人员血象水平及分布特征[J]. 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35): 117-118. DOI:10.3969/j.issn.1672-5085.2009.35.097 |
[12] |
赵夏晖, 孟红梅. 菏泽市放射工作者周围血象和免疫功能监测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05, 21(8): 1154-1156.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5.08.025 |
[13] |
孟宪周, 马法宪, 杜敏. 菏泽市医用X线放射工作者周围血象和免疫功能监测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02, 18(10): 3-5.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2.10.002 |
[14] |
张春生, 赵玉静, 郗卓利, 等. 放射工作人员静脉血细胞参数变化的调查[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2, 15(3): 178-180. DOI:10.3969/j.issn.1002-221X.2002.03.029 |
[15] |
张小乐, 布敬双, 李舟, 等. 贵州省2010年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2, 32(1): 96-97. DOI:10.3760/cma.j.issn.0254-5098.2012.01.028 |
[16] |
高林峰, 沈耀芳, 凌霄, 等. 上海市9个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8, 25(6): 532-535. |
[17] |
刘保廷.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12): 149-150. 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0.1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