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5, Vol. 24 Issue (2): 182-18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5.02.033

引用本文 

潘亚菊. 不典型性肺癌CT征象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2): 182-184.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5.02.03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10-10
修回日期:2015-01-17
不典型性肺癌CT征象分析
潘亚菊     
山西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不典型征象CT表现, 加强对不典型征象的肺癌的认识, 提高不典型征象的肺癌的诊断水平, 减少误诊。方法 对不典型征象肺癌的临床病例以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选择经支气管镜检、手术切除、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后病理检查、痰细胞检查证实的不典型CT征象肺癌15例, 左肺上叶2例, 下叶3, 右肺上叶2例, 中叶3例, 下叶4例, 同时累及右肺中下叶1例。结果 不典型征象肺癌CT表现无特异性, 很多表现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及错构瘤等肺部疾病共有。结论 常规螺旋CT、HRCT及增强扫描可以对病灶中的细节特征及血供有良好显示, 成为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主要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不典型征象    肺癌    体层摄影术    

肺癌是现今人类面临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工业发展,环境的改变,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急剧上升,已居癌症疾病榜首,对典型肺癌已有大量学术报道,且诊断也比较明确。临床实践中经常碰见一些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肺癌,难以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影响治疗方案的及时制定。为此本文收集经细胞学证实且CT征象不典型的肺癌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321例,从中筛选出CT征象不典型,且经支气管镜检、手术切除、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后病理检查、痰细胞检查证实的肺癌15例,其中鳞癌5例,腺癌6例,小细胞肺癌2例,未分化癌2例。男9例,女6例,年龄33 ~ 74岁,平均年龄57岁。临床大多无症状,其中体检发现5例,6例以胸部不适、咳嗽、胸痛、胸闷、偶有血痰及发热就诊,大量咳血1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HITACHI公司16层螺旋CT机,扫描前对病人进行常规训练。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双侧肋膈角平面,扫描参数: 120 kV,120 mAs准直器宽度16 × 1.25 mm,螺距1.375,重建层厚5 mm,重建间隔5 mm。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 mg /ml) 70 ~ 90 ml,流率为3.5 ml /s,经肘静脉团注造影,原始图像分别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层厚5 mm)。HRCT 1.25 mm。

2 结果

15例均行CT平扫,其中11例行增强扫描。部位:左肺上叶2例,下叶3,右肺上叶2例,中叶3例,下叶4例,同时累及右肺中下叶1例。不典型征象:①孤立性结节9例,直径均为3 cm以下,边界清楚8例,其内密度均匀4例,内可见点状及小斑片状钙化灶各1例,小结节边缘条索状影1例; ②浅淡影1例,边界不清楚,其内密度不均匀。③斑片状影2例,周围纤维条索状影1例; 边界模糊1例。④肺叶、肺段密度增高、边界不清1例,大片实变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⑤空洞2例,不规则空洞、壁薄,边缘光滑1例。厚壁空洞,其内有液平,空洞周围呈侵润性改变1例。CT增强扫描:均匀强化5例,血管穿过结节1例; 不均匀强化3例; 浅淡影1例呈轻度强化。见图 1 ~ 图 3

图 1 63岁男性肺癌患者CT影像 注:患者,男,63岁,右肺下叶癌性肺脓肿,空洞呈中心型,洞壁不规则,近肺门侧较厚。

图 2 66岁男性肺癌患者CT影像 注:患者,男,66岁,右肺中叶小肺癌,内可见小泡征,周围可见血管集束征。

图 3 48岁男性肺癌患者CT影像 注:患者,男,48岁右肺中叶炎性假瘤,明显强化,其内支气管壁无僵硬,管腔无狭窄。
3 讨论

CT、HRCT(包括增强)检查是诊断肺癌主要手段,典型肺癌的CT征象主要包括:空泡征,结节内小灶性透光区,瘤径≤3 cm周围型肺癌多见,高分辨率CT显示率为21.2%[1]; 支气管征,发生率约33.3%;钙化,沙砾样、分布弥散或偏瘤体一侧的钙化,提示恶性倾向; CT增强可见肺静脉包被征,提示肺癌的机率明显增加; 空洞≥15 mm,多表现为后壁偏心性空洞,内壁凹凸不平,特别是有壁结节且结节远离肺门侧,为癌性空洞的重要依据; 血管切迹征,肿块的肺门方向局部凹陷,为血管出入肿块所致,为周围型小肺癌的重要征象。肿块边缘分叶征对于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特异性为95.2%[2],特别是对分叶明显甚至形成较深切迹者更有可能是恶性。毛刺征,病灶边缘短细毛刺几乎为肺癌的特异征象[3]。胸膜凹陷征、血管周围集束征也为恶性肿瘤征象。根据典型肺癌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增强扫描特征诊断准确率可达71%。

根据本文及相关资料分析,不典型征象主要有孤立性小结节边界光整、结节内钙化灶、结节内密度均匀、上叶及下叶背段浅淡影、肺叶实变、肺炎性改变等,这些征象发生的概率较小,但误诊率极高。极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炎、肺脓肿及错构瘤等,给肺癌诊断带来难题。这些不典型征象与肺癌所处病理发展阶段息息相关,不同病理阶段影像表现也存在差异,本文将根据不典型征象发生的病理阶段进行分析,同时与常见良性病灶进行鉴别,希望寻找其征象不同点,提高对不典型征象的肺癌的认识。

早期肺癌的侵润影多为薄片状,其中夹杂着肺泡和含气的支气管等正常肺组织,使其表现为浅淡影,边界较清,特别是位于上叶及下叶背段的病灶,极易误诊为侵润性肺结核。肺结核为渗出、增殖及纤维化瘢痕病灶,渗出性病灶边缘模糊且常多发,增殖及纤维化病灶相对来说密度较高,这些有助于区别早期肺癌与侵润性肺结核病灶; 病灶周围伴条索状致密影,在肺癌与肺结核中均可出现,结核可沿支气管蔓延至肺门,表现为细索条影位于病灶与肺门之间。而周围型肺癌阻塞小的支气管,使病灶胸膜侧出现小阶段性肺炎,肺不张及纤维条索状改变。增强扫描肺结核无强化,肺癌则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本组一例38岁,右肺上叶病灶,CT平扫诊断为肺结核,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轻度强化,诊断为周围型肺癌,术后病理证实。

肺癌以堆集式生长时,边缘光整,其内密度均匀,易误诊为炎性假瘤、结核瘤及错构瘤。炎性假瘤是由某些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全,慢性化而形成炎性组织机化增生,可形成假包膜,增强扫描炎性假瘤呈明显均匀强化,肺癌的强化不如其明显。结核瘤边缘光滑清楚,内可见点状、斑片状钙化,大多周围有卫星病灶,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CT增强值变化<5 HU。错构瘤不是真性肿瘤,而是胚叶的发育异常,起源于肺内正常组织,瘤体有包膜,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主要为软骨、纤维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等形成的肿瘤样病变。错构瘤特征性表现肿瘤内见脂肪、钙化,肿瘤内既无脂肪又无钙化时与周围型肺癌难以鉴别,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有报道孤立性肺结节的增强值在20 HU ~ 60 HU时,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一个指标[4],>60 HU时,炎症性结节可能性大,<15 HU时,强烈提示良性结节。少数肉芽肿型结核瘤可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均匀强化时与肺癌鉴别困难。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周围型小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瘤及错构瘤在强化形态、强化峰值、时间密度曲线等均有一定特征,对周围型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5]

肺炎性肺癌是一种炎症型或实变型肺癌的影像学描述形式,更强调炎症样影像学表现[6-7],肿瘤细胞沿肺间质、细支气管壁及肺泡壁呈伏壁生长,很少形成肿块,而肺泡间隔等纤维结缔组织支架可增厚,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行动态增强可提高诊断率。病变发生远端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僵硬、管腔狭窄时,CT表现为大片侵润阴影内支气管气相,此时行HRCT可显示病变区内支气管狭窄僵硬,进行重建观察可显示支气管树呈枯枝改变诊断较明确,本组一例CT平扫诊断为肺炎,抗炎治疗2周效果不明显,经支气管镜刷片病检确诊。

癌性空洞的形成为癌细胞分化力强生长速度快,瘤体侵润破坏支气管及周围组织,阻塞破坏肿瘤的营养血管,瘤体缺血坏死形成空洞,或瘤体支气管阻塞后继发感染呈脓肿形成空洞。癌性空洞以鳞癌多见,多为偏心型,且多为近肺门侧壁厚,与癌性空洞近肺门侧血供丰富有关,空洞内壁不规则,可有壁结节突入腔内,外壁相对较清楚规则,病灶周围血管增多增粗向病灶聚拢(血管集束征)。结核空洞也是由于病灶内组织坏死液化与外界空气相通所形成,可以是不规则厚壁空洞,周围可见较多的索条状影,邻近肺纹理粗乱扭曲,常可见周围有卫星病灶,空洞周围无典型表现时与癌性空洞很相似,难以鉴别。癌性空洞继发感染,则形成癌性肺脓肿。癌性肺脓肿发病过程较缓慢,好发于老年患者,而肺脓肿多有急性发病及咳脓痰史,病程短,多见于青壮年。部分慢性肺脓肿单靠影像表现难与癌性肺脓肿鉴别,需结合临床,痰检可确诊。本组一例癌性肺脓肿,空洞为中心型,空洞边界模糊,抗炎治疗后,空洞壁显示清楚,洞壁不规则,近肺门侧较厚。

常规螺旋CT、HRCT及增强扫描可以对病灶中的细节特征及血供有良好显示,成为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主要影像学方法,HRCT、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功能的合理应用,多方位观察病灶内部结构,支气管壁及管腔内改变,同时注意病灶动态变化,鉴别诊断要点,可提高不典型征象肺癌的诊断符合率。随着螺旋CT的更新换代以及一系列图像处理软件的成功研制,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对肿物中的血流模式进行定量评定,诊断灵敏性高[8],PET-CT对肺癌FDG(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取率明显高于正常,且可以进行多方位成像,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性。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 胸部径面部CT[M].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 38-39.
[2]
陈广, 马大庆, 李铁一.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小肺癌基本征象检出[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 23(2): 109-122.
[3]
马大庆. 早期周围型肺癌MSCT诊断[J]. 放射学实践, 2005, 20(4): 284-285.
[4]
陈为军, 陈书林, 张辉, 等. 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附36例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 18(8): 673-674. DOI:10.3969/j.issn.1002-1671.2002.08.011
[5]
谭理连, 李杨彬, 李树欣, 等.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直径≤ 3mm周围型肺癌血液动力学定量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 4(1): 17-19.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06.01.007
[6]
Travis WD., Garg K., Franklin WA., et al. Evoting corcepts in the patholog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lung adenocareinoma and bronchioloaveolar carcinoma[J]. J clin oncol, 2005, 23(14): 3279-3287. DOI:10.1200/JCO.2005.15.776
[7]
齐栩, 黄茂, 殷凯生, 等. 肺炎型肺癌19例分析[J]. 江西医药, 2008, 34(11): 1165.
[8]
李斌, 陈志仁, 衣闯. CT的肺部灌注成像技术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4): 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