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疗活动在医疗机构已普遍开展,它涉及到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出台以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相继加强放射诊疗监督管理工作,但目前放射诊疗监督工作仍处相对滞后,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履行放射诊疗监督职责。笔者就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放射诊疗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提出个人肤浅的看法。
1 发展的机遇全国放射诊疗监督工作不断推进,工作程序逐步理顺,放射诊疗机构持证率逐年提高。据2013年国家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全国放射诊疗机构46 878个,放射工作人员193 002人,《放射诊疗许可证》发证率88.9%,经常性卫生监督覆盖率76.4%,查处案件数1479宗,罚款金额约238.84万[1]。
据2013年国家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367家,其中具备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资质186家[2],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评价审查制度在各省市已普遍实行。
放射诊疗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和放射诊疗机构日常监测需求的不断加大,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2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印发《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文件促进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数量迅速增加,能有效地缓解放射卫生技术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
这几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相继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放射诊疗防护专项检查”、“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 [3]和医疗卫生专项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是当前加强放射诊疗监督工作能力建设新举措,它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行为和提高放射诊疗质量和安全。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医政、医管和中医等部门推行的医疗机构等级评审、“三好一满意”活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 》发布、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及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等行业管理规范性工作都间接地推动全国放射诊疗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的2010-2012年全国放射卫生教育培训计划实施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各地放射卫生监督人员的监督执法水平[4]。全国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和职能调整,使得各级放射卫生监督人员数量有所增加,放射诊疗监督力量有所加强。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每年均举办全国卫生计生行政执法培训班,不断增强各省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领导依法行政的理念。每年均有大量各医学院校培养放射诊疗相关专业(如医学影像)的毕业生进入放射诊疗机构从事放射诊疗活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起促进的作用。
2 面对的挑战 2.1 《放射诊疗许可证》持证率偏低虽然多数医疗机构能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放射防护水平和放射诊疗质量有所提高,但整体上《放射诊疗许可证》发证程序和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5]。部分放射诊疗机构对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放射防护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主动申请放射诊疗许可。大多放射诊疗机构不了解放射诊疗执业条件和许可证发放管理程序,申请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所提交材料经常存在缺项漏项,甚至个别机构申请多年未果。部分新改扩建放射诊疗项目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也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查、验收便投入使用。
基层放射诊疗机构普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放射诊疗水平与质量低下。2013年海南省共用放射诊疗机构180个,放射工作人员848人,《放射诊疗许可证》发证率88.9%,经常性卫生监督覆盖率90.6%,查处案件数2宗,罚款金额约1.0万[2]。
2.2 依法执业意识淡薄部分大型放射诊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淡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放射诊疗机构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隶属的双重关系,部分放射诊疗机构负责人对放射诊疗工作重要性认识严重缺位,误认为放射诊疗许可只是卫生行业内部行政管理的一种形式,没有意识到医疗机构法人是放射诊疗防护第一责任人,取得放射诊疗许可是依法执业的内容之一。部分放射诊疗机构误认为医院持有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有“医学影像”,就可以合法开展放射诊疗活动。部分放射诊疗机构成立的放射防护领导小组形同虚设,未发挥放射诊疗管理的作用。社会公众普遍对放射诊疗技术缺乏自身防护的正确的认知,对受检者未进行危害告知以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不到位等问题没有维权意识。
2.3 《放射诊治疗许可证》变更和校验不及时问题严重部分放射诊疗机构依法执业和放射防护意识缺失,自律性弱,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新增或者更新放射治疗设备、更换机构法人代表或者负责人没有及时、主动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变更的现象普遍,导致《放射诊疗许可证》变更和校验不及时问题严重。
2.4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资源和能力短缺这种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制约着放射诊疗监督工作开展。放射卫生技术服务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均衡,目前全国放射诊疗机构46878个,放射工作人员193002人,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仅有367家[2],说明目前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与数量需求面临资源仍严重不足,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之间脱节。部分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或运行不良; 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与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衔接不当,致使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游离于机构质量管理体系之外或分别运行[6]。个别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开展技术服务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检测报告缺项漏项情况严重,甚至造假[7]。营利性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组织框架多是以退休专业人员为骨干,刚毕业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为主力,其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但服务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非营利性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机构改革中,实行政府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和收支两条线的经费支持方式,工作量与工资福利不挂钩,缺乏激励机制,同时受传统行政区域的约束,导致其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降低。
2.5 放射诊疗监督力量相对薄弱2013年度放射卫生监督案件查处信息汇总表[2]显示,在卫生监督各专业被监督单位数量构成比中,放射卫生占1.76%,查处案件数构成比占2.18%,罚款金额2.03%,简易程序占44.22%,说明目前整个卫生监督队伍中放射诊疗监督力量相对薄弱,卫生监督人员专业培训缺失,新改扩建放射诊疗场所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进展缓慢,放射诊疗监管不到位,甚至部分监督员在现场无从着手,查处放射诊疗违法案件存在执法不严、违法未究。
3 应对的策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放射诊疗监督工作遇到了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十分艰巨而又严峻的挑战。
3.1 加大放射诊诊疗监督力度监督力度是“风向标”,决定放射诊疗活动违法行为的程度,因此要加大放射诊疗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放射诊疗许可证》发证率和发证质量,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通报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典型案例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以强有力的执法举措促使放射诊疗机构落实好各项放射防护措施。
3.2 加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放射诊疗机构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规范其放射诊疗活动和行为。放射诊疗机构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把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依法执业内容之一,从医疗机构的行政管理角度转变为依法执业高度来重视放射诊疗管理工作。
3.3 大力扶持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全局出发,长远考虑,探索适合国情卫生监督技术支持体系模式很有必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已成为放射卫生监督的重要技术支撑,加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是放射诊疗监督工作的当务之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社会资本创造条件,进入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供各种服务平台,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健康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不断提高其服务的主动性和工作效率。逐渐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行为,使得其在服务过程中秉承客观、科学、公正的态度,不断拓展服务能力和范围,如个人剂量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等[8]。
3.4 继续加强放射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放射诊疗质量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计生行政监督执法部门应该继续争取医政、医管、中医等业务管理部门对放射诊疗监督工作理解和支持,保持信息沟通和工作衔接,在医院评审过程中专门设置卫生监督评审专家或有卫生监督员全程参与,以确保评审的医疗机构在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的框架内开展各项诊疗活动。继续开展放射诊疗监督专项行动或省市际间放射诊疗交叉检查,持续保持放射诊疗监督工作高压状态。目前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共有2907个,其中实行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机构2184个[2],占75.1%,所以在强调培训复合型人才[3]的今天,应该创造性地开展卫生监督员放射诊疗监督专业培训工作,以多种形式(封闭、小班、现场、短期、传帮带等)培训基层卫生监督员,提高其放射卫生监督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举办多种类型的全国卫生计生行政领导干部执法培训班,因为同其它卫生监督工作相比,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领导重视不够,总是把医疗服务、传染病控制等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忽视放射卫生的潜在性危害。从国家层面建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年度卫生监督信息报告通报与点评制度,系统地分析每年卫生监督各个专业动态进展,用适当的方式向下级进行通报与点评。
3.5 继续加大放射卫生防护的宣传力度医疗照射的对象重点是社会公众群体,但放射卫生防护知识显然与普通百姓有一定距离,不为公众所认知,应该充分利用社会监督约束放射诊疗行为,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对进行社会公众医疗照射防护的科普宣传教育非常有必要[5]。大众媒介能够唤醒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改变公众对健康所持有的态度以及促进公众采取健康行为,武汉协和医院事件等事例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和引导大众媒介正面宣传。
3.6 建立长效机制放射诊疗安全防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复杂,我们应按照整治与建设并举、许可审批和规范化管理相结合、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建立放射诊疗安全防护监管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卫生监督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放射诊疗依法行政的意识,创新放射诊疗监督模式,促使全国放射诊疗监督工作逐步迈进新台阶。
[1] |
国家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卫生监督中心.2013全国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R].2014.
|
[2] |
国家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卫生监督中心.2013年度卫生监督信息统计报告数据汇总表(内部资料) [R].2014.
|
[3]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北京等17省份开展放射诊疗监督监测工作情况的通报(国卫办监督函[2014] 880号) [R]. 2014.
|
[4] |
卫生部办公厅.2011-2015年全国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卫办监督发[2011] 147号) [R].2011.
|
[5] |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2013年工作评估报告[R].2013.
|
[6] |
余晨, 孙全富, 曹吉生, 等. 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甲级机构资质评审和检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职业卫生, 2013, 40(4): 355-357. |
[7] |
余晨, 孙全富, 曹吉生, 等. 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检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职业卫生, 2014, 41(3): 329-332. |
[8] |
余晨, 于海珠, 孙全富, 等. 全国放射卫生机构基本状况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2): 125-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