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辐射卫生  2014, Vol. 23 Issue (6): 538-539, 54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6.025

引用本文 

林涌钦, 王海军, 罗晋甘, 张怡. 深圳市新建DR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分析[J]. 中国辐射卫生, 2014, 23(6): 538-539, 541. DOI: 10.13491/j.cnki.issn.1004-714x.2014.06.02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4-03-17
修回日期:2014-06-05
深圳市新建DR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林涌钦 , 王海军 , 罗晋甘 , 张怡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广东 深圳 518001
摘要目的  对2012年深圳市完成的新建DR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汇总分析, 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竣工验收和建设单位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放射防护检测和射线装置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等方法, 将2012年完成的新建DR射线装置机房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共完成21家放射工作单位26台DR射线装置的控制效果评价。26间新建DR机房中, 2间机房面积不达标, 2间机房外照射空气比释动能率超过管理目标值(2.5 μGy/h), 8间机房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不符合使用要求,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有待加强。其他评价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新建DR工作场所存在问题按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建议进行整改后, 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达到国家相关规定要求, 基本具备了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条件。
关键词数字化X射线摄影(DR)    工作场所    放射防护    控制效果评价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医学影像技术也发生巨大的改变, 传统的X射线胶片摄影将慢慢会被数字化摄影所取代, 医学影像技术已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时代。DR (Digital Radiography, 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指在专用计算机控制下, 直接读取感应介质记录到的X射线影像信息, 并以数字化影像方式再现记录影像的技术方式[1]。DR的临床应用实现了放射科无胶片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美好前景。因此, 数字X射线的优势将越来越被医院所认识[2]。现将2012年深圳市委托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的新建DR机房情况进行汇总, 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度委托进行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的全市21家放射工作单位26台DR新建机房建设项目。

1.2 方法 1.2.1 现场卫生学调查

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工作负荷的确定、工作场所布局、屏蔽材料及厚度、防护设施配置及运行效果、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及使用情况、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个人剂量、健康检查、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及档案的建立等。

1.2.2 现场放射防护检测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3]要求, 用AT1123型X、γ剂量仪对机房及周围环境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检测。

1.2.3 影像质量控制检测

根据卫生行业标准[4]要求, 用Barracuda多功能X射线机质量检测仪、CR/DR -26检测模板对DR设备的影像质量控制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如果有一个项目检测不合格, 则判为该台设备质控不达标。

1.2.4 质量控制

① 评价人员: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和工作经验, 持证上岗; ②评价依据:依据我国现行有效的法规和标准; ③检测设备:经计量检定合格, 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④评价结论:根据检测结果, 做到客观、公正、准确和全面; ⑤评价报告书:实行专家审查制度。

2 结果

2012年度共完成21家放射工作单位26台DR射线装置新建机房控制效果评价。机房屏蔽设计及检测结果见表 1

表 1 DR装置机房屏蔽设计及检测基本情况
2.1 放射工作场所选址与布局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5]要求, 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邻室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 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新建X射线机房, 单管头200 mA X射线机机房面积应不小于24 m2, 双管头的宜不小于36 m2

26个新建机房面积介于17.7 m2~42.1 m2, 面积小于24 m2的有2个, 布局不合理, 机房设在其他非放射科室的中间, 不避开大的人流, 患者通道与医生通道没有分开, 机房内堆放与诊断无关的杂物等。

2.2 屏蔽设计及防护设施效果验证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5]要求: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 mmPb当量的防护厚度, 其他侧墙壁应有1 mmPb当量的防护厚度; 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 天棚、地板应视为相应侧墙壁考虑, 充分注意上下邻室的防护与安全; 机房的门、窗必须合理设置, 并与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

2.2.1 屏蔽设计

26个机房整体屏蔽厚度介于2.0 mmPb当量~4.5 mmPb当量之间, 屏蔽材料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用实心红砖外加重晶石或硫酸钡防护材料; 一种用轻质砖外加防护材料; 一种用铅皮进行屏蔽防护。

2.2.2 工作场所防护检测

26间机房防护检测结果介于低于仪器探测下限~6.62 μGy/h, 2个机房超过控制目标值(2.5 μGy/h), 最大检测结果分别为4.31 μGy/h和6.62 μGy/h。

2.2.3 影像质量控制检测

26台DR装置影像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全部合格。

2.2.4 安全联锁和警示标识

26间机房出入口醒目位置均安装有工作指示灯和张贴有"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采用门-灯联锁或机-灯联锁的方式。

2.2.5 工作场所通风

换气次数根据机房吊顶后的体积进行计算, 通风方式采用机械通风为主, 部分场所采用中央空调通风, 通风次数达到2次/h以上, 各机房内具有良好的通风状态, 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2.6 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

放射工作场所必须配备供受检者使用的0.5 mmPb当量、供放射工作人员使用的0.25 mmPb当量的个人防护用品, 包括铅衣、铅帽、铅围裙、铅围脖、铅眼镜、性腺防护裙等。个人防护用品的品种和类别必须配置齐全, 如有陪检者时, 必须给陪检者提供防护用品。本次调查, 26个机房中有8个不符合标准配置要求, 合格率为69.2%。

2.3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

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6]要求,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所有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和个人剂量监测。体检和培训的时间间隔为不超过2年, 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为最短30天, 最长不超过90天。

2.3.1 职业健康检查

全市新建DR机房放射工作人员有141人, 实际进行年度职业健康检查的有134人, 体检率95%, 查出放射职业禁忌证1人。

2.3.2 卫生防护和法律知识培训

在141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接受放射卫生防护和法律知识培训的有138名, 培训率为97.8%, 接受培训的人员全部经考核合格并领取了《培训合格证》。

2.3.3 个人剂量监测

在141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接受个人剂量监测的有135人, 监测率为95.7%, 年度有效累积剂量范围为0.015~1.49 mSv, 未出现超过年剂量限值[7](20 mSv/a)的情况, 也低于评价目标剂量约束值(5 mSv/a)。

2.4 放射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

21家放射工作单位均制订有本单位的《放射事件卫生应急救援预案》, 成立应急管理组织, 明确规定应急响应程序及领导小组和成员的职责。

2.5 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和制度

21家放射工作单位均成立放射防护管理机构, 一般挂靠在医务科或预防保健科, 制订了一系列安全防护规章制度, 主要有: 《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放射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等。任命专(兼)职的管理人员, 负责日常放射卫生管理工作。

3 讨论

根据《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8], DR机房新建项目按产生的放射性危害程度和诊疗风险分类属职业病危害一般类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前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深圳市目前对放射诊疗许可实行市、区两级审批, 日常监管实行市、区、街道三级卫生监督管理制度。大部分的放射工作单位都能够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但也存在部分单位的建设项目未经预评价审查就直接委托控制效果评价的情况。

在机房布局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面积设计不规范, 存在过大或过小两个极端。面积过小, 增加受检者的散射线受照剂量; 面积过大,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没有经过预评价审查的机房, 也给后面的整改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屏蔽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当防护, 建设单位没有根据预评价的建议, 按单位的实际工作量, 在机房面积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 考虑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居留因子, 适当增加安全系数就可以达到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很多单位盲目增加屏蔽铅当量, 在防护材料选择上过多选择铅皮防护, 既增加了建造成本, 造成浪费, 又增加了机房内的散射线, 增加受检者剂量。

在防护设施的设置上,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人防护用品的品种和数量配置不齐全或者使用不当。

在职业健康监护上,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率、培训率、个人剂量监测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职业健康检查出现项目漏检或者应复查而没有复查的情况, 主检医生没法根据体检结果给出放射性工作的适任性意见; 个人剂量计佩戴时间超期等。

针对存在问题, 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均给予明确指出, 并提出合理性的整改建议。

参考文献
[1]
亢锐. 浅谈CR和DR的区别[J]. 科技信息, 2013(4): 491. DOI:10.3969/j.issn.1001-9960.2013.04.428
[2]
赵保成. DR在医院放射科优势的分析[J]. 中国健康月刊, 2011, 30(7): 442-44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38-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http://www.csres.com/detail/60476.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 76-2011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http://www.csres.com/detail/217215.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30-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http://www.csres.com/detail/60468.html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55号 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http://www.csres.com/detail/285578.html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监督发[2012]25号 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