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 使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普通人群相比,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性增高[1]。我们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同时检测相关血生化指标, 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20例, 其中男性59例, 女性61例, 年龄37~83岁, 平均年龄(61.97 ± 12.38)岁, 按骨密度检查结果, 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 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 未并存风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转移癌等其他影响钙磷代谢的疾病。
1.2 方法 1.2.1 骨密度测定采用GE Lunar Prodge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后前位测定腰椎(L1-4)、左侧股骨颈、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干的骨密度(BMD), 单位以g/cm2表示, 根据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上述任一部位T值≤-2.5为骨质疏松组, -2.5<T值≤-1.0为骨量减少组, T值>-1.0为正常组, 同时计算受检者身体质量指数(BMI), 单位kg/m2。
1.2.2 生化指标测定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 应用美国BECKMAN公司的Unicel DXC8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钙(Ca)、磷(P)及血碱性磷酸酶(ALP); 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CTX)采用美国罗氏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 血清25-羟维生素D (25-VitD)及酒石酸抑制酸性磷酸酶(TRACP5B)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 s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与正常组的差异; 以各部位BMD为独立变量, 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各变量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测量结果见表 1。
各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 2和表 3。糖尿病患者的骨含量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增加而减少; 骨质疏松组FBS、HbAlc、SCTX、SNTX及ALP水平最高, 而25- VitD含量最低。骨质疏松组的SNTX、血碱性磷酸酶及25-VitD与骨量正常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在骨量减少组,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TRACP5B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3.06 ± 0.80) U/L, 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3。各部位骨密度与25-VitD及BMI均有正相关关系, 与年龄呈负相关(P ﹤ 0.05);病程与股骨各部位BMD呈正相关关系(P ﹤ 0.05), ALP与除股骨干之外的其余部位BMD负相关(P ﹤0.05), SCTX和SNTX分别与腰椎和股骨干BMD有负相关关系(P ﹤ 0.05)。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 骨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 导致骨脆性增高从而使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2]。骨质疏松症可继发于很多慢性疾病, 有研究表明[3]约1/2~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的降低, 其中1/3的患者为骨质疏松。人体正常的骨骼代谢是成骨-破骨动态平衡的结果, 任何因素只要打破这种平衡, 使骨形成降低, 骨吸收增加, 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25-VitD和ALP是反映成骨的指标, 25-VitD在肾线粒体单氧酶作用下, 经羧基化转变为1, 25- (OH)2-VitD3, 它是维生素D的生物作用形式, 可以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的重吸收, 促进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骨钙素, 从而促进骨的形成。本研究显示, 糖尿病患者各组血25-VitD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参考值(95.85 ± 24.07) nmol/L, 并随着骨量的减少而降低, 这种差异在骨质疏松组表现更为明显(P ﹤ 0.05), 相关分析表明25-VitD与各部位骨密度均有正相关关系, kuchuk等[4]也指出老年人中低25-VitD浓度与骨丢失速率有关。血清中的ALP主要来源于骨和肝脏, 来源于骨的ALP只存在于成骨细胞细胞膜, 在骨形成过程中, 水解多种磷酸酯, 有利于羟基磷灰石的沉积, 从而有利于骨的形成。在本研究中骨质疏松组的ALP明显高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 ALP与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粗隆骨密度呈负相关, 较高的ALP浓度提示骨量的快速丢失, 可用于判断个体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SNTX、SCTX和TRACP5B均是反映骨吸收的指标, 骨基质的有机部分90%以上为I型胶原, SNTX和SCTX分别为I型胶原氨基端和羧基端降解产物, 反应了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本研究中SNTX和SCTX分别与股骨干和腰椎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随着骨量减少, SNTX和SCTX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但相对于骨量正常组, 这种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国内也有研究分析了665名健康女性发现, SCTX在低骨量和骨质疏松时有明显增高[5], 可能与我们的样本量较少有关, 需要大样本量的进一步验证。TRACP5B主要来源于破骨细胞, 具有降解骨基质中钙磷矿化底物的酶活性, 理论上可以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 本研究中TRACP5B在糖尿病各组的水平虽均高于正常范围, 但各组间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并且与各部位骨密度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 ﹥ 0.05)。
此外, 我们还发现, 骨质疏松组的BMI较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低, 相关分析也表明BMI与骨密度有正相关关系, 说明低体质指数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一致[6],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 合理的膳食, 充分的营养保证, 将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性。此外, 骨量较低组平均年龄偏大, 并且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也增大, 说明年龄及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着糖尿病骨质疏松的进程, 另外病程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提示病程越长对骨密度影响越大, 可能与病程越长, 对血糖的控制越差, 进而引起一系列血管、神经病变, 影响相关激素的合成, 从而导致了骨密度的降低, 但各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而且与骨密度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 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BMI是影响其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对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低BMI的患者应进行骨密度检查, 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并及时治疗。同时, 检测血清25-VitD、ALP、SNTX和SCTX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个体是否易患骨质疏松。
[1] |
高艳虹, 张江蓉, 昌菁, 等.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9, 28: 915-917. |
[2] |
Takashi Ito, Stephen WS, Junichi A, et al. The potential usefulness of taurine 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J]. Amion Acids, 2012, 42: 1529-1539. DOI:10.1007/s00726-011-0883-5 |
[3] |
Elsa ss, Jane AC. Diabetes mellitus,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racture risk[J]. Curr Opin Endoerinol Diabetes Obes, 2008, 14: 429-435. |
[4] |
Kuchuk NO, Pluijm SM, vail Sehoor NM, et al. Relationships of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to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serum parathyroid hormone and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in older person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9, 94(4): 1244-1250. DOI:10.1210/jc.2008-1832 |
[5] |
皮银珍, 廖二元, 伍贤平, 等. 女性骨转换指标与年龄和腰椎骨密度的关系[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21: 441-445. DOI:10.3760/j.issn:1000-6699.2005.05.015 |
[6] |
刘嘉眉.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 2012, 14: 31-33. DOI: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2.01.010 |